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课件_第1页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课件_第2页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课件_第3页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课件_第4页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居民税收管理1非居民税收管理1税务机关根据来源地管辖权原则,对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收入和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税收管理:对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个人什么是非居民税收管理?2税务机关根据来源地管辖权原则,对非居民来源于我定位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手段

非居民税收管理国税发【2009】第032号3定位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非居民税收管理国税发【2009】特点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为外国居民

税源跨国(境)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需要依据国内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协定判定税收管辖权及纳税义务管理政策性、时效性和专业性较强国税发【2009】第032号4特点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为外国居民税源跨国(境)流动性大、隐2002-2008年非居民税收收入

2002-2008年,非居民税收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比2002年增加275.35亿元,增幅253.27%。项目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常驻代表机构36.6840.2846.4054.7562.4264.0470.47承包工程和劳务5.258.0124.2611.296.778.247.40预提所得税37.0754.4874.2286.18107.67139.70173.92国际运输收入0.230.380.710.690.510.290.02其他29.4931.2054.3382.80105.78103.20132.26合计108.72134.34199.91235.71283.15315.48384.07年度单位:亿元52002-2008年非居民税收收入项目2002200322003-2008非居民税收收入增幅

项目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常驻代表机构9.8115.2018.0014.012.6110.03承包工程和劳务52.50203.03-53.45-40.0321.73-10.28预提所得税46.9436.2416.1224.9429.7424.50国际运输收入63.1986.89-2.60-25.89-43.45-92.81其他5.8174.1152.4127.75-2.4428.16合计23.5648.8117.9120.1311.4121.74年度虽然总收入大幅增长,但承包工程和国际运输在下降。62003-2008非居民税收收入增幅

项目200320042008年各类型收入占比不平衡:承包工程和劳务税收收入占比过低!72008年各类型收入占比不平衡:承包工程和劳务税收收入占比过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服务和投资收益对外支付情况与预提所得税增幅不相匹配8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服务和投资收益对外支付情况与预提所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户数情况2002-2007,代表机构户数增速较快,2007年比2002年增加11112户,增幅136.43%。但占非居民企业税务登记户数比例高达95%左右,说明其他类型非居民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或漏征漏管。9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户数情况2002-2007,代表机whowhathow谁是非居民?非居民税务管理内容?怎么管?10whowhathow谁是非居民?非居民税务管理内容?怎么管?1111纳税人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12纳税人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12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居民税收管辖权-属人原则下的全面纳税义务,对我国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境内和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属地原则下的有限纳税义务,对非居民企业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条例五-八条)通过上述两个概念的结合运用,确定跨国交易的税收后果,具体体现税收管辖权理论基础13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理论基础13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在国外注册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OR14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在国外注册OR14非居民企业不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有机构场所在中国境内无机构场所1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15非居民企业的类型

(一)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1、外国企业分公司:金融、保险;2、常驻代表机构;3、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的企业;4、国际运输企业;5、营业代理人;6、其他。

16非居民企业的类型(一)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16非居民企业的类型(续)

(二)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以下所得的企业: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所得;2、利息;3、租金;4、特许权使用费;5、转让财产所得;6、其他所得。17非居民企业的类型(续)(二)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税收协定

国内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其它法律和制度规定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依据18税收协定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依据18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6号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税务总局令第19号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国税发〔2009〕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国税函〔2008〕80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50号)……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依据19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关于征管范围境内单位和个人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所得的,该项所得应扣缴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分别由支付该项所得的境内单位和个人的所得税主管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负责。

国税发〔2008〕120号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仍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国税发〔2008〕120号对“一、基本规定(三)”规定的情形,除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还应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他非居民企业。国税函〔2009〕50号二、除“二、对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一)”规定的情形外,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境内单位,其发生的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工作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国税函〔2009〕50号20关于征管范围境内单位和个人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所得的,该项所得应what21what21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工作流程从何入手?1、识别非居民企业和个人;2、明确所得或收入性质;3、判定所得或收入来源地;4、确认税基、适用税率;5、履行申报或扣缴;6、运用税收协定。22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工作流程从何入手?1、识别非居民企业和个人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内容1、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2、对非居民投资所得管理3、对非居民财产所得管理4、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管理5、对非居民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涉及的其他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等)的管理23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内容1、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23对外国企业在华分支机构、常驻代表机构、从事工程作业提供劳务国际运输等的税务管理。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设立从事主要是非居民企业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主要包括:如果两国(地区)之间有税收协定(安排),还需要进行常设机构判定、利润归属,并根据独立企业原则进行盈亏计算。124对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设立从事主要是非居民企

主要是针对非居民企业在我国没有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我国所得,或虽设有机构、场所,但获得的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情况,行使税收管辖权。具体来讲,主要是对非居民在我国境内获得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等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所得管理没有设立境内获得225主要是针对非居民企业在我国没有设立机构、场所主要针对非居民在我国境内的财产行使税收管辖权。主要体现为对财产转让收益的征税,分为动产、不动产和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财产所得管理财产转让收益326主要针对非居民在我国境内的财产行使税收管辖权。财独立个人劳务所得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管理主要针对非居民个人在我国从事劳务发生的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包括: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

