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设计卫生统计学-实验设计课件1主要内容1.研究设计的意义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实验设计4.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5.调查设计主要内容1.研究设计的意义2实验设计简介1935年,Fisher系统介绍研究设计,首次提出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TheDesignofExperiments.RAFisher(1890~1962)R.A.Fisher:生於伦敦,卒於澳洲。英国统计与遗传学家,现代统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并对达尔文演化论作了基础澄清的工作。1925:系统介绍近代统计学方法TheStatisticalMethodsforResearchWorkers
实验设计简介1935年,Fisher系统介绍研究设计,首31.1研究设计的意义(1)合理安排试验因素,提高研究质量。
如规定实验组的条件,配置适当的对照组,选择研究方法等。(2)控制误差,使研究结果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如对混杂因素的处理,对不同来源变异的分析,维护必要的均衡性等。(3)用较少的观察例数,获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如采用定量指标,选择线性或非线性回归分析,为使用高效率设计创造条件等。
1.1研究设计的意义(1)合理安排试验因素,提高研4调查(survey)实验(experiment)1.2研究设计的类型
调查(survey)1.2研究设计的类型5基本原则之一:对照基本原则之二:随机基本原则之三:重复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之一:对照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6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control)随机(randomization)重复(replication)对照的作用对照的种类对照组形式随机化的作用随机的含义分层随机、分段随机重复的作用重复的次数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control)对照的作用随机化的作72.1基本原则之一:对照(control)均衡性(1)对等
除处理因素外,对照组具备与实验组对等的一切非处理因素。(2)同步
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3)专设
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实验组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的记载或以往的结果或其它研究的资料作为本研究之对照。2.1基本原则之一:对照(control)均衡性8意义(1)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2)给一个被比较的标准,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对比。对照组的作用意义(1)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对照组的作用9对照组的作用处理组
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处理效应+非处理效应对照组(无)非处理因素(无)非处理效应比较结果
处理因素
处理效应
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从而衬托出“处理因素”的作用。对照组的作用10对照组的作用处理组
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处理效应+非处理效应
比较结果
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
非处理效应处理效应对照组的作用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非处理效应处理效应11常用对照种类:(1)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2)实验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3)标准对照
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正常值作对照。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常用对照种类:(1)空白对照12(4)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5)相互对照
各实验组间互为对照,如比较新药与旧药的疗效(6)历史对照
以本人过去的研究/他人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作对照(4)自身对照132.2基本原则之二:随机(random)客观性(1)抽样随机
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参加实验的机会相同,即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来;(2)分组随机每个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相同;(3)实验顺序随机
每个实验对象接受处理先后的机会相同。2.2基本原则之二:随机(random)客观性14随机与随意随机:random机会均等,客观性随意:aswill随主观意愿,主观性随机化分组,不仅能控制已知的混杂因素(非研究因素),而且还能控制未知的混杂因素。随机与随意随机:random机会均等,客观性15简单随机随机分组随机排列分层随机随机的方法简单随机随机的方法16(1)(2)(3)(4)(5)(6)(7)(8)(9)(10)简单随机分组示意136 643 557 604 384 708 218 061 555 871136
643 557 604
384
708
218 061 555
871A B B B A B A A A B(1)(2)(3)(4)(5)(6)(7)(8)(9)(10)A组B组(1)(2)(3)(4)(5)(6)17随机排列示意(1) (2) (3) (4) (5) (6) (7) (8) (9) (10) 136 643 557 604 384 708 218 061 555 871排列(8) (1) (7) (5) (9) (3) (4) (2) (6) (10) 随机排列示意(1) (2) (3) (4) (5) (6) 182.3基本原则之三:重复(repeated)可靠性(1)整个实验的重复。
确保实验的重现性,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2)用多个实验单位进行重复(样本含量)。避免把个别情况误认为普遍情况,把偶然性或巧合的现象当作必然的规律,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使结论可信;(3)同一实验单位的重复观察。保证观察结果的精度。2.3基本原则之三:重复(repeated)可靠性19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数据的种类个体的变异组间的差别指标间的相关程度设计方法各组例数的分配I型错误和II型错误研究的质量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数据的种类20(2)查表样本例数的计算(1)公式计算(2)查表样本例数的计算(1)公式计算21例:两均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估计(两组相等):I类误差,常取0.05:II类误差,常取0.20,0.101-:把握度:标准差,个体变异:两个总体的差值(专业认可)例:两均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估计(两组相等):I类误差,22例:降血脂=20mg/L;=30mg/L;=0.051-=90%时Q1:Q2
