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从“大而不倒”走向“专精特新”_第1页
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从“大而不倒”走向“专精特新”_第2页
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从“大而不倒”走向“专精特新”_第3页
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从“大而不倒”走向“专精特新”_第4页
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从“大而不倒”走向“专精特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行业研究及中期策略:从“大而不倒”走向“专精特新”1行情回顾1.1年初至今板块表现处于全市场后位截至2022年7月1日,计算机板块年初至今跌幅20.89%,处于A股所有板块排名较后位置。1.2板块涨幅前列公司以中小市值为主截至2022年7月1日,计算机板块涨幅前20名公司中仅2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数字政府与东数西算表现突出,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有两家公司涨幅处于前列。1.3仅30亿-50亿区间市值公司能够跑赢板块截至2022年7月1日,以中信计算机指数成分股中,涨跌幅平均数为-17.90%,除30亿-50亿区间市值公司跑赢板块均值,涨跌幅平均数为-17.85%,其他市值区间公司表现均低于整体均值。市值500亿以上的涨跌幅平均数:-19.50%;

市值100亿-50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22.41%

市值50亿-10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9.62%;

市值30亿-50亿的涨跌幅平均数:-17.85%;

市值30亿以下的涨跌幅平均数:-21.89%。1.4产业资本持续回购,股权激励层出不穷截至2022年6月底,A股计算机板块共有63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股份,总金额约44.35亿元,其中回购前三的板块分别为:金融IT(9家)、政府IT(6家)、信创(6家);共29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预案,以期权初始行权价格为准,总金额约为54.41亿元,总股本约4.75亿股。1.5机构持仓逼近历史最低点,但集中度仍在提升通过对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进行估算,2022年Q1计算机板块(中信计算机成份股且剔除东方财富)占基金总持仓比重约为2.19%,较上个季度出现回落

(2020Q4~2021Q4分别为(3.03%、2.45%、2.33%、2.51%、2.59%),处于历史低位。基金前10大重仓股中计算机持仓数量上升,持仓集中度显著提升。1)绝对指标方面,2022年Q1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计算机公司数量为127家,较上季度增加31家(2020Q4~2021Q4分别为96家、101家、103家、110家、96家)。基金重仓的127家计算机板块公司中持仓上升86家、持仓下降为41家;2)相对指标方面,持仓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CR10)为64.15%,持仓市值前二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CR20)为85.16%。基金持股市值前10大公司名单:

2022年Q1计算机板块基金持仓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分别为:广联达、中科创达、国联股份、恒生电子、金山办公、科大讯飞、深信服、浪潮信息、四维图新、柏楚电子。对比2021年Q4持仓市值前10,变化较大,新增科大讯飞、四维图新、柏楚电子;道通科技、用友网络、同花顺退出前十。2智能汽车进入“黄金右侧”2.1百年汽车产业迎来史诗级机遇汽车产业历经百年沉淀,已跨越“机械定义-硬件定义”的鸿沟,而在技术迭代下的“新四化”浪潮正推动其进入“软硬件共同定义”的智能化时代。作为继智能手机后,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又一划时代的产物,智能汽车是人工智能、软件、半导体、汽车、新能源、通信等诸多行业集聚半个多世纪成果的“核聚变”,是下一个十年最大的科技浪潮,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产业格局还是其价值链都将迎来史诗级的变革,同时其所孕育的投资机会也将会比10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人。智能网联化引领行业变革,EE架构将向集中式推进,“软硬件共同定义时代”全面来临。纵观汽车架构的发展,僵化的分布式构造使得产业链逐渐固化,并形成以Tier1为核心的链式结构,而其对主机厂的自主变革形成掣肘,局限性也逐渐凸显。而在“新四化”背景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率先启动变革,并将倒逼传统主机厂进行架构革新。根据博世提出的“分布式-(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架构”