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是指个人从事专业性劳务,如律师、医生、设计师、会计师等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发生的所得;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又称受雇所得,是指个人依据雇佣合同履行雇佣义务发生的所得。427独立个人劳务所得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管理主要针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纳事务方面的税收关系,依照平等原则,通过政府间谈判所缔结的确定其在国际税收分配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税收协议。税收协定28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纳事务税收协定及其性质为避免跨国境活动中存在的双重征税为目的针对本国相关税收法律制定的政府间条约(契约、承诺)作用:吸引外国企业或个人到本国投资及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和保护本国企业、个人到境外投资及从事相关经营活动29税收协定及其性质为避免跨国境活动中存在的双重征税为目的29范本《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OECD协定范本》

《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UN协定范本》30范本《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关于发达国家两种范本的差异《OECD协定范本》:偏重居民税收管辖权

《UN协定范本》:强调收入来源国优先征税的原则31两种范本的差异《OECD协定范本》:偏重居民税收管辖权31我国对外谈签税收协定情况现状简介协定网络体系的建立(93个协定)(以上涉及与低税国及避税国间协定:7个)90年代以前(以为外资企业服务为主)90年代以后(为走出去企业服务日趋重要)32我国对外谈签税收协定情况现状简介32税收协定工作针对非居民所得(在按国内法律法规构成纳税义务前提下)的税收协定工作:

--判定:是否有征税权是否有减免税规定

--落实:对根据协定的无权征税及减免税规定给予具体落实33税收协定工作针对非居民所得(在按国内法律法规构成纳税义税收协定涉及的法律:所得税法(在我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涉及的对象:在我国要求执行协定的纳税人:非居民企业(或个人):从我国取得的所得我国居民企业(或个人):在境外取得的所得及境外所交税款要求抵免其国内税收34税收协定涉及的法律:所得税法(在我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地位税收协定与国内法二者都属于法律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并且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处理有关国际税务关系时,如果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税收协定优先的做法,也有一些国家将国际法和国内法放在同等地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是优先还是服从。35法律地位税收协定与国内法二者都属于法律范畴,体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的关系是对国内税法的限定限定方式:--彻底限定(税法规定征税,协定不予征税。如:国际运输所得、股权转让所得与部分国家协定)--部分限定(税法规定征税,协定有条件的征税或降低税率征税。如:股息、利息、特、股权转让、达到一定条件的非居民个人)36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的关系是对国内税法的限定36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的关系对按税法规定构成中国纳税义务的非居民如协定规定其不构成纳税义务或部分纳税义务,则应按协定规定处理(税法第五十八条)。对“执行协定工作”的理解:即是判定和落实非居民纳税人是否可以享受上述在中国不予征税或减少征税待遇的工作。37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的关系对按税法规定构成中国纳税义务的非居民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如何理解

“执行协定”问题税收协定是税务机关执行国内法时必须遵守的协议。新税法实施后,原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取消,使协定对非居民税务处理的规定与新税法的不同之处(主要指协定优于税法的规定)较为突出,纳税人提要求享受协定待遇的情况会越来越多。税务机关一方面要保证遵守协定规定,执行协定规定内容,同时也要严格把关,认真判定,正确理解、执行协定的规定。即对不该享受协定待遇的非居民及不符合协定待遇的所得项目不能予以享受。38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如何理解

“执行协定”问题税收协定是税务执法过程中遵从税收协定的原则不违背原则:规定不能征税的所得不予征收;规定限制征税的所得按协定限制税率征收;严格执行协定规定原则(防止滥用原则):不同协定规定不同,优惠程度不尽相同,仅限于缔约对方国家居民,防止被第三方国家居民利用协定规定较原则、复杂,需正确判定某项所得是否真正属于协定规定的不构成纳税义务或限制纳税义务的所得范围,防止不适当享受协定待遇的情况。39执法过程中遵从税收协定的原则不违背原则:39税收协定规定的所得内容对各类所得的税收规定--经营所得--投资所得--财产所得--运输所得--劳务所得40税收协定规定的所得内容对各类所得的税收规定40协定规定与国内法规定的区别

--关于非居民经营所得

协定规定:仅就非居民企业在中国构成常设机构的予以征税常设机构是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固定营业场所;在我国承包的工程活动,但仅以月以上为限(不同协定时间不同)外国企业派其雇员来华提供某项劳务,仅以月以上为限(不同协定时间不同)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设立机构场所,应对该机构场所所得征税机构场所是指:条例第五条(三)提供劳务的场所;(四)从事建筑、安装----场所;以上无时间限定

