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及检测(广州大学生物工程系,广州510006)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斜面菌种,先取约5个接种环的斜面菌种无菌接种到2瓶种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再分别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枪吸取1mL种子培养基转接到6瓶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48小时后,连续3天吸取菌液进行镜检,菌液OD值测定,并利用500μg/mL的纳他霉素按照0mL,0.2mL,0.4mL,0.6mL,0.8mL,1.0mL加入量制定标准曲线;摇瓶发酵5天后,合并发酵液,离心获得菌泥,采用2倍菌泥体积的95%酒精,pH值在10~10.5搅拌溶解纳他霉素;离心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在Ph值在6.5,冰箱静置3h,纳他霉素在等电点析出;离心,保留产物;产物在55℃真空干燥2h,称重获得0.08g的纳他霉素。关键词:褐黄孢链霉菌;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等电点溶解;真空干燥引言: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其分子是一种具有活性的环状四烯化合物,含3个以上的结晶水,其外观白色(或奶油色),为无色、无味的结晶粉末,分子式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3。微溶于水、甲醇,溶于稀酸、冰醋酸及二甲苯甲酰胺,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在pH值高于9或低于3时,其溶解度会有所提高。纳他霉素具有一定的抗热处理能力,在干燥状态下相对稳定,能耐受短暂高温(100℃);但由于它具有环状化学结构、对紫外线较为敏感,故不宜与阳光接触。纳他霉素活性的稳定性受PH值、温度、光照强度和氧化剂及重金属的影响,所以产品应该避免与氧化物及硫氢化合物等接触[]。纳他霉素(Natamycin)是由一种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natalensis)发酵产生的一种二十六元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霉菌及酵母菌,是一种安全、低毒、高效、广谱的抗真菌抗生素和天然的生物防腐剂[1]与其它抗菌产品相比,纳他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可广泛应用于由真菌引起的疾病.除此之外,纳他霉素的低溶解度,可用其对食品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批准将纳他霉素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汁饮料、葡萄酒等的生产和保藏[2]。纳他霉素的需求量增加,市场前景巨大。纳他霉素主要由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chattanovgensis)、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natu2lonso)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ilvosporeus)产生。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和类型都会影响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其中碳氮比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氮源促进菌体的生长繁殖,同时要在发酵中流加补充适当的碳源。纳他霉素在以葡萄糖最为碳源时产量最高[3]。因为葡萄糖能够渗入纳他霉素分子之中[3]。氮源类型对纳他霉素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有资料表明,菌体细胞生长最好的氮源是酵母提取物,而纳他霉素产生的最佳氮源为牛肉浸出物[3]。1.