N
1:1784:6823:7922:81221:92161:19406N=78时Q1:Q2
1-(%)1:190.04:688.93:785.02:875.61:954.41:1935.6例:降血脂=20mg/L;=30mg/L;=0.0523例: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n1=20Q1:Q2
Power
Q1:Q2
Power
1:10.5589 1:60.78821:20.68241:70.79601:30.7330 1:80.80261:40.7601 1:90.80741:50.7769 1:100.8113=20mg/L;=30mg/L;=0.05例: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n1=24图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
(r=n2:n1)powerr12345678910.5.6.7.8.9图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
(r25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不等两组的比例不超过
1:4~4:1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不等两组的比例不超过26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数据的种类:
定量<等级<定性个体的变异:
变异小,样本含量少组间的差别:
差别大,容易鉴别,n少指标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大,n少设计方法:各组例数的分配:
均衡时,n少I型错误和II型错误:
小,n大研究的质量: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数据的种类: 定量<等级<定性27实例1规定实验组适应症为:破膜和总产程都不超过24小时,无感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正常)以及第一胎产后本人同意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另将筛选剩下的827例作为对照组,不放置宫内节育器。本例,两组除处理因素(放置节育环)不同,受试对象的基本条件也不同,试验组较好,而对照组差,缺乏可比性。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20(1):49~50。《剖腹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735例的初步观察》将施行剖腹产手术1562例中的735例作为实验组,在剖腹产的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比较两组被观察对象的术后出血、恶露干净时间和术后副反应等情况。实例1规定实验组适应症为:破膜和总产程都不超过24小时,无感28实例2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调查607对病例与对照,配对的条件是年龄相仿,上下不超过5岁。原文在未作假设检验的情况下,认为“两组年龄相仿”。
年龄病例组人数对照组人数 20~ 3 6 30~7284 40~193244 50~228199 60~10167 70~10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1;2(4):2532=17.25,P=0.004实例2《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29问题所在对照组缺乏均衡性!问题所在对照组缺乏均衡性!30讨论1欲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某西药作为对照组。将64例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病例按诊疗次序交替分组,即单号为中药组,双号为西药组。请讨论:该分组方法是否符合随机原则?《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04年第24卷第8期第62页)讨论1欲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某31讨论2通过回顾分析某院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期间28例单宫颈双子宫畸形早孕人工流产的结果,发现人流术前先给予米索前列醇素制剂可使流产更容易、安全,减少病人痛苦且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的分组方法为: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1995年10月以后为A组,1995年10月以前为B组。A组(米索组)于术前3小时顿服米索600μg或术前1小时后穹窿放置米索200μg,然后进行人工流产吸宫术,共14例;B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流产术机械扩张宫颈后吸宫。作者认为该法“符合随机分配法则”。请讨论: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适?《单宫颈双子宫畸形28例人工流产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3月第15卷第3期172页)讨论2通过回顾分析某院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期32讨论3作者对30例疑为食管原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其中16例昼夜均异常,8例白天异常,2例夜里异常,18例胸痛与酸暴露相关。得出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所致的食管原性胸痛的有效方法之结论。请讨论:该文结果是否成立?《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法诊断食管原性胸痛》(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33卷第2期第69页)讨论3作者对30例疑为食管原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食管pH值监33问题所在不符合研究设计三原则!问题所在343实验设计3实验设计353.1实验设计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3)能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中,更有效地控制误差,达到高效的目的。3.1实验设计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363.2实验设计的分类根据受试对象不同,分为:(1)动物实验(2)临床试验
通常局限在患病人群中(3)社区干预试验
在某个地区的所有人群中进行,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目的是通过干扰某些危险因素或施加某些保护性措施,然后了解它们在人群中产生的预防效果,例在饮水中加氟防龋齿的人群试验。3.2实验设计的分类根据受试对象不同,分为:373.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处理因素(treatment)2受试对象(object)3实验效应(effect)3.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处理因素(treatmen381处理因素
