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华能源研究报告:转型绿色发展,PDH龙头启航公司概况:顺利转型,PDH龙头稳步扩张从LPG贸易转向PDH+PP生产,深耕丙烯上下游产业链公司是国内民营LPG贸易商龙头企业。公司于1996年成立,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业务范围涵盖烷烃资源国际国内贸易、化工仓储、终端零售及基础石化等四大板块,立足华东市场,面向全球,产品主要用于工业燃料、车用燃料、民用燃料和工业原料等领域。随着国家天然气价格改革机遇和政府对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加强,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渠道、库容优势努力打造行业品牌,扩大销售布局。2018年公司实现贸易量约1070万吨,约占全球贸易量10%,进口总量393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21%,连续六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商和分销商,并于同年成为全球LPG第一大贸易商。2019年起公司逐步退出贸易业务,LPG贸易量降至2021年的500万吨左右。借助贸易链优势,顺势而下布局LPG深加工业务。公司在LPG资源的国际采买、接卸、加工和储运方面有深厚的积淀。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至30美元/桶。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公司紧跟世界能源利用变革的大趋势,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在张家港和宁波投资建设烷烃资源的深加工项目,利用中东、北美的烷烃资源
(包括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生产丙烯、乙烯、丁烯等基础石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下游聚丙烯新材料和氢能源产业布局。2019年,公司继续发挥发展自身优势,建设茂名PDH+PP基地,逐步巩固龙头地位。原料端优势加持,丙烯全产业链竞争力凸显。公司在新加坡设有国际贸易公司,专门负责国际LPG资源的锁定和采购;在张家港、太仓、宁波拥有三大生产储运基地,从事LPG的接卸、加工、储运;依托中东油田伴生气和北美页岩气的优质烷烃资源,公司形成“丙烷-丙烯-聚丙烯+氢气”全产业链布局,具备上下游一体化和规模化的优势。公司已投产180万吨/年的丙烷脱氢制丙烯(PDH)项目、160万吨/年的聚丙烯项目,在建180~240万吨/年的PDH项目及160万吨/年的聚丙烯项目。公司总部位于南京,有宁波、张家港、茂名三大产业基地。目前张家港及宁波已投产PDH产能18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160万吨/年,同时副产9万吨氢气。2019年,公司与茂名市政府合作,规划在建PDH产能180~24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160万吨/年,预计2022年底投产。届时,公司将具备400~600万吨聚丙烯规模,成为全球聚丙烯生产龙头。公司唯一副产物氢气作为绿色能源,在碳中和及能源转型背景下,预计未来将扩大利润贡献率。剥离LPG贸易业务,赋能PDH稳步扩张贸易业务规模大但盈利能力低,化工品销售利润逐年提高。2015-2019年,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液化石油气销售和化工品销售,其中液化石油气销售业务占比超70%。公司LPG销售毛利率从2017年的5.18%降至2018年的2.84%,2019-2021年仍继续下跌,分别为2.08%、1.03%和1.87%。2020年转型拓展PDH业务后,聚丙烯及丙烯生产毛利率分别为28.13%和19.86%,且2021年仍保持在20.61%和18.15%水平,远高于之前的LPG销售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国内外LPG需求降低,中美贸易摩擦拉低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国家环保政策趋紧,2016年推行“煤改气”,更环保、更清洁的天然气在民用和工业中使用占比增大,公司LPG需求减少。2018年受全球贸易摩擦加大的影响,公司选择通过转口贸易形式转卖,2018年转口贸易量达到536.62万吨,毛利率-0.6%,毛利亏损1.24亿元,拖累盈利能力。剥离贸易业务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负债比例。公司是LPG综合营运商,2018年贸易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74%,行业特性决定了贸易业务资金需求量大、负债较高的特点。公司LPG贸易量从2016年约600万吨增长到2018年1070万吨,导致运营资金需要量大幅增加,2018年维持业务正常开展所需最低营运资金已高达51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65%,常年维持在高位,2017年至今年借款规模均超100亿元,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待贸易业务和资产剥离后,公司资金需求量将显著降低,有望降低未来负债规模。公司用多种方式处置贸易相关资产和业务。根据公司公告显示,首先,公司将转售目前尚未到期的部分北美长约,将进口的丁烷和富余的丙烷委托马森能源代为处理,每年从马森能源采购的丙烷量不超过全年实际需求的30%。