41协定规定与国内法规定的区别

--关于非协定规定与国内法规定的区别

--关于非居民经营所得协定对不构成常设机构的列举(即虽然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如属于下列列举的则不构成PE)

库存(商品、展品)交付货物收集资料、情报准备性、辅助性活动

国内法的规定:无协定所列排除项;并且条例第五条第二款: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代理人应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

42协定规定与国内法规定的区别

--关于非非居民怎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外国居民享受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待遇申请表〉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089号)同时废止。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纳税义务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之后(含当日)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发生的纳税义务在2009年10月1日之后需要追补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也应按本办法规定执行。43非居民怎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国税发〔2009〕124号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6条)第二章审批申请和备案报告(第7—13条)第三章审批与执行(第14—18条)第四章后续管理(第19—31条)第五章法律责任(第32—40条)第六章附则(第41—45条)44国税发〔2009〕124号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构成常设机构的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1、固定营业场所2、持续一段时间3、通过该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PEPanel“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场所”。常设机构45构成常设机构的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PEPanel“常设机构对常设机构的判定对常设机构的判定时要考虑其营业性、固定性和长期性等几项因素。其中“营业”实际含义不仅仅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还包括非营利机构从事的一般业务活动。(国税发[2006]35号)对“固定营业场所”的理解应包括不仅指一方企业在另一方从事经营活动设立的办事处、分支机构等,也包括由于为另一方企业提供长期服务而使用的办公室或其他类似的办公设施。(国税函[2007]403号)46对常设机构的判定对常设机构的判定时要考虑其营业性、固定性和长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作业场所;矿场、油井或气井、采石场或者其他开采(个别协定还包括勘探)自然资源的场所。此类场所是指经过投资,拥有开采权,从事生产经营而言,不包括为上述场所的开发建设承包工程作业的承包商。个别协定还包括种植园或农场、林场以及勘探或开采自然资源所使用的设备或装置等等。常设机构一般包括:47管理场所;此类场所是指经过投资,拥有开采权,从事生产经营而言关于常设机构认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协定常设机构认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5号

我国对外谈签的税收协定第五条(常设机构)第一款规定:“常设机构”一语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场所;第四款规定:应认为,常设机构不包括专门为本企业进行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的目的所设的固定营业场所。根据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注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税收协定范本注释以及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做法,对“营业”一语和“准备性或辅助性”一语的含义以及其他涉及常设机构的问题,解释如下:

48关于常设机构认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协定常设机构认定等有关问对于“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的判定,应注意以下原则:(一)固定基地或场所是否仅为总机构提供服务,或者是否与他人有业务往来;(二)固定基地或场所的业务性质是否与总机构的业务性质一致;(三)固定基地或场所的业务活动是否为总机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固定基地或场所不仅为总机构服务,而且与他人有业务往来,或固定基地或场所的业务性质与总机构的业务性质一致,且其业务为总机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不能认为该固定基地或场所的活动是准备性或辅助性的。49对于“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的判定,应注意以下原则:49常设机构概念固定营业场所(如:列举)承包工程项目(按时间)劳务活动(按工作时间)代理人活动不构成常设机构情况50常设机构概念固定营业场所(如:列举)50判定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应注意

的问题按时间判定常设机构时注意:不同协定时间规定的不同;对工程项目,如涉及多个项目时,要考虑各个项目间的关联关系,决定是否连续计算等;对人员提供的劳务活动,要考虑所提供服务项目间的关系,并对人员现场工作时间予以正确计算(国税函[2007]403号文)51判定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应注意

的问题按时间判定常设机构时注意:判定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应注意

的问题协定规定:外国企业在对方国家从事的某些准备性辅助性活动的场所不构成常设机构。判定时要视以下情况:该场所是否仅为总机构提供服务(如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服务或有业务往来则不能适用);该场所的业务活动是否与总机构的业务性质一致(如是,则不能适用);该场所的业务活动是否为总机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是,则不能适用)。52判定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应注意

的问题协定规定:外国企业在对方国常设机构的判定案例例:某外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员,经常来国内为其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为此,该所在国内的分所为其准备了一套桌椅置于某办公室,便于其随时使用。前年,该所职员来华停留(因公)累计3个月;去年,累计2个月;今年,累计4个月。2.德国某公司在我国设立了一个维修车间,提供免费售后服务,同时,该车间还负责为德国公司采购货物或商品53常设机构的判定案例例:53常设机构的判定案例3.某国H公司与我国W公司签订两个工程合同,分别为修建一座化肥厂(4个月)和该工厂通往码头的道路(3个月),假设协定规定6个月,构成常设机构否?4.上述工程分别招标,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某国公司中标、修建,构成常设机构否?5.上述工程,H公司分包给子公司,致使总体时间缩短为4个月,如何?6.上述工程,分别为某国两个关联公司中标、修建,如何?54常设机构的判定案例3.某国H公司与我国W公司签订两个工程合泛美卫星公司涉税案例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劳务发生地在太空55泛美卫星公司涉税案例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55一个物理性常设机构要多“持久”?一家通过贸易展览会销售保健产品和设备的法国公司,一年中在比利时参加了约17次不同的短期贸易展览会,每个展览会为期一周。公司的立场:不能认为在比利时设有常设机构税务局的立场:该公司设有一个常设机构56一个物理性常设机构要多“持久”?一家通过贸易展览会销售保健产how57how57非居民税收管理暂行办法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58非居民税收管理暂行办法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58(二)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税务总局令第19号)59(二)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非居民承包工程税务总局令第19号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60税务总局令第19号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60税务总局令第1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税源管理

