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_第1页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_第2页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_第3页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_第4页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重到沐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沐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①。今戊申矣,感吕峰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慢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沐时,渠裁断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峰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情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谑,知沐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涵、一井度,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上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蚓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蝎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日: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②,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注释】①白下:南京的别称。②风世:劝勉世人。(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TOC\o"1-5"\h\z(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室沐阳二年宰:治理 B.说当时法某狱 决:打开C.代为治筐箧治:备办 DS来旧邦 塌:离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壬旧治之所 王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与谈乃父事 备他盗之出入与韭常也C.身之老且衰 彼且恶乎待哉 D离而合 襟三江面带五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品官员吕峰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沐阳。B.当年袁枚离开沐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蚓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答案】 (1)BAC(4)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蚓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5) ①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②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解析】 【分析】( 1)B项,“决:打开 ”错误,此句中 “狱”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句中“狱”,应为“案件”。所以,句中的 “决”当为“判决、裁决 ”。故选B。A项,两个 “于”都是介词,对于。 B项,第一个 “与”是介词,和;第二个 “与”是连TOC\o"1-5"\h\z词,和。 C项,第一个 “且”是连词,表递进;第二个 “且”,是副词,还。 D项,第一个 “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 “而”连词,表并列的。故选 A。C项,“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张冠李戴。“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可见,“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的那个人是作者,而非张、沈两吏。故选 C。(4)主人是主语,仍送至是谓语动词,前所迎处是宾语,结构完整,迎处后断开。/代为治筐箧/后面的主语依然是 主人“,治”是谓语, 筐箧”是宾语,其后断开。 束缰蚓毕”是时间状语, “毕”后断开, “握手问曰 ”,“曰”后断开, “何时再见先生 ”是个问句,语意完整,其后断开,余不能答也,主谓结构,语意完整, “也”表示简单的停顿,其后断开。( 5)本题中,第一句中, “迟明”,黎明”或“天快亮的时候 ”;“延候”,“迎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 ”,状语后置句; “骈辚”,“前往”或“前行”。第二句中,第一个 “风”,“风范,风度、高风 ”;“百世之下 ”,“百代之后 ””;“亲炙”,“亲身受到教益 ”。故答案为:⑴B;⑵A;⑶C;⑷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蚓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⑸①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②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 “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重到沭阳图记古代的人往往对于过去任职的地方再三表达眷恋之意。也许因为贤德的官员能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做官而不能忘记自己的任职的地方的人,那里的百姓,也不会忘记他的。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迁职到江宁。如今已是戊申年。我被道员吕峄亭多次来信邀请感动,就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借宿在钱接三先生家中。钱氏是当时接待过我的主人,他的父亲钱鸣和清瘦而留有胡子,接三相貌像父亲,与他谈及父亲的事情,他却不怎么知晓。(这是因为)我离开沭阳时,他才断奶的缘故啊。(钱接三)深夜摆酒款待我,(我)听到车声辚辚,原来是吕峄亭派人来迎接我。天刚亮的时候已经走了六十多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彼此(见面)十分欣喜,便两车并排一同前行。一顿饭的功夫,望见很长的城墙遮挡住了道路,我知道这是新修筑的沭阳城。几十名缙绅争着来扶着车子。大体说来,以前骑着竹马嬉戏的孩童,如今都老态龙钟拄着拐杖了。