其次,公司退出液化气仓储转运业务,将储罐、库区及码头租出,同时向马森能源或其境内子公司转让广西天盛、宁波优嘉清和钦州东华三者100%股权。最后,公司对于未到租期的VLGC委托马森能源经营。剥离贸易业务有助于降低收入波动,获得现金流加速PDH发展。当前中美关系依然存在变数,贸易业务转让给马森能源可望消除亏损并获得转让收益,同时有利于降低关税不确定对未来业务的扰动。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向马森茂名转让的广西天盛、钦州东华对价分别为5.166亿元、2,890万元,宁波优嘉对价暂未确定,公司预计上述转让完成后将获得10亿元左右现金流,将主要用于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加快扩张PDH业务的步伐。退出LPG贸易业务后,公司富余的仓储库容预计将带来可观的租赁收入。公司目前拥有各地库容总量89.9万立方米,约合45万吨。基于Wind数据计算分析,公司2018年存货周转率为26.89,年仓储周转能力约1,200万吨。公司当前拥有位于张家港和宁波两套PDH装置,合计126万吨/年,再考虑2020年宁波新建成产能66万吨,茂名和宁波三期项目达产前,公司自用仓储转运量最大230万吨/年。因此,除去自用量后,预计公司富余库容约970万吨/年。公司转口贸易销售量不占用库容,2017年公司贸易总量710万吨,进口量超400万吨,占比约57%,2018年贸易总量1070万吨,但受加征关税影响转口量增加。由此我们参考2017年进口比例测算,没有关税影响下,2018年公司理论贸易进口量可达600万吨。根据公司与马森能源的协议约定,张家港库区、太仓码头库区仓储服务费用9000万元/年,结算数量超过150万吨时,按照80元/吨结算;宁波码头库区仓储服务费用80元/吨。因此,我们估算,剥离贸易业务后,公司出租富余储运设施最多可实现租赁收入约4.5亿元。股权结构稳定,PDH贡献凸显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王铭祥、周一峰夫妇,二人分别持有东华石油及优尼科长江65%、35%的股权,共同直接或间接持股上市公司38.86%的股份。公司下属多家子公司,经营业务包括:生产液化石油气、丙烯、聚丙烯;化工产品仓储服务;码头设施服务;港区内货物装卸、仓储、物流服务;化工产品的国内外贸易等多个方面。公司获得陕煤集团大笔增持,后者看好“丙烷-丙烯-聚丙烯+氢气”产业链发展前景。2020年11月,共青城胜帮凯米投资合伙企业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公司2.98%股份,增持后持股达公司总股本的5.91%。胜帮凯米的主要大股东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持股比例96%)。陕煤集团对公司优势及价值充满信心。PDH业务毛利率高,产能释放进一步贡献利润。2020年,公司从LPG贸易业务转型PDH加工业务后,丙烯/聚丙烯、氢气等化工品的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27.9%,2021年提升至38.7%。2021年LPG贸易的毛利率仅有1.87%,聚丙烯、丙烯销售业务毛利率分别高达20.61%、18.15%。化工品销售贡献了84.3%的毛利,转型成效初显。液化气销售业务逐渐剥离,化工品销售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逐步剥离毛利率水平低的液化气贸易业务后,将专注发展PDH产业链。2021年,化工品销售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未来,随着茂名生产基地的产能逐步释放,高毛利、高增长的PDH+PP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公司长期、稳健的发展保驾护航。稳健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需求,经济环保的PDH+PP产业链需求端:下游丙烯及聚丙烯需求稳健丙烯消费量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逐年降低。丙烯是中国化工产业中重要的基础型原料产品,是合成树脂材料的重要单体,其下游产品涉及到建筑、汽车、包装、纺织服装等领域。中国丙烯消费规模的增长与GDP增速正相关,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化工产业的增长。近两年中国丙烯供应端明显增长,根据Wind数据,2021年中国丙烯表观消费量为4352万吨,同比增长12.7%。随着丙烯自产量的继续增长,中国丙烯进口量保持萎缩的趋势,2013年以来,中国丙烯的自给率逐年提升,2021年进口依存度下降至5%以下。丙烯下游消费以聚丙烯为主,聚丙烯下游产品有多种牌号和规格。丙烯下游产品主要为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等,其中聚丙烯使用量最大,占比61%。国内聚丙烯市场容量大,缺少高端牌号和高质量的产品。聚丙烯下游消费品种多,包括拉丝、共聚注塑、均聚注塑、纤维等多个品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聚烯烃消费量和品种增长。从下游需求来看,预计未来聚丙烯在新材料、汽车轻量化、绿色建材、医疗器械、食品级包装、电子电器小型化等方面的应用将日益广泛,我国聚丙烯注塑、专用料等行业消费量有望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等对聚烯烃需求形成总体支撑,国民高质量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性需求提升,生育、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加等刺激高品质聚烯烃树脂需求增长。