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高血糖治疗愿景和现实间的差距病因的复杂性疾病的进展性手段的局限性行为的局限性治疗愿景现实高血糖治疗愿景和现实间的差距治疗愿景现实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1、中西医正在走向趋同:中医治疗:个体化的具体治疗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GCP的原则/2000年赫尔辛基宣言
中医最重视临床:起点和终点都在临床/重视临床医学,疗效最具生命力。西医学:循证医学的发展与普及,逐渐形成由“看人的病”到“看有病的人”的转变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2、医学如何干预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疾病谱:国内外的差异(如马齿苋糖浆)同时要研究干预的合理性与一致性:辨证论治:六味地黄丸中医也有非辨证性:中成药人的健康需要社会、环境的健康:医学对健康的贡献:8%
环境对健康的贡献:19.6%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中西医结合是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模式
1、血糖控制对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
但UKPDS、DCCT等研究:血糖控制良好并不能完全阻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超越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
中西医结合是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模式2、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综合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和作用。①确切辅助降糖疗效②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③防治慢性并发症有优势和潜力3、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切入点,中医药治疗大有可为。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提要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治未病理论的提出与糖尿病的防治提要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一般人群中宣传2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二级预防: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纠正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三级预防: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最有效一般人群糖尿病知识宣传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最有效糖
尿
病
高
危
人
群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肥胖(BMI≥28)2型DM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巨大儿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HDL-C及TG)心脑血管疾病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调节受损史妊娠糖尿病史筛查方法推荐应用OGTT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监测空腹血糖仅监测空腹血糖会有漏诊的可能性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筛查方法大力提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但对于难以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药物干预大力提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但对于难以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或生活方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研究例数人群年龄相对危险度降低(%)DPS522IGT,BMI≥255558DPP2161IGT,BMI≥24FPG≥5.35158大庆577IGT4541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研究例数人群药物相对危险度降低(%)DPP2151IGT,BMI≥24FPG≥5.3二甲双胍1700mg31STOP-NIDDM1368IGT阿卡波糖300mg36XENDOS3305FPG≥5.6奥利司他360mg37DREAM5269Age>30,IGT和/或IFG罗格列酮8mg60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研究例数人群药物相对危险度降低(%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中国IGT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8.2%87.8%76.8%糖尿病的发生率(%)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中国IGT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8.2%87.8DPP研究
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风险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平均治疗2.8年,二甲双胍组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31%DPP研究
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风险肥胖糖尿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最重要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地发现糖尿病,控制和纠正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最重要
——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神经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霉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症状血液生化检查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尿酸、电解质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应进一步作眼底荧光造影有下肢缺血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疑有心脏病变者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肾脏病变者肌酐清除率测定怀疑有神经病变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并发症筛查后,决定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一次
1型糖尿病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一次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建立糖尿病资料库,以便于随访和开展临床研究并发症筛查后,决定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最迫切
——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最迫切
——减少糖尿病的提要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治未病理论的提出与糖尿病的防治提要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出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其后,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也多有发挥和补充。时至今日,“治未病”已经发展成为预防医学的一个领域,得到了现代医家的广泛认同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将病防发,三是既病防变。“将病防发”,即通过治疗邪伏未发之“将病”状态,防止疾病的形成。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思想无论是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在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亦或是在防止其并发症进展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1.未病先防:糖尿病高危人群易感基因的筛查
对糖尿病易感基因筛查,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基因的功能,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养生指导。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糖尿病防治研究1.未病先防:糖尿病高危人群易感基因的筛查对糖尿病易感基因2.欲病防发: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研究
采用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作用的消糖七味饮观察治疗20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三个月,随访半年,有效率达85.1%,复常率52.4%益气养阴行气活血脾瘅期2.欲病防发: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研究采用具有益气养3.既病防变:糖尿病患者中药降糖作用临床评价研究临床研究一:以二甲双胍为对照,开展了中药“乌梅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临床试验研究,完成85例。结果表明:“乌梅丸”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该论文发表在《eCAM(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IF=4.1。临床研究二:正在开展中药“三才粉剂”治疗2型糖尿病多中心RCT临床研究,共有20余家医疗单位参与本研究,目前纳入患者180例。3.既病防变:糖尿病患者中药降糖作用临床评价研究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精亏液竭积热内蕴郁久化热过劳肾精亏损消渴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痰湿瘀毒郁而化热消渴病生变证百出基础过逸脂蕴脾土内热自燃伤津耗气伤津耗气内热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精亏液竭积热内蕴郁久化益气养阴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内热致消伤津耗气加减乌梅丸消渴期——热毒益气养阴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内热致消伤津耗气加减乌梅丸消渴期—佐使之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健脾解脂消食除积酸甘化阴生津止渴血热而滞者宜之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加减乌梅丸佐使益气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健脾解脂消食除积酸甘化阴生津止渴血热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餐后血糖治疗每4周均下降,但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12周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餐后血糖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餐后血糖治疗每4周均下降,但治疗后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降低血糖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指尿白蛋白>40mg/24h00302010246810年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00604020246810强化平均HbA1c=9.1%常规平均HbA1c=7.3%39%