第二天后,进入县衙游逛观览,到了先人烧饭的地方,姊妹斗草嬉戏的地方,过去会见宾客研究公文的地方,慢慢行走盘桓,凄然流泪。即使是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条排水沟,我也对它们产生深深的情感,自己也不理解其中什么缘故。有张姓和沈姓两个小吏前来拜访,年龄都八十多岁了。他们说起(我)当时判决某个案件,担任阅卷官推荐某份考卷的情形,我全然记不起来了。往事重新提起我恍然醒悟,如同温习儿时读过的旧书,又好像失去的物件重新得到(一样亲切)。县里朱广文善于作诗,吴中翰精于欣赏品评,解、陈两位书生善于作画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历史典籍,常常夜深了口中还滔滔不绝。我有时饮酒,有时吟诗,有时下棋,有时给人画像,有时品评书画,有时纵论上下古今,有时是邀请人来,有时是吩咐备车前往,竟没有片刻的空闲。于是就忘记了是在沭阳做客,同时也忘记了自己的衰老。过了半个月,冰雪渐至,一年即将结束,不得已我再三恳切地辞别主人。主人仍然把我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帮我打点行装,备好车马后,握住我的手问道: “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先生呢? ”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忍心回答。哎!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骗您说我会再来吗?忍心让您伤心说我不会再来吗?然而我作为五十年前的县令,离开后重来旧地,世上像我一样的人很少了;作为四品高官,奉养老母在家闲居,还能想到五十年前的旧任县令,世上像吕峄亭先生这样的人更少了。分离后聚合,聚合后分离,离散后可以重新聚合,但人年老后不能再次年轻。对这一次分别,我不能做到超然无情,所以画了两幅画,一幅赠给吕君,一幅自己保存。传给子孙看,让他们知道一个官员可以重新回到任职之地,这个官员(的为官)可以推想,迎接旧任官员如同现任官员一样,这样的主人(的为人)也可以推想。孟子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教育熏陶的人呢?我提笔写下了这篇记,可以用来劝勉世人,而不只是为了表达一点微不足道的朋友聚散的感慨。阅读下面的内容 ,完成下列小题。芙蕖①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注释】 ①芙蕖:莲花(1)对《芙蕖》一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 )作者先总说芙蕖之 “可人”,然后分别从 “可目”“可口”“可用”“可种”五个方面说明芙蕖的特点。文章围绕芙蕖的 “可人”之处落笔 ,极言芙蕖的种植之利 ,甚而将其定位在 “五谷”“百花”之上。作者为自己不能辟出半亩方塘来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 ,抒发了他酷爱芙蕖、厌弃百花的感情。文章以 “可目”为写作重点 ,详细得体 ,繁简得宜 ,不仅中心鲜明 ,而且重点突出。E.文章多用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仅体现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和谐。(2)结合《莲蓬》《芙蕖》两文的内容 ,谈谈它们在写莲方面的异同。【答案】 (1)A,C(2)相同之处 :都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出发 ,写莲子清香的味道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处 :①《莲蓬》重点写莲蓬的实用性 ——味美可食 ,对莲花 ,仍是延续了传统的大多数人的认识 ,赋予它“超凡脱俗 ”的人格化品质 ;而李渔《芙蕖》则全方位写莲 ,且都从实用方面写莲各阶段的 “可人”之处。【解析】 【分析】( 1)A项,作者先总说芙蕖之 “可人”,然后分别从 “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来说明芙蕖的特点,没有 “可种”;C项,作者 “厌弃百花 ”,无中生有;故选 AC。(2)《莲蓬》这篇散文,汪曾祺先生由采莲,写到莲蓬,因为莲蓬的可食性,然后写到荷花颜色不同,莲蓬以及莲藕的不同;作者由莲蓬的形状又写到莲蓬的果实莲子,重点写莲蓬的实用性;《芙蕖》这篇文章,李渔先总说芙蕖之 “可人”,然后分别从 “可目”“可口”“可用”“可种”五个方面说明芙蕖的特点,表达自己对芙蕖的喜爱之情。所以,两篇文章都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出发 ,写莲子清香的味道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处是《莲蓬》重点写莲蓬的实用性 ——味美可食 ,对莲花 ,仍是延续了传统的大多数人的认识 ,赋予它 “超凡脱俗”的人格化品质 ;而李渔《芙蕖》则全方位写莲 ,且都从实用方面写莲各阶段的 “可人”之处。故答案为:⑴AC;⑵相同之处 :都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出发 ,写莲子清香的味道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处 :①《莲蓬》重点写莲蓬的实用性 ——味美可食 ,对莲花 ,仍是延续了传统的大多数人的认识 ,赋予它“超凡脱俗 ”的人格化品质 ;而李渔《芙蕖》则全方位写莲 ,且都从实用方面写莲各阶段的 “可人”之处。【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⑵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写莲方面的异同的能力。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参考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 "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不曰 ‘乐其以贵下人 ’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黎I!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 “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日:鲁今且郊,如致斶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交B,又不致斶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 关子则非罪。”孔子曰: 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已反,桓子曰: “孔子亦何言? ”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 “居鲁得禄几何? ”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乃去。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

