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概述二、生态因子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四、生物的生态适应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概述1生态学20091.环境(environment)概述(1)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赖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孙振鈞,基础生态学,2007)(2)环境因素(environmentfactor):直接参加有机体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组成部分。(3)环境条件(environmentcondition):为环境因素提供物质和能量基质的组成部分。2.大环境与小环境(环境分类)见下图。一、环境概述生态学20091.环境(environment)概述一、2植物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精]课件3生态学2009二.生态因子1、定义: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气候因子)分类,包括5种类型:气候因子(光照、温度、降水(湿度)、空气等因子);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和土壤生物等因子);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人为因子(、、、、、、)生态学2009二.生态因子1、定义:生态因子(ecol4生态学2009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p16-18(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可调节(补偿)作用但不可代替性;(6)限制性作用—耐度限制及耐度限制的调节。生态学2009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p5植物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精]课件6植物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精]课件7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p241-280)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5.土壤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p248(1)光强的作用:植物色的生长(光合作用)-短飞蓬在阳性生境和阴性生境的光补偿点不同:生长发育、形态建构作用。光照充足和不足植物形态比较P243:典型例子—植物黄化现象(eitiolationphenomenon)。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强的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9(2)光质的作用:光合作用影响红、橙光能对叶绿素有促进,绿光不被植物吸收称“生理无效辐射”。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有影响。
紫外光与动物维生素D产生关系密切,过强有致死作用,波长360nm即开始有杀菌作用,在340nm~240nm的辐射条件下,可使细菌、真菌、线虫的卵和病毒等停止活动。200~300nm的辐射下,杀菌力强,能杀灭空气中、水面和各种物体边面的微生物,这对于抑制自然界的传染病病原体是极为重要的。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0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反应与适应定义: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所表现出的现象称之为光周期现象。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例如植物的花芽诱导与开花、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叶的生长、根和贮藏器官的形成等
纬度01020304050606566.5最长日12.0012.5813.2213.9314.8516.1518.5021.1524.00最短日12.0011.4210.7810.079.157.855.502.850.00表1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单位:h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11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反应与适应植物对光强变化的适应P246,以光强为主导因子的生态类型: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表12-3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比较)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照中植物。(不同光照时间对开花的作用而定)动物的光周期现象: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为明显,它的迁徙是由日照长短变化所引起的;鸟类及某些兽类的生殖也与日照长短有关,如雪貂、野兔和刺猬等都是随着春天日照长度增加而开始生殖(称为长日照兽类);绵羊、山羊和鹿等总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生殖期(称短日照兽类)。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12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生长:“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发育: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变温与种子萌发;(2)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对低温适应——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高山和极低植物,含有更多的深色的色素,呈匍匐、低矮的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减少(贝格曼Begman定律)(调查表)。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为四肢、尾巴、外身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的趋势。
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2.温度13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在生理方面,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动物对低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代谢率与温度关系中的热中性区宽,下临界点温度以下的曲线率小等几个方面(图)。对高温的适应-植物为提高抗高温能而发生的变化有哪些?(3)物候节律:物候又称物候现象(phenologicalphenomenon),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现象。物候学(pheology)则是指研究生物与气候周期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温度14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水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水的高比热和高汽化热-植物体温调节;干旱地区植物形成特殊的适应对策。植物有的还形成庞大的根系增加吸水量,减少叶面积,甚至退化消失。水分不足,使植物萎蔫;使动物滞育或休眠。某些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如澳洲鹦鹉遇到干旱年份,就停止繁殖;而某些龙脑香科植物遇到干旱年份却产生“爆发性开花结果”,等等。(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见下)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水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15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植物依其对水分需求划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型。各类型下又分别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等。(图解)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形态结构上的适应:以各种不同形态结构,使体内水分平衡。行为上的适应:沙漠动物昼伏夜出;迁徙等。生理上的适应:“沙漠之舟”骆驼可以17天不喝水,身体脱水达体重的27%,仍然照常行走。它不仅具有贮水的胃,驼峰中还储藏丰富的脂肪,有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分;其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3.水因16生态学2009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1、植物的抗旱性能:避旱耐旱植物逃避干旱的方式有:缩短生长发育期,休眠或旱季落叶;改善吸水性能,降低水势提高吸水能力,延伸根系扩大吸水范围;减少水分丢失,增加角质厚度,及时关闭气孔阻止蒸腾;CAM代谢途径,提高水分利用率。;贮存水分并增加输水能力;2、植物的抗涝-发达的通气系统生态学2009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1、植物的抗旱性能17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氧的生态作用;(2)氮的生态作用;(3)CO2的生态作用(对动植物个体潜在的影响);①使植物气孔开度减少,减少蒸腾,提高水分利用。②CO2
