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题写作:人的迷失_第1页
高考作文专题写作:人的迷失_第2页
高考作文专题写作:人的迷失_第3页
高考作文专题写作:人的迷失_第4页
高考作文专题写作:人的迷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次作文专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迷惘。所谓人的迷失,是指人在现实生存中面临的种种困惑与迷茫。在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现代与传统、宏大与渺小的众多冲突中,人们徘徊犹疑,艰难前行。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论如何艰险,人类始终拥有远大理想,在这理想的峰巅,人类思接千载,融通万物,正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古人追求人生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我们的写作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即是在培养“立言”者。在关注人类现实生存的诸多迷惘、困惑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希望学生敢思善思,敢言善言,为今后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建构者打下坚实基础。针对“人的迷失”,我们设置了三个作文题目,以此引领学生思考外物对人性的束缚,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宏大与渺小的冲突。题目一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明代哲学家王廷相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天,他乘轿进城,途中遇雨,轿子走得很慢。原来轿夫穿了双新鞋,正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不料行至长安街后,路更加难走,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坑。之后,他便不再爱惜新鞋。后来不仅鞋子全被泥水所污,轿夫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儿干净之处,但是轿子却行进得快了。请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解析故事中有两个鲜明的变化:一是轿夫对待新鞋态度的改变,一是轿子速度的变化。审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这两个变化中蕴含着怎样的寓意。让我们先来看“轿夫对待新鞋态度的改变”,轿夫从刚穿新鞋时“小心地躲避着泥水”,到新鞋弄脏后便不再顾忌,进而“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儿干净之处”。这种变化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防止“一不小心踩进泥坑”。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新鞋脏了之后该怎么办”,由此可得出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再来看“轿子速度的变化”这一角度。伴随着“轿夫对待新鞋态度的改变”而来的,是轿子的速度由慢变快了。由此思考轿夫的职责和鞋子的用途,可以得出立意:“要勇于放下不必要的束缚羁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懂得取舍之道”“大行不顾细谨”……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思考人与外物的关系,其实每个人都跟轿夫一样,有自己所谓的“新鞋”。要保全“新鞋”的洁净,靠的就是“自制”,“行所当行,止所当止”,要常怀敬畏,时刻敲响自警之钟。要摆脱“新鞋”的羁绊,靠的就是“自省”,“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要洒脱豁达,故而能臻入新境界,窥见新桃李。何妨吟啸且徐行卢远人对很多东西的态度,都是从百般呵护到不甚在意的——比如我家刚买车的时候,那光洁漆面上的第一道划痕让我心痛了好久,但慢慢居然觉得怎样剐蹭都没问题了,我认为这里面有种放任的态度在。不过这种放任我倒不以为不好。明代哲学家王廷相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日,他的轿夫穿着新鞋进城,因怕弄脏鞋子而小心翼翼,走得很慢。后来轿夫不慎踩进泥坑,之后便无所顾忌地大步行进了。从最终结果上看,弄脏鞋子反倒使他抛却顾虑,速度大大加快,这不是很好吗?《后汉书》中记载,孟敏赶路时失手打破了瓦甑,看也不看就继续前行。同行的名士郭泰奇之,孟敏则说:“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瓦甑之于孟敏,是他无法专注前行的累赘,因此当他打破瓦甑时不管不顾是正确的——他面对的并非一次损失,而是一次抛却累赘加快速度的机会。无论是穿着新鞋的轿夫还是抱着瓦甑赶路的孟敏,之前都被一件小小的物品拴住心神,无法心无旁骛地前行。