(studyfactor,treatment)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欲施加或欲观察的能作用于受试对象并引起直接或间接效应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
(studyfactor,treatmen39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研究因素:主要研究指标,与研究结果(效应)相联系。混杂因素:干扰研究结果的指标。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研究因素:主要研究指标,40例:电针引产研究因素:产妇状况。产妇状况成功失败合计成功率初产42817660470.9%经产1283916776.6%
P=0.145例:电针引产研究因素:产妇状况。41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胎膜状况。胎膜状况成功失败合计成功率已破3188039879.9%未破23813537363.8%
P=0.000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胎膜状况。42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在两组的分布胎膜产妇状况已破未破已破率初产33127354.80%经产6710040.12%
P=0.001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在两组的分布43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不同状态时,研究因素的分析。胎膜产妇状况例数成功成功率P已破初产33125877.9%0.030经产676090.0%未破初产27317062.3%0.332经产1006868.0%
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不同状态时,研究因素的分析。44常见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疾病史、家族史、伴发疾病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条件常见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45考核某种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药物与疗法属处理因素;影响疗效的一些非处理因素,如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病情、健康、营养状况、医护人员的照护等等;在病人分组试验中,各组病人除处理因素不同之外,各组病人非处理因素应通过随机化尽量加以控制,使之均衡一致。考核某种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46对混杂因素的处理:采用良好的设计:排除,平衡;严格的质量控制:减少干扰设计时考虑:改为修饰因素观察和记录混杂因素的强度,并考虑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修饰、控制。对混杂因素的处理:采用良好的设计:47处理因素标准化处理因素标准化就是保证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始终如一,保持不变如不同批号的同种种药物手术开始阶段不熟练,后期熟练处理因素标准化处理因素标准化就是保证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如不同482受试对象(1)动物选择种系的选择(种类、品系)动物个体的选择(如年龄、性别、体重、窝别、营养状态等)(2)病例选择正确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2受试对象(1)动物选择49例在考核抗菌药物疗效时,病人入选标准是:(1)成年人:18—65岁,男女不限;(2)经临床确诊,患有急性细菌感染需要进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3)细菌学证实,即致病菌培养阳性;(4)病人无严重肝、肾、心脏及造血系统疾病;(5)病人需知情同意等。例在考核抗菌药物疗效时,病人入选标准是:50病人的排除标准是:(1)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2)过敏状态,如过敏性疾患合并感染;(3)造血功能障碍(特殊情况例外);(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精神状态不能很好合作者;(6)正在应用其它抗菌类药物者等。病人的排除标准是:513实验效应关联性客观性准确性与精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3实验效应关联性52指选用的指标必须与研究目的有本质联系,主要通过查文献、预备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提出的关联性指选用的指标必须与研究目的有本质联系,主要通过查文献、预备试53客观性客观指标是测量和检验的结果,是借助仪器来回答的;能够重复。主观指标是由受试者回答/医生自己判断。客观性客观指标是测量和检验的结果,是借助仪器来回答的;能够重54化验室的检查结果;物理学检查结果;病理学的诊断意见;细菌学培养结果如某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选用胃镜下活体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更为客观可靠。化验室的检查结果;55准确性与精确性准确度是指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主要受系统误差的影响。精密度是指重复观察时,观察值与其平均数的接近程度,其差值属于随机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准确度是指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主要受系统误56敏感性与特异性如研究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可选用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红蛋白,也可选用血清铁旦白含量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但前三者作为观察指标不够灵敏只有在缺铁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血红蛋白的变化和贫血的症状,体征;若选用血清铁旦白的含量作为观察指标,则可敏锐地反映处理因素的效应。敏感性与特异性如研究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可选用临床症状57
处理因素
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降压药
高血压病人
血压值变化
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处理因素584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一)完全随机设计(二)配对设计(三)配伍组设计4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一)完全随机设计59(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randomdesign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故又称单因素设计。不受组数的限制;各个处理组样本例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相等时效率较高。(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randomde60A组B组A组B组61完全随机设计例四种饲料喂养大白鼠后的肝重比值(%)