从表现消费量来看,2012-2021年,我国丙烯和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和国内自给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聚丙烯生产企业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包含高结晶度聚丙烯(HCPP)、高刚性(HSPP)、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等产品。供应端:聚丙烯产能持续增长,公司产品种类多竞争力强全球丙烯产量持续增长,国内开工率居高不下。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过去十年,全球丙烯产能以4.3%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增长,开工率保持在80%以上。国内丙烯产能在过去六年内增长更快,年均增长率达到6.5%,开工率同样居高不下。卓创资讯预计,2022年,国内意向新增丙烯产能1146.6万吨,呈现持续扩张、百花齐放的局面。近两年国内聚丙烯产能大幅扩张,2021年新增产能以石脑油制及PDH法为主。国内聚丙烯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新增产能315万吨,2022年国内预计新增投产的装置有17套,总产能预计能达到530万吨/年,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其中,油制烯烃、PDH法在丙烯生产工艺中的占比较大,分别为42%和26%,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2021年新增装置较少。聚丙烯与丙烯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价差。历史上,聚丙烯价格保持在8000~12000元/吨区间波动。2020年1-4月份,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聚丙烯价格明显下跌,之后由于聚丙烯整体需求旺盛,整体价格回升。拉丝PP及共聚PP价格较高,与丙烯之间存在明显价差。公司在聚丙烯下游高端产品的发展预计将扩大公司利润空间,进一步稳固与丙烷及丙烯的价差。公司主要布局PDH及下游聚丙烯装置。公司顺应石化产业向“轻石油、轻化工”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聚丙烯高端复合材料,在张家港、宁波基地每60万吨/年PDH装置搭配40万吨/年PP产能。茂名在建项目与已投产项目的工艺和下游布局相似,主要生产聚丙烯。2017年公司创办电商服务平台——聚烯堂,主营塑化行业相关产品的仓储、物流、交易、资讯、金融、技术服务、大数据等服务,有利于推广新产品和发展新客户。公司瞄准高端聚丙烯市场,打造全球大型的聚丙烯生产商。长期以来,我国塑料加工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在高端专用料、医用塑料、工程塑料尤其是特种塑料研发和应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异较大,塑料管道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且产品毛利较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费用率达到0.44%,同比增长22倍,研发人员数量也增加。依托2018年设立的研发中心,公司加大对新产品新牌号的研究开发,高端聚丙烯牌号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种类多、性能好,能满足下游多方面需求。PDH工艺提供的高纯度丙烯单体杂质少,生产的聚丙烯加工性能更优质。张家港及宁波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引进Grace公司Unipol、Ineos公司Innovene工艺专利技术,均排产5个均聚聚丙烯牌号。疫情期间,公司积极响应市场变化,开发出熔喷聚丙烯专用料Y1500H,改进高熔纤维专用料Y381H和S2040,增加薄壁注塑专用料、高结晶注塑专用料、热成型专用料、PPR管材等专用料等4项新牌号技术储备。采用UOPOleflex技术,更环保更经济丙烯生产路线主要有三种:原油催化裂化或石脑油蒸汽裂解、煤制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烯烃(PDH),即分别为油头、煤头、气头制烯烃。油头法通常在大型炼化厂中使用较多,烃类原料经蒸汽稀释后,进入裂解炉在815~900℃的高温下发生热裂解反应,随后反应产物经过急冷、压缩、脱除酸性气和深冷分离,得到烯烃等多种产品。煤制甲醇制烯烃技术(CTO)在中国富煤少油的背景下发展较快,尤其是西北等富煤地区,而华东等地主要通过外购甲醇生产烯烃(MTO)。煤头法将甲醇通过ZSM-5催化剂或者SAPO-34催化剂脱水生成二甲醚,再将二甲醚与甲醇的平衡混合物继续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烯和丙烯等产品。PDH是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生成丙烯的工艺。PDH法有众多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丙烯来源。丙烷脱氢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多数化工企业生产丙烯的选择方向。丙烷脱氢副产物为氢气和燃料气,对环境污染较小。根据《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副产氢气能源化利用浅析》统计,2021年我国共建有13个丙烷脱氢项目,并有多个PDH项目正处于前期工作。据《全球丙烯供需分析与预测》(《世界石油工业》出版社,马龙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丙烷脱氢项目的丙烯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年,副产氢气超过40万吨/年,2022年产能在行业中占比有望达到30.4%,已经成为重要的丙烯来源。东华能源采用霍尼韦尔