何!”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1)下列加下划线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予之必②维以卒岁③师己以实告④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⑤旦策指之曰⑥吾以改为死矣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粥羔豚者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 B.四方之客至乎邑者/文不在兹乎C.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心C.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心(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盍致地焉J孔子恐获罪焉」C.沮之而不可贝邀地/霸则吾地近焉(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孔子亦何宣 B居鲁得禄几何_何酎人闻而惧/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史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乃去D桓子慨然叹曰/然后得去)C回何敢死 D匡人如予(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怠王政事②又不致斶俎壬太夫③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⑤男女行者别于途⑥或谱孔子毛卫灵公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1)B⑵CDC⑸C【解析】【分析】(1)①句中以”是连词,来;②句中以”是连词,来;③句中以”是介词,把;④句中以”是介词,由于;⑤句中以”是介词,用;⑥动词,认为。故选B。A项中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B项中第一个乎”是介词,至U;第二个乎”助词,吗。C项之”均为代词,第三人称。D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就;第一个而”是连词,如果。故选a'A项焉”均为兼词,于之"于此“。B项乃”均为副词,才。C项则”均为连词,如果,那么。D项中第一个然”是助词,••…样子;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故选DoC项中何”是副词,怎么;其余为代词。故选C(5)①中于”是介词,在••…方面;②中于”是介词,给;③中于”是介词,对于;④中于”是介词,至IJ;⑤中于”是介词,在;⑥中于”是介词,向。故选Co故答案为:⑴B;⑵C;⑶D;⑷C;⑸C;【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5)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参考译文】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门人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 “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 ’吗? ”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官员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 “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 ”黎I1说: 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政事都不想了。子路见此情形,说: “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 ”孔子说: “鲁国如今就要郊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 ”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的师己赶来送行,说: “先生是没有罪过的。 ”孔子说: “我唱首歌行吗?”于是唱道: “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 ”师己返回,桓子问: “孔子说了些什么? ”师己照实告诉。桓子长叹一声说: “先生怪罪我是因为我接受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 “在鲁国得俸禄多少?”孔子回答说: “俸禄粮食六万。 ”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孔子将要到陈国去,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 ”。匡人听说,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

五天。颜渊后来赶到,孔子说: 我还以为你死了。”颜渊说:老师您活着,我怎么敢死!”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 周文王已经死去,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上天并没有要消灭周代的这些礼乐,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派了一个跟从他的人到宁武子那里称臣,然后才得以离开匡地。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意—,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 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 了为谁?”曰:为最"曰:子,孔丘之徒与? ”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族丈人,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 隐者也。”复往,则亡。(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也路口 B!谁以易之 替换C.耨而不辍_停止 D.植其杖而芸 通耘”,播种(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B.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孔门十哲”之一。C.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 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D.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A.彼执舆者为谁B.A.彼执舆者为谁B.岂若从辟世之士哉C.子路以告孔子D.复往,则亡【答案】(1)C⑵B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3)C【解析】【分析】(1)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B项,易:替换”错误,应该为易:改变C项,正确。