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五常的学术贡献姜建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33)本文是为五常教授70岁生日而作,意图概要地回顾教授近40年来在经济学上做出的主要贡献。写这篇文章不容易,原因有两个:一是教授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二是本人学术功力有限,恐难以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授的学术思想。在此抱着野人献曝的心理,求教于方家,愿与那些致力于走教授选取的学术道路的同仁共勉。根据我的阅读,教授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对帕累托最优做出重新认识;(2)合约理论;(3)企业理论;(4)租值消散理论。下面将分为四节对它们进行讨论。不过,需要申明的是,教授的学术贡献不止于此,只因篇幅所限,不能尽述。一、交易费用与帕累托最优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分析传统。自边际主义革命开始,故老相传,这个传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只考虑价格和收入这两个维度的局限条件,其研究的最大化问题与真实世界相去甚远,因此时常遭后人诟病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诟病归诟病,如果偏离了上述这个传统,无论什么样的“新”理论,尽管哗众取宠可能会盛极一时,但要想盛极一世,势必困难重重。科斯在1937年和1960年提出的交易费用概念之所以在理论上受到如此的重视,主要还是因为他在保留了新古典分析传统的同时,开始将交易费用作为一个局限条件纳入到经济分析中来。似乎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就在科斯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的同时,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陆续将这种新的分析方法运用到非市场领域,包括那些本不属于经济学分析领域的法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在新制度经济学这面大旗下,法和经济学、新历史经济学、新社会经济学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应运而生。自此,经济学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无论是好是坏,“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名词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的,交易费用分析方法是革命性的,这不仅体现在它使得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更加逼进真实世界,而且还表现在它已经或者正在改变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大约自上个世纪30年代始,在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人的影响下,凭借数学工具,传统的局限条件最大化分析被发挥及至,并衍生出所谓的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证明了竞争性均衡满足帕累托最优,也即所谓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可以说,这个定理即是对斯密的“看不见手”原理的一个形式化。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经济学家均认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建立在许多假定之上,因而如果放松这些假定,该定理就不会成立。考虑到现实中各种与这些假定不符的事实,也就不难明白人们为什么那么容易接受众多稀奇古怪的“市场失灵”理论了。在这种思维定式下,经济学家的工作似乎变得异常简单,他们只需研究现实中的资源配置状况,并将它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相对比。只要实际中的资源配置状况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都属于非效率。因此,一个假想的、无所不能的政府通过干预市场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便成为必不可少的“政策含义”了。可以说,在帕累托最优标准这杆标尺下,经济学分析在基础上似乎已经逐渐蜕变为一个纯粹的规范分析了。*本文写作之初,曾与李俊慧有过讨论,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文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她无关。德姆塞茨(Demsetz,1969)曾将这种分析方法戏称为“天堂经济学(NirvanaEconomics)。要知道,德姆塞茨,戏弄”的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肯尼斯•阿罗。