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_第1页
高中生物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_第2页
高中生物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_第3页
高中生物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_第4页
高中生物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练1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50题选择题1.(2019·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月考)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其稳态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下列关于反馈调节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产物过多时,可反馈调节酶的活性,改变酶的分子结构,从而抑制酶促反应进行B.肌细胞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使血液酸度增加,从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为机体提供更多的O2C.高水平的血糖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血糖利用和抑制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而血糖浓度的降低又会反馈给胰岛A细胞,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能迫使种群繁殖速度下降,造成个体移居,还能增强天敌作用,从而使种群密度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生命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这就决定了生命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生命系统的动态变化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否则就会解体,导致系统的崩溃。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即自我调节,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主要依靠反馈。所谓反馈,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详解】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所以当细胞代谢产物过多时,可反馈调节酶的活性,改变酶的分子结构,从而抑制酶促反应进行,A正确;剧烈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不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血液中乳酸含量升高,从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为机体提供更多的O2,B正确;高水平的血糖给胰腺一种反馈,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到平均水平,而血糖含量的降低又会给胰腺一种反馈,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增长呈现“S”型曲线,即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K值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种群密度越大,环境因子的限制就越强。高密度群体能够迫使生育或繁殖速度下降,也能造成个体移居,并且限制外来个体迁入。另外,还能增加天敌的作用,D正确;故选C。2.(2019·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开学考试)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代谢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B.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D.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都是通过促进细胞代谢而实现调节的【答案】D【解析】细胞正常代谢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A正确。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而进行的,B正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C正确。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都是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有可能是促进也有可能是减弱而实现调节的,D错误。点睛:本题看着比较难但实质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这在必修一课本中第一章进行了原话描述,而必修一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3.(2020·江苏省高三二模)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紧扣题干信息“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答题。【详解】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正确;C、由图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组织和肝脏,C错误;D、相对于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2020·江苏省高三二模)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B.细胞内高Na+、细胞外高K+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D.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重吸收水分增加,血浆渗透压下降,A错误;

B、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错误;

C、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C正确;

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2020·湖南省高三其他)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冠状病毒和人体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C.冠状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冠状病毒的+RNA为模板,还需宿主细胞的氨基酸、ATP、酶、tRNA、核糖体等参与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B、冠状病毒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也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B正确;C、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进入宿主细胞内,原料、能量和场所都是由宿主提供,C正确;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培养基不能直接培养病毒。6.(2020·天津高三一模)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物质组成和含量测定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随之减少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是组织液。【详解】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组织液增加,B错误;C、④属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7.(2020·海南省高三其他)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C.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处于恒定不变的状态D.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进入淋巴,B正确;C、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错误;D、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内环境在细胞外,D错误。故选B。8.(2020·浙江省高三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道能将多种营养素摄入内环境 B.肝脏对血糖浓度的稳定有重要作用C.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影响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发生自动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消化道能将多种营养素摄入内环境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指标和物质含量(例如血糖含量),有利于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B、肝细胞中有肝糖原可以调节血糖平衡,B正确;C、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C错误;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发生自动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2020·浙江省高三一模)从人体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约有90%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B.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小,细胞无法从血浆迁移到组织液C.淋巴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血浆含量的稳定D.