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耘‘,除草"。故选Co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 B错误。故选BoC项,子路就告诉了孔子“错误,以"字后省略之”,应译为:子路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孔子。C错误。故选Co【附参考译文】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说: 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 ”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 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 ”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子路问他: 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 ”说完就挂着拐杖拔草去了。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故答案为:⑴C;⑵B;⑶C;【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外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叶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俄袭父封。』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材_,欲以子妻之。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云中太守。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郡为战区,岗资 注蔽野,光弼酷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渣关失守,玄宗幸也人心惊骇。肃宗理兵干灵武 ,授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 ,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粉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圣。 ”使者也」召不敢出,乃斩仑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 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心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新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沉其军,2阳约降。至期,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后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 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放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 _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注)#:腐烂的尸体。(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B.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C.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人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D.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机,欲以子妻之 材:通才”,才华。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B.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 内:通纳”,收纳。众:作状语,当众。C.光弼遣人之地颓之 穴:用作动词,挖洞穴。颓:使动用法,使 ••…倒塌。D.将近其军,乃阳约降 沉:使动用法,使••…沉陷。阳:假装,表面上。TOC\o"1-5"\h\z(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袭父封 俄:过了不久 B.玄宗立蜀幸:皇帝亲临C.贼伤土一 十二:十分之二 D帝贷诸将罪 贷:严惩(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出为贼幽闭者 B.肃宗理兵于灵武 C障以木幔 D.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B.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C.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D.牙帐:古代官署的大门上有猛兽利牙的图案,所以称官署为牙,牙帐指将帅所居营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少善骑射,有谋略。他得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和当朝重臣郭子仪的赏识,后曾担任户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B.李光弼能征善战。至德二年,史思明等人前来攻城。此时敌众我寡,李光弼力排众议,灵活地运用战术,击退了敌人。李光弼为国钉敌,忘我无私。在叛军围城之时,他就算经过自己家口也不看一眼;在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李光弼领兵有方。相州一城,战况惨烈。敌人一路劫掠,只有李光弼带领部队拼力抗战,最后整治军队回到了太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答案】 (1)DTOC\o"1-5"\h\zBDADD①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 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弱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 ③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解析】 【分析】( 1) “累官左羽林大将军 ”的意思是 “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 ”,所以中间不能断开, “累”前断句,排除选项 AC, “楷洛率精兵击走之 ”的意思是 “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吐蕃人 ”,所以中间不能断开, “之”后断句, “师还”的意思为 “班师回来的路上 ”,中间不能断开, 还”后断句,排除选项B,故选Do句子翻译:他的父亲李楷洛曾是契丹的酋长。