第一节

登记备案管理

第二节

税源信息管理

第三章申报征收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第二节

营业税和增值税

第四章

跟踪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61税务总局令第19号第一章

总则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62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62(一)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工作

2009年第一年税务部门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实行独立申报和汇算清缴制度《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等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8〕80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11号)63(一)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工作2009年第国税发〔2009〕6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汇算清缴对象参加

不参加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64国税发〔2009〕6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汇算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以下称为企业),无论盈利或者亏损,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本办法规定参加所得税汇算清缴。65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企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参加当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

1.临时来华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足1年,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且已经结清税款。

2.汇算清缴期内已办理注销;

3.其他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不参加当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66企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参加当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国税发〔2009〕11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6号,以下简称《办法》),规范税务机关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提高汇算清缴工作质量,制定本规程。67《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国税发〔2009〕11号国税发〔2009〕11号

内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非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首先按照《办法》的规定,自行调整、计算本纳税年度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应纳所得税额,自核本纳税年度应补(退)所得税税款并缴纳应补税款;

二是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核,下发汇缴事项通知书,办理年度所得税多退少补工作,并进行资料汇总、情况分析和工作总结。68国税发〔2009〕11号内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包括国税发〔2009〕11号

汇算清缴工作程序(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总结阶段69国税发〔2009〕11号汇算清缴工作程序(一)(二)(三)国税发〔2009〕11号

汇算清缴工作程序(一)准备阶段

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三个月内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宣传辅导。以公告或其他方式向企业明确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应报送的资料及其他应注意事项。必要时,应组织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培训、辅导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及手续。2.明确职责。汇算清缴工作应有领导负责,由具体负责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必要时,应组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3.建立台账。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主要记载企业预缴税款、享受税收优惠、弥补亏损等事项,以便在汇算清激工作中进行核对。4.备办文书。向上级税务机关领取或按照规定的式样印制汇算清缴有关的表、证、单、书。70国税发〔2009〕11号汇算清缴工作程序(一)主管税务机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

国税发【2009】第003号

第一章

第二章

税源管理

第三章

征收管理

第四章

后续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71《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且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以及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源泉扣缴对象7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

源泉扣缴内容73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74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第二章

税源管理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首次签订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或协议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75第二章

税源管理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首次签订规定的所得有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

(一)基本概念1、定义:(1)法: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2)协定:是指使用或有权使用以下项目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文学、艺术或科学著作,包括电影影片、无线电或电视广播使用的胶片、磁带的版权;专利、商标、设计、模型或样式、图纸、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工业、商业、科学设备或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

76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一)基本概念76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

2、收入实现的确认: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3、境内外所得的确认: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4、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全额。77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2、收入实现的确认:按照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三)典型案例1、在原有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为同一项目引进新技术所支付的费用:签订设计合同实为技术转让,以境外劳务为由避税。(福建)2、居民企业支付但在其境外项目使用的技术费用:以为在境外使用而避税。(河南)3、以产品检测费用为名支付的费用:实际是特许权使用费。(湖南)78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三)典型案例78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

4、以支付地域开发费为名避税。(青岛)5、按照税收协定有关规定,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科学设备或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情报,应按特许权使用费征税。(四川)结论:不能只看合同的形式,而要重实质;纳入重点项目管理,实地调查,建立档案,进行可比性分析非常重要。79源泉扣缴管理--特许权使用费4、以支付地非居民股权转让80非居民股权转让80从一个案例开始81从一个案例开始81大陆A公司香港B公司美国C公司100%控股27%B公司从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分四次取得A公司H股股份合计35322万股,占A公司总股本的27%。82大陆A公司香港B公司美国C公司100%控股27%B公司从20大陆A公司香港B公司美国C公司100%控股27%日本D公司2.548美元/股26158万股2009年1月23日至2009年4月30日香港E先生2.5685美元/股9164万股2009年5月7日至2009年6月5日83大陆A公司香港B公司美国C公司100%控股27%日本D公司21、对香港B公司的股权转让收益是否有征税权?依据是什么?2、如果有征税权,如何征?问题841、对香港B公司的股权转让收益是否有征税权?依据是什么?问题跨境重组的形式85跨境重组的形式851、境外到境外861、境外到境外862、境外到境内872、境外到境内873、境内到境外883、境内到境外88相关政策法规89相关政策法规89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90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与部分国家协定规定:股权转让收益不构成中国纳税义务,即仅在对方国家征税(如与瑞士、韩、巴巴)2、根据协定规定对外国居民(非居民)转让其在中国居民公司的股权取得的收益的征税情况:与部分国家协定规定:在外国居民参股中国居民公司股份25%或以上时,上述转让收益构成中国纳税义务,即参股比例达不到的其收益不予征税(如与美、法、比等);其中与个别国家协定对参股比例有时间限定(如与新、毛、香港)与部分国家协定规定:上述转让收益中国有征税权,无参股比例限制(如日、英、德等)