细胞的代谢影响内环境的成分,但不影响其理化性质【答案】C【解析】【分析】(1)存在于动物细胞外面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如下:(2)皮肤的任何破损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详解】A、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B、通常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小,当人的皮肤破损后,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即从血浆迁移到组织液,B错误;C、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一部分组织液可回流进入血浆,一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血浆含量的稳定,C正确;D、细胞的代谢既影响内环境的成分,也影响其理化性质,例如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的pH略有下降,D错误。故选C。10.(2019·河北安平中学高三月考)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答案】B【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正确;B、如果器官为胰腺,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B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高于A处,B错误;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B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正确;D、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D正确。故选B。11.(2020·云南省高三二模)10月3日,“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活力蒙自”2019蒙自国际马拉松在红河州蒙自市成功举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B.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C.跑时产生的CO2和乳酸导致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D.赛跑过程中运动员散热的主要途径之是汗腺分泌量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恒定的调节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活细胞是代谢的主要场所。【详解】A、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B、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C、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奔跑时产生的CO2和乳酸不会导致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C错误;D、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D正确。故选D。12.(2020·全国高三一模)下图为正常人体局部代谢简图,其中A、B、C表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物质A会转化为物质B。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存在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O2等物质B.血浆中物质C的含量低于组织液中物质C的含量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组织液和血液构成D.物质B进入血浆后和HCO3-等发生反应,血浆pH基本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A错误;B、物质C为O2,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组织液和血浆构成,C错误;D、物质B为乳酸,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CO3-、HPO42-等,可以与之反应维持pH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成分的理解,以及对物质出入方式的掌握。13.(2020·江苏省高三二模)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C.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D.结构A代表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2、分析图形:激素Ⅰ是胰岛素,Ⅱ是胰高血糖素,Ⅲ是肾上腺素。【详解】A、Ⅱ是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的激素是胰岛素,A错误;B、Ⅲ是肾上腺素,其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C、Ⅰ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Ⅱ是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两者之间有拮抗作用,C错误;D、结构A代表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血糖调节过程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及其具体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激素或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2020·北京高三一模)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病情发展许多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损C.桥本氏甲减患者会表现出体温偏高的症状D.桥本氏甲减可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减轻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会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详解】A、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体内产生抗体攻击正常的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分别不足,B正确;C、桥本氏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缓慢,可能会出现体温偏低的症状,C错误;D、桥本氏甲减患者缺乏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减轻症状,D正确。故选C。15.(2020·上海高三二模)在炎热的夏季,食品工厂的工人需要频繁出入冷库,如图所示。则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和汗腺大量分泌的区段分别是()A.①和② B.①和③C.②和③ D.③和②【答案】C【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增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对传来的兴奋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再通过相应的传出神经传到汗腺等效应器,导致汗腺大量分泌汗液等生理反应。【详解】食品工厂的工人进入冷库,即从①(高温)到②(低温)环境,此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有关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后者再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合成甲状腺素,导致②区段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增加。食品工厂的工人从冷库中出来,即从②(低温)到③(高温)环境,此时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导致③区段汗腺大量分泌汗液,C正确。故选C。16.(2020·上海高三二模)人体的血压通常在清晨起床时会出现“晨起高峰”现象,下列与该现象无关的是()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甲状腺素分泌增加C.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D.夜间饮水较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的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它们支配共同的内脏器官,而作用的结果却是互相拮抗的。比如,当人体从事重体力活动或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胃肠蠕动减慢等变化,以适应生理需要。反之,当身体处于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则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等。

(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使人的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等。

(3)甲状腺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4)抗利尿激素(ADH)又称加压素,可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详解】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人的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A错误;B、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加快,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提高,但不能使血压升高,B正确;C、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可引起血压增高,C错误;D、夜间饮水较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D错误。故选B。17.(2020·江西省高三二模)反馈调节在生命活动调节和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有关反馈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此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B.害虫与其天敌食虫鸟的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的结果总是使系统趋向于稳态D.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时都具有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3、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详解】A、由分析可知,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此过程为负反馈调节,A正确;B、害虫与其天敌食虫鸟的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B错误;C、负反馈调节的结果总是使系统趋向于稳态,而正反馈的结果正好相反,C正确;D、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在人体中都存在,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时都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B。