在武则天做皇后时,李楷洛入朝为官,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封为蓟郡公。吐蕃入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吐蕃人,班师回来的路上,去世了。皇帝追赠了他营州都督,谥号为忠烈。TOC\o"1-5"\h\zB项,“众:作状语,当众 ”错误,应该为 “众:人名,指崔众 ”。B错误。故选 B。D项,“贷:严惩 ”错误,应该为 “贷:宽恕 ”。成语有“严惩不贷 ”。D错误。故选 D。A项,被动句, “为”表被动,句子意思为:释放那些被叛军关押的人。 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 “肃宗于灵武理兵 ”,句子翻译:肃宗在灵武统领军队。 C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 “以木幔障 ”,句子翻译:用木板遮挡。 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 “光弼(于)城隅设公幄以止息 ”,句子翻译: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故选 A。A项,“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错误,摄、兼、拜都不表官职变动,摄,代理。兼,兼任。拜,授予。 B项,“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错误,长揖,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C项,“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错误,年号:汉武帝时首创。 D项,正确。故选 D。D项,“敌人一路劫掠 ”错误,由原文 “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可知,劫掠的是溃逃的其他官兵,而不是 “敌人”。D错误。故选 D。(7)赋分点: ① 东:向东。次:驻扎。执:抓住。 ②主:主持。侮易:经常欺凌、轻慢。素:向来。 ③ 勒兵:陈兵。怠:懈怠。惩:忌惮。禽:擒获。故答案为:⑴D;⑵B;⑶D;⑷A;⑸D;⑹D;⑺ ①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 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弱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 ③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3)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6)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7)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附参考译文】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的父亲李楷洛曾是契丹的酋长。在武则天做皇后时,李楷洛入朝为官,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封为蓟郡公。吐蕃入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吐蕃人,班师回来的路上,去世了。皇帝追赠了他营州都督,谥号为忠烈。李光弼为个严谨刚毅,沉稳果决,有大谋略,年幼即擅长骑马射箭。李光弼从左卫亲府左郎将做起,多次升迁至左清道率,兼任安北都护。不久,就承袭了父亲的封号。因为其打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升迁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表任命李光弼为副手,喜爱他的才干,想将女儿嫁给他。安禄山反叛了,郭子仪推存他的才能,皇帝诏令其代理御史大夫,持符节任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任云中太守。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常山郡是当时的战场,死尸遍地,李光弼祭奠哭悼他们,释放那些被叛军关押的人,给他们家送去丰厚的慰问品。潼关失守了,玄宗驾临蜀地,百姓人心惊恐。肃宗在灵武统领军队,授予李光弼户部尚书之职,兼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不治理军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今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做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 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付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 ”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三军。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蛤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朔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防守,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西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观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 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知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教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任命李光弼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避风岩记

