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抚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辽宁省抚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辽宁省抚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辽宁省抚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辽宁省抚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是测定某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且种子始终保持活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甲装置乙装置结论A液滴左移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B液滴不动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有酒精C液滴不动液滴不动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有乳酸D液滴左移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由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抗体可以在细胞内液中发挥免疫效应D.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列有关不同脂质特性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B.磷脂中的每个脂肪酸分子都有两条碳氢链C.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D.植物蜡具有防止果实的水分过多蒸发及微生物侵袭的功能4.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揭示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都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C.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C.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D.同一生物体内不可能具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一系列酶6.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下列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D.ATP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8.(10分)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A.SL的合成部位是根 B.SL抑制侧芽的生长C.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 D.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二、非选择题9.(10分)酵母菌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菌能以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可利用工业废甲醇的酵母菌,这样既能减少污染又可变废为宝。下图为主要操作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加热排除高压锅内原有的____后,将高压锅密闭,继续加热,通常在____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2)取步骤②中梯度稀释后的适量液体加入无菌培养皿,然后将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____(25℃/50℃/80℃)左右时倒入培养皿混匀(步骤⑧),冷凝后将培养皿倒置,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3)挑取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纯化,下列叙述合理的是___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c.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以确保能正常形成菌落d.第二区以后的划线起始端要与上一区的划线的末端相连接,最后一区的划线末端不能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4)步骤⑤的培养中,应加入___作为碳源,并加入适量的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成分。为监测发酵罐中酵母菌活细胞的密度,取2mL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加入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如图所示的计数室规格为25x16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要达到每毫升4x109个活酵母菌细胞的预期密度,理论上,图中标号①~⑤五个中格里的呈____色的酵母菌细胞总数应不少于____个。10.(14分)我国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珍禽褐马鸡及栖息地。研究人员对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调查褐马鸡在该地区鸟类中是否占优势,属于_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2)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森林的鸟类有96种,灌木的鸟类有57种,草原的鸟类有36种。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护区内褐马鸡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102J/m2·a):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散失流向下个营养级1.62.83.34.7褐马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102J/m2·a,其暂时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中,这些能量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_______________释放,另一部分转变为土壤有机质后通过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释放。(4)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党参、甘草、连翘、柴胡等药用植物,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价值。11.(14分)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都会造成肺炎。下图是SARS-CoV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若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图中甲理论上有________________种。(2)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鼠的淋巴细胞有上述两种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的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根据该原理,在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筛选出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SARS-CoV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4)SARS-CoVS蛋白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新型冠状病毒发挥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的合成进而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促进种子萌发。如图所示,请回答:(1)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_______(填部位)提供。(2)β­淀粉酶在由钝化到活化过程中,其组成中氨基酸数目将____________。(3)为研究淀粉酶的来源,研究者为萌发的种子提供14C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发现α­淀粉酶有放射性,而β­淀粉酶都没有放射性,这表明____________。(4)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α­淀粉酶的场所,可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选取____________的去胚大麦种子,用____________处理,检测是否产生α­淀粉酶。(5)由题意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的考查,发芽种子有氧呼吸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过程不吸收氧气。甲装置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的吸收量,乙装置没有氢氧化钠,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细胞呼吸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的差值。【详解】A、甲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或还进行乳酸的无氧呼吸,此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A错误;

B、甲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不消耗氧气,进行了无氧呼吸,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释放量多样氧气吸收量,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方式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B正确;

C、甲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不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吸收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为乳酸,C正确;

D、甲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2、B【解析】

有关抗体需要掌握的知识:

1、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

2、产生部位:浆细胞;

3、产生场所:核糖体;

4、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详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C、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不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错误;D、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抗体的化学本质、产生部位和产生场所等,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3、B【解析】

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磷脂中由含氮基团、磷酸基团、甘油和2分子脂肪酸组成。【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将油脂染成橙黄色,A正确;B、磷脂中的甘油连接着两个脂肪酸分子,每个脂肪酸分子都有1条碳氢链,B错误;C、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C正确;D、植物蜡具有防止果实的水分过多蒸发及微生物侵袭的功能,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D正确。故选B。4、C【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并未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A错误;