18.(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⑤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⑥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⑦初次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⑧2、4-D、苯乙酸均为生长素类似物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1、严重腹泻时体内丢失的是水分和盐分;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4、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5、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6、免疫细胞中,只有效应B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抗原。【详解】①严重腹泻后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等,而不仅仅是补充水分,①错误;②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而直接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②错误;③垂体功能受损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和合成和分泌,因此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其中兴奋型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而抑制型递质不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④错误;⑤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转移到胸腺中成熟,⑤错误;⑥抗生素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产物,故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不能体现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⑥错误;⑦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效应T细胞,而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抗体,⑦正确;⑧2、4-D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苯乙酸是植物合成的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⑧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无机盐的功能、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垂体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免疫调节、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平常需多加积累。19.(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B.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C.某人长期熬夜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可能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D.熬夜可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通过“光周期信号→松果体→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褪黑素可以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褪黑素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抑制性腺的发育。【详解】A、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不能感受到外界光照信号,所以褪黑素合成量多于正常小鼠,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可见褪黑素可能反馈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B正确;C、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C正确;D、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题干分析出褪黑素在调控小鼠周期和免疫中的作用,结合选项进行解答。20.(2020·天津高三其他)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抗原刺激T细胞可以使其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或效应T细胞,同时记忆T细胞本身也可以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A正确;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否则,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记忆T细胞,干扰实验结果,B错误;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另设一组不移植脂肪组织且直接感染病原体的对照组,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免疫调节尤其是细胞免疫的内容分析选项。21.(2020·贵州省高三一模)2019年底武汉出现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SARS-CoV-2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B.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SARS-CoV-2免疫的能力C.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SARS-CoV-2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D.患者发热时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衡【答案】D【解析】【分析】当体温升高时,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当持续高温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当体温下降时,机体产热小于散热。【详解】A、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可使人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A正确;B、治愈后的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含有可特异性识别SARS-CoV-2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保持对SARS-CoV-2免疫的能力,B正确;C、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SARS-CoV-2的蛋白质外壳变性,破坏病毒的结构,从而失去感染力,C正确;D、患者发热时,机体产热、散热均增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对SARS-CoV-2的分析,主要考查机体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题干较新颖,考查内容较基础。22.(2020·北京高三二模)人类依靠几百万个嗅觉受体神经元识别多种气味,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中有几百个气味分子受体基因。研究发现,L蛋白与气味分子受体基因附近的一段DNA序列结合,增强几百个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表达,从而使该神经元细胞表达特定受体,只感应一种气味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B.嗅觉受体神经元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形成嗅觉C.不同的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基因组成相同,mRNA的种类不同D.细胞中特定基因表达增强是实现细胞功能特异性的方式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2、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详解】A、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进而产生兴奋,A正确;B、嗅觉受体神经元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嗅觉,B错误;C、由于不同的嗅觉感受神经元有共同的来源,因此这些嗅觉神经元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含有的mRNA的种类不同,C正确;D、题目信息显示,L蛋白与气味分子受体基因附近的一段DNA序列结合,增强几百个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表达,从而使该神经元细胞表达特定受体,只感应一种气味分子,由此可知,细胞中特定基因表达增强是实现细胞功能特异性的方式之一,D正确。故选B。23.(2020·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一模)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B.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C.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D.仅IAA表现出两重性,GA无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赤霉素均能促进茎段生长,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GA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两重性。