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PPT医学课件_第1页
感染性休克PPT医学课件_第2页
感染性休克PPT医学课件_第3页
感染性休克PPT医学课件_第4页
感染性休克PPT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是发生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由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而致的复杂综合病征。近年来对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除微循环障碍学说继续发展外,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分子、亚分子水平,这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病因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伴发感染性休克,其中尤以G—菌所致者最多见。常见病原菌为: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菌属及变形杆菌等。因G—细菌能分泌内毒素,极易引起内毒素休克。严重G+细菌感染亦能引起感染性休克。本病多见于暴发型流脑、中毒型菌痢、G—杆菌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儿。另外,在有全身免疫功能缺陷时,如患有慢性病、白血病、淋巴瘤等,器官移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放射治疗和放置静脉插管和导尿管等,极易诱发G—菌感染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1.微循环障碍从微循环障碍的观点看,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经历痉挛、扩张和麻痹三个阶段。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血压明显下降。缺氧和酸中毒更明显。发病机制2.免疫炎症反应失控免疫炎症反应失控是感染性休克的始动机制。全身或局部感染时,病原体刺激机体细胞(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促炎和抗炎介质,由于促炎肮炎平衡失调,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edanti—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CARS)。这是感染性休克的始动机制。微循环障碍、神经内分泌和体液因子紊乱,并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是发生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发病机制3.神经体液、内分泌机制和其他体液介质神经—体液因子的调节紊乱是休克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基础。儿茶酚胺肾素释放继而形成血管紧张素II、Ⅲ,在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下,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应激激素分泌的增加。近年来,前列腺素类物质与休克关系受到重视,血栓素是强列的血管收缩物质,它促进血小板凝集,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使血管收缩,前列腺素作用则相反。内皮素合成和释放增加,其与存在于各器官组织内的ET受体结合使血管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一)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期1.休克代偿期以脏器低灌注为主要表现。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神情紧张,面色和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因缺氧代偿性呼吸、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略低,眼底和甲皱微循环检查可见动脉痉挛。实验室检查可出现高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2,休克失代偿期随着休克发展,患者烦躁或意识不清,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肛指温差>6C,唇、指(趾)端明显发绀,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3秒,由于心肌缺氧、中毒致心音低钝。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80mmHg(10.64kPa)以下。原有高血压者降低20%以上,脉压<30mmHg(4kPa)。尿量更少,甚至无尿。3.休克不可逆期此期指由于基础疾病的加重,或常规抗休克治疗难以纠正,或反复发生的临床阶段,患儿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心音极度低钝,常合并肺水肿或ARDS、DIC、肾衰、脑水肿和胃肠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标准附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原学尿常规肾功能血气分析。血清酶的测定ALT,CPK,LDH可反映组织脏器的损害情况。血液流变学和有关DIC的检查。其他心电图、X线检查等可按需进行。治疗液体复苏:

1.第1小时:补充血容量生理盐水20ml/kg.h第2剂第3剂总量最多可达40-60ml/kg.h注意心肺功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2.继续和维持输液1/22/36-8小时5-10ml/kg.h维持2-4ml/kg.h可适当补充胶体液3.纠正酸中毒:PH7.25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多巴胺:常用剂量5~10µg/(kg·min),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大量不超过20µg/(kg·min)。2)肾上腺素:0.05-2µg/(kg·min)冷休克或有多巴胺抵抗时首选。3)去甲肾上腺素:0.05-0.3µg/(kg·min)暖休克或有多巴胺抵抗时首选。4)莨宕碱类5)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5-10µg/(kg·min)米力农6)硝普钠0.5-8

µg/(kg·min)

3.控制感染:广谱高效抗生素静点,同时注意保护肾功能,及时清除病灶。

4.糖皮质激素重症休克多主张应用,目前主张小剂量、中疗程,常用制剂甲基泼尼松龙,2-3mg/(kg·d),。氢化考的松3-5mg/(kg·d),分2-3次给予。其机制系糖皮质激素能稳定细胞膜与溶酶体膜,减少酶的释放与组织破坏,有非特异性抗炎、抗内毒素、抗过敏作用,减轻和抑制毛细血管渗漏;稳定补体系统,抑制中性粒细胞等的活化;维护肝脏线粒体的正常氧化磷酸化过程和肝酶系统的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