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课件_第1页
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课件_第2页
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课件_第3页
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课件_第4页
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

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局:李大权12/23/20221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

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局:李大权12一、关于校本教研背景:1、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人本化管理,亲民化服务、人性化执法。基本价值核心: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求自主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必须实行以校为本管理,以校为本,以师为本。旨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12/23/20222一、关于校本教研背景:12/19/20222(一)什么是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与现行教研不同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12/23/20223(一)什么是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1、学校是教研的主阵地

教研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2、教师是教研的主体

教师的全员参与,一线教师积极拨投入。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主要目的丢掉这一目的,校本教研的灵魂也丢了,以校为本就是一句空话。12/23/20224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12/19/20224校本教研与培训的策略

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12/23/20225校本教研与培训的策略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二)如何实施校本教研1、以校为本的教研,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个人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12/23/20226(二)如何实施校本教研12/19/20226

2、以校为本的教研,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第一实践者,参与者,服务员。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服务;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12/23/20227

12/19/20227

3、以校为本的教研,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以往,一些教师虽然有研究意识,但是缺少研究的空间,一些研究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群体的认可,造成只有外出参加比赛获奖才被承认的现状。实际上校内的认定是同等重要的,学校应当给教师机会,重视教师的研究,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允许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研究状态,对广大教师来说,更为引人入胜。12/23/20228

3、以校为本的教研,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和

(三)教研方式如何转变

首先是转变观念。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教育观念更新是关键,要树立正确性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资源观。

12/23/20229

(三)教研方式如何转变

首先是转变观念。新课

其次是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传统的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教研员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评课,也基本都是教研员一锤定音,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如一位评优课获奖教师所言:“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这种方式基本是教研员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加以改变。

12/23/202210其次是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传统的基本是自上而下的,

还要应当看到,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教研的内容基本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这种倾向要得到研究和解决。12/23/202211

还要应当看到,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方式应当不断创新。新的教研方式要有利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其次,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2/23/202212

12/19/202212

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教研: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教学观摩,外请专家报告、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课例评析、说课评课、教学竞赛、课题研究,问题探究、教法研究、专题讨论等。这是新型的教师教育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模式。12/23/202213

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教研: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教研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应当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12/23/202214

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

如何体现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走近教师,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12/23/202215

12/19/202215

(四)注意克服四种形式1、克服“贴标签式”的教研形式。不要把任何的教研形式贴上“校本”二字,就大喊大唱“校本教研”。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寻求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12/23/202216

(四)注意克服四种形式1、克服“贴标签式”的教研形式。不要

2、克服“重述式“的反思。教学反思就是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突破常规,慎重解决。切忌把刚上过的教学过程讲述一遍,变成重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12/23/202217

2、克服“重述式“的反思。教学反思就是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3、克服“统一式“的同伴互助。在互助中,既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自己也要再进行整合、二度设计,不要同一课题的教学出现统一的教学思路。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个性,让教学“个性化”。

4、克服“否定式”的教研形式。对于传统的教研方式,好的方面要继承,要发展,千万不能一味否定,一棍子打死。

12/23/202218

3、克服“统一式“的同伴互助。在互助中,既使统一备(五)校本教研要以制度为保障

1、学习研讨制度

课改论坛、教育沙龙、评课说课等。2、对话交流制度

交流、反馈、互动、对话等。3、人本管理制度

三不准:不准以考分评价学生、教师。不准利用改革过程程中的不同意见简单否定教师,不准以短期内的成效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12/23/202219(五)校本教研要以制度为保障

1、学习研讨制度12/19/2四结合: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弹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五个善于: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12/23/202220四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量1

4、教学反思制度案例一:《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执教:----小学陶莉

指导:-----小学莫雪莲《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12/23/202221

4、教学反思制度12/19/202221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

12/23/202222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

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12/23/202223

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

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12/23/202224

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

教学反思记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互动较少,这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因此,我在本次表达课上加强了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如: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共阅小报并交流、集体游戏、共同评议等。这些最直接和积极的交互影响形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如:“你们玩得开不开心呀?红旗小学的小明也和你们一样在一次游艺晚会上玩得劲兴极了。不过,他遇到厂难题,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了他们所学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的欲望。我还十分注意语言的亲切感。如,“观看了别人的运动会,你们想不想也舒活舒活筋骨,乐一乐呀?那就让我们来玩一玩熟悉的游戏‘马兰花’,好不好?”简单的话语架通了师生之间的“心桥”,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总而言之,在这种“互助互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得到厂增强、升华,两个积极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2/23/202225

5、激励保障制度6、检查督促制度7、评价考核制度12/23/202226

5、激励保障制度12/19/202226

(六)校本教研中必须注意解决新问题12/23/202227

(六)校本教研中必须注意

一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实验区的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一些专家认为,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12/23/202228