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抗药性升高是人为使用抗生素后选择的结果,B错误;

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C正确;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培育,D错误。

故选C。5、A【解析】

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元,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4、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清中。5、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和固醇组成元素为C、H、O,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组成元素为C、H、O、N、P;糖类只由C、H、O组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详解】A、由分析可知,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A正确;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有氧存在时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相应的细胞回收,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D、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乳酸,其植株的叶片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要求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6、D【解析】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强度的刺激。2.反射弧的组成包括:(1)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来的兴奋做出分析与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结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经过突触,在突触处电信号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因此电信号发生转变,形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详解】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产生电信号,A正确;B、信号传递过程中,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D、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的过程不是反射,无效应器,D错误。故选D。7、C【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B、T代表的是三个的意思,B错误;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C正确;D、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D错误。故选C。8、D【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与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的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该组合不能合成SL,但能合成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使植株表现为顶端优势,但该组合A、B均未表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详解】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pH冷空气(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50℃a、c、d工业废甲醇无40【解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题图:①称量土样,里面含有需要分离的酵母菌;②表示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③④表示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培养;⑤表示扩大培养,获得更多的酵母菌。【详解】(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溶化,调节培养基的pH,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高压蒸汽灭菌。在加热排除高压锅内原有的冷空气后,将高压锅密闭,继续加热,通常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2)倒平板需要将培养基冷却至50℃进行。(3)a、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做到无菌操作,a正确;b、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培养液中,而不是细胞内甲醇的含量,b错误;c、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大量酵母菌聚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正确;d、第二区域以后的划线区域的菌种来源于上一区域的末端,所以第二区以后的划线起始端要与上一区的划线的末端相连接,并且最后一区的划线末端不能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d正确,以便于分离菌落。故选acd。(4)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出可利用工业废甲醇的酵母菌,所以应该以甲醇作为碳源,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无色细胞才计数;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达到每毫升4×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则n÷80×400÷(0.1×103)×2000=4×109,则5个中方格中无色酵母菌不少于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食用菌菌种扩大培养并保存的过程中涉及的培养基配制、灭菌及菌种转移和保藏的一些基础知识,考生需注意归纳总结,才能减少犯错。10、群落森林中多种多样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5.5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分解者直接【解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2.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优势种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故调查褐马鸡在该地区鸟类中是否占优势,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2)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由于森林中多种多样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的鸟类种数远多于灌木和草原。(3)褐马鸡种群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1.6-2.8=108.8×102J/m2·a,其中去掉呼吸消耗的能量就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为108.8-3.3=5.5×102J/m2·a,这些能量暂时储存在褐马鸡体内的有机物中,这些能量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以褐马鸡为食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另一部分转变为土壤有机质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4)题意显示党参、甘草、连翘、柴胡等都是药用植物,这是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的表现。【点睛】熟知能量在某一营养级中流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3能杂交瘤细胞DF途径被氨基嘌呤阻断后不能合成DNA,但可通过S途径合成DNA,不断分裂增殖无菌、无毒环境,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PEG、灭活的病毒、电激不能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的抗原不同,SARS-CoVS蛋白单克隆抗体,只能与SARS-CoVS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解析】

图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鼠注射抗原SARS-CoVS蛋白,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经过免疫的B细胞(即效应B细胞),将经过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详解】(1)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甲理论上有3种融合细胞,包括两个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类型,两个已免疫的B细胞融合的类型,一个骨髓瘤细胞与一个已免疫B细胞融合的类型。(2)在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后,已免疫的B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能利用S途径进行DNA合成,但是无法进行分裂增殖,骨髓瘤细胞的D合成途径被阻断,所以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只有骨髓瘤细胞与已免疫的B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能利用S途径合成DNA并进行分裂增殖从而存活下来,所以在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A。(3)动物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