UOP的C3OleflexTM丙烷脱氢技术。目前实现工业化的PDH工艺主要有Lummus公司开发的Catofin工艺和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两种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大体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脱氢和催化剂再生部分。公司采用霍尼韦尔UOP的C3Oleflex技术。Oleflex技术基于氧化铝为载体的含铂催化剂体系,与Catofin氧化铬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低磨损率、低排放、安全可回收的特点,可更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Oleflex采用移动床反应器,反应均匀稳定,催化剂活性长久保持不变,催化剂再生时反应器不需要关闭或循环操作,同时连续补充催化剂。氢气为稀释剂,用以抑制结焦、抑制热裂解和作载热体维持脱氢反应温度。高油价行情下,PDH生产丙烯更具有成本优势丙烷脱氢的生产成本与丙烷价格波动密切相关。按照UOP的C3Oleflex工艺85%的转化率,丙烯的单耗为1.18吨丙烷。丙烯与丙烷价差通常在300~500美元/吨。PDH装置的成本结构中,原料、折旧、公用工程消费及其他费用分别占比80%、9%和11%。丙烷脱氢可以将低价值的丙烷转化为高价值的丙烯。在中高油价下,丙烷脱氢的盈利性比传统的炼厂气工艺和蒸汽裂解工艺高。丙烷脱氢的投资少于煤制烯烃。以60万吨的丙烷脱氢装置为例,大约需要投资30亿元左右,而煤制烯烃工艺的煤炭到甲醇工艺段投资非常大,同等规模的煤制烯烃装置(乙烯+丙烯合计60万吨)大约需要投资50-70亿元(不含下游衍生物装置)。尤其是煤炭气化部分,气化炉和相关附属装置约占到整个项目投资的45%。同时煤化工主要分布在煤炭产地,而中国的现状是富煤的地方往往缺水,煤化工是高耗水的行业。煤制烯烃技术碳排放较高,相比之下,丙烷脱氢更加绿色、环保。丙烷脱氢的工艺流程较短,装置简单,运营成本较低。与传统的炼厂副产和蒸汽裂解工艺相比,丙烷脱氢流程简短,投资较省,运行维护成本较低;而炼厂气回收丙烯装置是炼油厂的一部分,从投资角度及运营角度来看均受制于炼油厂整体;炼油厂的投资巨大,因此其投资决策和开工情况主要受到成品油市场的影响。蒸汽裂解装置的投资同样巨大,而且受制于上游石脑油原料的供应,往往与炼厂相配套。油价高于50美元/桶时,PDH更具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据我们测算,在低原油价格(40美元/桶)条件下,西北富煤地区CTO、MTO、PDH、石脑油裂解制烯烃成本分别为4985、6613、4591、4688元/吨,在原油价格60美元/桶条件下,西北富煤地区CTO、MTO、PDH、石脑油裂解制烯烃成本分别为5416、7617、5708、6193元/吨;在高油价70美元/桶时,西北富煤地区CTO、MTO、PDH、石脑油裂解制烯烃成本分别为5764、8972、5279、6680元/吨。综合比较,低油价时石脑油裂解成本更低,油价上涨时PDH、西北地区的CTO装置更具成本优势,从历史长期及预判未来油价处于中高位的角度,PDH仍然是最具有成本优势、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俄乌战争影响石油、天然气供给,公司PDH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大战正式开火。俄罗斯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出口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受此影响,国际油价迅猛抬升,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关口,创下7年多以来的新高;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也持续波动。地缘政治冲突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将对原油催化裂化、石脑油蒸汽裂解以及气头甲醇制烯烃产生影响,公司PDH生产方式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2021年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净利润率约为13.6%。按照2021年丙烯平均价格1226美元/吨、丙烷平均价格679美元/吨计算,霍尼韦尔
UOP的60万吨PDH项目的毛利率为30.3%,净利润为13.6%。2021年,原油价格在70美元/桶高位附近波动上涨,丙烷价格也持续处于高位。在此情况下,CTO、石脑油裂解工艺的税后利润率较PDH法低2~3个百分点。未来,若油价及丙烷价格降低,公司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增大。原料供应优势显著,PDH生产成本更低一筹国内丙烷主要进口自中东及美国地区。PDH装置对原料丙烷的纯度要求极高(丙烷纯度至少达到96%以上),现有国外丙烷脱氢装置都采用湿性油田伴生气为来源的高纯低硫丙烷为原料。因此,国内建设的PDH装置必须进口以国外油田伴生气为来源的高纯度液化丙烷,其主要来源国是中东和北美,2015-2021年中东和北美货源大约占据中国80%-95%的丙烷进口量。美国进口丙烷的数量占比不断提高。