其实和他们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心中的“新鞋”和“瓦甑”何尝不是拴住了许多人的脚步呢?仕途、声名……为了许多不必要的坚持,小心翼翼,举目四顾,生怕踩进泥坑里,却不知自己的脚步已经慢了。年过三十的李白怀抱着入世的愿望,渴求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与韩荆州书》便是其中一篇。诗仙文采流丽,意气飞扬,却少不了“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这样恭维的词句。而天宝四年的李白则选择离开长安,此刻的他看清了朝堂上下的真面目,一声响亮的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后,便云游四海去矣。十年之后的他早没有从政的愿望,却越发豪气干云,正是因为冲破了这一思想的禁锢,才得以释放自己,纵情山水,遨游于天地之间,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传播“日心说”的布鲁诺则更为决绝,他生活在教会统治欧洲的时代,为了真理他摒弃神学和信仰,冲破那披着宗教外衣的愚昧的樊篱。尽管他所做的只是传播了一种新理论,但触犯教会是不可饶恕的。但他不愿噤聲,最后葬身火刑,成为真理的牺牲者。人人都会遭遇这无声的绑缚,只是未必人人都有这样的决绝。不敢挣扎也不敢解开,必在路上走得畏首畏尾。而挣扎了、解开了,或者说放任了,便又是一番新境界,又是一番新桃李。“乌台诗案”之后的苏轼是看见了这一番桃李的:横祸般的诗案差点儿让他冤死在监狱里,出狱后被流放黄州的他,境遇一落千丈。只是这时候在他的文字里看不到愤懑,因渐趋老年的他已解开了束缚——什么小人陷害,什么断章取义,都只是身外之物而已。他自己依然光辉温暖、亲切宽和,并吟咏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千古名句。点评卢远同学的这篇文章起笔平易,谈及“人对很多东西的态度,都是从百般呵护到不甚在意的”,通过“自家的新车”“轿夫的新鞋”“孟敏的瓦甑”形成多重类比,进而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部分援引李白和布鲁诺的事例,贴切深入。文章结尾巧妙勾连苏轼在黄州的“突围”,以此呼应题目“何妨吟啸且徐行”,并收结全文。这是一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说理充分的议论文。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160名初中生展开了角逐。考查的汉字既有“下巴颏儿”等日常生活用语,也有“醪糟”等专有名词;既有“纵横捭闰”等成语典故,又有“捌饬”等方言俚语。最终,杭州外国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擅长数理化的陆佳蕾猜写出了“婉娈”一词,夺得个人第一名。这段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解析这则材料引领学生思考在现今社会中,我们优美而古老的汉字该怎样传承。在键盘输入盛行的当代,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唤醒更多的人掌握汉字的基本功,传承汉字的悠久文化?一成不变的传承是不可行的,简化、拼音化的倾向又有损汉字之美,焐化那些冰封多年的生僻字又有什么价值……诸多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汉字聽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份未雨绸缪的心愿,正体现了汉字传承的艰难与忧虑,这也是人类面对厚重的历史文化常有的困惑与迷失。以文字翩翩起舞张宇佳古时候的人们,想必也是爱美的吧。看,那位清秀的小姑娘,身材高挑,面容可爱。她两臂微展,婀娜起舞,裙摆随之飘起。她就这么跳呀,跳呀,也许舞蹈终会停止,但她的身姿在古人心中早已化作美好之义的缩影,不然,古书上又怎会有这个“娈”字?于是,我又想到了前不久引人热议的汉字听写大会。那些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字重现于荧屏。令许多人吃惊的是,最终获胜者不是什么通达文字的“文曲星”,而是一位擅长数理化的女生,而她能取得胜利恰恰是通过辨析字音、字义猜写出了“婉娈”这一生僻词。许多人因此感叹,当下人们真是远离自己的汉字文化了,就连汉字识别也要靠理科思维猜出答案。我却不敢苟同。汉字本是由音、义、形组成,用字音、字义去理解推断有什么错呢?事实上,这位女生是不是依靠理科思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懂得通过字音、字义来猜测这个汉字,这是真正领会了“娈”字的渊源与奥秘。借由这个原本会与不会都无伤大雅的生僻词,这位女生与古人的思维不偏不倚地对接了,那位遥远的面目清秀的小姑娘,两臂微展,裙裾飘飘地呈现在女生眼前。于是,我仿佛看到,那古籍上沉寂已久的汉字又翩翩起舞了。在我看来,这正是汉字听写大会最了不起的意义。重拾汉字的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在日常交际时很难做到的,忙碌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常常使我们心眼闭塞。古老优美的汉字只是我们生存的工具、记录得失的符号,没有历史,没有性格,没有生命。幸好有汉字听写大会,它如一声强烈的呼唤,让我们睁开眼睛,打开心灵,走近古人: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近他们的思维,走近他们的审美情趣。