阿罗曾写过一篇名气很大的关于知识创新的论文(Arrow,1962),其引用率至今依然很高。简单来说,这篇文章是讲,由于不确定性、不可分性以及不可得性,知识的生产和消费如果任由市场引导会背离帕累托最优,而政府的介入可以解决这一无效局面,并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但德姆塞茨认为,阿罗这种分析是一种典型的“天堂经济学”分析方法,并且犯了“草更绿、'“午餐免费”和“人各不同”三种逻辑错误。他指出,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现实中的不同替代制度安排——即所谓的比较制度分析,而不应该将现实的制度安排与一个理想的标准进行对比,因为后者的分析逻辑是建立在政府无所不能的基础之上的。其实,科斯Coase,1960)的文章就已经暗含了,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世界里,经济学分析需要在市场运行成本与政府介入市场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但是,阿罗在他的那篇文章中似乎在不考虑政府介入市场的成本的前提下,就认为政府可以解决市场之所不能。作为一般均衡理论的缔造者之一,他在这里仅做了一个局部均衡分析,着实令人玩味。这个问题到了张五常手里,就变成一个经典的局限最大化问题,处理方法是地地道道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在他看来,如果考虑到所有的局限条件,帕累托最优就一定可以达到;经济学分析之所以得出非效率结论,必定是忽视了某些局限条件。这一重要思想正式体现在他1974年的那篇《价格管制理论》中(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的《佃农理论》(1969)、《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1970)),后来他在其他地方如《交易费用的范式》(1998)、《经济解释》(2002)等又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解释。在1974年的那篇论文中,教授对传统的价格管制理论提出了批评,并认为“过剩”或“短缺”无效率之说皆为胡说,且无法被证伪。他说道,,经济无效率提出了一个术语上的矛盾。全部错误都可以追溯到某种约束条件上面。如果充分描述世界的模型详细说明了它这样运行的成本和收益,世界就是有效率的。”(张五常,2000:第185页)说得更为清楚的是在《经济解释〉〉(2002)中,过于精彩,不妨大段地引用一下,,且让我们从鲁滨逊的一人世界说起吧……鲁滨逊不懂种植,大好的农地种不出产品来,是知识的局限所致,何无效率之有?鲁滨逊走路不小心,跌断了腿,不能工作,坐以待毙,但那是‘不小心’的局限,何无效率之有?无知、愚蠢、迷信、飞来横祸等,都是局限。在局限下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假设下,我们怎样想也想不出一人世界会有无效率这回事。若想得出来,要不是指出的局限不够,就是逻辑矛盾……既然’无效率’的情况在一人世界不可能想象,为什么在多人的社会中一一达不到帕拉图情况一一是那样容易发生呢?我的答案是:要是所有真实世界的局限条件都考虑到,达不到帕拉图情况(无效率)也是不能想象的。在多人的社会中,‘无效率’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漠视了或忽略了某些局限条件,而最通常的遗漏是交易费用”(卷二:第157-8页)。德姆塞茨曾说过,他教会了张五常什么叫“天堂经济学”。后来我曾私下将此事向教授提及,当时他好像颇不以为然,大笑道,,只要给我知道一点点,我可以想得很远很远……”是的,教授的学术品味极好,一旦给他抓住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他可以想得很深、很远。其实,在思想根源上,张五常的这种处理方法甚至可以追溯到科斯(Coase,1960)那里。不过,相对于科斯和德姆塞茨,我认为张五常的分析最为全面和透彻,更是折服于他对效率的认识是那么得传统和经典!因为他的这种处理方法,其实是从一般均衡视角将传统的“非效率”问题转换成一个经典的局限条件下最大化问题。这样看来,许多原来认为新古典分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均可以在这一新的框架里得以很好的说明。比如,西蒙(Simon,1961)提出的“有限理性”在经济学上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理性是有限的,大多数人(其中包括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实中的人们并非按照新古典的最大化方式来决策的,因此新古典分析方法没有什么用处。的确,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会犯错误,但这种错误并非是因为人们没有按照最大化方式行事,而是因为有了交易费用,所以只能在局限条件下进行最大化。价格是一种局限,收入是一种局限,交易费用难道不也是一种局限吗?究竟是“有限理性”,还是交易费用局限条件下最大化,是一种可处理的分析方法呢?随意翻翻经济学文献,我们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无效率,理论”。但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个人局限条件下最大化,怎么就会导致社会无效率了呢?