浓度相对提高,使C3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增加(C4植物达到饱和点后则不随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加)。③CO2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速率随全球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④高浓度的CO2
能改变植物形态结构——幼苗分枝增多,叶面积指数加大等。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氧的生态作用;18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①大气主要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二氧化硫(SO2
)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为0.25~0.55ppm,2~8小时;典型症状——叶片脉间呈不规则的点状、条状或块状坏死区。氟化氢(HF)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40ppm;典型症状——叶尖和叶缘坏死。臭氧(O3)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0.05~0.15ppm0.5~8小时;典型症状——叶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小斑点。乙烯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10~100ppb;典型症状——“偏上生长”致使叶片、花、果脱落。②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参考,夏汉平文章)吸收CO2,放出O2:造林绿化与人类维系呼吸;吸收有毒气体:吸收二氧化硫(SO2)及氟化氢(HF)最优;驱菌杀菌作用:有些植物分泌杀菌素,如1ha松柏林24小时分泌34kg杀菌素;阻滞粉尘:针叶林阻粉尘量32~34吨/年,阔叶林68吨/年;吸收放射性物质:吸收中子γ-射线。
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419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③大气污染监测——指示植物a.作为指示植物的基本条件: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强度;能够较早地发现污染(对大气污染敏感);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大气污染物;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基本年轮的化学分析)。b.常见(用)的指示植物:地衣最敏感,0.015~0.105ppm二氧化硫下无法生存(但反应慢)。④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形态及生长量观测:IA=Wo/Wm;群落生活力调查(见《城市生态学》——孟德政等译,1986);现场盆栽定点监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开放度,细胞膜透性,叶液PH值变化,植物体内酶体变化等。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420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
①PH值<3或>9对根系严重伤害②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2)植物的盐害和抗盐性 植物的抗盐方式: 排除盐分——泌盐植物;稀盐植物(稀释盐分); 富集盐分;拒绝吸收(3)植物对土壤适应的生态类型
对PH值的适应——嗜酸性植物、嗜酸—耐碱植物、嗜碱—耐酸植物、嗜碱植物。 钙土植物、盐生植物、抗盐植物(4)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汞、镉、砷、化学农药污染等。
监测:植物群落调查,蔬菜及作物调查,实验分析5.土壤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521四、植物的生态适应
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三)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四、植物的生态适应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22生态学2009四、植物的生态适应适应(adaptation):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系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机制、遗传特性等生物学特征上出现的能动相应和积极调整。适应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判断生物是否适应的标准是什么?临界期(criticalperiod)环境胁迫(environmentstress)生态学2009四、植物的生态适应适应(adaptat23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lifehistorypatterns):植物在生活史中维持生存(maintenance)、生长(growth)和繁殖(reproduction)方式的组合。这种组合以资源的获取和配置为核心,以实现最大的繁殖成功为目的,是植物适应环境的最集中的体现。收益-成本分析(Analysisofbenefitcost,ABC):资源获取策略:资源比假说(最小因子原理)、多元限制假说生存维持策略:生活史繁殖活动方式(一次结实植物、多次结实植物)、寿命(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植物)、抵抗动物和病害对资源的需求利用。生殖繁衍策略:最大种子产量或成功繁衍后代并最大程度将种质基因有效传递给后代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的生活史格局(life24生态学2009
植物的生态适应-生活史格局类型(了解,见后补充)R-型生活史对策(对环境最大的占有)和K-型(密度制约)R-,P225C-和S-型生活史对策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R-型生活史对策25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植物对极端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进化(1)极端自然环境影响植物遗传的表达和表型范围(2)极端自然环境中选择诞生了很多不利于常规条件下植物的性状特征(3)极端环境影响植物种群的大小,既可能加速植物的灭亡,也可能加速植物的新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污染环境的”非常规”极端性;植物采取拒绝吸收、分解转化、隔离等策略作用;植物出现快速分化并微进化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对极端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进26生态学2009草类植物的对自然环境和动物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的特征:1、草类植物种类繁多,以禾本科为主。世界上禾本科植物有8,000余种2、禾本科植物的生长策略:根茎(草地生态学P12)生态学2009草类植物的对自然环境和动物都有良好的适应能27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三)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趋异适应:属于同一个种的植物个体群,因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高度、叶片大小、开花时间以及其它相关性状都有或多或小的差异。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受相同或相近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却很相似或相近。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趋异适应:属于同一个种的植物28植物的生态适应
三)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生态型:同种植物的对特定生境适应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遗传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的个体群。是种内的生态分化;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发生遗传响应的产物。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结构、生理,尤其是外貌上所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植物的生态适应