实验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发酵菌种:褐黄孢链霉菌1.1.2培养基:孢子斜面培养基:酵母提取粉4g/L,麦芽提取粉10g/L,葡萄糖4g/L,琼脂20g/L;pH7.0摇瓶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5g/L,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pH7.0摇瓶发酵培养基:大豆分离蛋白19.5g/L,麦芽糊精50g/L,酵母提取粉4g/L葡萄糖6g/L,pH7.01.1.3实验试剂:酵母提取粉,葡萄糖,琼脂,蛋白胨,氯化钠,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酵母提取粉,乙醇,甲醇,20%NaOH,抗氧化剂BHA,1,2-丙二醇,纳他霉素标准品;1.1.4实验仪器:250mL三角瓶,摇床,生化培养箱,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1.2方法:1.2.1孢子的制备:按斜面孢子培养基配方准确配好培养基,121℃灭菌15min,摆斜面冷却后置于37℃培养1~2d,备用,用斜面转接管接种,25℃培养10d,待孢子长满后,放置冰箱5d以上再用。涂片观察孢子形态,并显微拍照。摇瓶种子制备:按摇瓶种子培养基配方准确配好培养基200mL,平分装在两个三角锥瓶中,121℃灭菌25min。待培养基冷却后,刮取孢子接种摇瓶,每支斜面接种5瓶摇瓶。29℃,200r/min振荡培养24h,无菌取样,涂片观察种子菌球形态,并显微拍照。1.2.3摇瓶发酵:按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准确配培养基600mL,平分装在6个三角锥瓶中,121℃灭菌25min。待培养基冷却后,取摇瓶种子1mL接种,29℃,200r/min振荡培养120~168h。每隔24h无菌取样,取1mL发酵液用于测量其303nm处OD值,另取少量涂片观察形态,并显微照相。303的测量方法:从接种后第48h开始,每隔24h从其中一瓶中取0.5mL发酵液,加入4.5mL的丙二醇,在摇床上震荡1h,12000r/min离心10min,取0.5mL上清液,再加4.5mL蒸馏水,摇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303nm处测定光密度。1.2.5标准曲线的制作:取50mg纳他霉素,溶于100mL丙二醇,得浓度为500ug/mL的纳他霉素原液。按表1制作曲线,横坐标为纳他霉素工作溶液浓度,纵坐标为OD303的值。(要求相关系数R2>0.99)产物浓度计算公式为:纳他霉素含量(mg/L)=X×100×n式中,X为将所测样品的浓度,100为样品处理时两次稀释倍数之积;表1纳他霉素标准曲线工作表管号123456工作溶液浓度/(ug/mL)01020304050纳他霉素原液/mL添加量00.20.40.60.81水/ml109.89.69.49.29OD30300.1370.2990.4170.5560.6691.2.5纳他霉素的分离纯化:合并全部发酵液,再12000r/min离心10min。离心前发酵液的体积与离心后上清液的体积之差即为湿菌泥的体积;加两倍湿菌泥体积的95%乙醇,20%氢氧化钠调pH10~10.5,边加边搅拌0.5h(注意一定要调过pH后再计时),以便纳他霉素充分溶解;然后再再12000r/min离心10min,保留上清液,将上清液用1mol/L盐酸调pH6.5,静置3h(冰箱),以便纳他霉素在等电点处沉淀析出;最后再12000r/min离心10min,保留沉淀(产物),将产物置于55℃真空干燥2h,称重。2.实验结果与分析2.1实验结果2.1.1标准曲线制作结果:因按表1中数据制作的标准曲线数值过大,故实验时,在6支工作溶液中各取1mL再加入4mL蒸馏水(此过程又稀释了5倍)进行OD值测定,故标准曲线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纳他霉素标准曲线数据管号123456工作溶液浓度/(ug/mL)01020304050纳他霉素原液/mL添加量00.20.40.60.81水/Ml109.89.69.49.29实际工作溶液浓度/(ug/mL)0246810OD30300.1370.2990.4170.5560.669以上表数据作出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2.1.2发酵液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定时测量OD值数据表培养时间/h487296144测得OD3030.0820.1030.1850.256纳他霉素浓度(ug/mL)1.0801.3922.6083.6622.1.3菌体镜检结果:(1)斜面菌镜检图片:图1×40斜面镜检图(孢子)图2×100斜面镜检图(菌丝)由图1可知:斜面的放线菌菌落呈放射状,表面干燥,有干粉。由于接种时只是刮去了表面孢子,故在较好的生长条件下,很多组的没有成功获得斜面。由图1和图2可知:在培养了一个星期后的斜面褐黄孢链霉菌的孢子繁殖,菌丝呈现断裂状。可能由于挑取时折断。由图1可知:斜面的放线菌菌落呈放射状,表面干燥,有干粉。由于接种时只是刮去了表面孢子,故在较好的生长条件下,很多组的没有成功获得斜面。由图1和图2可知:在培养了一个星期后的斜面褐黄孢链霉菌的孢子繁殖,菌丝呈现断裂状。可能由于挑取时折断。(2)种子培养基中培养24h后菌体的镜检照片:图5×40种子菌检图图6×100种子菌镜检图图5:由斜面接种的菌种在种子培养基已经生长,菌液中遍布了生长初期的放线菌。