逻辑上好像说不通。当然,搞博弈论的人会说,纳什均衡就是一个反例。纳什均衡的一个主要结论是,个人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而非理性其实就是一种无效率的表现形式了。在经典的古诺博弈模型中,我们知道,每个企业各自为战,最终两家产量之和小于社会最优,但大于私人最优。要知道,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完全知识以及非合作这两个假定之上的。所谓完全知识是说,我知道你的,你知道我的,我知道你知道我的,你知道我知道你的,……。但从逻辑上来讲“完全知识”假定与“非合作”假定不能共存。既然知识和信息是完全的(可以视为信息费用或交易费用为零),在局部均衡中,为何两家企业不可以进行合作(交易)通过垄断定价以实现私人最优?在一般均衡中,为何两家企业不可以合而为一,生产出竞争性产出,并对消费者进行完全价格歧视以达到社会最优?在完全知识的假定条件下,逻辑上我找不到任何两人以上的博弈会导致非合作的理由。在我看来,纳什均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经济数学家在完全知识的假定下,武断地规定人们不准合作(交易)!教授一直强调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他对效率的处理方法其实是与他这一信念是完全一致的。既然经济学上的最优都是一种局限条件下的最优,因此一旦分析中发现无效率,那势必意味着我们忽视了某些局限条件。考察真实世界的局限条件,以解无效率之根源,其实就是将一个规范性问题转换成实证性的解释性研究。自助餐是教授经常提及的一个实例。自助餐表面上大吃大喝看似浪费,违反了帕累托最优,但如果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自助餐这种安排,“浪费”之说就不成立。在非自助餐的情况下,雇主需要雇佣服务员为客人点菜、上菜并在最后按每盘菜算价等等。如果采取自助餐的形式,这些费用显然就节省了下来,何“浪费”之有?再来一例,住宾馆的客人在用电、水上一般会比较浪费,是非效率的。但为什么宾馆从来不在房间里安装电表、水表,然后向客人收取相应的费用呢?显然,宾馆要为此支付一笔较大的交易费用,如果这些费用超过客人的浪费,宾馆宁愿让客人浪费。局部均衡中看起来的“浪费”,但在一般均衡中就不是“浪费”。换句话说,我们所观察到的无效率其实都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如果采取一般均衡分析,考虑到各种局限条件,特别是那些潜在的替代选择方式所涉及到的交易费用,效率必然是可以达到的。可以说,张五常对帕累托最优的重新阐释,是在方法论上重新回归到新古典。而且,他身体力行,将这一方法论在他几乎所有重要的论文中贯穿始终。二、合约理论众所周知,张五常在《佃农理论》(1969)中创立了合约理论,驳斥了传统的佃农分成合约非效率观点,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合约理论,可以被称之为合约形式选择的效率无关论。多数学者一般认为,张五常的合约理论是科斯定理(即那个不变定理)的一个应用。但就我的理解来看,这个理论和张五常后来提出的合约结构理论,其实是对科斯定理的一般化处理。因为合约的不同形式和结构包含着不同的产权配置状况,所以合约选择的效率无关性就已经包含产权配置的效率无关性了。而且我还认为,合约的结构理论应被视为价格理论的一般化形式,可以用来分析那些传统价格理论无法处理的与非价格机制有关的合约选择问题。教授最早在《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Cheung,1970)中提出了合约的结构性问题。结构性的含义是指,合约的条款中包括收入分配和资源使用的规定。前者是指有关资源使用权转让的收入条款,后者是指与收入条款相关的使用资源的约束条款。两者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合约理论的重心所在。产权如果是完全转让,就是断权(outright)交易;如果是产权的部分转让,则有关合约就是结构性的。极端地看,“明码标价”的断权交易也是一种合约,“一方收钱一方收货”,只是过于隆重,人们很少这样提罢了。这样,我们经常所观察到的价格只不过是结构性合约的一种特例而已。对于某些合约(租金合约、工资合约等),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有关使用资源的价格收入条款。但在分成合约中,价格是看不到的,一般是隐含在有关合约条款内的。传统的价格理论通常只适用于分析断权交易的情况。但是,真实世界中大多数合约(特别是要素合约)都是结构性的,加进交易费用和产权分析,经济学就变得复杂和有趣起来。合约分析既可以用交易费用来处理,也可以用产权来处理,取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如果将合约与产权合并起来进行分析,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简化现实中复杂多样的产权结构?对此,如同分析合约结构问题一样,教授采用的是他那个惯用的我称之为极端化-一般化手法:即先选取一个极端特例,然后一般化地,推到尽”。在这里,他选取的这个特例就是完全的私有产权。他在《价格管制理论》(Cheung,1974)中将完全的私产定义为包括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私产是一个极端,纯粹的公产是另一个极端,现实中的产权状态大多处于两者之间。