的演进构想,汽车架构将由传统的分布式架构向模块化、集成化的域集中式架构开始演变。即,将大量相同功能的ECU进行整合,并交由域控制器进行统一的管理调度,使开发人员能完全独立于底层硬件,进行上层软件的开发,以实现软硬件解耦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内在数据的集中交互和决策处理。此时,AutoSAR也随之升级为AdaptiveAutoSAR,以适应新的智能化集中式EE架构。具体来看,EE架构将分别从硬件、软件、通信三方面进行架构的升级,并向“集中、精简、可拓展”的方向实现转变,以全面迎接汽车智能化浪潮。2.1.1智能化:汽车“价值”的胜负手——万亿市场的“阿基米德支点”汽车智能化浪潮将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格局,汽车“价值焦点”将由机械性能转移至智能化能力。汽车电动化以及EE架构集中化是汽车智能化的第一步,整车动力系统由燃油转为电动后,动力、底盘的逐渐标准化将削弱机械性能作为汽车价值焦点的意义。而在未来,主机厂的竞争或将聚焦于整车的智能化性能以及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的能力(更多体现于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中)。本轮产业革命中,特斯拉以领先业界的EE架构和价值变现理念催化汽车产业的产品边界、商业模式实现变革。在智能网联化驱动下,EE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价值的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变,软件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关键,驱动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在AutomotiveNewsEurope资讯中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到2025年,许多汽主机厂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软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40亿美金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金,期间的CAGR为9%。从细分市场来看,OSandMiddleware、ADASandAD软件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2020-2030年期间的CAGR均达到11%,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预计在2030年分别达到80亿美金、430亿美金的市场空间。汽车价值链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趋势,其价值从硬件-软硬件-服务不断延伸。传统汽车作为载人交通工具,主要聚焦于整个汽车制造价值链条。而在智能汽车的驱动下,汽车围绕着移动终端进行角色转换,提升设计研发、后市场服务等环节的软件价值,促进其产业的“微笑曲线”不断向后端延伸,形成“制造+服务”的价值链条。其中,服务的增加不仅仅只存在于曲线后端,而是长期贯穿于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推动汽车产业价值总量上升。2.2智能座舱:始于互联网,进击元宇宙智能座舱将从“创新-迭代-颠覆”演化,以实现最终在元宇宙中的进击。其中,“创新”,即对内革新了座舱配置,以实现车内场景化+多模态交互;对外则以“网联化”为主轴,贯通了各AIoT终端间的互联,以最终达到“交互与生态”的重塑;“迭代”,即通过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属性从“功能机-智能机”蜕变,无论是硬件端的多屏联动,亦或是软件端的娱乐/网联功能的完善,均能实现常用常新;而“颠覆”,则是打破了智能座舱的生态边界,使其成为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AIoT终端的生态入口,以脱离时间/空间的边界,最终或成为元宇宙下的智能载体。智能座舱化茧成蝶的背后,遵循着“配置升维+架构革新”的横纵法则。横向配置的延展:智能座舱经过“液晶仪表+中控屏+HUD+氛围灯+座椅+声学系统“等配置的升维,具备了高性能显示和感知交互能力,并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弥补了传统座舱中功能布局的碎片化,实现了“多屏化融合、多系统融合”,并带来了更为智能的交互、娱乐体验。同时,T-BOX等网联功能的配置更是模糊了内外的边界,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多类AIoT终端能够通过标准化的网联接口与智能座舱实现互联,进而使其成为多终端互联下的“功能集成者”,并通过