91与部分国家协定规定:股权转让收益不构成中国纳税义务,即仅在对3、国税发【2009】第003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第十五条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向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应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所述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未依法变更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923、国税发【2009】第003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4、国税函[2009]69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股权转让所得指非居民企业转让中国居民企业的股权(不包括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并卖出中国居民企业的股票)所取得的所得。注意:不包括在证交所公开买进并卖出的股权转让所得,但包括大小非减持。适用范围934、国税函[2009]69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日期确定其收入实现,如果转让方实际取得股权转让收入的日期在前的,则以后者为收入实现日期,并在收入实现7日内,到境内企业所得税主管的国税局或地税局申报缴纳。申报纳税时间和地点94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日期确定其收入实现,如果转让方实A、股权转让所得=转让价-成本价;B、随股权一并转让的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未分配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不得从股权转让价中扣除;C、股权成本价为投资入股实际交付的出资额,或购买时实际支付的金额。股权转让所得的计算95A、股权转让所得=转让价-成本价;股权转让所得的计算95A、以投资或购买时的币种为准。非居民企业在投资时通常以外币投资,转让后一般也是以外币汇出,以投资时的币种来计算较为合理。B、存在多次投资且单位股权价格不一致时,以加权平均法来计算股权成本价;C、如果存在多个币种投资的,以首次投资时的币种来计算,按照投资当日的汇率换算成首次投资的币种。币种问题96A、以投资或购买时的币种为准。非居民企业在投资时通常以外币投图1:间接股权转让的基本模式ABC境外

境内ABC境外境内DABCABCD股权转让非居民企业A将其在境外控股公司B中的股权(B公司对境内被投资企业C完全控股),转让给另一家非居民企业D。间接转让问题97图1:间接股权转让的基本模式ABC境外境内ABC境外境内98上页图1所示的是间接股权转让最为简单的基本模式,而在现实情况中,更常见的是A和C之间有不止一层的境外中间控股公司B1和B2,如图2所示。可能还有B3、B4……。图2:间接股权转让的常见模式AB1B2境外境内DCAB1B2境外境内C股权转让间接转让问题9898上页图1所示的是间接股权转让最为简单的基本模式,而在现实间接转让逃避纳税义务

99间接转让逃避纳税义务99防止滥用组织形式等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

间接转让问题境外投资方(实际控制方)通过滥用组织形式等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且不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主管税务机关层报税务总局审核后可以按照经济实质对该股权转让交易重新定性,否定被用作税收安排的境外控股公司的存在。100防止滥用组织形式等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问题间接转让问题如何定义“实际控制方”?被转让境外控股公司的所有股东,无论持有股份比例大小。假设图1中的A只持有B的15%的股份,另外85%的股份是由另一非关联方持有,作为少数股份持有者,A仍然是“实际控制方”。101间接转让问题如何定义“实际控制方”?101有条件报送资料义务:A、理由:不同程度影响中国居民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股东权益;B、条件:被转让境外控股公司所在国(地区)股权转让实际税负低于12.5%或不征税;C、报送资料的目的:辨别合理商业目的。间接转让问题102有条件报送资料义务:间接转让问题102间接转让问题对不符合合理商业目的行为征税A、合理商业目的:境外控股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资产、董事会及人员等。B、实质重于形式:对中国被投资企业的影响。C、谨慎处理:个案处理,报经总局审核。D、纳税人可以主动启动一般反避税条款,自行否定境外中间控股公司的存在,到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103间接转让问题对不符合合理商业目的行为征税103104如下图,如果境外中间控股公司B的存在被否定的话,如何计算A的股权转让所得?ABCDABCDABC境外境内ABCE股权转让$150$180RC$100RC$100股权转让假设:A从E处购入B时支付150元A将B转让给D时的卖价为180元;境内企业C的注册资本为100元。104104如下图,如果境外中间控股公司B的存在被否定的话,如何计105以下不同的情况下,在计算A的股权转让所得时,股权转让成本分别是多少?情况1:A在2008年以前购入B,当时并不存在一般反避税条款;情况2:A在2008年以后购入B,并且当时由于启动一般反避税条款,B的存在被否定,因此E已经就其间接转让所得50(150-100)缴纳了中国所得税;情况3:A在2008年以后购入B,当时由于没有启动一般反避税条款,E没有就其间接转让所得50(150-100)缴纳中国所得税。105105以下不同的情况下,在计算A的股权转让所得时,股权转让1平价转让低价转让减轻税收负担低价转让问题106平价转让减轻税收负担低价转让问题106非居民企业向其关联方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其转让价格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低价转让问题107非居民企业向其关联方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其转让价格不符合独