一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二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12/23/202229

二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

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余文森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12/23/202230

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

第四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12/23/202231

第四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

第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12/23/202232

第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

第六是探究的泛化。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在实验区的一些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了,有个教授列举了一个案例: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探究“菜”字,学生说“菜”是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余文森说,像这样越记越复杂的探究就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12/23/202233

第六是探究的泛化。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

第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有机地体现三者,所以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12/23/202234

第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

在新课程课堂上的问题也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就这些问题的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12/23/202235

在新课程课堂上的问题也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就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专家认为,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同样有创新也有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12/23/202236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

二、关于校本培训(一)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运动式,报告式,理论灌输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2)长周期、面授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质量难以保障。(3)传统学院式的纸笔考试评价,缺乏对教师实际工作发展的评价体系。当前,在建设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过程中,亟待转变教师培训模式,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升成为教师观念更新,教法研究、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模式。,12/23/202237

二、关于校本培训(一)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主(二)校本培训的对策三位一体:培训、教学、科研一体化。四保障:政策、时空、制度、经费。五结合:采取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办法。

12/23/202238(二)校本培训的对策三位一体:培训、教学、科研一体化。12/

1、立足以校为本培训。校本培训,就是以满足个性为特征,立足本校本岗,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一种培训模式。县级为主培训骨干教师,对课改中涌现出的教学新星进行培训并以些带动校本培训,今后教师培训的重心要下移,以校为本,纳入课改系统工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参加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校长要“三带头”(校长带头参加培训,带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带头研究教改和教学)。学校统筹安排培训、经费筹措、教研、课改、人事奖惩等。

12/23/2022391、立足以校为本培训。校本培训,就是以满足个性为特征,立

2、专家指导。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必要聘请多方面专家深入到基层学校,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实施培训和教研指导。

12/23/202240

2、专家指导。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必要

3、参与式培训。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模式的关键首先是要转变主持培训的培训者的教学观念,确立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培训者要从过去居高临下“传授”新知识。新理念的角色转变为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者,向导、参谋和学习伙伴的角色,主讲教师与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合作进行探讨研究。12/23/202241

12/19/202241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不仅要让教师体会到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的理念,还要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帮助每一位教师十分容易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12/23/202242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体

5、案例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方法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案例,让教师理解和模仿,培训中采用的案例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改革案例,也可以是国内和本校教师自己的教学案例。12/23/202243

12/19/202243

6、研究型培训。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参加培训教师要动手操作,紧密接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教育信息化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自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论。12/23/202244

12/19/202244

7、反思型培训。参训教师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对自己以往熟悉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例如,以课件制作和传递知识为中心的运用教育技术的模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对比,从而自己总结和发现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发思想深处的震动。12/23/202245

7、反思型培训。参训教师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对

8、资源型培训:其一,必须发挥各校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在本校教师培训发挥积极作用(有形和无形)。如教研队伍,课程资源等。其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可能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要求参训教师能够快速获取和有效利用各类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如丰富的教育改革文献资源,学科相关的参考资料、教案范例、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等等。12/23/202246

12/19/202246

9、结对共享,教法研讨。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法研讨,集思广益,使培训的过程变为研究与创造的过程,逐步改变教研组的研究氛围,组织跨学科的教研组活动。12/23/202247

9、结对共享,教法研讨。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0、建立教学、教研的评价机制。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正在从过去的课件制作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过去采取的“多媒体课件”评比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师培训。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要改变评价的方式,适宜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案和执行信息化教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12/23/202248

10、建立教学、教研的评价机制。目前,

11、建立校本信息网络教研平台。配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科研,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网”、“教育信息网”上获取信息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学校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的资源平台。12/23/202249

12/19/202249

着重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12/23/202250

着重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

谢谢!12/23/202251

12/19/202251

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

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局:李大权12/23/202252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

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局:李大权12一、关于校本教研背景:1、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人本化管理,亲民化服务、人性化执法。基本价值核心: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求自主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必须实行以校为本管理,以校为本,以师为本。旨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12/23/202253一、关于校本教研背景:12/19/20222(一)什么是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与现行教研不同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12/23/202254(一)什么是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1、学校是教研的主阵地

教研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2、教师是教研的主体

教师的全员参与,一线教师积极拨投入。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主要目的丢掉这一目的,校本教研的灵魂也丢了,以校为本就是一句空话。12/23/202255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12/19/20224校本教研与培训的策略

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12/23/202256校本教研与培训的策略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二)如何实施校本教研1、以校为本的教研,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个人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12/23/202257(二)如何实施校本教研12/19/20226

2、以校为本的教研,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第一实践者,参与者,服务员。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服务;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12/23/202258