“数据”这一桥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在多终端、全场景下的无缝切换。如,索尼在2022年的CES展览上推出了VISION-S02概念车,其将自身生产的电视、音响、相机、手机等智能终端注入这台车内,使乘客在座舱内通过5G网络,远程连接家中的PS主机在车内即能进行游戏。纵向架构的革新:通过架构的革新,使得智能座舱率先具备了智能互动、实时监控,以及车载娱乐/应用的承载能力。从长期来看,智能座舱也或将“触角”延展至ADAS功能中,并与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配合,以获取车况、路况等全方位信息,再基于座舱控制器进行环境建模以及决策判断,同时将数据信息以及指令集,与车载应用、交互进行联动,以赋予用户实现“多个应用一次交互,多个内容一次呈现”,最终完成“乘客化”的沉浸式升维体验。举例来说,根据比亚迪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的介绍,目前开发者正在开发的“车内人工智能保镖系统”,一旦乘客或者司机感觉到车内不安全亦或不舒服,在车上呼救,车机将会结合语音和图像识别做出判断,智能汽车将自主控制灯光喇叭等,进入求救模式。智能座舱打开了元宇宙的任意门,成为了连接三维物理世界和元宇宙的超级智能硬件。基于配置的升维,智能座舱拥有了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立体感”的内在交互方式,同时与多类智能终端进行联动,拓宽了外在的交互边界,使得乘客成为了“终极操控者”。而通过架构的迭代,未来座舱域或将与自驾域配合以实现司机“乘客化”,即司机在座舱内即可享受ADAS功能所带来的“双手自由”。此时,智能座舱作为“移动的第三空间”,具备了元宇宙所需的交互、娱乐、网联的软硬件生态,并且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也成为了刻画出元宇宙的“马良之笔”。在2021年9月慕尼黑车展前夕,宝马集团推出了元宇宙虚拟世界JOYTOPIA,且用户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入JOYTOPIA的世界,不仅可以欣赏英国知名摇滚乐队的演唱会,还可以通过自身对应的虚拟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2.3自动驾驶:决战量产元年,“感知-决策-执行”的解构自动驾驶:百年汽车工业的“升维”攻坚战。在自动驾驶时代中,汽车已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用户的“第三空间”。高等级自动驾驶意味着手、脚、眼和注意力将逐步被解放,从“机器辅助人开车”(L2)到“机器开车人辅助”(L3),再到“机器开车”(L4/L5)意味着车主的生产力、时间的释放,汽车将不再只是代步工具,用户在车内即可实现娱乐和办公,汽车有望进化成为家庭、办公场所之外移动的

“第三生活空间”。自动驾驶被重新被定义,L3是自驾能力的分水岭。结合美国SAE以及我国工信部下发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自动驾驶是指汽车本身能够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使得驾驶的角色从人转移到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系统完成驾驶任务的程度、角色分配以及运行范围限制,又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其中,从全球范围而言,当前大规模量产的车型仍搭载L2级别以及L2+的系统,L4级别目前处于测试、或在限定区域限定人群的小范围应用阶段,而处于过渡阶段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着驾驶权正式从人移交到自动驾驶系统,成为自驾能力的

“分水岭”。但是,L3级自动驾驶技术受到技术、法规等制约,目前仍未能大规模量产落地,仅搭载在小批量车型之上,或者部分L3级别功能在L2+的车上体现。“感知-决策-执行”的解构,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成为自驾关注焦点,率先放量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在自动驾驶中,车辆以“数据获取-分析判断-执行指令”为主轴,通过感知层采集路况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样本,解决

“周边环境如何?”、“我在哪?”的问题,之后决策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并计算出最优行为路径,判断出“周边环境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变化”、“我该怎么做”,最终将决策层处理意见落实至动力系统,并转化至实际车辆行为的执行层。其中,感知层作为自动驾驶功能的认知起点,直接体现了整车硬件的感知性能和智能化水平,而随智能汽车架构由分布式-(跨)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化,决策层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效率也将面临全面的“升维”要求,成为主机厂产品差异化的直接看点。我们认为,车载传感器(眼睛)与计算平台(大脑)或将率先放量,或将成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板块。感知层:智能传感器是感知层的核心组成,由其获取的数据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认知起点”。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即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代替人的“视觉”和“听觉”,以采集周围行驶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并在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的辅助下获取系统地理位置,实现环境感知、车身感知。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感知获得众多原始数据,形成“认知起点”,即整个自驾系统以此为“基石”,进行信息的处理、决策、执行,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而在整个感知环节中,传感器承担着采集原始数据的职责,各司其职构筑起“感知防线”,在整个自动驾驶环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其不同传感器市场的解构,我们认为,摄像头:其定位将向“专攻图像采集”转变,或将迎来“量价提升”的黄金时期;