图5:由斜面接种的菌种在种子培养基已经生长,菌液中遍布了生长初期的放线菌。图6:为100倍的镜检,图片上选取的是一小团菌丝球和一些较短的菌丝片段。培养时间较短,菌丝球较小,菌丝较短。(3)发酵48h镜检结果:图7×10发酵48h镜检图图8×40发酵48h镜检图图9×100发酵48h镜检图(局部)图7:密集的红色斑点和一些因为干燥时烧焦的斑点。图7:密集的红色斑点和一些因为干燥时烧焦的斑点。图8:菌丝球变得较多,较大,还有很多孢子,菌丝片段。图9;图8的放大图,存在一些小片段菌丝和较小的菌丝球以及一些较大的菌丝团。图9×40发酵48h镜检图(局部)(4)发酵72h镜检结果;图10:比48h的更加密集的红斑图10:比48h的更加密集的红斑图11:比48h的更加多的菌丝球,更多的菌丝图12:图11的局部放大图。大菌丝球和较小的菌丝团也一些断裂的菌丝并存。图10×10发酵72h镜检图图11×40发酵72h镜检图图12×40发酵72h镜检图(局部)(5)发酵96h镜检结果:图13×40发酵96h镜检图图14×40发酵96h镜检图(局部)图13:密集的大菌丝球,小菌丝球和菌丝片段图13:密集的大菌丝球,小菌丝球和菌丝片段图14:菌丝球更大,菌丝片段(6)发酵144h镜检结果:图15×10发酵144h镜检图图16×40发酵144h镜检图(局部)图15:较明显的红色斑点图15:较明显的红色斑点图16:菌丝球最大,菌丝明显,菌丝发散,有一些分开了的较小的菌丝球和孢子2.1.4纳他霉素分离纯化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产物分离纯化结果发酵液总体积/mL离心后上清液体积/mL湿菌泥体积/mL产物干重/g535.0497.0380.082.2实验结果分析2.2.1由纳他霉素标准曲线可知:标准曲线的线性系数为0.9975,线性关系比较强。制备浓度梯度的纳他霉素的校准液操作比较规范,测定OD值过程比较规范。2.2.2随着发酵时间越长,纳他霉素的生产量逐渐增多。随着发酵液的消耗,褐黄孢链霉菌菌量不多增多。而纳他霉素的产生是非生长偶联型,故在发酵72h之前,纳他霉素产量变化较小;72h~144h的产量变化较大。2.2.3由褐黄孢链霉菌发酵过程镜检图可知:种子培养基的镜检菌丝球较少,小菌丝较多。随着发酵时间增长,发酵液中菌丝球不断增大,菌丝增多,孢子产生。褐黄孢链霉菌发酵为好氧发酵,在摇瓶发酵过程,菌体会形成菌丝球。随着菌体生长,菌丝球增大,生长后期,菌体变老,孢子增多。2.2.4合并发酵液后,发酵总体积减少了65Ml,应该是菌泥浓缩,菌体生长消耗产生。菌泥体积为38Ml,体积相比较其他组的适中,产物干重为0.08g,相对其他组较多。纳他霉素的产量与种龄,接种初始Ph,发酵温度以及接种量,装液量等相关。⑴根据参考文献: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摇瓶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3,装液量30mL/300mL,接种量10%,种龄40~44h,温度28℃,转速200r/min,发酵120h后测定其发酵结果(见图6).结果表明纳他霉素产量在发酵120h时达到最大值3.72g/L;DCW在96h达到最大值29.1g/L。本实验初始pH值为7.0,装液量100/mL/300mL,接种量1%,种龄为24h,温度为28℃,发酵时间约144h,纳他霉素产量为0.08g/600Ml。⑵本实验的纳他霉素发酵没有达到最优,当然相对于其他组的产量约为中上。各组之间的实验操作差异主要在接种和培养基上。本实验培养基配置过程营养损失,pH调节等比较合适。接种量和种龄可能存在较少的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
-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及护理
- 广州电影院租赁合同样本
- 美发师形象设计合同
- 铝单板施工合同住宅小区外墙翻新
- 客户索赔管理办法合同管理
- 网络安全销售合同评审指南
- 体育馆自来水施工安装协议
- 石化弱电工程安装协议模板
- 商业综合体人防设备施工合同
- 2024统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天一大联考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全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我分析及申请理由
-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及改良技术规范
- 朝鲜族介绍课件
- 2024-2030年再生医学市场发展行情监测及前景运营态势趋向研判研究报告
- 用户运营指南
- 2020年山东烟台中考满分作文《就这样被打动》9
- 国网员工合同模板
- 建设2台66000KVA全封闭低碳硅锰矿热炉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