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深度跟踪报告:技术领先+成本优势锂电龙头再起航_第1页
杉杉股份深度跟踪报告:技术领先+成本优势锂电龙头再起航_第2页
杉杉股份深度跟踪报告:技术领先+成本优势锂电龙头再起航_第3页
杉杉股份深度跟踪报告:技术领先+成本优势锂电龙头再起航_第4页
杉杉股份深度跟踪报告:技术领先+成本优势锂电龙头再起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杉杉股份深度跟踪报告:技术领先+成本优势,锂电龙头再起航1

锂电负极领先企业,加码偏光片再起航锂电龙头再次起航,进军全新赛道。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公司自

1996

A股上市以来由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1999

上海杉杉科技(负极)成立,标志着杉杉正式进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并在几年时

间内先后进入锂电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领域。公司官网显示,2008

年,公司成为全球综合实

力第一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2019

年,杉杉锂电材料正极、负极两个

10

万吨项目相继

投产,技术规模优势凸显。2021

年,公司成功并购

LG化学偏光片,驶入全新赛道,形成

锂电材料+偏光片“双主业、双驱动”发展新格局。公司核心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和偏光片业务。

锂电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锂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正极

材料的主要产品有钴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锰酸锂、三元前躯体等,

主要应用领域为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偏光片业务主要包括

LCD偏光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是

生产

LCD的关键部件,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LCD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2021

2

月,公司完成了对

LG化学旗下

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收购的大陆交割。主营业务稳定,负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16/2017

年营收同比增长

11%/21%。追溯

2018、

2019、2020

年偏光片业务历史经营情况后,公司

2018-2020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2%

/6%/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3%/-26%/-6%。2020

年公司并购

LG化学

LCD偏光片业务

后,营收、利润均大幅增长。追溯

2021M1

的偏光片业务历史经营情况后,2021

年前三季度

公司营收总计

166.9

亿元(同比+182%),归母净利润总计

28.3

亿元(同比+899%)。收入结构上,2021

年之前,公司正极材料收入占比最高。2017-2020

年负极材料收入

占比逐年增加,分别为

18%/22%/29%/25.4%/31%。2021

年收购

LG化学偏光片业务后,

公司偏光片业务收入占比达

47%。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郑永刚先生,截至

2021

年三季报,共计持有

9.7%股权(直

接+间接)。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和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

32.2%和

30.7%。股权激励到位。2019

8

月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对象包括杉杉股份董

事长庄巍(授予

500

万股)、董事和总经理李智华(授予

500

万股)及其他中高层管理人

员及技术骨干等共计

128

人,总计授予

5940

万股,行权价格为

11.29

元/股。由于该激励

计划的预留部分(660

万股)在经公司

2019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

12

个月内

未明确激励对象,2020

8

月公司宣布预留权益失效。2020

10

月,公司宣布首次授

予的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已成就,同意在可行权日统一为符合行权条件的激励

对象申请办理股票期权行权及相关的行权股份登记手续。2021

11

月,公司对

2019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做出修订,对部分业绩考核目标进行了调整。公司期间费用持续下降,研发费用逐步提升。2016-2021Q3,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

下降趋势,管理费率下降幅度最大。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率从

2018

年至

2021Q3

维持在

4%左右。2

负极:人造石墨持续渗透,快充+硅基材料未来可期空间:负极市场空间广阔,人造石墨成为主流负极材料种类众多,以石墨为主,多种复合材料并存。锂电池负极材料依据材料、性

能可以分为十几种类型,其中石墨类负极材料凭借综合性能较好,性价比高,占据目前负

极材料

95%市场份额。石墨类负极材料主要分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等。人造石墨成为主流。天然石墨在锂嵌入和脱嵌过程中体积会产生较大变化,导致石墨

层结构破坏,进而造成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循环性能的剧烈恶化,因此往往需要对天

然石墨进行改性研究。随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对材料成本、加工性能、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倍率等因素的综合要求提升,人造石墨逐步成为负极材料首选。

我们预测,2025

年,我国负极材料中人造石墨渗透率将达到

86%。格局:“四大多小”,竞争着力于成本中日主导全球供应,国内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随着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技术的国产