与合约结构中收入条款和使用条款之间的关系一样,私产的三束权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同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如果私产的一束权利被人为约束,则名义上的私产在实际上就有类似公产的效果。这个重要发现,加上后面将要点评的租值消散理念,教授写就了他声称可以传世的《价格管制理论》。对于这点,我从来没有怀疑。罗伯特•索罗好像曾说过,,经济学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剔除错误,这比产生它们要困难得多,但也有趣得多”。在剔除错误理论方面,科斯、阿尔钦和张五常等都可以说是大师级的人物。不过,我认为,张五常才是经济学史上最为彻头彻尾的“清道夫”。这里谈教授的合约理论,就不能不提外部性和社会成本问题。传统的认识是,社会资源配置如果要达到帕累托最优,边际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要相等。如果不相等,就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因而资源配置是非效率的,含义上需要政府介入。但是,根据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边际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必然是相等的。如果交易费用为正,科斯定理的推论解释了产权的界定与市场的交易会减少私人与社会成本的分离。强化这一结论的是张五常所坚持的:如果考虑到所有其他局限条件,效率必然是可以达到的。这样看来,庇古之所以认为外部性是无效率的,关键是没有考虑到因交易费用而带来的各种局限条件。在这里,这个局限条件就是合约的局限。在《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Cheung,1970)中,张五常指出,外部性之所以,无效率”,是因为(1)没有私产,所以没有市场合约;(2)有合约,但使用条款不够齐备;(3)有齐备的合约条款,但某些使用的利益与损失在边际上不相等。然而,正是因为交易费用存在,才使得以上三个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现实中,怎可以有完备的东西呢?如果仅仅因为不完备,就声称存在外部性,那外部性所带来的“非效率”难道不是铺天盖地?教授写道,,因为有交易费用,合约的条款不可能全部写下来。有些不言自明,有些由法律或风俗约束,有些因为太琐碎而懒得管,而有些像本章第三节提到的钢琴佳音与机场噪音等例子,完全没有合约或市场成交,社会与私人成本不一定有分离。”,是的,60年代盛极一时的界外效应分析,以不同的使用分门别类,单是公海捕鱼就有好几种。究起因,不过是说没有合约,或有合约而条款不齐,或边际的益或损不相等。因为资产或生产要素的使用方面,界外效应就有多种,每种的理论不同。这些是特殊理论,是没有一般性的解释力的是的,在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差不多所有行为对外人都会有效应的。何谓’界内’,何谓’界外’,是模糊不清的理念,可以大做文章,但只可以引起对真实世界认识的混淆。有一般性的看法是合约的结构。”(2002,卷三:pp105-6)。小结这一大段其实就是:(1)外部性理论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特殊理论;(2)既然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合约不完备,那么正确的分析方法就应该选择结构性合约的分析框架,唯有如此,才可以推出可经证伪的一般性理论来。合约分析的另一个方向是通过考察交易费用研究合约选择问题。张五常在《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以及合约安排的选择》(Cheung,1969)中曾用交易费用、风险规避解释了分成合约的产生。但是,正如他后来提到的,他当时并不满意这个附加风险的交易费用解释,因为风险是一个无法验证的变量。在《经济解释》(2002)卷三中,他用信息费用对分成合约做了重新解释。这个解释,在我看来,与巴泽尔(Barzel,1982)给出的解释不谋而合。简单来说,所谓信息费用就是获取有关物品质量信息的费用,又叫度量费用(measurementcost),是交易费用的一种。根据局限条件最大化的含义,我们知道,度量费用最低的方式将会被采用。而度量方式的选择,也就是合约的选择了。巴泽尔(Barzel,1982)曾经指出,如果度量产出的费用比度量(监管)投入的费用低,投入的贡献一般是通过度量产出来估价的;反过来,如果投入的度量(监管)费用比产出要低,则度量(监管)投入的方式就会被采用。最初,在我读到这个解释时,我觉得它已经是不可能再好的一个解释了。然而,后来在读到《经济解释》(卷三,生产要素的合约安排”一节时,我才发现,巴泽尔的分析只是一种“二维”替代(即度量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替代),而张五常考察的却是一个“多维”替代。这里,我又一次领略了教授的一般化功夫。产品和要素的质量维度是多维的,或者用教授的话来说,是有多种“特质”的。他尤其指出了劳动力的独特性。任何产品和要素的“特质”,或是对其直接量度算价,或是不对其直接量度算价一一即意味着对其监管。一般来说,量度而作价的“特质”,显然是其量度费用小于监管费用;反过来,不直接量度作价的“特质”,是因其量度费用大于监管费用。由此,他提出了关于合约选择与交易费用的第一个定律一一履行定律。该定律是说,凡是被量度而作价的“特质”,监管费用较低;倒转过来,不直接算价的“特质,,监管费用较高。