体味“思”在睿智、深邃中的哲学思想,思考“爱”在完善、宽厚中的道德伦理,抑或聆听“泉”流过山间的轻灵低唱,当然更可想象“龙”这华夏图腾腾飞的神秘与威仪。能时时在脑海中闪出那千年前的画面,领悟那演绎千年的笔画中蕴藏的民族情感与智慧,这是我们的荣耀,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或许这种对汉字的寂然凝虑、悄然动容、思通千古的体味,在我们程式化的生活中只是一个短短的瞬间,但这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妙瞬间。通过方正的汉字,我们走到古人面前:在这千年不朽的娈之舞中一同沉醉。茫茫汉字,何止那一个“娈”可以起舞,其实每一个字都可以鲜活地跳动,都可以向我们讲述古人的故事、古人的情怀,让我们时时记得“圣人”的“圣”字,记得那善言善听的口耳……汉字听写大会让文字翩翩起舞,让我们与古人同在。点评时事评论类命题的思考点大多比较丰富,但多数学生忽视命题材料特有的细节,粗粗浏览命题后,便匆匆提笔,角度大,行文空,文章没有针对性。张宇佳同学则不同,他行文的切入点比较小,从汉字听写大会的获胜者依据字音、字义的关系大胆猜测入手,深入探究传承汉字的妙义。同时配以生动鲜活的画面描绘,形象地赞美汉字独特的审美意蕴,由此提倡重视汉字的传承,继承汉字所蕴含的深远优美的华夏文化。这种在把握材料的总体指向后,抓住小而精的细节,切入命题,深入思考的方法使文章张弛有度。题目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伍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接通后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虽然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解析小确幸强调的是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它与永恒、宏大对立,是短暂的。小确幸的着眼点是当下、是自我、是微小的生活。由此可立意为:“把握好生活中的小确幸——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小确幸——要有慧眼,要有善感之心”“每一个微小的成功都是小确幸——要承认自己微小的努力和成果”……钱锺书的《论快乐》说:“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人,一旦满足于小确幸,或者说沉醉于小确幸的温润抚慰会怎样,即人迷失于小确幸会怎样?首先这种迷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它的着眼点就是当下、自我和微小,因而可能缺失对历史和未来的关切,缺失对他人的关怀,缺失对宏大的关照。其次,这种人的迷失在当下社会是有一定生存土壤的。面对种种社会危机和生存困境,不少年轻人沉醉于小我的幸福,随波逐流。再次,这种迷失的后果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还是应该警惕的。小确幸虽好,莫沉溺其中王昱霄我的小确幸是什么?是走人地铁,耳边响起“开往宋家庄站的列车即将进站”的声音;是疲惫地回到家时,父母刚刚做好饭菜等我回来;是随手翻开一本书,一眼就看到赏心悦目的文字……这些小确幸着实令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想沉溺其中永不出来;但我又时常想:人有时必须要放弃些小确幸才能成就大事。总而言之:小确幸虽好,但若想成事,莫沉溺其中。小确幸的好,在于它心灵鸡汤般的特质,温暖、滋润,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适度的心灵慰藉是必要的,是对灵魂的关怀;但一旦过头儿,它又会令人沉溺于温柔乡中,妨碍一个人的发展,甚至民族的进步。中国在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家。农民祖祖辈辈的追求基本可以概括成“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追求是个近乎完美的小确幸,家里有地,传宗接代,阖家欢聚,其乐融融,但当这些小确幸实现之后呢?对一些农民来说的确就没了更高的追求,儿子如此,孙子如此,三代乃至万代都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小富即安”,这也就可以解释近千年来小农经济为何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人沉溺于小的成果,没有追求,谈何发展?反观西方人的海洋文明——追求冒险、追求挑战,不满足于已有成果,这也能够解释为何近代以来西方人开辟新航路,对外扩张,进行工业革命,从而主宰世界。那么既然我们已然看出沉溺于小确幸的危害,为何还常常不能克服呢?因为小确幸的确太滋润、太安逸,让人舍不得撒手。历史上,舍不得放下小確幸的教训比比皆是:周幽王放不下小确幸丢了性命与江山,唐玄宗放不下小确幸导致唐代由盛转衰……享受小确幸意味着滋润与安逸,放弃小确幸踏上征途意味着冒险与艰辛。可真正有大成就的人必然有勇气去放弃小确幸而投身奋斗中,比如毛主席。他放弃了湖南韶山冲宁静而安逸的小农生活,果断走出了大山投身革命。他在临行之际写下了“出走宣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成就大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