激光雷达:产业或迎来放量元年,OEM厂商混战下产业链投资机会更为确定;高精度地图:商业化拐点来临,或将下5R5V市场下沉,而产业格局也将重塑,相关企业迎来发展良机。决策层:作为定义自动驾驶能力的关键,依靠着高算力计算单元以赋予汽车真正的“思考能力”,是最具颠覆性的一环。其中,在硬件架构中:软硬件分离的范围将扩大至决策层全局,原有ECU的运算要求也将被彻底弱化,并统一交付于域控制器及其主控芯片处理,而自驾芯片、域控制器产业的景气度或将迎来井喷。以域控制器为例,未来5年其渗透率或将大幅度提升,按照佐思汽研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ADAS/AD域控制器年出货量将达到356.5万套,乘用车前装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将达14.7%;在软件架构上:区别于座舱的定位,自驾域更注重于功能迭代,因此其底层OS需具备“安全性、低延时”特点;算法也将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功能算法”。3信创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核心抓手3.1重磅政策落地,数字政府成为数字经济核心抓手之一高层重磅政策明确建设方向,数字经济大潮下政府先行。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政策对明确了两个时间节点,2025年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35年数字政府基本建成。同时,政策强化约束,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参考,体现了政策的重要性,相关措施有望成为建设的重要动力。根据数字政府政策以及近期一系列重要政策,我们梳理出数字政府建设的几个方向:

第一,围绕政府职能进行核心功能建设,“管、办”两方面齐发力。《意见》指出,加强履职能力体系建设,包括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智慧监管、“雪亮工程”、公安大数据平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建设。今年以来围绕“一网统管”等方向已有细分政策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根据部署,2022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底前,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第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增量在于下沉市场,即县域和乡村的数字化建设。1)县域建设是重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信息化、数字化是新型县城建设的重点。2)数字乡村有望成为长期内重要主题。《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并提出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等建设目标。第三,重视数据要素赋能,数据安全成为新的重要关注点。《意见》指出“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包括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立全国标准统一的政务数据目录、构建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等,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3.2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心主线明确,信创成为数字经济核心抓手3.2.1最顶层明确核心主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顶层政策明确科技产业发展核心主线。3.2.2信创产业进入广度和深度全面升级的拐点从政府信创市场下沉到行业信创规模化启动,今年信创正在发生一些深远预期变化。5月底,深圳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这次深圳明确要求:“重点行业业务办公信创产品采购比例不低于20%,党政机关、国资国企关键基础设施采购比例不低于40%”三个意义:第一,此次政策是首次对全社会明确公开信创采购比例;第二,信创采购是常态化要求而非一次性;第三,深圳或只是“第一枪”,全国全面升级大势所趋。3.2.3“扛旗者”华为数字底座深远变化产业端,多种迹象表明鲲鹏产业链有望复苏。华为鲲鹏已有12家合作伙伴推出基于鲲鹏主板的PC和服务器产品,并在中国建设24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发展超过80万鲲鹏开发者,面向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全栈创新。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鲲鹏应用软件生态发展超预期,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电力、交通等主要行业全面规模上量,认证伙伴超过3500家,认证方案超过10000个。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接连公布国产化服务器集采大单,鲲鹏服务器接连中标,表明鲲鹏产业链有望复苏。产品端,鲲鹏920性能卓越,930芯片值得期待。根据华为官方介绍,鲲鹏920处理器是业界第一颗采用7nm工艺的数据中心级的ARM架构处理器,集成最多64*自研核,支持64核、48核、32核等多种型号。华为将鲲鹏芯片用于自身服务器,并用来搭建自身的数据中心业务。同时,为了保证鲲鹏计算产业的可持续演进,鲲鹏处理器从指令集和微架构两方面进行兼容性设计,确保既可以适应未来的应用和技术发展演进的需求,又能后向兼容。参考华为鲲鹏芯片的发展路径规划,鲲鹏次时代芯片930芯片将有望进一步迭代,并在服务器和PC两个方向进一步出击。受海外制裁压制两年多的华为数字底座或迎来风云再起的重大拐点,这对于信创底层逻辑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伴随华为年报发布及三大运营商集采鲲鹏服务器大额中标,华为鲲鹏产业链出现显著复苏信号。伴随华为鲲鹏产业链崛起,包含软硬件在内的华为全国产化数字底座有望在行业信创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市场化竞争中持续做大做强。3.2.4国产CPU龙头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有望引领新一轮信创高潮龙芯中科(C龙芯):与6月24日上市交易,是第一家上市的、底层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cpu设计厂商。信创产业推进下公司业绩持续高增,公司2018-2021年收入复合增速84%,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200%。海光信息:海光信息是中科院参股企业,是国内少数几家同时具备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海光7285CPU的SPECCPU2017的实测性能与国际领先芯片设计企业Intel同期发布的主流处理器产品的实测性能总体相当,深算一号指标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2016-2021年海光信息收入复合增速357%,2021年收入规模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126%;