2015-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丙烷数量占比在25%以上。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8年及2019年中美丙烷贸易量降低,后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来自美国的丙烷数量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占比达到28%,2021H1高达32%,美国已成为我国丙烷进口最大的供应国。美国LPG产量提升保障PDH原料丙烷的供应。随着美国页岩革命推动原油和天然气加工的发展,美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石油气LPG生产国和出口国,2020年全球LPG产量为3.2亿吨,美国约占25%的产量。美国2020年LPG出口量约为155桶/日,其中丙烷约125万桶/日。随着美国出口能力的持续增加,尤其是最大的出口商ENTERPRISE对出口设施扩建,预测未来美国生产能力将会进一步扩大,未来将有更多的LPG资源流入国际市场,美国的丙烷的产量和出口量提升保障了PDH原料丙烷在正常价格水平下的供应。受天然气供应影响,民用LPG比例降低,工业用比例提高。2016年LPG消费结构中,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分别占53%和32%。随着天然气产量以及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大幅增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以2位数的幅度连年上升,民用LPG需求受到冲击,LPG市场向工业用倾斜,尤其是PDH等工艺过程推动LPG需求不断上升。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缓解了丙烷作为工业原料使用量的压力,利好PDH等企业的原料供应。丙烷原料价格与油价有较强相关性,与国内丙烯、聚丙烯价格也有一定相关性。对2018年以来的油价与丙烷价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丙烷原料与油价强相关。我们预计长期国际油价将在60-70美金波动,对应丙烷价格水平为520-580美元/吨,按照6.5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我们测算丙烷与丙烯的价差为3500~4200元/吨,丙烷与聚丙烯(共聚)的价差在5400~5700元/吨,利润空间较大。公司在LPG贸易领域深耕多年,在船、港和罐容配套等方面拥有全套的设备和资源。丙烷远洋运输需要大型冷冻船(VLGC),同时要有吃水超12.5米的深水码头和罐容超过12万立方米的低温冷冻罐配套。物流配套缺乏是国内企业开展丙烷贸易的短板,主要因为:
能接整船VLGC的码头只有张家港、宁波、烟台、东莞等少数港口;国内大型储罐较少;
全球VLGC共有300艘左右,东华能源持有15艘,国内其他企业大部分以期租形式解决运力需求。东华能源在新加坡设有国际贸易公司,专门负责国际LPG资源的锁定和采购;
在张家港、太仓、宁波拥有三大生产储运基地,液化气总库容量达70万立方米,年运营能力可达300万吨,公司在张家港的液体化工仓储基地达到20万立方米,年运营能力可达100万吨。贸易资产和业务剥离给马森能源后,马森能源将以新加坡为核心,发挥贸易、船、库和分销体系的系统性优势,提高LPG定价权和丙烷资源的供应能力,为东华能源PDH产业大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根据公司年报,为避免液化石油气(LPG)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使用丙烷期货作为套期工具对已签署的采购合同中所需的液化石油气(LPG)进行套期。PDH副产氢大有可为,切入新能源赛道充分利用副产氢气,打造“碳中和”石化企业碳中和要求社会主体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已经被广泛采用和接受,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海外各国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绿色发展。2008年,英国《气候变化法案》正式生效,明确2050年实现碳中和,使得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法律形式确定约束力和长期架构的国家。2016年,196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盟温室气体达到净零排放并且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能源供应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根据《我国能源绿色开发利用路径研究》的统计结果,2019年中国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引起的碳排放占比达84.7%,化石能源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占据主体地位。中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分布使得煤炭使用引起的碳排放占比高达56.3%,远高于石油(19%)和天然气(8%)。中国各行业碳排放比例中,能源供应和石化化工产业分别占比41%和32%,且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中国能源转型势在必行。2011年之后,煤炭的使用量从快速增长模式转变为稳中有降,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从70%降至2019年的56%。