为了示范上述定律,他用不同“特质”量度的劳动力合约做了说明,“以每小时为天然单位算工资,散漫的行为要监管;以件工算工资,产品的质量要监管;以销售量算佣金,售货员增加雇主的其他推销成本要监管。”接着,教授又提出一个关于合约与交易费用的第二定律一一选择定律。该定律是说,“合约的选择越多,监管(交易)费用越低”。理解这个定律不难,因为合约选择越多,竞争会促使交易费用的降低。比如,对于劳动力合约,“除工资外,工资合约还可附带佣金、奖金、小帐等,都牵涉到其他特质的量度而定的。这些量度有费用,但若采用了,监管费用会下降”。可以说,张五常在《经济解释》(卷三)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合约与交易费用的两个定律,一般化性非常强,可以用来理解市场上的大多数合约选择安排。三、企业理论据张五常说,他是在写完《佃农理论》之后再去看科斯的《企业的本质》的。从合约的角度看企业,这一看就看了10多年,使他后来在科斯荣休之际写下了《企业的合约本质》(1983)这篇重要的论文。不过,从这篇文章中,人们似乎更多读出的是不知“企业究竟为何物”这一结论,而较少引起注意的是,张五常的企业理论其实也是对科斯企业理论的一般化。先谈科斯的企业理论吧。科斯认为,企业是因节省交易费用替代了市场。但是,这个关于企业存在的理论在逻辑上存在这样一个难题:如果企业因节省交易费用替代市场,岂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替代整个市场?可能为了保证逻辑上的内恰性,科斯又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边界的理论。他认为,与市场机制的运行费用相对应,企业内部同样也存在费用,他将这个费用称作管理或组织费用。他假定,企业家”的管理或组织能力存在边际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将市场上的交易卷入到企业内部,管理组织费用在边际上是递增的。因此,企业的规模不断增加,直到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费用与把这笔交易拿到市场上完成的费用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规模不再发生变化。后来,德姆塞茨Demsetz,1997)也是与科斯持相同的看法,认为讨论企业理论需要将交易费用一分为二:一种是使用价格机制的费用(PriceSystemCost),另一种是使用管理机制的费用(ManagementSystemCost)。事后来看,这样处理,问题不是很大。然而,从逻辑上来讲,将交易费用区分价格机制费用和管理机制费用来构建企业理论,本质上这个企业理论就是建立在事前预先假定企业已经存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与科斯和德姆塞茨不同的是,张五常对交易费用的处理却极为一般化的。他认为,使用价格机制的费用,与使用管理机制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企业内部同样也是一个市场,只不过是由于一个代理人的出现,使得它从产品市场分离了出来,从而成为要素市场。所以,在他看来,是不同制度(市场和企业)的交易费用差异导致了,企业替代市场”。而且严格地来将,,企业替代市场”的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企业也是一种市场),较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以节省交易费用。回头再来说科斯的企业理论。科斯注意到,在某些物品或劳务的交易过程中,由于不便(或不能)将买卖双方的一切权利义务全部规定清楚,所有有关物品或劳务的“细节”问题是在以后由购买者在合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控制的。如果由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尽管科斯是在一般的意义上讨论要素和劳务签约问题的,但是从原文不难看出,他其实关注的主要是购买劳务合约的性质。在他看来,劳务供给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必须要受到“权威”力量的控制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与其说科斯解释了由“权威”力量控制劳务,细节”问题可以节省交易费用,还不如说是一种断言。对于劳务的“细节”控制问题,张五常是用一个间接定价理论来解释的。尽管巴泽尔在1982年(比张五常1983年的《企业的合约本质》发表早一年)也提出了类似的思想,但是可能是在与张五常的研讨过程受到后者的影响,他在文章中明确注明关于度量费用的认识最初主要来自于StevenCheung。要说他们的这个思想,其实也很简单。通常,度量和为物品或劳务进行定价均会涉及较高的费用。局限条件下最大化的要求是,替代性的度量和定价方式将会被采用以节省这些费用。张五常(Cheung,1983)的经验观察发现,一般地,当工人的产出比较容易度量和定价,件工合约就会被采用。比如,铺设地板的工人通常会根据他铺设的面积来支付报酬,穿珠子工人的报酬是按照他制作的件数来算的。但是,当工人的产出活动经常发生变化(比如秘书的工作),或者分工合作过程中很难区分每个投入者的真实贡献(比如需两个人才能抬起的石头),直接对他们的产出度量和定价就非常困难。一种节省费用的替代方式是选择时间如小时数或天数这样一个委托量。因为时间是“天然”而成,选择这种度量方式的优点是争议较少。