ABCDX2.622.822.913.922.232.763.023.022.362.433.283.302.402.733.183.04所有数据n444416均
数2.40252.68503.09753.32002.8763标准差0.16210.17410.16460.41982.8074SS0.0788750.0909000.0812750.5288002.8073750.77985完全随机设计例四种饲料喂养大白鼠后的肝重比值(%)ABCD62组间变异SS组间Sumofsquaresbetweengroupsn1n2n3n4组间变异SS组间Sumofsquaresbetwee63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MSFP总变异2.80737515组间2.02752530.675810.40<0.01组内0.779850120.0650Bartlett的方差齐性检验:
2=4.069,P>0.2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MSFP总变异2.80737515组64两两比较:q检验DCq=1.745a=2P>0.05CBq=4.980a=3P<0.05q=3.235a=2P<0.05BAq=7.196a=4P<0.05q=5.452a=3P<0.05q=2.216a=2P>0.05DCBA
3.32003.0975
2.68502.4025两两比较:q检验DCq=1.745CBq=4.980q=65结论:方差分析(ANOVA)及SNK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四种饲料喂养大白鼠后的肝重比值不完全相同(F=10.40,P<0.01),喂养A、B饲料的大白鼠肝重比值比喂养C、D者低(P<0.05),而A与B间、C与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差分析(ANOVA)及SNK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四种饲66完全随机设计例3研究中药骨碎补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取家兔44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1只。每间隔5周测定血清胆固醇一次,共测四次(包括给药前一次),整个实验期为15周。各组处理如下:造型组:每日以0.3g胆固醇灌胃;治疗组:每日以0.3g胆固醇灌胃,于实验开始的第5周起每日肌注100%骨碎补液1.7ml/kg;预防组:每日以0.3g胆固醇灌胃,于实验开始之日起即每日肌注100%骨碎补液0.8ml/kg;对照组:每日肌注生理盐水0.8ml/kg。完全随机设计例3研究中药骨碎补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和预防作67血清胆固醇含量,mg%
组别实验前实验后0周5周10周15周造型组885691792132672129064553811008403108195552883001205291963461496424724113691112702043611037592301031102641987101311312310治疗组7679559064801268611752922411072949194300208269182217523612298656869330791246200122103112119491015606028741278318预防组60828179156132731387761771128712095360192114200656610666847711397210701088280662587070809936841216921074对照组561047075691006861706454827945911492793108718210376719288846712013366104797144783610059905976血清胆固醇含量,mg%组别实验前实验后0周5周10周15周68各组平均血清胆固醇含量,mg%group实验时间Total051015188.36324.00484.90750.50404.05279.45323.00252.55140.90200.33390.09140.0994.27108.00108.11475.5588.0977.9073.5078.90Total83.36216.35224.83264.32195.59各组平均血清胆固醇含量,mg%group实验时间Total069各组各时点平均血清胆固醇含量图示造型组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各组各时点平均血清胆固醇含量图示造型组治疗组70分析思路:四组是否具有可比性?造型是否成功?对照组是否稳定?骨碎补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如何?预防和治疗的显效时间?预防和治疗的持续时间?分析思路:四组是否具有可比性?71(1)给药前四组的比较预防组 造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均数:90.09 88.36 79.4575.55方差:444.25390.47333.47290.69 方差分析F=1.474,P=0.2360服从齐性检验2=0.489,P=0.9213说明4个组的初始条件一致。(1)给药前四组的比较72(2)造型是否成功?以实验时间为X(周)以对应时间点的胆固醇含量之均数为Y造型组的直线回归分析:X:0 5 10 15Y:88.36 324.00 484.90750.50
t=15.855,P<0.001说明造型组在实验期内血清胆固醇含量持续上升。造型是成功的。
(2)造型是否成功?以实验时间为X(周)73(3)对照组是否稳定?以实验时间为X(周)以对应时间点的胆固醇含量之均数为Y对照组的直线回归分析:X:0 5 10 15Y:75.55 88.09 77.90 73.50
t=0.487,P>0.5说明对照组在实验期内血清胆固醇含量不随时间而改变,是稳定的。
(3)对照组是否稳定?以实验时间为X(周)74(4)第5周时四组均数
的比较造型组治疗组 预防组对照组均数: 324.00323.00
140.0988.09
F=5.45,P<0.005第5周时预防组与造型组的均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第5周时已有预防作用。(4)第5周时四组均数
的比较75(5)第10周时四组均数
的比较造型组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均数:484.90252.5594.2777.90
F=9.78,P<0.001
第10周时治疗组与造型组的均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预防组、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已起效,预防组有持续效果。(5)第10周时四组均数
的比较76第15周时四组均数
的比较 造型组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均数: 750.50140.90108.0073.50F=9.78,P<0.001
结论同第10周时。第15周时四组均数