三)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生态型:同种植物29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生活型和生态型生活型的划分及适应方式:乔木、灌木、半灌木、藤本、草本(一年生、多年生)、垫状植物;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常绿、落叶植物、针叶植物等等(休眠或复苏芽)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生态型的划分:1)气候生态型:早、中、晚稻(光照);冬、春小麦(温度);水稻、陆稻(水分);
2)土壤生态型
3)生物生态型:稗子(水稻)和其它稗子;放牧型黑麦草、草坪性黑麦草;栽培种和野生种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生活型和生态型30课后作业1、解释概念(小)生境(植物生态学197页)、植被、生态型生活型2、植物为提高抗低温能力而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哪些?P258高温呢?3、植物逃避干旱的方式有哪些?P2674、列举草类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5、列举不同生态型的草类植物。课后作业1、解释概念(小)生境(植物生态学197页)、植被31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谢谢!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谢谢!32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概述二、生态因子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四、生物的生态适应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概述33生态学20091.环境(environment)概述(1)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赖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孙振鈞,基础生态学,2007)(2)环境因素(environmentfactor):直接参加有机体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组成部分。(3)环境条件(environmentcondition):为环境因素提供物质和能量基质的组成部分。2.大环境与小环境(环境分类)见下图。一、环境概述生态学20091.环境(environment)概述一、34植物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精]课件35生态学2009二.生态因子1、定义: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气候因子)分类,包括5种类型:气候因子(光照、温度、降水(湿度)、空气等因子);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和土壤生物等因子);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人为因子(、、、、、、)生态学2009二.生态因子1、定义:生态因子(ecol36生态学2009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p16-18(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可调节(补偿)作用但不可代替性;(6)限制性作用—耐度限制及耐度限制的调节。生态学2009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p37植物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精]课件38植物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精]课件39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p241-280)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5.土壤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p2440(1)光强的作用:植物色的生长(光合作用)-短飞蓬在阳性生境和阴性生境的光补偿点不同:生长发育、形态建构作用。光照充足和不足植物形态比较P243:典型例子—植物黄化现象(eitiolationphenomenon)。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强的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41(2)光质的作用:光合作用影响红、橙光能对叶绿素有促进,绿光不被植物吸收称“生理无效辐射”。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有影响。
紫外光与动物维生素D产生关系密切,过强有致死作用,波长360nm即开始有杀菌作用,在340nm~240nm的辐射条件下,可使细菌、真菌、线虫的卵和病毒等停止活动。200~300nm的辐射下,杀菌力强,能杀灭空气中、水面和各种物体边面的微生物,这对于抑制自然界的传染病病原体是极为重要的。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光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2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反应与适应定义: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所表现出的现象称之为光周期现象。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例如植物的花芽诱导与开花、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叶的生长、根和贮藏器官的形成等
纬度01020304050606566.5最长日12.0012.5813.2213.9314.8516.1518.5021.1524.00最短日12.0011.4210.7810.079.157.855.502.850.00表1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单位:h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43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反应与适应植物对光强变化的适应P246,以光强为主导因子的生态类型: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表12-3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比较)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照中植物。(不同光照时间对开花的作用而定)动物的光周期现象: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为明显,它的迁徙是由日照长短变化所引起的;鸟类及某些兽类的生殖也与日照长短有关,如雪貂、野兔和刺猬等都是随着春天日照长度增加而开始生殖(称为长日照兽类);绵羊、山羊和鹿等总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生殖期(称短日照兽类)。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光周期现象—生物对光的生态44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生长:“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发育: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变温与种子萌发;(2)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对低温适应——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高山和极低植物,含有更多的深色的色素,呈匍匐、低矮的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减少(贝格曼Begman定律)(调查表)。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为四肢、尾巴、外身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的趋势。
