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一至十章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教育系一至十章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题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代表。A、儿童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C、劳动教育中心论D活动中心论2、柏拉图的代表作(C)。A、教育论B、巨人传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A、学记B、论语C雄辩术原理D、理想国4、在西方,通常认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A)。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洛克的《教育漫话》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5、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未期B、奴隶社会初期C奴隶社会未期D封建社会初期6、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A)。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柏拉图9、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斯多德)。10、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A、孔子B、墨翟C董仲舒D朱熹11、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凯洛夫的《教育学》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A、大众化B民主化C终身化D世俗化TOC\o"1-5"\h\z13、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14、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B)。A、基础性B、自然性C、自觉性D客观性15、古代印度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婆罗门教的经典(C)。A、《旧约圣经》B、《新约圣经》C《吠陀》D《古兰经》16、“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古代教育(C)。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脱离生产劳动D形式简单17、首先把“教”“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A、论语B、学记C、孟子D、说文解字二、多选题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DE)。A、前制度化教育B、义务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ABCDE。A、教育终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E、教育技术现代化3、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BE)。A、有教无类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BCD)三部分构成。A、感性B、理性C意志D情感E、人格5、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ACD)。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6、道家的教育主张包括(AE。A、“弃圣绝智”B、“教学相长”C“弃仁绝义”D、“有教无类”E、“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三、填空题1、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章程)”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尔》一书中。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4、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四、判断题1、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错TOC\o"1-5"\h\z2、教育现象就是指学校教育现象。错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错4、墨家主张教育要“复归”人的本性,一切任其自然。错5、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政治学》中。对6、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七艺教育。错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朱熹的教育思想。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孔子提出的教学要求。对9、我国在春秋战国以后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错1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错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选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B)。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TOC\o"1-5"\h\z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D)。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4、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A、校训B、班风C、校风D学风5、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7、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C)。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9、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1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A)的关系。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11、“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的特征。1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D)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D)。A、43%B、100%C50%D、33%二、多选题1、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ABCD)。A、非正式性B、多样性C、互补性D、过渡性2、校园文化由(ABE构成。A、观念文化B、物质文化C、设施文化D、环境文化E、物质文化3、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的功能即(ABCD。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即(AD)o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功能D、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网络教育的特征是(ACDE)oA、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是“金字塔形”教育C、是跨年龄段的教育D是跨时空的教育E、所依据的是“兴趣选择”6、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ABCD基本成分。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D、理想成分三、填空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4、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教学内容)上。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五、判断题TOC\o"1-5"\h\z1、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错2、教育有相对独立性,要重视学校自身的办学规律。对3、因为教育的政治功能,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错4、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决于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对5、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对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对7、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对&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对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选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o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一般来讲,初中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B)o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oA、遗传素质B、成熟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B)。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6、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个体身心发展的(D)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洛克的“白板论”是关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力观(B)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C)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9、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D)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洛克B、格塞尔C、华生D、威尔逊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A)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TOC\o"1-5"\h\z1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C)。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12、心理学家常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C)。A、儿童期B、青年期C、少年期D、幼儿期1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A、生理活动E、心理活动C、语言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14、(D)是个体身心两个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A、幼儿期E、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5、教育的直接目的是(A)。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B、培育“四有”新人C、促进社会的发展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二、多选题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E)。A、内发论B、成熟机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D教育E、外铄论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ABCD)。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B、加速个体发展C、具有延时价值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3、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ABE)。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精神活动D、思维活动E、社会实践活动