的比较 造型组治疗组77结论:对家兔肌注骨碎补液,预防组于用药第5周时已见防止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作用,直至第15周仍保持与对照组接近的水平。治疗组于用药第5周(即实验期第10周)时已见胆固醇下降,至用药第10周(即实验期第15周)时降至与对照组接近的水平。说明骨碎补对家兔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结论:对家兔肌注骨碎补液,预防组于用药第5周时已见防止血清胆78正确应用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不受组数的限制;各组样本含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在总样本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各组样本含量相等时的设计效率最高;对照组可以不止一个;各组应达到均衡一致;各处理组应同期平行进行;对个体间同质性要求较高。在个体同质性较差时,完全随机设计并不是最佳设计。正确应用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不受79(二)配对设计paireddesign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因素。自身配对异体配对(二)配对设计paireddesign80配对的原则条件相近对内同质配对的原则条件相近对内同质81正确应用配对设计当实验对象的同质性欠佳时,采用配对设计可以提高处理组间的可比性和均衡性;配对设计的成败取决于配对的条件,只有当两组观察值间的相关大于0时,配对才是成功的,且能提高检验效能;当采用左右配对设计时,实验因素的效应必须是局部的,不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影响对侧;采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时,应考虑到环境、气候或疾病的自然进展等引起的效应改变;配对设计的资料结合相关或回归分析,有时能得到更丰富的结论。正确应用配对设计当实验对象的同质性欠佳时,采用配对设计可以提82例题高粘综合症患者的血沉较快,某大夫观察A、B两个降粘药物对血沉(mm/h)的影响,结果如下,试作统计分析。
A药组病例号12345678910疗前40433641403738383539疗后36353029302828302730差值4861210910889B药组病例号12345678910疗前39403943383640414045疗后20253023242024202528差值1915920141616211517例题高粘综合症患者的血沉较快,某大夫观察A、B两个降粘药物83A、B两个降粘药物对血沉(mm/h)的影响疗前疗后差值A药组38.72.40630.32.9468.42.221
B药组40.12.51423.93.38116.23.425
A、B两个降粘药物对血沉(mm/h)的影响84分析思路:疗前两组比较,以分析可比性;各组疗前疗后差值分别比较,分别确定各自的变化值;两组疗前疗后差值相互比较,分析两组的效果是否相同?分析思路:疗前两组比较,以分析可比性;85分析结果:(1)疗前两组比较:t=1.2721,P=0.2195;
可以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2)A组疗前疗后比较:td=11.9594,P=0.0000;
可以认为A药治疗后血沉减慢。B组疗前疗后比较:td=14.9556,P=0.0000;
可以认为B药治疗后血沉减慢。(3)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相互比较:t=6.0419,P=0.0000;
可以认为B药降低血沉的效果优于A药。分析结果:(1)疗前两组比较:t=1.2721,P=0.86结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疗前具有可比性(t=1.2721,P=0.2195);无论是A药还是B药,治疗后均使血沉减慢(td=11.9594,P=0.0000;td=14.9556,P=0.0000),B药降低血沉的效果优于A药(t=6.0419,P=0.0000)。结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疗前具有可比性(t=1.272187(三)配伍组设计randomizedblockdesign亦称随机区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充。是将几个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划分成配伍组/区组,再将每一配伍组的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去。总体同质性差,部分同质性好,区组化区组控制,区组内随机(三)配伍组设计randomizedblockdesi88随机区组设计区组内同质、随机随机区组设计区组内同质、随机89单向区组控制示意区组处理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3123456单向区组控制示意区组处理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312345690配伍组设计例1将人的血滤液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其血糖浓度。放置时间分4种(0,45,90,135分钟),取八个健康人的血液,各分成4份,按配伍组设计,结果见下表。受试者编号放置时间合计0459013519595898336229594888436131061059790398498979590380510298978838561121121019441971051039788393895929080357合计8087967546973055平均10199.594.387.1-标准差6.326.74.684.52
配伍组设计例1将人的血滤液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其血糖浓9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变异来源SSdfMSFPtime943.63314.578.490.000block806.27115.228.740.000Residual84.16214.007Total18343159.16
两两比较结果:放置时间,min04590135血糖浓度,mg%101.099.594.387.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变异来源SSdfMSFPtime94392血滤液的放置时间与血糖浓度的关系 lg(103-Y)=0.282021+0.006881*Time
085血糖浓度,mg%放置时间,分45901359095100105 lg(103-Y)=0.282021+0.006881*Time血滤液的放置时间与血糖浓度的关系 lg(103-Y)=93结论:人血滤液中的血糖浓度在放置0~135分钟期间,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起初下降不明显,而后逐渐加快,成指数下降。结论:人血滤液中的血糖浓度在放置0~135分钟期间,随时间的94正确应用随机区组设计配伍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在个体同质性较差时,采用配伍设计可以提高各处理组间的可比性和均衡性;同一区组内的个体应尽可能同质;实际上配伍设计是两因素多水平的试验,由于每种组合只作一次试验,故不能分析交互作用;采用配伍设计时,要尽可能使观察值不缺失,虽然有估计缺失值的方法,但缺失时信息损失较大的。正确应用随机区组设计配伍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在个体同质性95盲法偏倚(bias)单盲法:病人不知自己接受何种治疗双盲法:病人和医护人员都不知患者的分组和接受何种治疗盲法偏倚(bias)单盲法:病人不知自己接受何种治疗965.调查设计5.调查设计97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资料调查