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2.温度45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在生理方面,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动物对低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代谢率与温度关系中的热中性区宽,下临界点温度以下的曲线率小等几个方面(图)。对高温的适应-植物为提高抗高温能而发生的变化有哪些?(3)物候节律:物候又称物候现象(phenologicalphenomenon),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现象。物候学(pheology)则是指研究生物与气候周期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2.温度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温度46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水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水的高比热和高汽化热-植物体温调节;干旱地区植物形成特殊的适应对策。植物有的还形成庞大的根系增加吸水量,减少叶面积,甚至退化消失。水分不足,使植物萎蔫;使动物滞育或休眠。某些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如澳洲鹦鹉遇到干旱年份,就停止繁殖;而某些龙脑香科植物遇到干旱年份却产生“爆发性开花结果”,等等。(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见下)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水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7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植物依其对水分需求划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型。各类型下又分别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等。(图解)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形态结构上的适应:以各种不同形态结构,使体内水分平衡。行为上的适应:沙漠动物昼伏夜出;迁徙等。生理上的适应:“沙漠之舟”骆驼可以17天不喝水,身体脱水达体重的27%,仍然照常行走。它不仅具有贮水的胃,驼峰中还储藏丰富的脂肪,有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分;其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3.水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3.水因48生态学2009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1、植物的抗旱性能:避旱耐旱植物逃避干旱的方式有:缩短生长发育期,休眠或旱季落叶;改善吸水性能,降低水势提高吸水能力,延伸根系扩大吸水范围;减少水分丢失,增加角质厚度,及时关闭气孔阻止蒸腾;CAM代谢途径,提高水分利用率。;贮存水分并增加输水能力;2、植物的抗涝-发达的通气系统生态学2009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1、植物的抗旱性能49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氧的生态作用;(2)氮的生态作用;(3)CO2的生态作用(对动植物个体潜在的影响);①使植物气孔开度减少,减少蒸腾,提高水分利用。②CO2
浓度相对提高,使C3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增加(C4植物达到饱和点后则不随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加)。③CO2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速率随全球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④高浓度的CO2
能改变植物形态结构——幼苗分枝增多,叶面积指数加大等。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氧的生态作用;50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①大气主要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二氧化硫(SO2
)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为0.25~0.55ppm,2~8小时;典型症状——叶片脉间呈不规则的点状、条状或块状坏死区。氟化氢(HF)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40ppm;典型症状——叶尖和叶缘坏死。臭氧(O3)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0.05~0.15ppm0.5~8小时;典型症状——叶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小斑点。乙烯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10~100ppb;典型症状——“偏上生长”致使叶片、花、果脱落。②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参考,夏汉平文章)吸收CO2,放出O2:造林绿化与人类维系呼吸;吸收有毒气体:吸收二氧化硫(SO2)及氟化氢(HF)最优;驱菌杀菌作用:有些植物分泌杀菌素,如1ha松柏林24小时分泌34kg杀菌素;阻滞粉尘:针叶林阻粉尘量32~34吨/年,阔叶林68吨/年;吸收放射性物质:吸收中子γ-射线。
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451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③大气污染监测——指示植物a.作为指示植物的基本条件: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强度;能够较早地发现污染(对大气污染敏感);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大气污染物;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基本年轮的化学分析)。b.常见(用)的指示植物:地衣最敏感,0.015~0.105ppm二氧化硫下无法生存(但反应慢)。④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形态及生长量观测:IA=Wo/Wm;群落生活力调查(见《城市生态学》——孟德政等译,1986);现场盆栽定点监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开放度,细胞膜透性,叶液PH值变化,植物体内酶体变化等。4.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4)大气污染与植物(了解);452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
①PH值<3或>9对根系严重伤害②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2)植物的盐害和抗盐性 植物的抗盐方式: 排除盐分——泌盐植物;稀盐植物(稀释盐分); 富集盐分;拒绝吸收(3)植物对土壤适应的生态类型
对PH值的适应——嗜酸性植物、嗜酸—耐碱植物、嗜碱—耐酸植物、嗜碱植物。 钙土植物、盐生植物、抗盐植物(4)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汞、镉、砷、化学农药污染等。
监测:植物群落调查,蔬菜及作物调查,实验分析5.土壤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553四、植物的生态适应
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三)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四、植物的生态适应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54生态学2009四、植物的生态适应适应(adaptation):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系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机制、遗传特性等生物学特征上出现的能动相应和积极调整。适应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判断生物是否适应的标准是什么?临界期(criticalperiod)环境胁迫(environmentstress)生态学2009四、植物的生态适应适应(adaptat55生态学2009植物的生态适应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植物的生活史格局(lifehistorypatterns):植物在生活史中维持生存(maintenance)、生长(growth)和繁殖(reproduction)方式的组合。这种组合以资源的获取和配置为核心,以实现最大的繁殖成功为目的,是植物适应环境的最集中的体现。收益-成本分析(Analysisofbenefitcost,ABC):资源获取策略:资源比假说(最小因子原理)、多元限制假说生存维持策略:生活史繁殖活动方式(一次结实植物、多次结实植物)、寿命(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植物)、抵抗动物和病害对资源的需求利用。生殖繁衍策略:最大种子产量或成功繁衍后代并最大程度将种质基因有效传递给后代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作外包合同范本
- 净化车间合同范本
- 儿童套装采购合同范本
- 修缮祖坟合同范本
- 制作标语购销合同范本
- 聘请设计师合同范本
- 保证合同范本模板
- 代理饮料合同范本
- 划拨土地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加工柜体合同范本
-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绩效考核制度
- 新版FMEA控制程序-第五版FMEA
- 过敏性休克完整版本
- 剪叉式升降平台结构设计
- 安庆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
- 中智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三晋卓越联盟·山西省2024-2025学年度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课件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父母买房在子女名下协议书范本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