12/19/20227

3、以校为本的教研,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以往,一些教师虽然有研究意识,但是缺少研究的空间,一些研究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群体的认可,造成只有外出参加比赛获奖才被承认的现状。实际上校内的认定是同等重要的,学校应当给教师机会,重视教师的研究,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允许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研究状态,对广大教师来说,更为引人入胜。12/23/202259

3、以校为本的教研,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和

(三)教研方式如何转变

首先是转变观念。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教育观念更新是关键,要树立正确性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资源观。

12/23/202260

(三)教研方式如何转变

首先是转变观念。新课

其次是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传统的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教研员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评课,也基本都是教研员一锤定音,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如一位评优课获奖教师所言:“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这种方式基本是教研员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加以改变。

12/23/202261其次是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传统的基本是自上而下的,

还要应当看到,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教研的内容基本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这种倾向要得到研究和解决。12/23/202262

还要应当看到,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方式应当不断创新。新的教研方式要有利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其次,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2/23/202263

12/19/202212

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教研: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教学观摩,外请专家报告、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课例评析、说课评课、教学竞赛、课题研究,问题探究、教法研究、专题讨论等。这是新型的教师教育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模式。12/23/202264

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教研: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教研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应当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12/23/202265

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变以“检查”为主

如何体现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走近教师,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12/23/202266

12/19/202215

(四)注意克服四种形式1、克服“贴标签式”的教研形式。不要把任何的教研形式贴上“校本”二字,就大喊大唱“校本教研”。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寻求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12/23/202267

(四)注意克服四种形式1、克服“贴标签式”的教研形式。不要

2、克服“重述式“的反思。教学反思就是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突破常规,慎重解决。切忌把刚上过的教学过程讲述一遍,变成重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12/23/202268

2、克服“重述式“的反思。教学反思就是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3、克服“统一式“的同伴互助。在互助中,既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自己也要再进行整合、二度设计,不要同一课题的教学出现统一的教学思路。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个性,让教学“个性化”。

4、克服“否定式”的教研形式。对于传统的教研方式,好的方面要继承,要发展,千万不能一味否定,一棍子打死。

12/23/202269

3、克服“统一式“的同伴互助。在互助中,既使统一备(五)校本教研要以制度为保障

1、学习研讨制度

课改论坛、教育沙龙、评课说课等。2、对话交流制度

交流、反馈、互动、对话等。3、人本管理制度

三不准:不准以考分评价学生、教师。不准利用改革过程程中的不同意见简单否定教师,不准以短期内的成效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12/23/202270(五)校本教研要以制度为保障

1、学习研讨制度12/19/2四结合: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弹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五个善于: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12/23/202271四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量1

4、教学反思制度案例一:《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执教:----小学陶莉

指导:-----小学莫雪莲《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12/23/202272

4、教学反思制度12/19/202221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

12/23/202273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

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12/23/202274

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

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12/23/202275

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

教学反思记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互动较少,这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因此,我在本次表达课上加强了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如: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共阅小报并交流、集体游戏、共同评议等。这些最直接和积极的交互影响形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如:“你们玩得开不开心呀?红旗小学的小明也和你们一样在一次游艺晚会上玩得劲兴极了。不过,他遇到厂难题,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了他们所学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的欲望。我还十分注意语言的亲切感。如,“观看了别人的运动会,你们想不想也舒活舒活筋骨,乐一乐呀?那就让我们来玩一玩熟悉的游戏‘马兰花’,好不好?”简单的话语架通了师生之间的“心桥”,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总而言之,在这种“互助互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得到厂增强、升华,两个积极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2/23/202276

5、激励保障制度6、检查督促制度7、评价考核制度12/23/202277

5、激励保障制度12/19/202226

(六)校本教研中必须注意解决新问题12/23/202278

(六)校本教研中必须注意

一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实验区的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一些专家认为,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12/23/202279

一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二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12/23/202280

二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

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余文森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12/23/202281

三是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

第四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12/23/202282

第四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

第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12/23/202283

第五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

第六是探究的泛化。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在实验区的一些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了,有个教授列举了一个案例: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探究“菜”字,学生说“菜”是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余文森说,像这样越记越复杂的探究就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12/23/202284

第六是探究的泛化。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

第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有机地体现三者,所以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12/23/202285

第七是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

在新课程课堂上的问题也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就这些问题的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12/23/202286

在新课程课堂上的问题也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就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专家认为,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同样有创新也有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12/23/202287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

二、关于校本培训(一)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运动式,报告式,理论灌输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2)长周期、面授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质量难以保障。(3)传统学院式的纸笔考试评价,缺乏对教师实际工作发展的评价体系。当前,在建设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过程中,亟待转变教师培训模式,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升成为教师观念更新,教法研究、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模式。,12/23/202288

二、关于校本培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