(明)张明弼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鹫,左洞右需,目厌于阍 ①骆②卤簿③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跟以头抢地之事。眩督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九月明④,宿三十里。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算,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石崖磔磔,不沾土壤。面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往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日: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复崩崖倾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怀烟孕露,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骆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踞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低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 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整⑤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岩顶有一石,望之如立人,或曰飞来之塔顶也;或曰当是好奇者,跻是崖之巅,如昌黎不得下,乃化而为石云。岩侧有二崩石,一大一小,仅可束两缆。小吏程缨曰: 当黑夜暴风中,舟人安能择此,神引维以奉明府 ⑥耳。”语皆不可信,并记之。(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减)【注释】①阍:看门人。②骆:官吏的侍从人员。 ③卤薄:帝王和官员们出行时的仪仗。④册fRi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⑤鳌(zh6。:井壁。⑥明府:汉代对郡太守的尊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作者时任杨山县令。(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层衡之列烟上 衡:横贯。 B.目力相生,不能数里 界:交接。C.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过至_ 探讨:探索,寻求。 D.跻是崖之巅 跻:登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栗壬不可以久留焉 知不可壬骤得B.犹胜壬院署之严丽也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此淮间C.天或者见吾出贝也偻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余乃纳以兹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避风”可谓一语双关,既指避自然之风,又指避官场的种种邪气、种种歪风。B.第二、三自然段的铺陈两两相对,指出岩下风之凶险胜过官场的恶习,令作者惊悚愁苦。C.本文叙述清晰,描写形象,尤其是议论部分言语铿锵,气势奔涌,具有纵横挥洒的雄辩色彩。D.文末引小吏程缨神引维以奉明府耳”的话,再现官场溜须拍马的陋习,与前文形成照应。(4)用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领之而已。②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鳌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 ”【答案】 (1)ACB(4)登月馆 /以望四海三山 /如聚米紫带 /而心为时夺 /至堕俗网 /往返数千里 /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 /甘于下人。(5)①肇庆知府位高权重,礼节愈加缺少,(我) 按规定向他跪拜四下,而他也只不过点点头罢了。②只怕谆芒、卢敖各位先生,嘲笑我井底之蛙般的见识,那么,我又会因什么事情而在这TOC\o"1-5"\h\z避风岩下愁眉苦脸呢 ?【解析】 【分析】( 1)A项,“若层衡之列烟上 ”,意思是,在山岚雾霭之上好像有层迭的栏杆。“横”,悬浮。故选 A。(2)A项,乎:语气助词,••…的样子/语气助词,句中无实义。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于:介词,比 /介词,在。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则:两个都是连词,表并列。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以: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用来。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 C。(3)B项,“令作者惊悚愁苦 ”理解错误。根据原文 “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 ‘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 ”可知,是随从们惊悚愁苦,而不是作者,作者是淡定从容甚至惬意的。故选 B(4)划线句的翻译是:走上香烟缭绕的祭坛,走进拜月的馆堂,为的就是看到神仙居住的四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看人间山河就像聚集堆积的米粒和盘桓萦绕的丝带一样;可是我的心却被世俗时运剥夺,以至于落入仕途的俗网里面,往返于家乡与供职的县衙几千里路,白白地充当养马和烹饪服侍人的贱差役。虽然胸有奇才大略却不遇好的时运,甘心干一些下人的事情。 “登”的宾语是 “月馆”,“望”的宾语是 “四海三山 ”,两处结构完整,应在“以”前断开; “聚米紫带 ”是“四海三山 ”的喻体, “而”表转折,应在 “而”前断开; “心为时夺”与“至堕俗网 ”前后因果相承接,中间应断开; “往返数千里 ”表意完整,其后断开; “充厮养之役”结构完整,其后断开; “有才无时 ”“甘于下人 ”表意完整,中间应断开。(5)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贵,高;绝,少;控拜,跪拜;领,点点头。②诋,嘲笑;井鳌之识,井底之蛙般的见识;愁苦于兹岩之下,而在这避风岩下愁眉苦脸,状语后置句。故答案为:⑴A;⑵C;(3)B;⑷登月馆 /以望四海三山 /如聚米紫带 /而心为时夺 /至堕俗网 /往返数千里 /徒以充厮养之役 /有才无时 /甘于下人。⑸ ①肇庆知府位高权重,礼节愈加缺少,(我) 按规定向他跪拜四下,而他也只不过点点头罢了。 ②只怕谆芒、卢敖各位先生,嘲笑我井底之蛙般的见识,那么,我又会因什么事情而在这避风岩下愁眉苦脸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⑵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⑶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⑷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⑸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参考译文】避风岩在肇庆北边三十里的地方,有人说就在著名的端州古砚的砚坑附近,以前没有这个名称,我在它下边避风,因此送它这个名字。我为什么在这里避风呢?明朝崇祯己卯年的仲秋,我到广东一个地方去供职。二十五日已经办完事,就四处去拜访广东的封疆大吏。那些高官啊,不多次敲鼓鸣号就不开启门户,不开门即使是县令长官也不敢擅自闯入。我东跑西颠,到处打探将来对我仕途有帮助的人,眼睛里都是那些守门人、侍从人员和随从的官服乌纱的样子,耳朵里充满了开道锣鼓、殿堂上威武的吆喝声或者无聊的唱赞,手足四肢和浑身都被伏地跪拜磕头叩首等礼节弄得精疲力尽。