化,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到

2019

年财年除了日本的

日立化成还保持着人造石墨的领先外,日本其他的几家企业,例如

JFE化学、日本碳素、

三菱化学等都已经逐渐落后,全球前五大负极企业有四家来自中国(贝特瑞、杉杉股份、

江西紫宸、凯金能源)。国内格局“四大多小”,绝对龙头并未形成。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0

年国内负极行

业主要企业产能合计

49

万吨,未来扩产计划合计超

110

万吨。根据鑫椤资讯统计,2021H1

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凯金能源出货量分别为

7.0

万/5.0

万/4.8

万/4.3

万吨,CR4

合计接近

70%,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各企业绝对份额并不高,分别占

23%/16%/16%/14%。下游应用由高价格区间的消费类,向高性价比的动力类、储能类发展。按照负极产品

性能区分,消费类锂电池主要采用中高端价格产品,动力类主要采用高性价比产品,储能

类偏好低价区间产品。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类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类、储能类

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中低价格端负极产品占比明显提升,高性价比产品对成本更为

敏感,成本控制逐渐成为各负极企业的核心关注点。单吨成本降幅更大,带来利润上升。随着行业内公司产能不断扩张,规模化效应带来

成本下降,2020

年行业内主要公司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和中科电气单吨成本较

2019

年分别下降

16.4%、24.2%、26.6%和

16.1%。单吨收入方面,主要企业均有下降,贝特

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单吨收入较

2019

年分别下降

15.7%、16.0%、25.3%和22.1%。单吨成本降幅带来的利润提升总体高于单吨收入下降来带的利润减少。各企业负极业务盈利能力趋同。2020

年,毛利率较高的贝特瑞和中科电气分别较

2019

年下降

2.31pcts和

4.27pcts;毛利率较低的璞泰来、杉杉股份和翔丰华毛利率分别较

2019

年提升

4.22pcts、1.92pcts和

6.79pcts,各企业负极业务毛利率差距逐渐缩小,盈利能力

趋同。趋势:自建石墨化是趋势,快充和硅基负极高速增长自加工石墨化比外协成本更低。2017-2019年行业自加工石墨化成本在

1.3-1.5

万元,

而委外石墨化加工成本

1.7-2.2

万元,2021

年以来,国内石墨化加工费再持续攀升,目前

已超过

2.0

万元/吨。具体来看,璞泰来主要定位高端人造石墨产品,石墨化中温控等环节

加工工艺更为复杂,2018

年石墨化单吨成本接近

2.3

万元。自加工模式较外协加工成本平

均可降低

40%,石墨化一体化布局有利于负极厂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水平。能耗管控政策趋严,各企业加速一体化布局石墨化。近期有关“能耗双控”政策频出,

地方实行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总量、提高电价、限制用电时段等措施。受此影响,我国高

耗能工业品产量收缩,价格普遍上涨。为了保证石墨化供应,各厂商开始大力布局自建石

墨化。据高工锂电测算,石墨化自供比例提升

20%,毛利率可提升近

6%。消费及动力快充迎来爆发期,负极材料是核心能耗需求推动快充技术快速发展。随着用户需求升级,市场倒逼技术进步,各大手机

厂商争相推出具有更大功率、更安全的快充产品,对大多数旗舰机型或高端机型均已实现

快速充电。VIVO及小米部分机型充电功率已达

120W,在此水平下充电倍率已超

2C,

VIVO部分产品已达

4C水平。除此之外,根据

BCCResearch数据,快充充电器在充电

器市场中的渗透率有望从

2017

年的

20.2%提升至

2022

年的

24%。新能车超级快充是大势所趋,提高电压与增加电流技术并进。2019

年,保时捷率先在

全球推出

800V高压电气架构,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

Taycan采用

800V直流快充系统并支

350kW大功率快充。自此,多家车企纷纷启动对超级快充的研发与布局。由于大电流

直流充具有比较明显的缺点,仅可在

10%~30%SOC(电池荷电状态,即剩余电量)条件

下实现最大功率充电,因此,目前只有特斯拉选择该方式。800V高压平台除了充电快,还

有降低退磁风险,提高电池容量和功率等优势。此外,电气平台提升到

800V,电控系统经

重新设计,热损耗有望降低

60%。负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快充速度与效果。快充类的负极材料需要做到:1)缩短充电