【详解】A、对IAA而言,根的敏感度更高,A错误;B、IAA浓度为b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B错误;C、IAA浓度大于c时,对茎的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D、从图中看出GA没有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区分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理解两重性必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24.(2020·江西省高三二模)红树生活在潮间带,特殊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胎萌现象。即种子在成熟后不立即脱离母体,萌发形成小幼苗后再脱离母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的色氨酸脱水缩合产生生长素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C.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D.胎萌现象的产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细胞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为生长素,A错误;B、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因此,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B正确;C、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因此,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C正确;D、胎萌现象的产生是红树一种适应性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25.(2020·上海高三二模)下图表示一横放盆栽植物由于受到重力影响的生长状况及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若测得d生长素浓度为2m,则远地测c处生长素浓度X范围是()A.0<X<m B.X=i C.m<X<2m D.X>i【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左图分析,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b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a侧长得快,b侧长得慢,导致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d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c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d侧长得快、c侧长得慢,导致植物的茎背地生长。【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左图中对于茎来讲,由于重力作用,d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侧,且已知d生长素浓度为2m,则结合右图分析,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2m;又因为d侧的生长素对茎的促进作用比c侧高,则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低于m,且大于0。故选A。26.(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和油菜素(BR,一种植物激素)合成缺陷突变型南瓜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油菜素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的作用,将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未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4h左右达到最大弯曲度B.主根和胚轴弯曲方向相反,说明油菜素对主根和胚轴的生长都表现出了两重性C.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避免光照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不会影响油菜素的合成及生理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相反,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第4小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延迟,说明BR促进胚轴和主根的向性(弯曲)生长。【详解】A、从图中看出,未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主根在8h,胚轴在10h左右达到最大弯曲度,A错误;B、在BR合成缺陷的植株中,胚轴和主根的弯曲方向也相反,所以说明胚轴和主根的弯曲与BR无关,同时该实验也不能说明BR具有两重性,B错误;C、光照会引起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所以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避免光照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正确;D、油菜素是植物激素,植物的生长发育除了受到激素调控外,还受到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分析曲线的内容结合选项进行解答,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7.(2020·湖南省高三其他)将琼脂加水溶解后再加溴甲酚紫指示剂,调pH到5后倒入2个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取培养了3天的玉米幼苗,将根部全部用手指轻轻压入琼脂,然后把培养皿直立放置使根成垂直或水平位置,见下图。注意: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H+外流改变植物生长模式,外流增加越多促进生长效果越强;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3.5—4.8时为紫色,pH4.8—5.5时为橙色,pH5.5—6.4时为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的根部生长不弯曲,图2中的根部生长发生明显向地性弯曲B.初始阶段,图1中根部周围琼脂都为橙色时间足够后,根部周围琼脂都呈紫色C.时间足够后,图2中根近地侧琼脂颜色及颜色的深浅与远地侧有明显差异D.H+外流很可能增加了某种酶的活性使细胞壁可塑性变强【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H+外流改变植物生长模式,外流增加越多促进生长效果越强,所以促进生长快的部位H+外流多,初始的培养基PH为5,随着H+外流PH降低,培养基由橙色变为紫色。【详解】A、图1中的根部生长不弯曲,但由于重力作用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浓度的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的生长,故图2中的根部生长发生明显向地性弯曲,A正确;B、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H+外流改变植物生长模式,外流增加越多促进生长效果越强,根据根的生长部位为伸长区可知,初始阶段,图1中根部周围琼脂都为橙色,时间足够后,根部伸长区周围琼脂呈紫色,而根的成熟区周围琼脂颜色不一定是紫色,B错误;C、由于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的生长素分布较远地侧多,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H+外流改变植物生长模式,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3.5—4.8时为紫色,pH4.8—5.5时为橙色,pH5.5—6.4时为红色。所以时间足够后,图2中根近地侧琼脂颜色及颜色的深浅与远地侧有明显差异,C正确;D、根据“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H+外流改变植物生长模式,外流增加越多促进生长效果越强”,可推测H+外流很可能增加了某种酶的活性使细胞壁可塑性变强,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分布以及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题意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8.(2020·山东省高三其他)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赤霉菌的水稻病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这是植物激素促进细胞伸长的结果B.提前采摘的青香蕉没有种子无法产生乙烯,故必须人工催熟C.α-萘乙酸常用于扦插枝条的生根,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光照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调节基因的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详解】A、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物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此处的赤霉素不为植物激素,A错误;B、植物体各个部位均可合成乙烯,因此提前采摘的青香蕉即使没有种子也能产生乙烯,B错误;C、α-萘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本质不是吲哚乙酸,C错误;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故选D。29.(2020·四川省高三三模)2020年3月20日,中国本土实现新冠肺炎零增长,被世卫组织赞誉为了不起的成就。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表现为发热、干咳、头疼、食欲不振,有的还出现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病毒入侵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B细胞,引发一系列体液免疫清除病毒B.病毒入侵会影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引起发热C.腹泻使内环境渗透压增高,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D.给患者注射治愈者的血清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与免疫学上疫苗的应用原理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免疫接种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被动免疫是通过接种对抗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体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及时有效地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详解】A、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A错误;B、病毒入侵会影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引起发热,增强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B正确;C、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分,使内环境渗透压增高,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C正确;D、治愈者的血清含有抗体,给患者注射治愈者的血清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与免疫学上疫苗的应用原理不同,属于被动免疫,D正确。