了解我省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死亡率、分布特征及其与经济水平、吸烟、饮酒、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抽样地区35岁以上常住(五年及以上)居民。1997.10~1998.6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资料调查了解我省高血压、冠心病、98随机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99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苏北城市点盐城市城区=01农村点徐州市铜山县=02农村点淮阴市金湖县=03苏中城市点南京市鼓楼区=04农村点扬州市高邮市=05农村点南通市海门市=06农村点泰州市泰兴市=07苏南城市点苏州市平江区=08城市点常州市钟楼区=09农村点无锡市郊区=10农村点常州市溧阳市=11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100城市点在所抽区中给所有的街道编号,随机抽取3个街道,对每个街道的所有居委会编号,然后随机抽取若干个居委会,对这些居委会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确保每个街道调查总人数不少于6500人,每个区不少于2万人。若3个街道不足2万人,再抽取下一个顺序号的街道。城市点在所抽区中给所有的街道编号,随机抽取3个街道,对每101农村点在所抽市(县)中给所有的乡镇编号,随机抽取3个乡镇进行调查。对每个乡镇的所有村编号,然后随机抽取若干个村,对这些村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确保每个乡镇调查总人数不少于6500人,每个市(县)不少于2万人。若3个乡镇不足2万人,再抽取下一个顺序号的乡镇。农村点在所抽市(县)中给所有的乡镇编号,随机抽取3个102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群苏南 区街道居委会苏中县(市)乡镇村苏北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第一层第103调查内容及调查表格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表针对个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医疗保障情况、主要慢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饮食、生活起居及体育锻炼、女性月经、生育史及体格检查等。调查内容及调查表格104组织与实施本次调研工作是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慢病调查技术指导组牵头,由省站负责拟定全省调查方案,组织市、县级人员培训,统一发放调查表并收集资料,质量控制和分析总结等。各市、县组织本地区慢病流行病学调查组,拟定本市、县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现场调查工作安排、联系与协调等。组织与实施本次调研工作是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慢病调查技术指导组105质量控制调查方案和各种调查表格等均经过预试验。实行逐级培训,合格者方可参加本次调研。调查人员要每日对填写的调查表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有错即改,有漏即补。全省调查资料按统一标准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人对录入资料进行复核。各市(县)调查开始之前,必须把调查方案报送省站慢病调查技术指导组核定。质量控制调查方案和各种调查表格等均经过预试验。106质量控制各种测量仪器必须在使用前校准。应答率要求在90%以上,尽可能减少非应答率。调查完成后随机抽5%的人群进行复查。复核检查工作由省、市、县(区)三级人员组成的慢病调查技术指导组成员负责。在调查点已完成调查任务的1周内进行复查,将两次调查表的内容进行复核检查,全部正确率应高于90%,否则应返工。质量控制各种测量仪器必须在使用前校准。107数据录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各调研点的资料进行核对,并将核对无误的资料用江苏省卫生防疫站设计的统一数据库录入,录入后将原调查表和数据库送至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慢病调查技术指导组复核。数据录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各调研点的资料进行核对,并将核108统计分析集中统一分析。统计分析集中统一分析。109不同时点上的普查或抽样调查
构成了纵向资料不同时点上的普查或抽样调查
构成了纵向资料110Thankallofyou!Thankallofyou!111研究设计卫生统计学-实验设计课件112主要内容1.研究设计的意义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3.实验设计4.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5.调查设计主要内容1.研究设计的意义113实验设计简介1935年,Fisher系统介绍研究设计,首次提出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TheDesignofExperiments.RAFisher(1890~1962)R.A.Fisher:生於伦敦,卒於澳洲。英国统计与遗传学家,现代统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并对达尔文演化论作了基础澄清的工作。1925:系统介绍近代统计学方法TheStatisticalMethodsforResearchWorkers
实验设计简介1935年,Fisher系统介绍研究设计,首1141.1研究设计的意义(1)合理安排试验因素,提高研究质量。
如规定实验组的条件,配置适当的对照组,选择研究方法等。(2)控制误差,使研究结果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如对混杂因素的处理,对不同来源变异的分析,维护必要的均衡性等。(3)用较少的观察例数,获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如采用定量指标,选择线性或非线性回归分析,为使用高效率设计创造条件等。
1.1研究设计的意义(1)合理安排试验因素,提高研115调查(survey)实验(experiment)1.2研究设计的类型
调查(survey)1.2研究设计的类型116基本原则之一:对照基本原则之二:随机基本原则之三:重复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之一:对照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17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control)随机(randomization)重复(replication)对照的作用对照的种类对照组形式随机化的作用随机的含义分层随机、分段随机重复的作用重复的次数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control)对照的作用随机化的作1182.1基本原则之一:对照(control)均衡性(1)对等
除处理因素外,对照组具备与实验组对等的一切非处理因素。(2)同步
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3)专设
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实验组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的记载或以往的结果或其它研究的资料作为本研究之对照。2.1基本原则之一:对照(control)均衡性119意义(1)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2)给一个被比较的标准,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对比。对照组的作用意义(1)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对照组的作用120对照组的作用处理组
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处理效应+非处理效应对照组(无)非处理因素(无)非处理效应比较结果
