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城建史课件-107中建5第1011讲_第1页
原理、城建史课件-107中建5第1011讲_第2页
原理、城建史课件-107中建5第1011讲_第3页
原理、城建史课件-107中建5第1011讲_第4页
原理、城建史课件-107中建5第1011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城市建设史第10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一)2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市肆3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

城市的类型:按行政管理意义;按城市性质;按城市形态;41、行政管理:都城多新建按一定的城制和传统布局上有发展规律

51、行政管理:地区性统治中心明代多建王府;清代多建满城的城市;61、行政管理:府州县城市秦汉时称郡、唐多称州、宋代称府;是地区性物资集散地,设衙门、城墙、府学、州学、驻军等。72.城市性质:海外贸易城市多位于大江大河入海口,唐至宋元时期发展显著;城中有蕃坊地区;82.城市性质:手工业城市封建社会中后期发展显著,得因于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门化以及贸易的发展,工场与生活区结合是城市产生的基础;城市多自发形成;92.城市性质:边防城市汉代军市—城、堡、屯、燧;明代九边重镇—镇、卫、堡;沿海防御城市——威海卫、镇海卫等;清代边疆城市;102.城市性质:商业中心在交通便利地方形成,如运河城市淮、扬、苏、杭;两河交会处—重庆、宜宾、汉口等;城市商业比重较大,人口众多,富户集中,服务性设施齐全。112.城市性质:市镇明清时期市镇繁荣原因:城乡商品经济和商品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发展使生产更加专业化、规模化;

123.城市形态——规则形方形——这种城市形态为多数,北方和南方的平原地形城市多矩形或方形;方城十字街是古代一般中小城市的典型形态。133.城市形态——规则形圆形城镇——多由于河流山川等地形条件而成。143.城市形态——不规则形

沿河城镇中国古代沿江河城市往往位于两江交会处;大江大河一般顺应河势展开,小河常跨越河发展;153.城市形态——不规则形

山城城市往往也是靠近河流,因水路交通条件优越,虽不适合建城,但仍发展为较大的城市;163.城市形态——不规则形双重城由于不同民族居住,或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两个独立城镇,如绥远和归化二城,甘肃夏河、平凉。173.城市形态——不规则形

多重城18二.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

1.奴隶社会及早期封建社会:

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城市大多在农业发达的黄河中下游一带,长江和淮河流域居民稀少,城市不多。

192.

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大融合时期,北方大批有较高技术和文化的汉民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和淮河流域城市数量增加分布更广,文化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20南北朝前后城市分布213.

隋唐至北宋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大量的物资要通过运河、汴河、黄河调运,运输的沿线城市繁荣;唐末和宋元时期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出现了贸易港口城市。

224.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治中心仍在北方,南方经济发达,北方统治阶级的物资供应仍然依赖江南和大运河的漕运,运河北段的城市在这一时期也有较大发展,如天津;宋元时期留下的港口城市到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受到影响,有的城市因而衰败。

235.都城选址考虑军事和政治上的因素更多;都城往往随势力范围的扩张而迁都;因皇帝的势力范围影响;都城虽在原地建城,但大多另外择址新建。

246.商业城市与海港城市

商业城市基本上在原址重建或扩建,多分布于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上,如平江府、扬州等。中国古代的海港城市实际为河港城市,沿海城市仅有一些防御城市,如镇海。

257.城市分布总体上,长江、黄河、运河城市发达、分布密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口城市发达、密集;其余华北、华南的大部分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次之;西部、北部城市稀少。26三.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等级:宽度分级,城市性质规划不同道路宽度不同;“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形式:道路系统的形式与分级与城市的性质和规模有关,也直接与城门的数量有关。27道路形式大的府州城市每边两门即形成井字形道路系统;一般县城每边一门即形成十字形或丁字形道路系统。28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29方格网状道路系统多为似棋盘状的方格形道路网,平原地区城市道路多规整方正;30不规则形道路丘陵、河谷地区的城市及自发形成的城市道路多不规则。31水乡城市的道路32路面设施从唐宋开始,城市主要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两边设排水沟;北方城市路面多为土路,南方城市道路多为砖石铺砌。33道路宽度的发展变化城市道路宽度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变化。唐代城市道路的宽度达到顶峰,路面最宽,这时的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是满足交通的需要;宋代及以后,城市道路宽度缩小,道路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交通功能与繁华的商业街结合,街道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34四.商业市肆