时间,同时提升充电

SOC;2)倍率充电提升的前提下,不损害倍率充电下的循环性能;

3)保证安全。从理论上来说,负极材料的颗粒粒径越小,倍率性能越优,更适合应用在快

充领域。但石墨材料由于其层状结构决定锂离子必须从材料的端面嵌入,然后扩散至颗粒

内部,致使传输路径较长,不可逆容量也较大,较慢的嵌锂过程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快充

应用,也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石墨负极克容量接近极限值,硅基负极成为新方向。石墨的理论克容量是

372mAh/g,

目前部分厂家已经可以达到

365mAh/g,接近极限值。而硅基负极克容量高达

4,200mAh/g,

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硅基负极材料存在体积膨胀和电导率低等问题,具有高技术壁垒。由于硅材料在充放

电过程中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膨胀率可达

300%),导致循环性能

及库伦效率恶化,需改性方能应用。通过材料改性及电池体系优化,提升循环寿命及首次

效率是硅基材料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现有技术路线为通过纳米化、氧化亚硅及碳包覆三种手段形成硅碳复合材料,以此减小体积效应对硅颗粒及

SEI膜破坏。硅基负极材料的终端应用包括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及储能电池市场。随着全球能源危

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广泛共识,新能源汽车

产业已经取代消费电子时候成为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的第一大终端市场。消费和储能

领域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拉动硅基负极材料需求。3

偏光片:收购

LG化学偏光片业务,布局新赛道空间:偏光片市场稳定,空间广阔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核心组件。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是将

PVA和

TAC经拉伸、

复合、涂覆等工艺后制成的一种材料,用于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LCD的成像必须依

靠偏振光。按照市场应用可以分为

TFT-LCD偏光片和黑白偏光片(TN\STN\OLED)两大

类,前者需要上下两张,后者只需要一张。除显示面板外,偏光片也可用于太阳眼镜、摄

影器材的滤光镜、汽车头灯防眩处理及光量调整器等。偏光片在面板中的价值量占比约

10%,仅次于玻璃基板。TFT-LCD目前仍然是偏光

片最主要的下游需求,面积份额超过

70%,以其中最主流的

32

TV面板为例,TFT-LCD偏光片的

BOM成本占比约为

14%。格局:日韩企业份额高,国产替代扬帆起航目前全球偏光片业务主要集中于日本和韩国,中国大陆偏光片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

Omdia数据,2020

年全球前三的大尺寸

LCDTV偏光片供应商分别是

LG化学、住

友化学和日东电工,市占率分别为

25%/22%/13%,中国大陆偏光片厂商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LG化学在大尺寸

TFT-LCD偏光片的市场份额为

25%,均位列市场第一。尽管如

此,但海外厂商在中国大陆均有产线布局,根据我们测算,中国大陆地区的偏光片产能占

比约

78%,为未来可能的收购及技术转移奠定基础。下游面板产业变迁,中国大陆偏光片业务有望快速崛起。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

产业链演变历史来看,偏光片业务的发展与下游面板产业的状况高度相关,下游面板行业

的繁荣将催生对上游偏光片的旺盛需求,从而推动偏光片业务的发展。在当前

LCD产能份

额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大陆偏光片业务有望快速崛起。趋势:大陆面板高世代产能开出,超宽幅偏光片需求旺盛国产替代缺口

1.74

亿平米,10.5

代线产能释放拉动偏光片需求稳步增长。中国大陆

本土偏光片厂商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经过我们测算,2020

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偏光

片需求量约为

3.8

亿平米,而大陆地区偏光片产能供应仅为

2.01

亿平米,供需比仅

53%。

展望未来,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和夏普的

10.5

代线的产能释放,将拉动偏光片需求稳步

增长,我们测算至

2023

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需求/产能将分别达

4.29/4.47

亿平米,供

需比

104%。4

负极技术积累深厚,偏光片受益国产替代核心竞争力一:快充领域技术绝对领先,硅基负极技术快速发展杉杉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之一,在快充等领域具备