2021年归母净利润首年转正,达到3.27亿元。从国产服务器的性能、基本产品参数来看,已与国际主流产品具备一定可比性。随着龙芯、海光等公司陆续走向资本市场,未来有望引领板块新一轮高潮。4计算机行业是专精特新的“大本营”4.1电力改革:电网转型信息化“一马当先”,紧抓“双碳”改造下核心环节机遇4.1.1“双碳”趋势下电网转型大势所趋,信息化是重要抓手多个政策鼓励实现“双碳”,改革的推进大势所趋。《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全社会碳中和需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协作配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能源系统是“双碳”改革的先行者,智能电网、能源数字化、能源服务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碳中和目标和气候路径报告》实现“双碳”的抓手有以下几点,包括能源结构转型、模式升级、能效提升、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在以上四类举措中,能源结构转型的减碳影响最为显著,将贡献约70%的温室气体减排,主要由能源部门的清洁能源发电、交通部门的电动化转型带动。模式升级、能效提升、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减排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电网是“双碳”改革中坚力量,政策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信息化、智能化在能源改革中的重要性。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包括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也提出加大对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力度。4.1.2“双碳”带来持续信息化需求,“十四五”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国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预计将维持在5000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间投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加51%。1)2022年国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年1月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年电网计划投资将达501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84%。2)南网发布《“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投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十四五”期间,南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从投资额来看,“十四五”期间,南网的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年均投资额为1340亿元,较投资额最高年度的2019年同比增加27%。4.1.3电力IT在电网的各个建设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电力行业有五大重点环节,分别是“发、输、配、售、用”。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2009-2020年国家电网智能化投资规模达到3841亿元,占电网投资总比例的11.13%;在智能化投资中,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占比较大。发电侧:1)“电力BIM是发电侧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设计工具。双碳”改革将伴随着分布式电源、清洁能源发电站等建设,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将逐步提升,储能、分布式电厂、县域光伏等建设有望带来增量。进行上述建设,首要就是要对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建设,从事建设、电力BIM设计等领域公司有望受益。2)功率预测帮助发电单位减少考核电量,提高发电效率。“双碳”趋势下,风电、光伏装机容量都将快速提升。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较差,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集中并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发电单位需要实现根据实际波峰波谷对发电进行调节,提升发电效率的同时加强管理,因此功率预测将发挥更大作用。输电、配电侧:“双碳”改革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对输变配电的要求提升,智能化设备有望发挥重要作用。1)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网建设涉及输电线路BIM设计、变电站BIM设计、配电BIM设计等工作,因此电力设计领域有望受益于输、配电建设的加速。同时,输-变-配过程中还需要信息化厂商提供电网基建、电网运行等工程软件服务。2)随着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基于清洁火电、海上风电、核电等发电模式的相关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需求提升。以海上风电为例,根据南网科技招股书、WFO(世界海上风电论坛)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未来5年全国海上风电建设期,建设期的电气调试和并网试验以及运行期的技术监督、运维技术服务等市场规模将不低于5.4亿元,同时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行业每年的产值将超过100亿元。3)在输变配电运检等设备领域,机器人及无人机、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等领域规模均达到百亿以上。售电、用电侧:电网内部升级改造+企业端长期节能预测需求。1)电网内部升级改造:分时电价是大势所趋,电网售电侧不仅承受更大挑战,而且需要提质增效,提升售电效率,分时电价也将催化用电侧建设。2)企业端节能、碳交易等建设:

对于企业端,节能、预测等需求也将愈发凸显,碳资产管理、用电负荷等产品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同时碳交易成为调节能源分配的重要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是长期趋势。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2021年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4.2智慧矿山:三山峦叠构建强逻辑强安全政策要求+巨头入场构建底座统一+背靠“金主”共筑中期千亿与远期万亿市场空间。煤炭产业历经近五十年沉淀,在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格局下,始终承担生产生活的“压舱石”。而在技术迭代叠加安全为核心主线的背景下,已然进入“少人乃至无人”的智慧矿山时代。作为工业物联网中最佳应用场景之一的矿山,智慧矿山是集合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化、机械自动化、通信、软件等行业的“凝聚点”。作为智慧矿山兴起的元年,行业逻辑在不断增强的同时,更加凸显自身高价值的投资机会。4.2.1强安全政策要求下带来的“令行禁止”国家对矿山生产的安全问题愈加重视,十余年间政策呈现不断收紧之势。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条件复杂,煤矿地质灾害频发,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2021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4.4%,虽然较2015年大幅下降,但仍高于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国家对矿山生产安全重视程度提升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从2008年起,多项政策规范矿山生产并落实主体责任,驱动矿山管理者不断重视生产安全性。近年来,三项重磅政策落地:

1)责任制:2020年7月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2)产能释放: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3)吨煤安全投入:2022年6月财政部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者分别从责任主体划分、矿山产能释放与明确吨煤安全投入为切入点,以矿山生产效益的核心点为抓手,确保安全政策“令行禁止”的高效性。《政策措施》面向优质产能释放,《安全生产(意见稿)》凸显吨煤安全费用提升,两者预计带动超500亿的煤矿智能化新空间。根据2012年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第五条,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提取标准为吨煤30元,从此次《安全生产(意见稿)》提升至吨煤50元的情况,可直接推算出每年新增空间约为60亿元。而根据我们分析,相关煤炭企业通常会以超额的安全投入来确保产能不受影响,如山煤国际于2021年年报中披露,2021年10月1日后高瓦斯矿井吨煤50元,低瓦斯矿井吨煤30元,相比较政策要求基本呈现翻倍安全吨煤投入;结合我国煤炭开采的现有情况,百万吨产能以上煤矿在作为主要“生力军”的同时,多数存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情况。基于上述判断,我们给出以下核心假设:4.2.2巨头入场,拐点已至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煤炭在承担能源安全供应的“稳定器”的同时,也在近五十年的历程中造就了煤炭IT的生态圈。而受限于煤炭开采环境恶劣、一线操作人员学历偏低等背景,相关IT信息化产品普遍追求耐用且低使用门槛的特性,从而导致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发展路径不统一、只服务当地煤炭企业等格局,映射至多家且不同时代的“畸形”产品矩阵,并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行业惯性的使用准则,这种“万国牌”的产品构成使得本就复杂的煤炭信息化更加错综复杂。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华曾表示:“神东有1370多家主要设备供应商,13.4万台各类设备,10余类操作系统,500多种需要适配对接的通信协议。不同的设备装置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同一供应商不同时期提供的操作系统及应用也彼此不兼容,造成设备之间数据共享难,信息互通难,生产作业智能联动难。”“万国牌”向“统一军团”转变的契机,底层系统的统一性将是煤炭信息化向智慧矿山转变的必要先决条件。近年来,传统煤矿在走向智能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四大痛点:1)智能化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2)信息孤岛现象明显,难以发挥数据价值;3)煤矿全方位智能化建设难以批量复制;4)缺乏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由于各大煤矿在以往以独自建设智能化为主,导致统一架构和平台的缺乏,难以将智能化转型的成果批量复制到其他企业。我们认为,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迫切的需要建立统一平台、数字底座,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自由流动。在产品“万国牌”和缺乏统一操作系统的背景下,智慧矿山的出现为其产品属性向智能化的代际突破带来可能,百年煤矿工业或将迎来新生。通过回溯智能手机的迭代,我们发现智慧矿山的发展与其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即:只有通过搭建统一的数字平台和架构,才能够让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应用在工业互联网的煤矿领域重演。智慧矿山与手机操作系统演变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手机的高频替换率在构建统一架构存在推力,而矿下的原有大量设备和传感器在硬件能力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整体的更新换代并不容易实现,所以本质上,对于煤矿智能化的现阶段目标是在做“老城区”的改造。煤炭信息化的“战国”混战导致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巨头较于智慧矿山,等同于Google较于手机操作系统。煤炭信息化的低门槛致使行业长期处于低价竞争、依托当地煤炭企业、受限于需求不充分等恶性条件,同时也无法生长出体量与产品共举的龙头企业。而复盘手机操作系统的演变之路,Google从底层操作系统出发,在确保接口统一、协议统一、APP应用统一等前提下,摒弃实际操作硬件-手机,成功构建自身的生态圈。在新格局下,手机厂商上演一出“旧王陨落、新王登基”的重塑之路。而煤炭信息化正处于底层操作系统构建之初,相关通信行业巨头纷纷入局,以2021年3月华为成立煤矿军团为始,2022年5月中国联通和