A、提供整体转让合同和涉及本企业的分部合同;B、没有分部合同的,提供整体转让各控股公司的详细资料,准确划分转让价格。打包转让问题108打包转让问题108间接转让股权案例109间接转让股权案例109案例发现及背景

2008年5月,我局某税务所通过合同登记备案发现中国A公司与新加坡B公司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新加坡B公司将其在新加坡设立的全资控股公司C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中国A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6338万元。

110案例发现及背景2008年5月,我局某税务所通过合同登记备案案例发现及背景

控股100%

协议转让C公司100%股权

新加坡B公司新加坡C公司中国A公司111案例发现及背景新加坡B公司新加坡C公司中国A公司111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税务机关调查发现:一、被转让方新加坡C公司实收资本仅为100新加坡元;二、新加坡C公司持有中国D公司31.6%的股权;三、除此之外新加坡C公司没有从事其他任何经营活动。112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税务机关调查发现:112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新加坡C公司实质是一个空壳公司,B公司设立C公司的运作明显是一种以避税为目的的税收筹划。新加坡C公司的功能是充当新加坡B公司转让中国D公司股权的管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新加坡B公司转让新加坡C公司股权的实质是转让重庆D公司31.6%的股权。

113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113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

控股100%

协议转让C公司100%股权

控股31.6%

新加坡B公司新加坡C公司(注册资本100新元)中国D公司中国A公司实质为转让D公司31.6%股权114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新加坡B公司新加坡C公司(注册资本100新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处理结果:经过与新加坡B公司协商,2008年10月,由中国A公司对新加坡B公司取得的股权转让收益代扣代缴了预提所得税98万元。115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115难点分析

B公司通过设立C公司这样一个“夹层公司”,掩盖其股权转让所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事实,规避在我国的纳税义务,增加了税收征管和检查的难度。

116难点分析1165、财税[2009]5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七条企业发生涉及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股权和资产收购交易,除应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可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1175、财税[2009]5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五、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二)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118五、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11(一)非居民企业向其100%直接控股的另一非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居民企业股权,没有因此造成以后该项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且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非居民企业的股权;境外境外119(一)非居民企业向其100%直接控股的另一非居民企业转让其拥

ABC100%ABC100%外国(地区)中国未造成预提税负担变化转让方3年内不转让受让方120ABC100%ABC100%外国(地区)中国未造成预提税《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转让股权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7〕207号)与原政策比较在以合理经营为目的进行的公司集团重组中,外国企业将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或者外商投资企业将其持有的中国境内、境外企业的股权,转让给与其有直接拥有或者间接拥有或被同一人拥有100%股权关系的公司,包括转让给具有上述股权关系的境内投资公司的,可按股权成本价转让,由于不产生股权转让收益或损失,不计征企业所得税。121《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转让股权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重组未导致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由于中国与很多国家签订了税收双边协定,可能导致不同国家实际税负有所不同

企业测算预提所得税税负时,须考虑税收协定因素122重组未导致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由于中国与很多国家签订中国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100%转让前转让后中国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100%中日税收协定中韩税收协定123中国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100%转让前转让后中国公司日本公司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非居民企业的股权。防止交易方以获得税收优惠为目的,人为设计符合特殊重组条件的交易框架,重组后再迅速变卖股权套现以避税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备案资料,证明其符合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并经省级税务机关核准。124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3年)内不转ABC100%ABC100%外国(地区)中国(二)非居民企业向与其具有100%直接控股关系的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另一居民企业股权;境外境内125ABC100%ABC100%外国(地区)中国(二)非居民企业很多在避税地注册离岸公司以享受外资税收优惠的假外资丧失了原始动力,开始考虑在税率过渡优惠结束后将股权转回国内。但财税〔2009〕59号文件限定只有受让方是转让方的100%直接控股子公司才能享受特殊重组待遇如何操作?关注126很多在避税地注册离岸公司以享受外资税收优惠的假外资丧失了原始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重组,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要求,准备资料。