4、下列(ACD属于身心发展的互补。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B、聪明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C、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的困难D、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E、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三、填空题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2、洛克的“(白板论)”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代表。3、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七、判断题TOC\o"1-5"\h\z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错2、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错3、心理学家把儿童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错4、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对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单选题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A、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D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A、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D)。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4、A、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5、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6、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C)。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4、A、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5、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6、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C)。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7、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A、德育B、智育C体育美育8、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内容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D)。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二、多选题1、教育目的的作用有(ACE。A、导向作用B、规范作用C、激励作用D、凝聚作用E、评价功能2、教育目的层次包括(ACDE。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E、课程目标3、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ACDE)。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E、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4、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全面发展,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ABCDE)。A、德育B、体育C、智育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5、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ABCD。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三、填空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4、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教育目的)。5、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五、判断题1、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TOC\o"1-5"\h\z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对2、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对3、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错4、在“五育”中。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对5、我们讲的全面发展就是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错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选题1、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B)。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2、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D)。A、名誉权B、荣誉权是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TOC\o"1-5"\h\z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C)。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C)。A、授受关系B、互相尊重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民主平等关系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C)oA、生生关系B、师师关系C、师生关系D、教师与领导的关系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o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TOC\o"1-5"\h\z7、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C)。A、隐私权B、受教育权C、人身权D、荣誉权&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9、学生是学习的(A)。A、主体B、客体C、媒体D、手段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11、学生具有发展的(D)。A、潜在性与现实性B、潜在性与可塑性C、可能性与现实性D、可能性与可塑性1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13、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C)的职业。A、系统化B、专门化C、社会化D复杂化14、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C)方面。A、政治素养B、教育素养c、专业素养D、道德素养15、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A)。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16、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o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段话描述的是对师生关系的(D)要求。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18、师生关系的本质是(A)oC)oA、人一人关系B、人一物关系C、授一受关系D、朋友关系19、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C)o22、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为(ACD)o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20、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A)A、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二、多选题B、内发论与外铄论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1、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ABCD)。A、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B、广泛的文化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教师的职业道德E、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3、教师资格条件包括(ABCE)。A、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B、中国公民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具有学习能力E、具有教育教学能力4、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ACE)。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5、教师的职业角色有(A、传道、授业、解惑者ABCDE)。B、示范者C、管理者D、朋友E、研究者A、是国家公民B、是已成年公民C、是未成年公民三、填空题1、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3、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4、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5、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六、判断题TOC\o"1-5"\h\z1、教师职业是一种软专业,谁都可以当老师。错2、因学生犯有某种过错,学校可以扣发学生的毕业证书或不出具学业成绩证明。错3、教师的职责是传授文化知识。错4、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错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错6、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错第六章课程一、单选题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A、课程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目标2、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的是(A)。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3、(B)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A、教科书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学内容4、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D)。A、目录B、习题C、附录D、课文TOC\o"1-5"\h\z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B)。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7、课程实施的最后一环是(C)。D组织教学活动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D组织教学活动&目前我国课程的基本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的正确顺序是(A)。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B、教学大纲一教学计划一教科书C、C、教学计划一教科书一教学大纲D、教科书一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9、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C)oC)oE、学校课程10、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B)。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1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o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13、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评价B、课程目标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14、泰勒的“课程原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A)oA、确定目标B、选择内容C、组织内容D、评价二、多选1、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ADE)oA、国家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地方课程A、社会B、教育理想C、知识D、儿童E、个人意志3、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的特征(ABD。A、强制性B、普遍性C、科学性D基础性E、系统性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BCE)方面因素的影响。A、先天因素B基础因素C、外部因素D、环境因素E、内部因素5、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包括(ABCDE)。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E、评价教学活动6、泰勒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ACDE)步骤或阶段。A、确定目标B、分析目标C、选择内容D、组织内容E、评价7、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ABC)。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经验中心课程E、活动中心课程&课程目标的规定性(ABCE)。A、时限性B、预测性C、具体性D、参与性E、操作性三、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个基本部分构成。2、把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的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六、判断题TOC\o"1-5"\h\z1、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错2、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对3、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对4、教学计划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错5、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的统一要求。对6、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准则就是课程目标。对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选题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C)。A、主体活动B、实践活动C、认识活动D、文化活动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B)。A、唯一工作B、中心工作C、必要工作D、重要工作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A、(B)°B、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的传授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B)°B、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的传授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7、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孔子B、昆体良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8、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D)。DD)。