处理因素
处理效应
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从而衬托出“处理因素”的作用。对照组的作用121对照组的作用处理组
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处理效应+非处理效应
比较结果
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
非处理效应处理效应对照组的作用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非处理效应处理效应122常用对照种类:(1)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2)实验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3)标准对照
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正常值作对照。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常用对照种类:(1)空白对照123(4)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5)相互对照
各实验组间互为对照,如比较新药与旧药的疗效(6)历史对照
以本人过去的研究/他人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作对照(4)自身对照1242.2基本原则之二:随机(random)客观性(1)抽样随机
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参加实验的机会相同,即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来;(2)分组随机每个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相同;(3)实验顺序随机
每个实验对象接受处理先后的机会相同。2.2基本原则之二:随机(random)客观性125随机与随意随机:random机会均等,客观性随意:aswill随主观意愿,主观性随机化分组,不仅能控制已知的混杂因素(非研究因素),而且还能控制未知的混杂因素。随机与随意随机:random机会均等,客观性126简单随机随机分组随机排列分层随机随机的方法简单随机随机的方法127(1)(2)(3)(4)(5)(6)(7)(8)(9)(10)简单随机分组示意136 643 557 604 384 708 218 061 555 871136
643 557 604
384
708
218 061 555
871A B B B A B A A A B(1)(2)(3)(4)(5)(6)(7)(8)(9)(10)A组B组(1)(2)(3)(4)(5)(6)128随机排列示意(1) (2) (3) (4) (5) (6) (7) (8) (9) (10) 136 643 557 604 384 708 218 061 555 871排列(8) (1) (7) (5) (9) (3) (4) (2) (6) (10) 随机排列示意(1) (2) (3) (4) (5) (6) 1292.3基本原则之三:重复(repeated)可靠性(1)整个实验的重复。
确保实验的重现性,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2)用多个实验单位进行重复(样本含量)。避免把个别情况误认为普遍情况,把偶然性或巧合的现象当作必然的规律,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使结论可信;(3)同一实验单位的重复观察。保证观察结果的精度。2.3基本原则之三:重复(repeated)可靠性130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数据的种类个体的变异组间的差别指标间的相关程度设计方法各组例数的分配I型错误和II型错误研究的质量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数据的种类131(2)查表样本例数的计算(1)公式计算(2)查表样本例数的计算(1)公式计算132例:两均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估计(两组相等):I类误差,常取0.05:II类误差,常取0.20,0.101-:把握度:标准差,个体变异:两个总体的差值(专业认可)例:两均数比较时的样本含量估计(两组相等):I类误差,133例:降血脂=20mg/L;=30mg/L;=0.051-=90%时Q1:Q2
N
1:1784:6823:7922:81221:92161:19406N=78时Q1:Q2
1-(%)1:190.04:688.93:785.02:875.61:954.41:1935.6例:降血脂=20mg/L;=30mg/L;=0.05134例: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n1=20Q1:Q2
Power
Q1:Q2
Power
1:10.5589 1:60.78821:20.68241:70.79601:30.7330 1:80.80261:40.7601 1:90.80741:50.7769 1:100.8113=20mg/L;=30mg/L;=0.05例: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n1=135图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
(r=n2:n1)powerr12345678910.5.6.7.8.9图n1固定,n2增加时,Power的变化趋势
(r136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不等两组的比例不超过
1:4~4:1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不等两组的比例不超过137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数据的种类:
定量<等级<定性个体的变异:
变异小,样本含量少组间的差别:
差别大,容易鉴别,n少指标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大,n少设计方法:各组例数的分配:
均衡时,n少I型错误和II型错误:
小,n大研究的质量:样本含量的影响因素:数据的种类: 定量<等级<定性138实例1规定实验组适应症为:破膜和总产程都不超过24小时,无感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正常)以及第一胎产后本人同意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另将筛选剩下的827例作为对照组,不放置宫内节育器。本例,两组除处理因素(放置节育环)不同,受试对象的基本条件也不同,试验组较好,而对照组差,缺乏可比性。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20(1):49~50。《剖腹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735例的初步观察》将施行剖腹产手术1562例中的735例作为实验组,在剖腹产的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比较两组被观察对象的术后出血、恶露干净时间和术后副反应等情况。实例1规定实验组适应症为:破膜和总产程都不超过24小时,无感139实例2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调查607对病例与对照,配对的条件是年龄相仿,上下不超过5岁。原文在未作假设检验的情况下,认为“两组年龄相仿”。