127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重组,适用特殊税务(三)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境外境内128(三)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2006年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令2006年第10号首次明确肯定了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的合法性,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鼓励了跨境换股收购活动。提高了特殊目的公司(SPV)审批门槛1292006年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国家外股权置换的跨境收购有两类情形:一是境外上市公司并购境内企业(仅指在境外公开合法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不包括柜台交易方式),二是特殊目的公司并购境内企业。自10号文件出台后,在境外注册SPV以达到红筹股上市目的的跨境股权收购至今未能破冰130股权置换的跨境收购有两类情形:自10号文件出台后,在境外注册股权置换的跨境收购有两类情形:一是境外上市公司并购境内企业(仅指在境外公开合法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不包括柜台交易方式),二是特殊目的公司并购境内企业。自10号文件出台后,在境外注册SPV以达到红筹股上市目的的跨境股权收购至今未能破冰131股权置换的跨境收购有两类情形:自10号文件出台后,在境外注册“境内———境外”模式,多为中国居民企业因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将股权或资产注入境外上市非居民企业。问题受让方为境外上市公司,根本无法达到财税〔2009〕59号文件第七条第(三)项的100%直接控股的条件。132“境内———境外”模式,多为中国居民企业因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八、本通知第七条第(三)项所指的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关系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其资产或股权转让收益如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可以在10个纳税年度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59号文防止利用跨境重组将境内资产潜在增值转移至境外避税133八、本通知第七条第(三)项所指的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大陆甲公司大陆乙公司香港丙公司100%计税基础1亿大陆甲公司大陆乙公司香港丙公司100%评估价11亿股份支付134大陆甲公司大陆乙公司香港丙公司100%计税基础1亿大陆甲公司如适用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二)项进行税务处理,甲公司不确认股权转让收益,该收益的纳税义务递延由丙公司股权再转让时承担。由于丙公司股权再转让时只按10%缴预提所得税,我国可征收税款为1亿元,而如由甲公司负担税款,则可征收税款2.5亿元。显然,这将导致我国税收权益的流失。135如适用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二)项进行税务处理大陆甲公司香港乙公司香港丙公司100%大陆甲公司香港乙公司香港丙公司100%股份支付136大陆甲公司香港乙公司香港丙公司100%大陆甲公司香港乙公司香适用境内股权收购特殊重组规则,将导致我国税收管辖权的丧失。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此种模式的跨境重组的征税主体仍为转让方居民企业,但允许将股权转让所得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37适用境内股权收购特殊重组规则,将导致我国税收管辖权的丧失。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重组,居民企业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重组情况说明,申请文件中应说明股权转让的商业目的;

2.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

3.双方控股情况说明;

4.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或股权评估报告。报告中应分别列示涉及的各单项被转让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5.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或资产转让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6.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138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重组,居民企业应向其所在地(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其他情形。139(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其他情形。139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较为苛刻,除符合59号文件第7条规定的上述情形外,还需要符合第5条规定,如:

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谨慎处理:先备案举证,后由省级局核准。间接转让不适用59号文件。140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较为苛刻,除符合59号文件第7条规定的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主要问题1、漏征漏管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从事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国际运输或设立其他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未按规定进行税务登记和申报纳税。2、税收收入时有流失。一是利用虚假合同,隐瞒来源于境内的所得;二是滥用税收协定;三是通过在避税地设立空壳公司转让境内公司股权逃避我国税收;四是通过在境外支付在境内的劳务报酬方式逃避我国税收。141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主要问题1、漏征漏管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从事非居民税收管理存在问题的1、税源突发性、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信息不对称。2、法律法规不够完善:(1)“居民”与“非居民”首次写进我国企业所得税法。(2)《征管法》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税收程序法,侧重于居民纳税人的管理,对非居民税收控管的手段乏力。成因142非居民税收管理存在问题的1、税源突发性、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3、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应有的认知;以税收收入论英雄;没有形成专业化管理机制。4、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法规陈旧,没有形成针对性强的管理规范;过度依赖于售付汇,管理被动。5、人员素质不适应:专家人才匮乏。6、部门配合不力:系统内部、国地税、系统外部门和国际合作。成因1433、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应有的认知;以税收收入论英雄;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2009】第032号发布时间:2009年01月20日加强管理14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时间一、提高认识,实行专业化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加大税收管理力度

三、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政策和管理制度四、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国税发【2009】第032号145一、提高认识,实行专业化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加大二、突出重点,加大税收管理力度

(一)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工作。(二)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三)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工作。(四)做好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管理工作。(五)抓好税收收入预测分析工作。(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七)加强协调配合。

(八)开展非居民企业税收专项检查。146二、突出重点,加大税收管理力度(一)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非居民税收管理147非居民税收管理1税务机关根据来源地管辖权原则,对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收入和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税收管理:对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个人什么是非居民税收管理?148税务机关根据来源地管辖权原则,对非居民来源于我定位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手段

非居民税收管理国税发【2009】第032号149定位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非居民税收管理国税发【2009】特点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为外国居民

税源跨国(境)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需要依据国内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协定判定税收管辖权及纳税义务管理政策性、时效性和专业性较强国税发【2009】第032号150特点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为外国居民税源跨国(境)流动性大、隐2002-2008年非居民税收收入