D、主动性A、创造性B、交往性C、多样性11、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像力12、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C)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1213、某老师把学生回答平均分配12个馒头的多种计算方法板书出来:12-3=4(人),十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原则。A、巩固性B直观性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1214、《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C)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启发性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巩固性TOC\o"1-5"\h\z15、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是(A)。A、开而弗达B、不凌节而施C、温故知新D、学而时习之1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17、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二、多选题1、领会知识包括(DE)°A、熟悉教材B巩固教材C、分析教材D、理解教材E、感知教材2、教学的一般任务是(ABCDE)。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能力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E、发展学生体力3、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BCD。A、间接性B、交往性C、教育性D、领导性E、自主性4、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ABCD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E、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5、讲授法可分为(ACD)。A、讲述B、讲读C、讲解D、讲演E、讲评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BCDE。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7、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CDE)。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C、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E、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知识8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ABCDE。A、教学目的B、教师的业务水平C、学生的特点D教材特点E、教学时间、设备、条件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学不躐等E、因材施教三、填空题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两种。5、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教)方法和(学生学)方法。六、案例分析题1、说明下面教学案例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试做具体的分析。“力”的概念的教学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我问到“力到底是什么”的时

候?同学们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说:“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物体作用物体人提水起重机吊钢管磁铁吸铁钉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钢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为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多项选择题1、根据上述教学案例,你认为贯彻的教学原则有(ABCE)。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E、直观性原则2、根据上述教学案例,你认为运用了的教学方法有(ABCE)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E、演示法2、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单项选择题TOC\o"1-5"\h\z1、根据上述教学案例,你认为贯彻的教学原则有(C)。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启发性D巩固性E、直观性2、根据上述教学案例,你认为运用了的教学方法有(B)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E演示法3、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看。”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孔子的做法体现了(C)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D巩固性原则E、直观性原则4、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义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严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不定项选择题1、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E)教学方法。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E演示法TOC\o"1-5"\h\z2、根据上述教学案例,你认为运用了的教学原则有(E)。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启发性D、巩固性E、直观性七、判断题1、教学中师生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错2、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患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孔子。错3、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对4、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对5、从教学过程的结构来说,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对6、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活动。错7、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错&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形成清晰表象,因此,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用得越多越好。错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10、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对11、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错12、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错13、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对14、拔苗助长典故说明教学要循序渐进。对15、讲授法是注入式教学法,而不是启发式教学法。错第八章教学(下)一、单选题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TOC\o"1-5"\h\z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4、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5、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D)。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夸美纽斯6、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7、以下(B)与一堂好课无关。A、教学目标B、教学设备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9、构成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B)。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10、(D)是教案的主要成分。A、提出教学目标(目的)B、教学方法C、教具D、教学过程二、多选题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ABCDE)。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D、备课E、布置作业2、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ABCD)。A、客观性B、发展性C、指导性D、计划性E、自主性&钻研教材包括(ABC)。A、钻研教学大纲B、钻研教科书C、阅读有关的参考书D、教学计划E、教学进度4、试题类型可分为(AB)大类。A、供答型B、选答型C、单一型D、最佳型E、组合型5、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的优点在于(CD)。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C、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从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看,可分为无交流传递和有交流传递。其中有交流传递又可分为(ABCD)等多种方式。A、提问B、程序学习C、小组学习D、讨论学习E、合作学习三、填空题1、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2、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3、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因材施教)。4、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六、判断题1、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对TOC\o"1-5"\h\z2、钻研教科书,有利于教师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间的差距。对3、组织教学不仅要在上课一开始进行,而且要贯穿在一堂课的始终。对4、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上课的延续。对

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九章德育一、单选题TOC\o"1-5"\h\z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A)。D因材施教原则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D因材施教原则2、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C)。A、班主任工作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少先队活动3、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作的自觉努力,一般称为(B)。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4、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D)统一过程。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A、个体与环境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7、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B)。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二、多选题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ACDE)。A、政治教育B知识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ABCD)。A、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B、文化传统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D、德育目标E、德育任务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ABC)。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表扬为主,正面教育D做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E、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品德的构成因素主要有(ACDE)。A、道德认识B、道德能力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E、道德行为5、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中的榜样包括(ABC)。A、伟人的典范B、学生中的好榜样C、教育者的示范D、优秀学生E、模范教师

三、填空题1、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2、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二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六、案例分析题1、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D)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2、C、导向性原则D2、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织这些“小捣蛋”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A)A、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A)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七、判断题1、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主体,又是德育的客体。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3、般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4、德育方法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