不过,在工资合约中,由于劳动活动本身并没有被直接度量和定价,因而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督和指挥。这样看来,劳务,细节”控制问题之所以要受到“权威”力量的控制,是因为节省度量费用而选择度量的对象是时间而非劳务本身罢了。然而,张五常在香港考察计件工资的时候发现,件工合约在理论上似乎处于某种中间地带,而且使得科斯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在一个极端,一个代理人可以完全通过工资合约的方式来组织生产;而在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生产也可以完全通过件工合约的方式来组织。显然,科斯没有考虑到件工合约这一情形。其实,除了件工合约与工资合约之外,现实中还有分成合约。在更多的情况下,企业中的生产更可能是由这些合约或这些合约的某种组合组织起来的,不同合约之间的替代性选择主要取决于交易中所需度量的性质。从一个极端(件工合约)到另一个极端(工资合约),投入所有者的活动从最初受到来自“无形之手”的影响,然后逐渐过渡到开始不断受到来自“有形之手”的影响(他们因此从代理人那里得到的指令和监督开始变得复杂),直至投入所有者最终将投入使用权完全转让出去,劳务,细节”问题完全由代理人,在合约规定的范围内”来控制。此时,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完全分离。这样看来,科斯所关注的“企业”在张五常哪里就变成了一个特例。正是由于张五常的企业理论太过于“一般化”,从而使得他得出,企业究竟为何物”这样一个疑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张五常并非是说在理论上不知,企业究竟为何物”,而是说现实中由于合约选择形式过于复杂,使得界定科斯意义上的企业变得异常困难。张五常在《企业的合约本质》以及《经济解释》均提到,“从生产组织得角度来看,我们要有下列三个情况的合并才可以界定一家公司(科斯意义上的企业一一引者注):(1)从事生产的经理把产品断权卖给顾客;(2)经理只用工资合约或租金合约与生产要素的主人成交,而后者主人不再外判;(3)经理与经理之间没有任何合约关系。”(2002,卷三:pp230)。我认为,张五常的《企业的合约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企业理论划上了一个句号。当然,从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来看,多数学者肯定不会同意这个观点。他们会认为,占据当今主流地位的企业理论是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Williamson,1985;Klein,CrawfordandAlchian,1978),和以哈特为代表的"产权企业理论"(GrossmanandHart,1986;HartandMoore,1990)。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理论看似深奥,形式化上也非常漂亮,但要说到解释力和可证伪性,却是半点也没有。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字面意义上去看,这套理论似乎非常强调交易费用,但实际上,这个理论却充斥着各式各样诸如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卸责、敲竹杠(或套牢)、等级制度等这样一些很难观察的变量。我以为,建立在这些模糊术语基础上的企业理论,不仅不能够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量,相反还会带来大量的干扰信息,让后人无所适从。幸好,张五常为我们(当然并不是大多数人)扫除了这些干扰信息,他在《论新制度经济学》中说道,,证明不诚实行为带来的较高交易成本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并没有什么用处。不诚实行为是一种最大化行为。如果不把个人的偏好视为’最终的因素’,那么,经济学就不再是科学了……在这里,我要表达我对那些用卸责、不诚实等术语来解释制度安排的观点的不满。这种方法包含了两次’重复计算’。首先,不需要把’不诚实’与最大化并列地放在一起。其次,把不诚实与‘交易费用’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经济学中可检验的命题要求,约束条件的变化是可以度量的和可以观察到的。在给‘不诚实程度’划分等级和给交易费用划分等级之间进行选择时,选择的一定是后者。”(张五常,2000:第440页)有趣的是,尽管,敲竹杠”这个东西也是很难观察,但那些喜欢刨根问底、具有证伪精神的经济学家在过去努力寻找着“敲竹杠”的事实,花费了大量的学术智力资源,最终在一个案例中发现了一个证伪的证据。在“交易费用经济学”以及,产权企业理论”的文献中,费希尔•通用汽车兼并案曾被认为是证实有关“敲竹杠”一说的最有力的经典实例。据说,通用汽车公司因不满于向它提供车身配件的费希尔公司的“敲竹杠”行为,并最终兼并了后者。但在经过科斯(Coase,2002)等人的重新考察后,这个“敲竹杠”理论被证明是经济学史上继,蜜蜂的寓言”之后经济学家想象出来的又一神话故事。其实,兼并前,通用汽车公司与费希尔车身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的合并完全与“敲竹杠”无关,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最令人玩味的是,与科斯同时研究该案例的另外两个学者(Casadesus-MasanellandSpulbe,2000)几乎照搬了张五常(Cheung,1973)《蜜蜂的寓言》的题目,干脆将他们的论文命题为"TheFableofFisherBody"。