同时,核电、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从2010年的1%提升至2019年的7.3%。2017年制氢技术发展良好并逐渐走向成熟。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从过去的单一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多种新能源协同发展迈进,新能源的发展使得工业向清洁生产和低碳环保转型。氢能是最清洁的染料,未来大有可为。氢能是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正在积极开发的一种二次能源,其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同时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又具有相对较强的可储存性,因此被看作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氢气也是是重要的化工合成原料,是各国部署未来碳中和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未来在能源需求结构中的占比将不断提升。从实现我国碳中和战略目标来看,在降低高碳能源使用的前提下,在终端应用方面氢能源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氢能制备、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氢能战略预计将成为未来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PDH项目副产氢气助力氢能源产业高速发展。丙烷脱氢装置中氢气来自PSA提氢单元,通过变压吸附回收,产生大量廉价的、高纯度的副产氢气,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低成本的氢气,大大降低氢能源产业的运营成本。茂名市政府力推氢能发展,公司PDH副产氢气巧借东风。据茂名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草案,茂名将充分利用本地氢气资源,建成辐射粤、桂、琼三省区的国内知名氢能产业高地,实现茂名市由“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型。茂名将跟进全球最前沿技术,围绕新材料压力储氢、吸附式液态储氢、固体储氢等途径,在本地培育发展氢气储运行业,并成为国内氢能储运行业的领头羊。同时,还将依托充沛的氢气,以茂名及周边地区为核心,逐步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加氢站,构建氢能网络,为打造广东氢能源走廊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公司作为丙烷脱氢产业龙头,预计将乘势实现氢能源综合利用,有望带来可观的副产品收入。建设加氢站是实现氢气高附加值利用的更好途径。由于氢气的储运成本较高,无法长距离运输,造成目前PDH工厂副产的氢气资源只能在当地消化及本企业消化的情况。为解决副产氢气的储运及后续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对加氢站技术领域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给予支持。公司顺应国家氢能源发展政策,积极向下游氢燃料电池加气加氢站拓展,张家港东华港城加氢站是目前江苏地区首个商业化运营加氢站,标志着公司氢能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加氢站等外销氢气预计将给公司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氢能源汽车有众多优势,发展势在必行。氢燃料电池仅消耗氧气和氢气产生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目标。燃氢发动机的实用化相对容易实现,传统内燃机结构只需稍加改动就可以燃用氢气。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的过程快速便捷,专用的加氢设备仅需3分钟即可充满氢原料,相对于纯电动车超长的充电等待时间而言优势显而易见。氢能燃料车的性能也可与燃油车媲美。根据掌上公交测算,一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空载情况下,每百公里消耗5公斤氢气;在满载情况下,每百公里消耗7公斤氢气。按照氢气2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每百公里消耗能源成本要低于传统燃油公交车。202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产销量分别是1199辆和1177辆,主要应用在物流特种车和公交客车领域。2020-2025年,预计国内加氢站数量将达200座。“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组织实施氢能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氢能产业。2020-2025年,全国加氢站数量有望达到200座,氢燃料电池车销售5万辆,氢能产业产值达1万亿元。预计公司29万吨/年副产氢气可带来60亿元收入。目前,公司张家港及宁波副产氢气约9万吨/年,按照2元/Nm3的价格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20亿元。茂名基地项目投产后,将新增20万吨/年氢气产能,新增40亿元收入。一方面,东华能源张家港公司已经与凯凌化工、易高生物、梅塞尔气体和金宏气体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氢气供应关系,预计2022年张家港新材料公司的氢气销售将全面打开市场,贡献利润。另一方面,东华能源宁波新材料公司已经与万华化学、中海油大榭石化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氢气供应关系。公司后续也将建成宁波氢气充装站,并在氢能源利用生态圈方面进行探索。布局生物航煤生产基地,实现氢能更高价值利用当前,公司丙烷脱氢工艺副产氢主要用于燃料能源,发展较为受限。为实现氢能更高价值利用,2022年2月25日,公司公告与霍尼韦尔