2002-2008年,非居民税收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比2002年增加275.35亿元,增幅253.27%。项目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常驻代表机构36.6840.2846.4054.7562.4264.0470.47承包工程和劳务5.258.0124.2611.296.778.247.40预提所得税37.0754.4874.2286.18107.67139.70173.92国际运输收入0.230.380.710.690.510.290.02其他29.4931.2054.3382.80105.78103.20132.26合计108.72134.34199.91235.71283.15315.48384.07年度单位:亿元1512002-2008年非居民税收收入项目2002200322003-2008非居民税收收入增幅

项目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常驻代表机构9.8115.2018.0014.012.6110.03承包工程和劳务52.50203.03-53.45-40.0321.73-10.28预提所得税46.9436.2416.1224.9429.7424.50国际运输收入63.1986.89-2.60-25.89-43.45-92.81其他5.8174.1152.4127.75-2.4428.16合计23.5648.8117.9120.1311.4121.74年度虽然总收入大幅增长,但承包工程和国际运输在下降。1522003-2008非居民税收收入增幅

项目200320042008年各类型收入占比不平衡:承包工程和劳务税收收入占比过低!1532008年各类型收入占比不平衡:承包工程和劳务税收收入占比过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服务和投资收益对外支付情况与预提所得税增幅不相匹配154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服务和投资收益对外支付情况与预提所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户数情况2002-2007,代表机构户数增速较快,2007年比2002年增加11112户,增幅136.43%。但占非居民企业税务登记户数比例高达95%左右,说明其他类型非居民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或漏征漏管。155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户数情况2002-2007,代表机whowhathow谁是非居民?非居民税务管理内容?怎么管?156whowhathow谁是非居民?非居民税务管理内容?怎么管?15711纳税人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158纳税人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12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居民税收管辖权-属人原则下的全面纳税义务,对我国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境内和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属地原则下的有限纳税义务,对非居民企业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法三条,条例五-八条)通过上述两个概念的结合运用,确定跨国交易的税收后果,具体体现税收管辖权理论基础159国际税收管辖权的两个基本概念理论基础13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在国外注册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OR160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在国外注册OR14非居民企业不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有机构场所在中国境内无机构场所16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15非居民企业的类型

(一)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1、外国企业分公司:金融、保险;2、常驻代表机构;3、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的企业;4、国际运输企业;5、营业代理人;6、其他。

162非居民企业的类型(一)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16非居民企业的类型(续)

(二)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以下所得的企业: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所得;2、利息;3、租金;4、特许权使用费;5、转让财产所得;6、其他所得。163非居民企业的类型(续)(二)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税收协定

国内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其它法律和制度规定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依据164税收协定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依据18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6号

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税务总局令第19号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国税发〔2009〕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国税函〔2008〕80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50号)……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依据165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关于征管范围境内单位和个人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所得的,该项所得应扣缴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分别由支付该项所得的境内单位和个人的所得税主管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负责。

国税发〔2008〕120号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仍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国税发〔2008〕120号对“一、基本规定(三)”规定的情形,除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还应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他非居民企业。国税函〔2009〕50号二、除“二、对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一)”规定的情形外,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境内单位,其发生的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工作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国税函〔2009〕50号166关于征管范围境内单位和个人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所得的,该项所得应what167what21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工作流程从何入手?1、识别非居民企业和个人;2、明确所得或收入性质;3、判定所得或收入来源地;4、确认税基、适用税率;5、履行申报或扣缴;6、运用税收协定。168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工作流程从何入手?1、识别非居民企业和个人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内容1、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2、对非居民投资所得管理3、对非居民财产所得管理4、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管理5、对非居民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涉及的其他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等)的管理169非居民税收管理主要内容1、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23对外国企业在华分支机构、常驻代表机构、从事工程作业提供劳务国际运输等的税务管理。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设立从事主要是非居民企业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主要包括:如果两国(地区)之间有税收协定(安排),还需要进行常设机构判定、利润归属,并根据独立企业原则进行盈亏计算。1170对对非居民企业经营所得的管理设立从事主要是非居民企

主要是针对非居民企业在我国没有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我国所得,或虽设有机构、场所,但获得的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情况,行使税收管辖权。具体来讲,主要是对非居民在我国境内获得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等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所得管理没有设立境内获得2171主要是针对非居民企业在我国没有设立机构、场所主要针对非居民在我国境内的财产行使税收管辖权。主要体现为对财产转让收益的征税,分为动产、不动产和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财产所得管理财产转让收益3172主要针对非居民在我国境内的财产行使税收管辖权。财独立个人劳务所得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管理主要针对非居民个人在我国从事劳务发生的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包括: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

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是指个人从事专业性劳务,如律师、医生、设计师、会计师等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发生的所得;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又称受雇所得,是指个人依据雇佣合同履行雇佣义务发生的所得。4173独立个人劳务所得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管理主要针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纳事务方面的税收关系,依照平等原则,通过政府间谈判所缔结的确定其在国际税收分配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税收协议。税收协定174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纳事务税收协定及其性质为避免跨国境活动中存在的双重征税为目的针对本国相关税收法律制定的政府间条约(契约、承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