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1页
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2页
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3页
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4页
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课内文言文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略无的处阙:通,,缺”空隙、缺口B.沿潮阻绝 溯:逆流而上C.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D.用引凄异 属:延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自三峡七百里中/日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维喊多生怪柏C.每至晴初霜耳/耳辞爷娘去D.春冬之时/睨之,久而不去(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C.文章用“寒”“肃”“凄”“哀”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分析】参考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ABC.正确:D.有误,“属”这里的意思是连接。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自:从/自:如果。不相同。B.绝:消失/绝:极高的。不相同。C.旦:早晨/旦:早晨。相同。D.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不相同。故选:Co(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文章用“寒”“肃”“凄”“哀”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之美。故选:Co答案:DCC【点评】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一一信、达、雅。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移位。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骤急②欣然高兴的样子③未若不如④因风乘着风(2)翻译下面句子。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分析】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褪,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解释。①句意为:一会儿雪下大了。骤,急。②句意为:谢太傅高兴的说。欣然:高兴的样子。③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未若:不如。④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因风:乘着风。(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要词语有:寒雪日,一个下着大雪的日子;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和;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讲论,谈论;文义,文章的义理。整句的意思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②重要词语有:即,就是;大兄,谢太傅长兄;也,表判断。整句的意思是: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据,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来用盐比喻雪或用柳絮比喻雪都未尝不可,可以取其“白”的相似。但是盐沉重,且平时是不在空中的,谢子朗(文中“胡儿”)用盐做比喻,就比较生硬;而谢道银用柳絮比喻,因为春天柳絮原本就漫天飞舞,所以用来比喻雪更贴切,既有颜色上的相似,也有形态动感上的相似。相反,如果比喻的不是骤起的飞雪,而是地上的积雪,可能盐的比喻就更贴切一些了。再仔细看一些,文中说“俄而雪骤”,谢安(文中的太傅)又说是“白雪纷纷”,我们料想雪下得不小。小雪未尝不能如撒盐粒一样是颗粒状,但如果是文中所描述的大雪,则必然飘动如柳絮而形象,也更有美感。(4)本题考查积累能力。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很多,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1)①急:②高兴的样子;③不如;④乘着风。(2)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②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镉,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韵和优美的意象。(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点评】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一一信、达、雅。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移位。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一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久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bi)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岫:洞穴。③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④办:具备。(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四时俱爸 具备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仆去月谢病,还比薜萝 寻找④遂茸宇其上修建(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分析】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四季常存。备:具备。②句意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句意为: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觅:寻找。④句意为: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葺:修建。(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歇,消。颓,坠落。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中重点词语有:蓄,包含。翠:绿水。句意为: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3)本题考查写景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体会写景的妙处。甲文:动静结合,以不同视角描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以仰视角度写峰,以俯视角度写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等语句是从视觉角度写景,“猿鸟乱鸣”是从听觉角度写景。乙文中的“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从描写景物角度来看,有视觉,还有听觉,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两篇文章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作者强烈的热爱之情。(4)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两文内容可知,甲文通过描述山川之美,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乙文通过描述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体现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及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和情怀,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故两文都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答案:(1)①具备;②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寻找;④修建。(2)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4)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驾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弹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1)解释下列加粗加点的词语。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去我万里 距离修竹千余竿 长长的(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文中有一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但两文表达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分析】参考译文:【甲】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时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飞奔的马。句意为: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句意为:离我万里。去:距离。句意为: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修:长长的。(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据此断句为: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宜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句意为: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②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或,有的。句意为:我抬头仅(或只)看到山上的一两个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与朱元思书》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物特征的总体概括,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元微之书》中的''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细致入微地把草堂周围的景物真切地描摹出来了,而且情景交融,可以用“绝”来概括景物的特点。《与朱元思书》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与元微之书》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答案:(I)①飞奔的马;②同'‘返",返回;③距离;③长长的。(2)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3)①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②我抬头仅(或只)看到山上的一两个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4)绝。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蹩③,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黄冈竹楼记》注:①椽:(chudn)放在檄上架着屋顶的木条。②丁丁(zheng):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③颦:(chdng)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以其价廉而工省因为②宜尊琴弹(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B.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C.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远吞山光,不可具状。(4)结合选文,说说在竹楼内适合做哪些事情?(5)《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谪居之时写下的散文,他们的情感抒发有何不同之处?【分析】参考译文: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鳖,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以:因为。②句意为:这里适宜弹琴。鼓:弹。(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据此断句为: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故选:C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山光,山色。具状,一一描述。句意为:远眺可以尽览山色,(那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详细)描述出来。(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等语句可以概括为:观看四季美景;弹琴,吟诗,下棋。(5)本题考查主旨分析和比较。写《记承天寺夜游》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J'作者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恬淡旷达的情怀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微妙的心境。《黄冈竹楼记》以竹楼为核心,先记叙黄冈多竹,可以用来代替陶瓦,且价廉工省。继而描写在竹楼上可观山水、听急雨、赏密雪、鼓琴、咏诗、下棋,极尽人间之享乐;亦可手执书卷,焚香默坐,赏景、饮酒、品茶、送日、迎月,尽得谪居的胜概。表明作者甘居清苦、鄙夷声色的高尚情怀。答案:(1)①因为;②弹奏。C(3)远眺可以尽览山色,(那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详细)描述出来。(4)观看四季美景,弹琴,吟诗,下棋。