一定技术优势,拥有包括材料造粒、表面改性、球化、热处理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公司

自主开发的高能量密度低膨胀技术、快充包覆技术、硅负极前驱体合成技术均处于行业前

列,所应用产品的性能被下游核心客户认可。公司最新一代快充类产品(3C、5C)已经在

全球主流消费类企业试产,预计

2022

年全面导入。公司今年推出的新型包覆剂能够在石墨表面进行均匀包覆,特别是实施例

1~6

经过热

处理和碳化处理后形成硬炭结构,并且在负极材料中产生适当的中孔、微孔结构。这种经

过调控的石墨负极材料的表面包覆层结构使得其不仅具有优异的电解液润湿特性和锂离

子快速嵌入、脱出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公司研发出行业内首款低温快充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QCG系列负极材料,并于

2018

年实现对

LG和宁德时代的批量供货。公司财报显示,凭借性能领先的快充材料,

2020

年在疫情背景下,公司海外客户销售量实现同比

50%以上增长,2021

年上半年进一

步实现海外客户出货量同比增长

131%。硅基材料技术领先,即将实现批量出货。公司掌握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

心技术,专利技术数量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硅基负极产品已批量应用于

3C领域,且预计

2021

年下半年进入全球知名电动工具企业的供应链实现批量供货。在动力电池应用领

域,已经通过主流车企的多轮评测,待车型上市后,将实现批量应用。除此之外,公司突

破了预锂化硅材料嵌入均匀性技术瓶颈,该款材料处于海外主流客户测试的第一梯队。核心竞争力二:大力布局石墨化产能,厢式炉降本明显负极主要受限于产能瓶颈,尤其是石墨化产能。公司加快推进石墨化扩产,目前在包

头及四川眉山等地均有在建产能。市场主流的石墨化工艺为坩埚入炉,流程较长,效率较低。坩埚入炉结构主体包括上

层坩埚、下层坩埚、上层电阻料、下层电阻料、隔层电阻料、隔热绝缘层、直流电源正极

和直流电源负极;下层电阻料填充于上层坩埚的间隙内,隔层电阻料设置于上层坩埚的上

表面和下层电阻料的上表面;上层电阻料填充于上层坩埚的间隙内。厢式炉通过增大炉内负极材料的有效容积,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厢式炉

通过式炉工艺将整个炉芯空间分成若干个等容积腔室,负极材料直接放置于石墨板材所围

成的厢体空间中,石墨板材具有导电性,厢体通电后自身发热,厢体之间无需添加保温电

阻料,仅需保留厢体四周与炉壁之间的保温材料,增大了炉内负极材料的有效容积及使用

效率,在作为负极材料容器的同时能够达到材料加热的目的。在石墨化加工完成后,炉内

降温至正常温度,清理出坩埚,再放入石墨板即可。物料齐备情况下,只需要

1-3

天时间

即可,改造时间短,不需要停产。厢式炉对于石墨化工艺掌握程度及技术优化水平要求较高,易形成技术壁垒。同时,

厢式炉受热均匀性低于坩埚炉,且因自身运作原理而存在缺陷。伴随下游中低端动力电池

产能逐渐过剩,而高端动力电池产品紧缺,厢式炉工艺需及时解决存在的技术缺陷并进行

工艺迭代,方可满足未来高端动力电池的制造需求。厢式炉工艺相比于坩埚炉工艺具有更低的平均耗电成本。厢式炉的有效容积可达到坩

埚炉的

2

倍,而总耗电量仅增加

10%,单吨耗电量降低了

45%,因此理论上厢式炉成本更

低。公司完成包头的

5.2

吨石墨化建设后,规模优势将更加明显,负极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三:偏光片业务技术与客户优势明显公司完成收购

LG化学偏光片业务。2021

2

月,公司完成收购

LG化学在中国大

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

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

70%的权益,资产包括:(1)北京乐

100%股权;(2)南京乐金

LCD偏光片业务;(3)广州乐金

LCD偏光片业务;(4)LG化学直接持有的

LCD偏光片资产;(5)LG化学直接持

有的与

LCD偏光片有关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