在渔猎时期剩余产品很少,无交换市场;农牧业的出现与发展,产生物物交换,与现在城镇的集、场、墟相似。剩余产品增加,交换加强,城市中出现固定的市场。进入封建社会后,城市逐渐开始集中设市,隋唐时期市肆具有封闭、内向特征。35隋唐时期集中设市36宋代及以后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宋代城市面貌发生转型:里坊制→街巷制沿街可设店铺、宅院出入自由,形成开放性的街道空间和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商业活动往往按行业相对集中。37宋代清明上河图38明代清明上河图39宋代及以后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宋代以后城市中的市有多种形式,有城市商业街、城市商业中心、专门化商市等;城市有每年一度的庙会、有相隔数日的集市。40宋代及以后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水网地区的城镇商业往往沿河分布,在河道交叉处、桥头、渡口等地方往往形成闹市。41宋代及以后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明清时期城市外围的关厢地区往往是商业贸易的繁盛地区。42总结与思考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总体特点。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形式与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变化。宋代景德镇、明代兰州和大理、宋元泉州、北宋杭州的城市性质。43中国城市建设史第11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二)44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防御等职能的发展;中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城市的艺术思想与布局;中国古代城市总的特点;45五.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殷周时期—据史料记载周王城东面有闾里,集中居住着一些殷代的顽民。秦至隋唐—秦咸阳、汉长安居住采取闾里形式,在隋唐时期严格的里坊制达到了顶点。46宋代及以后城市居住形式的发展变化宋代—城市也有坊的制度,但通常指一定居住地段或管理居民的单位。元明清—居住单位也有坊,但只是是城市道路分隔出的一块地段名称;居住形式一般由街巷组成,由巷分隔成长条形的地段,这个长条形的地段由若干院落并联而成。水网地区的居住院落往往处于河路之间,前河后路或前路后河。47居住区的绿化、建筑与分布居住区绿化——古代城市中的住宅院落内一般均种植绿化,贵族富户还修建私家园林,城市建筑密度大,公共绿地少;居住建筑——住宅的修建要遵循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住宅性质、规模、形制等方面相差很大。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地分布与工作地有一定关系。48六、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

——城墙城墙的发展:早期人类居住点的防御界限有木栅栏建造的、有夯土筑成的、有挖沟为防御屏障、有石头垒砌而成。随着版筑技术的发明,将其广泛运用于筑城,夯土城墙成为普遍的模式,在宋代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或用砖砌筑,以夯土城墙为主;高昌城49城墙的发展(续)宋代火药使用,改变了攻防技术,重要城市及城墙重要的防御部位包砖加固;元代为防止汉人反抗,除都城外所有城市禁建城墙;明代及以后,火炮技术普遍应用于战争,城墙加砖砌筑较为普遍。50六、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

——城壕

阻隔作用,有水称为护城河,城墙的土来自于城壕,常与对外水路交通河流连接,出入城墙设水门;南方重视护城河建设,水多,气候湿润,水不结冰,可用于防火,南方水网地区城壕体系完善。

苏州水门——盘门51六.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城门

城门的数量与城市的等级和规模有一定的关系:都城每边开三门,府州城市每边开二门,一般的县城每边开一门。52六.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

角楼、翼城角楼:又叫箭楼,位于城墙转角处,主要为加固转角处城墙,有进深,城楼上有建筑,主要是了望、防御和指挥的地方。翼城:城墙上城门附近修建的伸出在外的一字形城墙,多为沿江沿海有码头的城邑修建,自城修建到沿江码头侧所砌筑的城墙,又称雁翅城、一字城。

钓鱼城的一字城墙遗迹53瓮城、月城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54马面、战棚马面:中国古代城墙上向外突出的附城墩台,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相临马面间可以组织交叉射击网,对付接近或攀登城墙的敌人。战棚:又叫窝铺,古代城墙防守用的掩体,早期为木构形式,密排木柱、密梁平顶筑成,南宋时期改为坚固的建筑,布置射手;到明代发展为多层的箭楼。55城墙上的马面和敌台窝铺56七、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重要性保障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奴隶社会,因生存需要,城市多靠近河流,河流商业流通作用不大;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秦汉中国统一后,商品流通数量增加,往往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处、或在两条通航河道交叉口处形成商业都会城市,河流经济流通的作用重要;57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依存关系河流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水源,对外交通、经济贸易等的重要依托,一些城市因河而兴;运河城市、商业城市、海外贸易城市等;一些城市由于河道改道或河道淤塞而被废弃,如唐代的交河城。58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续)城市与河流的竖向关系:①北方一些山区城市近河不临河,建在地势高处;②江河中上游山区城市沿河修建,与水面的高差较大;江河中游,城市防洪设施坚固;③水网地区城市跨河发展,高程接近水面。59河流影响下的城市形态小水系——城市易跨河发展;大江——城市多在一侧发展;大河——通过在大河上建桥城市可以跨河发展,但两侧城区往往有主次。60八、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与艺术思想都城中轴线布局示意图6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艺术思想

总体布局:城市布局主要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和文化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都城以及重要城市布局及建筑群组织采用中轴线对称方式,“择中为立宫”,其他设施沿轴线各行其位,空间布局上体现了封建社会倡导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所推崇的尊卑、伦理、等级、秩序等观念,又使城市布局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呈现出有序、整体、统一的礼制规划特征,和壮阔、恢宏的空间景象。62紫禁城63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

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我国早期城市总体形态受到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农耕制度的影响。所谓井田即“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为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早期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64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分区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分区思想“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者近市。”三国开始后按阶级等级的分区布局的思想更加明确;封建社会后期功能分区思想进一步发展:如杭州西官东工,清北京的内城和外城分区布局;商业分区按行业分布等。65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艺术思想:城市景观节点:在城市的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造钟鼓楼,成为城市的构图焦点和街道对景;66标志:在城市制高点或河道转弯处建塔或楼阁,成为重要地标物,丰富天际轮廓线;67街道:小尺度、人性化、亲切宜人的氛围。68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69区域:建筑群体和谐70建筑群体和谐:

具有相同的材料、工艺、形式等,呈现和谐的城镇风貌。71建筑群体和谐:

统一的第五立面72九.中国古代城市总的特点①中国古代城市始终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城市,城市有变化和发展,也有不同类型的城市,但发展方式上没有根本变化。②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可以离开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