眼睛昏花地倒伏在车上,以至于也不找家旅馆就和衣睡在车子上。一共六天总算结束了拜访,就买了条小船路过肇庆,再去拜见肇庆知府。肇庆知府更会显摆其官位和富贵,礼数更绝,(人家只需三叩首即可,可是这里却要向他)跪拜四叩首,而他也只不过点点头而已。见完礼就去上船,准备返回我供职的阳山县。九月新月始明之时,停船在肇庆北郊三十里的地方过夜。又朝前走了几步,偶然找到一处山岩。这里北江迂回山峰环抱,风力稍微小一点,就在这里歇息吧。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是一处足有百丈的断崖,上宽下窄,形状酷似房檐廊牙。仰面去看,在山岚雾霭之上好像有层迭的栏杆,那崩塌的山峦好像即将倾倒的样子,光秃秃的山石矗立突出,感觉它好像随时都会落下来的架势,看了就害怕不敢久久地留下来。可是狂风恶浪不停下来,我们整整一天都只好躲在这处危崖的下边。随从仆人们互相搀扶,朝停船的地方走进几步,这才找到山石与草地的交界处坐下。只听到北江怒涛翻滚的声音,就像马拉破车一样轰轰隆隆;远远望见宛如沸腾的波浪,就像一群白鹅在江心鼓动着翅膀;再看那飞沫四溅地跳动着一直溅到山脚下,就好像千百条白色的鱼儿争抢着跳上岸来。再看那石头山崖棱角分明,不沾带一点土壤,而那些紫色的蔓生植物的藤蔓就像丝带一眼缠绕,苍青色的野草叶蔓又几尺高,一山倒伏一山直立,恰似一头黑色的狮子急速奔跑而始终没能跑开;又像一头发怒的野兽,狂风经过时浑身的毛发竖起,不能自己倒下来。我们住在这江边的山坳里,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不过几里路。可那阴云四合狂风大作,就像被关在黑色的帷幕里一般。随从们都露出凄惨的神态,并且说:这狂风暴雨要是终日不停下来,可如何是好哇?我笑着跟他们说: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我看那些重峦叠嶂 .青白云团萦绕的山峰,比起那些官衙院署机关的严整华丽更胜一筹;我看那些崩塌的山崖将要倾覆的山峦,愤怒翻滚得好像要炸开锅的波涛,比起那些达官贵人的面容和脏腑内心还要更胜一筹;我看那些青草紫藤吸风饮露,比起那些达官贵人的紫袍行头还要更胜一筹;我看那些被狂风激荡的山谷呼啸鸣响 .被恶浪激荡的川溪河流呼啸奔腾,比起高衙上呵殿唱赞的声音还要更胜一筹;我看避风岩下枕着草坐在石块上,仰观云天雾霭 .,俯视山石泉流,比起趴在达官贵人阶下向那些高官磕头跪拜还要更舒服惬意许多。老天爷或许见我出门就累弯了腰,进家就要处理诉状和官薄文书,已经连续辛苦两年了,无法抒发我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因此这才让狂风恶浪阻止淹留我的行程,使我躲在这孤零零的避风岩下,听凭我几个时辰对官场和自然界进行比较和探讨。又或许避风岩陡峭壁立无路可通,那些猿猴鼬叔之类的生灵无法寄托它们的情怀;如果不是服食金丹得道升仙的高人可以腾空飞越,就不能来到这里。虽然地处北江江边,往来船只很多,可是没有一人肯停船泊舟在避风岩下,借以抒发他们的奇想感慨或者留下他们的姓名。老天爷也是同情山灵的寂寞无助,怜爱水伯的孤独凄清,因此这才阻止我的行船,与它结下一天的缘分的吗?我年青时胸怀大志,在水沟里样了两条龙,在山峰间调教一只仙鹤,与那些服食仙丹的道教 .羽化登仙的玄学之人为伍,走上香烟缭绕的祭坛,走进拜月的馆堂,为的就是看到神仙居住的四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看人间山河就像聚集堆积的米粒和盘桓萦绕的丝带一样;可是我的心却被世俗时运剥夺,以至于落入仕途的俗网里面,往返于家乡与供职的县衙几千里路,白白地充当养马和烹饪服侍人的贱差役。虽然胸有奇才大略却不遇好的时运,甘心干一些下人的事情。今天看到这些美好的山水景观,就好像看到了好朋友一样,唯恐谆芒 .卢敖两位得道高人嘲笑我井底之蛙的见识浅薄,又怎么会在避风岩下愁苦呢?随从们听了都笑起来,我于是就采纳了避风岩这个名字。岩顶上有一块大石头,远看像站着一个人,有人说它是飞来塔的塔顶;也有人说应当是看到如此美景而好奇,所以才站在山崖的巅峰,就像当年韩愈登华山无法下来,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云云。避风岩旁边又两块崩塌的石块,一大一小,只够拴两根缆绳。小官吏程缨说:在黑更半夜时分,又是狂风暴雨之中,驾船的舟子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缆桩;大概是神人拉着引导着县令大人发现这处绝美的风物的吧。这种话都不可信,我也一起把它都记下来。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舜禹之事(唐)柳宗元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还自南郊,谓共人曰: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由丕以来皆笑之。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①,其事同。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共为乱尧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 明我者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也。 ”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陵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 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 ”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尧死,天下曰: 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楫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亦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问者曰: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欤? ”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注释】①忘:遗忘:系:拥护。(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我者舜也明:引导 瞬之君我也 君:君主C.禹旁行天下旁行:走遍 D.丕嗣而禅 嗣:继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问的一组是()A.吾知之矣 俯察品类之盛 B.夫其始系于人也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然而世徒探其情而至之 拔剑撞而破之 D.天下若丧考妣 芸亡郑以为东道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丕受禅后,走下禅坛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不这样认为,他说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B.柳宗元认为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面临前代帝王已被人们遗忘,维承的君王已被人们拥护的情况是相同的。C.