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_第1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_第2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_第3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_第4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1、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玩具汽车、塑料玩具、牙签、圆纸片、风车、线圈、棍子、卷笔刀、各种瓶盖、钟表、纸杯、雨伞等2、录音机、DVD、电视、电脑3、榨汁机、瓶水活动过程:(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1出“动”,再引出“转动”。)2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二)、让幼儿参观“转转转”展览会,(准备:伞、钟、自行车、纸杯、风车、硬纸片、牙签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三)、提问: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2、转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活动反思: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2、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玩具汽车、塑料玩具、牙签、圆纸片、风车、线圈、棍子、卷笔刀、各种瓶盖、钟表、纸杯、雨伞等2、录音机、DVD、电视、电脑3、榨汁机、瓶水活动过程:(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1出“动”,再引出“转动”。)2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二)、让幼儿参观“转转转”展览会,(准备:伞、钟、自行车、纸杯、风车、硬纸片、牙签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三)、提问: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2、转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活动反思: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3、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2、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3、纸片、剪刀、竹签等。活动过程: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五、动手制作陀螺,结束活动。活动反思: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4、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2、指导幼儿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3、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塑料小陀螺、纸花片、长方形小积木、风车、球形插塑每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兴趣这小陀螺会怎样?这几种物体都会转动吗?二、幼儿预测结果请幼儿把你自己认为转或不转的想法记录在表的第一行格子里。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记录的?三、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及时进行记录。要求幼儿动脑筋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转动的?四、讨论记录结果请幼儿告诉大家玩的结果与开始认为的一样吗?你又是如何记录的?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物体。六、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的现象。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5、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式。造的欲望。(二)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过转椅、旋转木马的经验;玩过“迷迷转”的游戏。片、牙签、木片、盖子等。(三)活动过程: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么?”幼:“我知道,是风车。”出示风车。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幼:“我玩过风车的,风一吹,它会转的。”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师:“除了风车能转,你能想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起来吗?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幼儿操作时,幼儿显得很兴奋,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产生,他们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师:“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幼A:“我用筷子穿过木条,用手一拨,长木条就转了,上面的红条变成了一个圆圈,真奇怪!”幼B:“我用牙签穿过纸条,一转,纸条上的花纹和字,看不清、变糊涂了。”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转得很快,变成了一个大圆盘,把原来断的连了起来。”(4)师:“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A:“身体能转吗?不成了玩具吗?”幼B:“会倒的!”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A:“我的舌头也能转动。”B:“C:“我的辫子也能转动。”幼D:“我的屁股会转的。”行?”幼A:“不行。”幼B:“头不能转了,看东西时和身体一起转,那就成了木头人了。”(5事、运动更灵活!”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师:“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了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今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A:“这张椅子会转。”幼B:“我知道那叫转椅,我家里有的,坐着可舒服了!”幼C:“这只卷笔器我家也有,是用来卷铅笔的。”幼D:“小电风扇一按开关就转了,真风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