,费希尔车身的寓言”让人不得不再次联想起张五常说过的话,,胡乱引经据典的行为可不是庇古独有的。理论上的引经,引者不干乱来,因为引错了被引人的会反驳。但事实的引经是另外一回事,胡乱引的在经济学很常见。一九六九年我研究公海渔业时,就发觉有类同的习惯。一位作者举一个假设的例子,第二个作者引而据之,经过了三几个,就变成了实例,一般学者深信不疑。”(2002,卷三:第32页)四、租值消散理论理论上,除了合约理论和企业理论,我认为张五常做出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他在《价格管制理论》中提出的租值消散理论。可以说,租值消散作为一个理念,贯穿于教授大部分的重要论文中,比如《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合约结构和非专有性资源》、《价格管制理论》、《共产主义制度下为什么缺少自由》等。他在《经济解释》曾说道,“租值消散是有内容的,全部是经济内容,没有其他杂物。这理念的对、错功能与数学的一样:对的不一定对,但错的一定是错。跟数学不同,租值消散理念说是错的,是经济内容错了”(2002,卷三:第136页)。我的猜想是,租值消散将会在经济学术史上成为继交易费用之后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只要你读懂了教授在《经济解释》(卷二)中交待的关于“何为成本”、,何为租值”、,赢利是无主孤魂”、,从租值看上头成本”等概念性问题,以及《价格管制理论》中关于租值消散的两个命题,你就会相信我的这一猜想。租值消散与非私产有关。传统的认识是,公产会因竞争使用者过多,过多的劳力投入替代了资产本身的租值,使资产应有的租值下降为零。这是一种理论的极端情况,很容易理解,但教授把这个理念带入到真实世界中的分析去了。产权的真实状态相当复杂,但有了教授定义的完全私产这另一个极端,然后一般化地“推到尽”,分析上可以是畅通无阻。完全私产的定义是私产包含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三者息息相关。其中一个与租值消散有关的重点是,资产的收入权如果受到外在约束,以致局部或全部变为“无主”的话,其使用就会有非私产的效果。这个效果就是它会导致租值消散,而消散的程度取决于收入权被约束的程度。教授曾提到,这是他在研究佃农理论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一块有私人使用权的土地,其租值收入如果不是全部界定为地主所有,而是某部分的租值因为有管制而转变为没有主人的,那么该土地的使用在某程度上会有非私产的效果。那是说,有私人使用权的资产,如果没有被界定为私有的收入或租值,在竞争下资产的使用会有非私产或公产的效果,使那没有被界定为私有的租值消散”(2002,卷三:第89页)。但是,教授指出,并非完全如传统的认识那样,租值只是通过过度使用资源而消散。他发现,租值还可以通过其他两种形式进行消散:(1)产品生产形式的变化;(2)合约行为的变化。对于第一种形式,可以借助他经常援引的Bottomley在196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来说明。该文是说,适宜种植价值较高农作物(杏仁树)的土地会因非私产而采取租值收入较低的产品生产(畜牧),从而导致土地较高的租值在一定程度上消散了。第二种形式是租值会因合约行为的变化而消散。这一点非常重要,《价格管制理论》里面似乎说得不是很清楚。只是在《经济解释》(2002)卷三中,他才清楚明确地将租值消散与非价格竞争准则挂上勾。而竞争准则的选取,其实也就是合约或制度安排的选择了。所谓竞争准则,是指决定胜负的准则。阿尔钦曾说,价格是决定谁胜谁负的准则之一。这一提点,加上科斯定理(不是那个不变定理,而是指私有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下同),张五常认为,市场交易以市价为竞争准则定胜负,必定是基于私有产权的局限的。为了分析真实世界中那些与非价格竞争准则有关的租值消散问题,他于是将这个问题极端化、尖锐化,,1969年我看到在众多的准则中,只有市价竞争准则没有传统所说的浪费。任何其他非市价准则都会引起租值消散。这是因为以市价为准则,出价的人拿出来的代表着曾经生产或服务的收入,钱的来源对社会有贡献,而收钱的人也获益。但如果竞争的准则是先到先得,要赶早排队轮购,排队花去的时间是成本,是社会的资源支付,但没有对社会有贡献的产品造出来。排队的时间所值代替了物价,这部分是租值消散。”(同上:第117页)。给定市价竞争准则这样一个没有租值消散的极端情况,,一般化”地看过去,如果观察到非市价竞争准则被明确地采用,那么必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租值消散。同时这也含义着,当非市价竞争准则准备被明确地采用,私产的界定必定是不完全的。这也是科斯定理的含义了。教授说,租值消散是另一个角度看科斯定理。但在我看来,租值消散也是另一个角度看竞争准则或制度安排的帕累托最优。要看清楚这点,只需将教授的例子倒转过来。先让我假设有一个无主的金矿。如果金子的获取以暴力作为竞争准则,那么付出的流血、生命代价将会替代了金矿的租值,这是一种“惨绝人寰”的租值消散。将竞争准则由暴力改为排队呢?金子是先到先得,人们是用时间成本替代了金矿的租值,金矿的租值被无谓的等待时间消散了。但在帕累托意义上,每个人的生命得以保全,消散的只不过是时间成本,期间没有人损失(相对于暴力作为竞争准则而言),金矿还是金矿,但整体福利是改善了的。