汉朝的帝王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尧舜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绩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护。D.本文不讲众所皆知的退位让国”的缘由,而是别出心裁地陈述让位者和受禅者之间有计划的事先准备,夹叙夹议,将 禅让有理”论述得透彻明白。( 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TOC\o"1-5"\h\z① 人曰: “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 ”。② 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答案】 (1)BCA(4)使以尧之圣 /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 /能乎/吾见小争于朝 /大争于野 /其为乱/尧无以已之。(5)①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 :“他老了。”也有人说 :“隐居起来了。”②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解析】 【分析】( 1)B项,“君”,结合“舜”“我”分析,名词 “君主”错误,动词,当君TOC\o"1-5"\h\z主、做君主。句意: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故选 B。A项,代词,指舜禹接受禅让的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助词,舒缓语气;用于句末,表判断。 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 D项,好像;如果。故选 C。A项,“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 ”错误。“由丕以来皆笑之 ”,是从曹丕以来的人们都讥笑他。故选 A。“能乎”,可以吗,可以独立成句,前后应该断开; “吾”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抓住“小争”“大争”分析,两句应该对称; “尧”作为“无以已之 ”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句意: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 ?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①“往”,以前; “所谓”,所说的; “果”,结局,与 “因”相对;“乌”,文言疑问词,哪、何; “或”,代词,有的人; “耄”,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匿”,隐藏、躲藏、隐匿。②“若”,像;“是”,代词,这样做; “不能”,没有办法,前面需要补充主语 “尧”;“与”,禅让。故答案为:⑴B;⑵C;⑶A;⑷使以尧之圣 /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 /能乎/吾见小争于朝 /大争于野 /其为乱/尧无以已之。⑸①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 :“他老了。”也有人说 :“隐居起来了。”②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 “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魏公子曹丕依靠他父亲曹操打下的基础得到汉朝的禅让。他从南郊祭天回来,对他的群臣说:“现在我完全了解舜禹接受禅让的事宜了。”从曹丕以来人们都讥笑他。我柳先生说 :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我只看到讥笑者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看不出曹丕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凡是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意,是凭借道德还是依靠强力,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前代的帝王已被人们遗忘了,继承的君主已为人们所拥护,这种情况是相同的。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那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尧还没有被人们遗忘,舜还没有被人们拥护。尧知道那样的办法行不通,就退居幕后让人们慢慢忘掉他;舜知道尧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忘掉他而拥护舜,于是舜就积极主动争取人民对自己的拥护。舜选拔了十六个氏族首领,除掉了四个凶恶的氏族首领,使天下人都得到有才能的首领;他任命了二十二个大臣,鼓励五种道德规范,制定礼制刑法,很好地治理天下;正确划分四时月份,整理历法,统一乐律和度、量、权衡,使天下人都能正确地使用。经过十多年后,人们都说 :“引导我的是舜,治理我的是舜,帮助我的是舜。”天下那些做官的,全都是舜任用的人。然而尧衰老了,他的耳朵聋了,眼花了,头脑也不清楚了。人们说 :“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 :“他老了。”也有人说 :“隐居起来了。 ”又过了十多年,那些问及思念他的人更加少了。及至尧逝世时,天下的人说 :“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舜才在祖庙里接受尧的禅让,继承尧最终放弃了的帝位。舜后来把帝位禅让给禹,也是这样的情况,禹治水走遍天下,人们怀念他的许多功绩,而他退居幕后很迟。伯益也一直没有在人们中间树立威望,取得拥护,而人们又了解启的才能,所以禹最后没有能够把帝位禅让给伯益。君主当初功绩大,对人们的影响深,那么人们不会很快忘记他。不然的话,人们就会很快忘记他。汉朝的政治腐败已经很久了,它不受拥戴而被人们遗忘的情况十分严重。宦官、董卓、袁氏兄弟、陶谦等人残害百姓,罪大恶极。曹丕的父亲曹操平息祸乱,建立强大的权威,经过了三十多年,天下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曹姓的人了,天下人已渐渐忘却汉朝。曹丕继承曹操而受汉献帝的禅让,天下的人感到得到他为君已经晚了,这跟舜禹禅让的情况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汉朝的帝王并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而是他们所做的事不得人心才被人们遗忘的;曹氏父子也不能像舜禹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而是他们建立的功绩获得了人们的拥戴。虽然其中或从公心出发,或由私心出发,或者凭借仁德,或者依仗强力,舜禹禅让和汉魏禅让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但他们中一方被遗忘,一方受拥护,这是相同的。尧和舜如果不像汉末帝王一样被人们遗忘,就不可能把帝位传给舜和禹;舜和禹如果不像曹氏父子样受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