76%患病者比例(%)患病者比例(%)**27降低血糖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指尿白蛋白>40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21%心脏病14%截肢或致命性外周血管疾病43%12%卒中HbA1c1%微血管并发症,如肾病和失明37%降低血糖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密切相关与糖尿病21%心脏病14%截肢或致命性43%12%卒中HbA4.已变防渐: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4.已变防渐: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针对并发症病因的作用机理如活血化瘀通络中药、针灸等改善微循环保护内皮细胞改善血液流变性稳定和消退斑块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对并发症病因的作用机理如活血化瘀通络中药、针灸等谢谢!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高血糖治疗愿景和现实间的差距病因的复杂性疾病的进展性手段的局限性行为的局限性治疗愿景现实高血糖治疗愿景和现实间的差距治疗愿景现实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1、中西医正在走向趋同:中医治疗:个体化的具体治疗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GCP的原则/2000年赫尔辛基宣言
中医最重视临床:起点和终点都在临床/重视临床医学,疗效最具生命力。西医学:循证医学的发展与普及,逐渐形成由“看人的病”到“看有病的人”的转变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2、医学如何干预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疾病谱:国内外的差异(如马齿苋糖浆)同时要研究干预的合理性与一致性:辨证论治:六味地黄丸中医也有非辨证性:中成药人的健康需要社会、环境的健康:医学对健康的贡献:8%
环境对健康的贡献:19.6%新世纪医学的两大主题
的深刻影响中西医结合是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模式
1、血糖控制对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
但UKPDS、DCCT等研究:血糖控制良好并不能完全阻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超越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
中西医结合是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模式2、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综合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和作用。①确切辅助降糖疗效②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③防治慢性并发症有优势和潜力3、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切入点,中医药治疗大有可为。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糖尿病的三级预防课件提要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治未病理论的提出与糖尿病的防治提要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一般人群中宣传2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二级预防: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纠正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三级预防: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最有效一般人群糖尿病知识宣传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最有效糖
尿
病
高
危
人
群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肥胖(BMI≥28)2型DM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巨大儿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HDL-C及TG)心脑血管疾病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调节受损史妊娠糖尿病史筛查方法推荐应用OGTT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监测空腹血糖仅监测空腹血糖会有漏诊的可能性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筛查方法大力提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但对于难以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药物干预大力提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但对于难以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或生活方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研究例数人群年龄相对危险度降低(%)DPS522IGT,BMI≥255558DPP2161IGT,BMI≥24FPG≥5.35158大庆577IGT4541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研究例数人群药物相对危险度降低(%)DPP2151IGT,BMI≥24FPG≥5.3二甲双胍1700mg31STOP-NIDDM1368IGT阿卡波糖300mg36XENDOS3305FPG≥5.6奥利司他360mg37DREAM5269Age>30,IGT和/或IFG罗格列酮8mg60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研究例数人群药物相对危险度降低(%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中国IGT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8.2%87.8%76.8%糖尿病的发生率(%)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中国IGT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8.2%87.8DPP研究
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风险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平均治疗2.8年,二甲双胍组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31%DPP研究
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风险肥胖糖尿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最重要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地发现糖尿病,控制和纠正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最重要
——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神经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霉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症状血液生化检查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尿酸、电解质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应进一步作眼底荧光造影有下肢缺血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疑有心脏病变者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肾脏病变者肌酐清除率测定怀疑有神经病变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并发症筛查后,决定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一次
1型糖尿病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一次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建立糖尿病资料库,以便于随访和开展临床研究并发症筛查后,决定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最迫切
——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最迫切
——减少糖尿病的提要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治未病理论的提出与糖尿病的防治提要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出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其后,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也多有发挥和补充。时至今日,“治未病”已经发展成为预防医学的一个领域,得到了现代医家的广泛认同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将病防发,三是既病防变。“将病防发”,即通过治疗邪伏未发之“将病”状态,防止疾病的形成。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治未病”思想无论是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在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亦或是在防止其并发症进展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1.未病先防:糖尿病高危人群易感基因的筛查
对糖尿病易感基因筛查,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基因的功能,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养生指导。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糖尿病防治研究1.未病先防:糖尿病高危人群易感基因的筛查对糖尿病易感基因2.欲病防发: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研究
采用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作用的消糖七味饮观察治疗20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三个月,随访半年,有效率达85.1%,复常率52.4%益气养阴行气活血脾瘅期2.欲病防发: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药干预研究采用具有益气养3.既病防变:糖尿病患者中药降糖作用临床评价研究临床研究一:以二甲双胍为对照,开展了中药“乌梅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临床试验研究,完成85例。结果表明:“乌梅丸”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该论文发表在《eCAM(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IF=4.1。临床研究二:正在开展中药“三才粉剂”治疗2型糖尿病多中心RCT临床研究,共有20余家医疗单位参与本研究,目前纳入患者180例。3.既病防变:糖尿病患者中药降糖作用临床评价研究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精亏液竭积热内蕴郁久化热过劳肾精亏损消渴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痰湿瘀毒郁而化热消渴病生变证百出基础过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份制企业合同文书撰写要点
- 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投资合同
- 物联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 商业价格保密协议
- 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合作协议书
-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运营方案
- 委托中介出售房屋协议
- 绿化场地租赁合同
- 媒体广告代理协议书
- 高端消费品设计合作协议
-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 本人报废车辆委托书
- 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解读
- 2025年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过桥资金操作流程
- 货物学 课件1.2货物的特性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2章
- 色彩发展的历史课件
-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
- (2023年最新版)医师执业、变更执业、多机构备案申请审核表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