UOP在广东茂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国内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基地,将副产氢作为航煤工艺中的氢气来源。同时,生物航煤将厨余油、地沟油等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绿色航空燃料,相较于石油基产品减少约83%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生物航煤生产基地的建立成为公司氢能产业链的有力延伸。公司在张家港、宁波、茂名布局生产基地,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线消费市场。卓创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聚丙烯新材料市场,聚丙烯终端市场消费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公司在建项目投产后,PDH产能将达到580万吨/年,PP产能将达到460万吨/年,同时副产大量氢气。2020年2月公司宣布投资400亿元建设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项目。2020年底,公司将项目总投资增大至1000亿元,加快布局下游产业链,打造循环产业。公司受益于广东沿海的地理位置及大规模石化基地建设。广东重要的石化基地有五个,分别是广州石化基地、茂名石化基地、湛江石化基地、惠州石化基地及汕潮揭石化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即以粤中(广州石化基地)为中心带动粤西(茂名石化基地、湛江石化基地)和粤东(惠州石化基地、汕潮揭石化基地)石化产业齐发展的格局。公司在建的茂名石化基地位于广东西南部,毗邻湛江石化基地,南部靠海,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优势。茂名基地优势显著。公司在茂名滨海新区打造一个以丙烷脱氢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计划分三期建设。茂名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港口优势、人才优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交汇处,更可以在深度“融湾”的同时,通过洛湛铁路、包茂高速公路等,辐射内陆中南、大西南;茂名拥有众多的石化公司,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共同促进基地建设。在建工程有序推进,茂名一期项目顺利开工。2020年3月,公司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项目顺利开工,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未来,公司将扎根珠三角,在茂名市布局打造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种齐全、有定价权的聚丙烯生产基地,推进多种催化剂的研发,有望成为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财务管理的月度工作计划
- 2024年网络安全服务合同(含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
- 2024年摊位租赁附带广告位租赁合同下载2篇
- 《Xilinx FPGACPLD设计初级教程》课件第4章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供应与购买合同
- 《网络传播学》课件
- 《常见的传感器》课件
- 2024年船舶建造及维修合同
- 2024年度车辆租赁合同范本(全面租赁版)6篇
- 神经科医生的工作总结
-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课件
-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运营与维护
- 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字音字形(有答案)
- 机器人课件模板下载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物理 含答案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软件正版化概念培训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01
- 运输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
- 译林新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Reading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