<5)《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黄冈竹楼记》则表达了恬淡之生活情趣和闲适之幽居心【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莪之之墨池者。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①,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宋•曾巩《墨池记》有删改)【注释】①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①而尝救东方 穷尽②以娱其意 使快乐③佳木布而繁阴④则学固岂可以少哉茂盛③佳木布而繁阴④则学固岂可以少哉茂盛原来,本来(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B.以临于溪B.以临于溪C.羲之之书晚乃善D.有地隐然加高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余强饮三大白顶别(《湖心亭看雪》)(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然后世未有能及者(4)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5)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记醉翁亭的目的不在于亭,在于什么?曾巩记墨池,侧重点也不在池,在于什么?请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分析】参考译文:【甲】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蓑之的墨池。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曾经游遍东方。极:穷尽。②句意为:使他的心情快乐。娱:使……,快乐。③句意为: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④句意为: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固:原来,本来。(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A.相同,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B.不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介词,因为;C.不同,副词,才/副词,竟然;D.不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顺承关系。故选:Ao(3)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然”是连词,“后世”是主语,“未有能及者”是谓语,据此断句为:然/后世/未有能及者。(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贝U,那么。盖,大概。句意为: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②中重点词语有:开,消散,散开。归,聚拢。句意为:(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欧阳修记醉翁亭的目的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从“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可知,曾巩记墨池,目的在于勉励后人有志于刻苦读书,注重道德修养。答案:(1)①穷尽; ②使……快乐;③茂盛;④原来,本来。(2)A(3)然/后世/未有能及者(4)①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②(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5)欧阳修的目的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曾巩的目是勉励后人有志于刻苦读书,注重道德修养。【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日:“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日:“韩、范富、欧阳②,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③,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卜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土待轼,日“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④,始识公之仲子⑤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藁⑦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⑧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⑨之愿也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注】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仲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克:能够。⑨畴昔:过去,从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先生奇轼言以……为奇②珞葬已经③以为平生之很遗憾④且以公遗藁见膈为叙同“嘱”,嘱托。(2)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既葬,而墓碑出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C.溪深而鱼肥D.杂然而前陈者(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2处)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4)翻译下列句子。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根据文章,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分析】参考译文:宋仁宗庆历三年,我才十来岁,在乡校读书。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着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先生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问先生,文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也是普通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我)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奇,以……为NJo②句意: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既,已经。③句意: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恨,遗憾。④句意: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属,同“嘱”,嘱托。(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既葬,而墓碑出”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B.连词,表示转折关系。C.连词,表示并列关系。D.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据此断句为: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是,这。见,被。句意为: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②中重点词语有:览,观看,欣赏。物,景物。得无,恐怕,是不是。句意为:(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见属为叙”而“不敢辞”意思是: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我)不敢推辞。由原文第一段可知,苏轼小时候就知道范仲淹是“人杰”,仰慕之情由来已久。由“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可知,结识三杰而独不识范公,引为平生之憾。由“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可知,为范公文集作叙,可自托弟子身份实现结交范公的夙愿。答案:(1)①以……为奇;②已经;③遗憾;④同“嘱”,嘱托。(2)A(3)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4)①这一年(我)考中进土,才被欧阳公所赏识。②(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5)①作者自幼敬爱范公,此情由来已久;②结识三杰而独不识范公,引为平生之憾;③为范公文集作叙,可自托弟子身份实现结交范公的夙愿。【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荀巨伯探病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季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J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看:探望B.值胡贼攻郡值:恰逢C.不忍季之委:委托D.一郡并获全并:全部(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巨伯从远方来看望得了重病的朋友,正赶上胡贼攻打城池。B.荀巨伯认为自己就死了,就要赶紧离开。C.荀巨伯认为友人让自己离开,是在败坏自己的道义。D.胡贼认为荀巨伯是个有道义的人。(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BD.正确。C.有误,句意:不忍心舍弃他。委,舍弃。故选:Co(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故可断句为: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故选:D。(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荀巨伯始终没有离开朋友的想法。故选:Bo(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子:你。败:毁掉。岂,难道。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句意: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答案:CDB(4)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拽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9.文言文阅读。隋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日:“吾家余粟,本图振赡③,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④,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⑤。"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有删改)【注释】①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②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③振赡:救济、帮助。④燔契:烧掉债券。⑤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是CA.皆来致谢 (感谢)B.吾家余粟(我的)C.以贷乡人(用来)D.己理闻之(孤独的)(2)下列对画线句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AA.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B.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C.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D.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3)翻译下列句子。①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②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分析】参考译文: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让大家放心离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A.有误,句意为:都来表示道歉。谢:道歉:B.有误,句意为:我家的余粮。余:剩余;C.正确;D.有误,句意为:只有自己听到。独:只有。故选:Co(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故断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故选:A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是,这;开霁,雨后天晴;悉,都;召,叫来。句意为: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②中重点词语有:何,什么;闻,听到。句意为: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答案:CA(3)①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②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0.登临望海楼,周周推荐了《重修望海楼记》(有删减),供大家学习。重修望海楼记泰州,汉唐古郡,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其东南有楼,名日望海,始建于宋,为一郡之大观。历代名贤,多唱和于此。先祖范文正公曾为泰州西溪盐监,而滕子京为泰州海陵从事,尝相与登楼,把酒赋诗,公有“君子不独乐”等句,其“先忧后乐”之意,亦已呼之欲出。故《泰志》称斯楼为“吾邑之文运命脉”,洵非虚语。元明以降,兵连祸结,斯楼屡建屡毁,不胜其叹。岂楼之兴废,或亦有关国运之盛衰乎?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公历二零零七年秋,巍然一楼飞峙泰州凤城河之滨,上接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崇阶砌玉,允称江淮第一楼。予登乎望海一楼,凭栏远瞩,悄然而思:古之海天,已非今之目力所及;而望海之情,古今一也。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致之。嗟夫,望海之旨大矣,愿世之登临凭眺者,于浮想之余,有思重建斯楼之义。是为记。公历二零零七年初秋范敬宜敬撰(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郡之大观壮丽景象。②尝相与登楼一同。③不胜其叹能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