如果将竞争准则改为市价,出价高者得金矿(假设其所出之价等于金矿的租值),那么尽管出价高的自身福利没有发生变化,但整个社会的福利是提升了,因为没有人再为排队而耗费宝贵的时间资源。这样看来,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准则,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租值消散,同样也含义着不同的帕累托效率状态。租值消散为零的竞争准则,必定是帕累托最优的竞争准则,与第一福利定理的含义一样。还是回到教授的价格管制理论吧。教授问道,,如果一家商店的月租是100元,政府管制指明业主只能收60元,这40的差距是谁的收入权利呢?”(同上:第130页)显然,这40元是一个,无主”的收入。根据传统的租值消散理论,这个“无主”的租金将会消散至尽。但教授认为,这种分析是一个套套逻辑,没有内容,也不具可证伪性。对于传统的价格管制理论,他同样也是毫不留情。众所周知,传统的价格管制理论是以马歇尔的“剪刀”理论为基础的。简单来说,这个理论是讲,如果将价格被管制在均衡价格之上或之下,会导致“过剩”或“短缺”。但“过剩”和“短缺”是想象之物,如果不指定具体的局限条件,如何才能得出可证伪性的含义呢?对此,张五常写道,,都是那剪刀惹来的祸。价格管制,价别于市,剪刀不剪,论之者大谈什么压力,但压来压去也压不出可以验证的假说来。我在卷一第七章修改那剪刀时说:‘短缺’是因为经济学者的思想有所短缺而产生的。这里补充:'过剩'是指多余,应该废弃”(同上:第123-4页)。前面我们知道,如果价格被管制,部分收入的权利没有被界定清楚,会引起租值消散。但是如果根据传统的租值消散理论,这个租值会消散至尽,那么就与局限条件下最大化的公理产生矛盾。张五常认为,在局限条件最大化公理的要求下,每个参与的人都有意图减低租值消散。因此,价格管制下的租值消散,必定是在局限条件约束下能争取到的最低消散。由于价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否决了价格竞争准则,降低租值消散的努力通常会导致非价格竞争准则被采用。尽管非价格准则的采用会使得这40元的租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消散,但一定不会消散至尽。非价格竞争准则的采用,一定是在局限条件下租值消散最少的选择。天才的思想!小结一下教授的租值消散理论。该理论包含三个部分,(1)无主的收入会导致租值消散;(2)租值消散有不同的形式,特别是,不同竞争准则的采用含义着不同程度的租值消散和产权状况;(3)局限条件下人们有意图减低租值的消散。第一个是传统的,后两个是张五常自己的,其中第三个是他早在1974年就提出来了,第二个是他在《经济解释(2002)卷三中才表述得最为清楚。参考文献:张五常,1969:《佃农理论一一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商务印书馆,2001年再版。张五常,2000:《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张五常,2002:《经济解释》,香港花千树出版社。Arrow,K.,andDebreu,G,1954,“ExistenceofEquilibriumforCompetitiveEconomy,”Econometrica22:265-290.Arrow,K.,1962,“EconomicWelfareandtheAllocationofResourcesforInvention,”in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TheRateandDirectionofInventiveActivit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Barzel,Y.,1982,“MeasurementCostandtheOrganizationofMarke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滨州职业学院《高级朝鲜语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免疫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与绩效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影视传媒法律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采矿权转让与地质勘查合作合同3篇
- 2025版商业综合体屋顶绿化及景观设计施工合同2篇
- 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 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合同模板
- 画册设计制作合同
- 万科精装修施工合同文本
- 高速铁路混凝土外观质量修补专项方案(详细版)
-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三章道岔课件
- 西南交通大学年《数字信号处理》经典例题及答案解析
- 养生馆顾客档案表格资料
- 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28天报告425加章2015
- 免洗手消毒凝胶生产工艺规程
- 乒乓球比赛第二阶段对阵图表
- 机制砂检测报告
- 省教育厅检查组接待方案
- 气动潜孔锤施工方案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