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_第1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_第2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_第3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_第4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七章 左翼作家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左翼作家小说

第一节左翼作家小说概貌第二节张天翼的小说第三节沙汀的小说第四节艾芜的小说第五节丁玲的小说第六节叶紫等作家的小说第七节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第八节萧红的小说一、前期“左联”的“革命的浪漫谛克”1930年“左联”成立前后,在上海文坛上活跃着的,主要有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的一批青年作家,如蒋光慈、钱杏、华汉(即阳翰笙)、孟超、楼适夷等,以及“我们社”成员洪灵菲、戴平万等。第一节左翼作家小说概貌二、前期“左联”小说

(一)蒋光慈蒋光慈的小说创作,从《野祭》(1927)开始,特别是《丽莎的哀怨》(1929)、《冲出云围的月亮》(1930)等作品,题材是典型的“革命加恋爱”,主要书写人物的革命情绪和恋爱生活,表现二者的冲突与转化,而革命的观念演绎代替了精细的艺术描写,致使人物形象缺乏鲜明的个性而流于概念化。(二)华汉、洪灵菲、胡也频前期左翼作家中,除蒋光慈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华汉、洪灵菲等人,他们的作品同样表现出“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三)柔石前期“左联”作家中,最优秀的是柔石。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台州人,创作有短篇集《疯人》(1925)、中篇小说《三姊妹》(1929)、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1929)等,其作品较早表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度。三、“革命的浪漫谛克”之清算左翼文学创作中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早在“革命文学”论争的当时,就引起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后来逐渐引起左翼文学批评界的普遍警惕。四、后期“左联”新人倡导现实主义的同时,“左联”积极发现和培植了一批新人作家,尤其是在鲁迅周围,吸引了一大批后起的青年作家,如张天翼、沙汀、艾芜,以及萧军、萧红等人。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生于南京。中学时即向鸳鸯蝴蝶派杂志《礼拜六》投稿、发表作品,1931年加入“左联”。作家最早为鲁迅、茅盾等人赏识,曾在鲁迅主编的《奔流》上发表了处女作《三天半的梦》等小说,随后成为“左联”的“新人”作家。第二节张天翼的小说一、《包氏父子》时期:市民喜剧讽刺张天翼的小说,善于以喜剧的眼光,嘲笑城镇市民阶层那些庸俗、虚伪的社会众生相。二、《华威先生》时期:官僚时态讽刺

40年代,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上有所扩展,转而讽刺抗战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国民劣根性。三、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是张天翼小说创作的另一翼。从30年代起,张天翼就陆续创作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蜜蜂》(1932)、《奇遇》(1934)、《大林和小林》(1936)、《秃秃大王》(1936)、《金鸭帝国》(1942)等。四、张天翼的文学史意义张天翼在30年代以左翼“新人”作家的身份进入文坛,以犀利、明快的讽刺作品,突破了初期左翼文学“革命的浪漫谛克”之风,丰富了左翼文学的创作风貌。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1922年到成都读书,开始接触“五四”新文艺。第三节沙汀的小说一、前期:印象写作与乡村叙事二、后期:《在其香居茶馆里》与《淘金记》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四、沙汀小说的文学史意义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县人。青年时曾流浪我国西南边境、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干过杂役、报馆校对、小学教师等各种谋生职业。1931年,艾芜来到上海,与同学沙汀一起创作,后加入“左联”。第四节艾芜的小说一、前期小说:异域与流浪艾芜早年的漂泊经历,影响了他早期的作品,描写的多是南国边境的异域风情,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结集有《南行记》、《南国之夜》等。二、后期小说:乡村与悲剧40年代的抗战时期,艾芜回到故乡,创作了一些描写后方人民的民族苦难和抗争的作品,比如《丰饶的原野》、《故乡》等长篇。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艾芜继续发挥其抒情风格,可是书写的对象,不再是那些被挤出生活圈子的人物,而转向歌颂新时代里的主人翁。四、艾芜小说的文学史意义艾芜的创作,尤其是《南行记》等早期作品,书写了西南边陲人物和风情,尤其是那些并非不善良却无奈地被挤出生活圈的“流浪汉”形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异域生存景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不尽合理与不公正之处,以此拓展了左翼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空间。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著名女作家。第五节丁玲的小说一、复仇女神:苦闷与女权丁玲最初的小说,以书写女性的时代苦闷成名。处女作《梦珂》,写一位知识女性由于个性品质与都市环境相冲突,最终陷入困境走向堕落的个体悲剧。二、“左联”时期:革命加恋爱加入“左联”后,丁玲的创作开始有所转变,作品里的性别意识开始退位,代之以都市里流行的革命文学创作,有“革命加恋爱”倾向。三、延安时期:洁癖与转变抗战爆发前后,丁玲辗转来到延安。这一时期,丁玲创作中的性别意识曾短暂复苏,体现在作品中女性主人公与周围习惯势力之间的冲突。四、新中国成立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因为担任各种文联、作协等职务,兼编《文艺报》、《人民文学》,创作不多,主要写了一些评论、杂文、报告文学等作品。1933年前后,左翼文坛上出现了几位以农村题材创作著名的青年小说家,如叶紫、吴组缃、罗淑等,他们的创作各有特色。特别是吴组缃,虽非“左联”成员,创作却倾向左翼现实主义,作品有类似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的创作风格。第六节叶紫等作家的小说一、火一样的叶紫叶紫(1912—1939),原名余昭明,又名鹤林,湖南益阳人,“左联”后期的青年作家。叶紫的创作以农村题材为主,在30年代的左翼文学和众多农村题材小说中,其创作以展示尖锐的阶级压迫著称。二、细致的吴组缃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组襄,安徽泾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结集有《西柳集》、《饭余集》(小说、散文集)等,抗战期间写有长篇《鸭嘴涝》,又名《山洪》。三、苦情的罗淑罗淑(1903—1938),原名罗世弥,四川简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1929年赴法专攻文学,回国后从事翻译与写作。罗淑以小说创作成名,作品有《生人妻》等,结集有《生人妻》、《地上的一角》、《鱼儿坳》等。一、东北作家群概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一批东北籍的作家陆续南下来到左翼的中心上海,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骆宾基等。他们的创作,基本取材于民族危难中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史称“东北作家群”。第七节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二、萧军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辽宁义县人,笔名尚有三朗、田军等,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之一。三、舒群舒群(1913—1989),原名李书堂,黑龙江哈尔滨人。作家少年求学经历坎坷,时断时续,作品中均有反映。四、白朗白朗(1912—1994),女作家,原名刘东兰,辽宁沈阳人。最初曾用“刘莉”、“弋白”等笔名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加入“左联”。白朗的创作,一开始就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清婉与细腻。五、端木蕻良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县人。1932年,就读清华大学,其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主编机关刊物《科学新闻》。六、骆宾基骆宾基(1917—1994),原名张璞君,吉林珲春县人,出生于一没落的茶商家庭。萧红(1911—1942),原名张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