故选A。30.(2020·上海高三二模)褪黑素是由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图表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A.激素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详解】视网膜接受光暗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相应的神经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松果体,促进松果体合成并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含量的增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进而使褪黑素的含量下降,由此可见褪黑素的分泌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即B正确。故选B。31.(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B.抗体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催化作用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值分化得到的,B错误;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错误;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D正确。32.(2020·湖南省高三一模)叶柄离层细胞近树干的部分为近基端,反之为远基端。下图为叶柄离层细胞两端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的关系。乙烯能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的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近基端生长素浓度高时,有利于叶柄的脱落B.叶柄脱落时离层细胞脱落酸含量可能增加C.生长素从远基端往近基端的运输可抑制乙烯合成D.乙烯与生长素都参与叶柄脱落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这几种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除各有其独特作用外,还能互相促进或抑制,充分发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详解】A、近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叶柄的脱落也加快,A正确;B、脱落酸促进脱落,叶柄脱落时离层细胞脱落酸含量可能增加,B正确;C、据图可知,生长素从远基端往近基瑞的运输造成近基端生长素升高,从而促进乙烯合成,C错误;D、据图可知,高难度的生长素促进近基端的脱落,乙烯能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的酶,因此乙烯与生长素都参与叶柄脱落的调节,D正确。故选C。33.(2020·河南省高三二模)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B.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C.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D.A溶液浓度为0.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其并不属于植物激素。该题属于实验题,实验目的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处理和A溶液的浓度,再通过实验的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是调节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作用,A错误;B、因为对照组只有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B正确;C、由图可知,浓度为1mg/L和10mg/L时,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C正确;D、重复试验的目的是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溶液浓度为0.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D正确;故选A。34.(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对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编号2,4-D浓度(mol/L)根的平均数目(根)根的平均长度(mm)1蒸馏水16.22.8210-1222.311.5310-1126.110.4410-1024.710510-822.58.6610-515.82A.2,4-D浓度低于10-5mol/L促进生根,高于10-5mol/L抑制生根B.10-12mol/L与10-8mol/L的2,4-D浓度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基本相同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12mol/L至10-10mol/L之间D.以根的平均数目为横坐标、平均长度为纵坐标可以绘制根的生长曲线【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分析图表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1号蒸馏水为对照组,其余是实验组,其中2、3、4、5号伸长量大于1号,表示2,4-D能促进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的伸长,6号伸长量小于1号,表示2,4-D能抑制根的伸长。【详解】A、据表分析,2,4-D浓度为10-5mol/L抑制生根,10-8mol/L促进生根,在10-5mol/L与10-8mol/L之间是抑制还是促进未知,因此A错误;B、据表分析,浓度为l0-12mol/L与l0-8mol/L促进生根数量基本相同,但长度不同,B错误;C、据表分析,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l0-12mol/L至l0-l0mol/L之间,C正确;D、由分析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故横坐标为不同浓度的2,4-D,D错误。故选C。35.(2020·黑龙江省高三二模)某同学将表现出顶端优势的某植物顶芽的尖端和侧芽的尖端分别放置在空白琼脂块上,得到含有相应生长索浓度的琼脂块A、B,如图1所示;图2中的甲,乙、丙为同种长势相同的燕麦胚芽鞘(生长素对该植物和燕麦影响相同),甲为完整的燕麦胚芽鞘,乙、丙为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将A、B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乙、丙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生长素在芽内的运输方式和琼脂块中的运输方式相同B.为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图2应增加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对照C.图2中,胚芽鞘生长一段时间后丙的高度可能小于乙的高度D.图2中,若给予单侧光照射能发生弯向光生长的只有甲【答案】A【解析】【分析】禾本科植物的向光生长,即为单侧光引起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因此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生长素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激素之一。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这称为生长素的两重性,而且生长素的作用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详解】A、生长素在芽内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在琼脂块中的运输方式为扩散,A错误;B、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这称为生长素的两重性。为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为排除无关变量琼脂块的干扰,图2应增加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对照,B正确;C、顶芽产生生长素,运往侧芽,在侧芽积累,因此B的浓度大于A,抑制侧芽生长,图2中,胚芽鞘生长一段时间后丙的高度可能小于乙的高度(高浓度抑制),C正确;D、图2中,若给予单侧光照射能发生弯向光生长的只有甲,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而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乙、丙均直立生长,D正确。故选A。36.(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单位: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mg/kg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C.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自变量是缩节胺(DPC)的浓度,因变量是赤霉素的含量。当DPC浓度为62.5mg/kg时,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当DPC浓度为125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时,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可知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详解】当DPC浓度为62.5mg/kg时,与空白对照(DPC浓度为0)相比较,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升高,未起到矮化作用,A错误;与空白对照作用相比,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因此,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正确;从题干中信息无法得出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C错误;缩节胺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植物无法合成,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缩节胺(DPC)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再根据题意作答。