年龄病例组人数对照组人数 20~ 3 6 30~7284 40~193244 50~228199 60~10167 70~10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1;2(4):2532=17.25,P=0.004实例2《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140问题所在对照组缺乏均衡性!问题所在对照组缺乏均衡性!141讨论1欲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某西药作为对照组。将64例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病例按诊疗次序交替分组,即单号为中药组,双号为西药组。请讨论:该分组方法是否符合随机原则?《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04年第24卷第8期第62页)讨论1欲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某142讨论2通过回顾分析某院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期间28例单宫颈双子宫畸形早孕人工流产的结果,发现人流术前先给予米索前列醇素制剂可使流产更容易、安全,减少病人痛苦且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的分组方法为: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1995年10月以后为A组,1995年10月以前为B组。A组(米索组)于术前3小时顿服米索600μg或术前1小时后穹窿放置米索200μg,然后进行人工流产吸宫术,共14例;B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流产术机械扩张宫颈后吸宫。作者认为该法“符合随机分配法则”。请讨论: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适?《单宫颈双子宫畸形28例人工流产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3月第15卷第3期172页)讨论2通过回顾分析某院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期143讨论3作者对30例疑为食管原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其中16例昼夜均异常,8例白天异常,2例夜里异常,18例胸痛与酸暴露相关。得出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所致的食管原性胸痛的有效方法之结论。请讨论:该文结果是否成立?《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法诊断食管原性胸痛》(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33卷第2期第69页)讨论3作者对30例疑为食管原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食管pH值监144问题所在不符合研究设计三原则!问题所在1453实验设计3实验设计1463.1实验设计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3)能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中,更有效地控制误差,达到高效的目的。3.1实验设计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1473.2实验设计的分类根据受试对象不同,分为:(1)动物实验(2)临床试验
通常局限在患病人群中(3)社区干预试验
在某个地区的所有人群中进行,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目的是通过干扰某些危险因素或施加某些保护性措施,然后了解它们在人群中产生的预防效果,例在饮水中加氟防龋齿的人群试验。3.2实验设计的分类根据受试对象不同,分为:1483.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处理因素(treatment)2受试对象(object)3实验效应(effect)3.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处理因素(treatmen1491处理因素
(studyfactor,treatment)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欲施加或欲观察的能作用于受试对象并引起直接或间接效应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
(studyfactor,treatmen150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研究因素:主要研究指标,与研究结果(效应)相联系。混杂因素:干扰研究结果的指标。研究因素与混杂因素研究因素:主要研究指标,151例:电针引产研究因素:产妇状况。产妇状况成功失败合计成功率初产42817660470.9%经产1283916776.6%
P=0.145例:电针引产研究因素:产妇状况。152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胎膜状况。胎膜状况成功失败合计成功率已破3188039879.9%未破23813537363.8%
P=0.000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胎膜状况。153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在两组的分布胎膜产妇状况已破未破已破率初产33127354.80%经产6710040.12%
P=0.001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在两组的分布154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不同状态时,研究因素的分析。胎膜产妇状况例数成功成功率P已破初产33125877.9%0.030经产676090.0%未破初产27317062.3%0.332经产1006868.0%
例:电针引产混杂因素不同状态时,研究因素的分析。155常见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疾病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药材深加工产品合作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便携式胎心监护仪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儿科医院机器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剧组酒店合同范本
- 木制餐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中药花草茶养生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高效无声破碎剂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分子诊断试剂注册代理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定量给药智能分药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中药防治痛风针剂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第2.4节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
- 山东省成人教育毕业生登记表
- 地下室车库综合管线施工布置
- 月度及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采购订单模板
- 毕业设计钢筋弯曲机的结构设计
- 工程结构质量特色介绍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