中国移动均成立相关智慧矿山军团。而在统一系统的搭建中,华为依托鸿蒙系统的开源和解耦特性,有望成为行业中率先统筹底层操作系统的“玩家”。矿鸿操作系统:解耦为利器,开源为核心,解决矿山的“最后一公里”。在软件工程中,耦合度即是每层之间的依赖性,彼此耦合度越高,维护成本相对越高,通过解除耦合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每层间的耦合度。而矿山信息化的每一层架构都由不同厂家建设,从而形成相关厂家的不可脱离性:既不可能由单个公司控制所有层,也不可能上层应用需要变动,从而改变底层的对应硬件传感器。在搭建分层解耦的架构过程中,矿鸿操作系统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数据入湖和数字平台,赋能生态伙伴,解决矿山的“最后一公里”问题。4.2.3煤炭迎来十年未有高效益,背靠“金主”迎来持续高投入长协价政策明确,煤企短期盈利大幅提升。海外煤炭价位持续提升,国内外煤价倒挂影响进口煤炭量补充不足,带来国内煤炭产能释放。海外煤价走高,到3月末澳洲动力煤价格达到253美元/吨,创历史高点,同时海运费大幅上涨,进口煤在价格方面不具优势。价格劣势加上澳煤进口禁令持续严格执行,将使得煤炭进口量难有增加,缺口将由国内煤炭产量弥补。根据发改委数据,2022年全年预计增产3亿吨煤炭,同时根据《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采用“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实行月度定价,在550-850元/吨合理区间内上下浮动。产能增加叠加长协煤价落地,相关板块公司预计持续受益,山煤国际、冀中能源、电投能源等公告2022Q1盈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8%、511%和50%,预计煤炭企业全年盈利处于中高位水平。减人提效落地实际效益,煤矿企业建设意愿持续高增。煤炭企业的高盈利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只是表观原因,而行业的真正需求在于如何在煤价持续上涨期间持续增加自身产能。智慧矿山的两大特性:1)在少人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带动产能高增;

2)通过建设的完善性推动产能核增的落地。多维度直击煤矿企业的需求痛点。人力成本的攀升驱动煤炭企业全面推行智能化减人。煤炭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招工困难程度持续上升,从我国煤炭开采余选洗业人数上,2010年的527.19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284.68万人,下降幅度约46%,企业人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而在需求高增的大环境下,煤炭企业通过转型煤矿智能化可以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有效减少煤炭企业人员需求,降低人力成本。HYPERLINK"/S/SH601666?from=status_stock_mat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