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刷习题巩固提升③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地貌为()B.石柱B.石柱D.溶蚀洼地C.落水洞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由流水溶蚀而成由流水搬运而成由地面塌陷而成解析:第1题,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第2题,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答案:1.A2.A下列为冰川地貌景观的是()A.长江三峡B.峡湾地貌C.险峻的华山D.云南的石林解析: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而成的。答案:B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其登顶的位置险峻陡峭,是冰川地貌中常见的()A.角峰B.刃脊C.冰斗D.孤峰解析:珠峰最高的位置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角峰。答案:A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读下列“蘑菇”图,回答5〜6题。

5.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我国()B.黑龙江、台湾D.B.黑龙江、台湾D.内蒙古、新疆C.西藏、新疆6.对于“蘑菇”形成的过程,以下解释可信的是()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将漂砾带至冰柱上沉积而形成乙地风化作用显著,下部风化作用更强烈使岩石破碎而形成乙地流水作用显著,流水侵蚀近地面岩石而形成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图甲景观为冰川形成的蘑菇地貌,图乙景观为风力作用形成的蘑菇地貌,分别出现在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和风力较大的西北地区,因此选C。第6题,根据上题,甲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冰川作用,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的;乙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风力的差异侵蚀及岩性的差异形成的。答案:5.C6.A下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7下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①地貌为()A.海蚀柱B.海蚀平台C.海蚀崖D.沙堤8.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解析: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答案:7.C8.A9.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图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学生丙说:“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解析:第(1)题,三亚位于海边,有海蚀地貌。第(2)题,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侵蚀地貌。第(3)题,A为风蚀蘑菇,E为沙丘,均为沙漠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