非选题37.(2020·河南省高三二模)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且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别测定两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请冋答下列问题。TSH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9乙12(1)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乙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对TRH的分泌量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是,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等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定时间后,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第一步所测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证明观点______正确。【答案】下丘脑、垂体TRH手术切除A组小白鼠的甲状腺,B组做相同的手术,但不切除此器官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TSHA组TRH不减少,B组TRH减少(或写A组TRH和B组TRH都减少)观点2(或观点1)【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的特点。先有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后由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同时该过程存在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相关激素。该题以实验的角度,考察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为“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因此甲、乙与健康人相比注射前的TSH浓度都较低,但注射TRH后,甲的TSH浓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证明甲的垂体功能正常,应该是下丘脑发生病变;乙注射TRH后也没有分泌TSH正常,可推断乙体内垂体病变;(2)为探究这两个观点的正确性,首先分析这两个观点的差别在于TSH是直接抑制下丘脑还是间接通过甲状腺激素来抑制下丘脑,所以可将本实验的自变量设置为甲状腺的有无,因此实验步骤设计为实验前先检测两组正常小鼠的TRH水平,然后手术切除A组小白鼠的甲状腺,B组做相同的手术,但不切除此器官,后续注射等量且适量的TSH,一段时间后观察TRH的分泌情况;若支持观点1正确,则A、B组的TRH分泌量都会减少,若支持观点2,则A组缺乏甲状腺所以A组TRH不减少,而B组TRH减少。【点睛】该题的难点是以实验的方式来研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特点,需要学生对分泌和反馈调节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8.(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产生的抗体和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员。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免疫细胞会识别、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35(IL-35)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因子,现欲研究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和用具,以机体血糖含量为检测指标,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材料和用具:Ⅰ型糖尿病小鼠若干,正常小鼠若干,IL-35注射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器,血糖检测仪,饲料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涉及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实验分组与处理:组甲: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IL-35注射液。组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组注射的试剂均适量且等量;实验开始时用血糖测定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记录。②将上述三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3)分析与讨论:①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其由受到刺激和激活后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②健康人体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对肾小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答案】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10只正常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糖测定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并记录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解析】【分析】1.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1)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2)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岛素是调节机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对于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是不可缺少的。2.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过程如下:成熟的T淋巴细胞分成不同的群体,其中有成熟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成熟后离开胸腺进人血液循环中。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种抗原的受体。如果没有遇到这种抗原,这个T淋巴细胞就处于不活动状态。T细胞对自身细胞上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当一个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与它的受体相适应的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便会受到刺激。但是还必须有一个辅助性T淋巴细胞也被同样的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所激活,这个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这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一个克隆。这个细胞毒性T细胞的后代分化为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一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之。题中实验目的为,研究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据此可知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给小鼠注射了IL-35,因变量是胰岛素的含量,测量指标是血糖含量的变化,由于实验目的是看治疗效果,故需要用正常小鼠做对照,据此判断治疗效果的高低。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条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是已知的唯一能【详解】(1)根据分析设计实验如下:①分组编号,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患有Ⅰ型糖尿病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另取10只正常的小鼠编号为丙组,三组小鼠给与不同处理,处理如下:组甲: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IL-35注射液。组乙: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组丙:10只正常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磷酸盐缓冲液。为了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故要求各组注射的试剂均适量且等量;实验开始时用血糖测定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记录。②将上述三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并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糖测定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做好记录。(2)题意显示,白细胞介素-35(IL-35)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因子,故可以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故实验组(甲)小鼠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据此预测实验结果如下:(3)①由分析可知,胰岛β细胞受损是细胞免疫攻击的结果,故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其由受到刺激和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②健康人体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对肾小管的作用表现为促进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故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点睛】学会利用实验目的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据此设计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关注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对胰岛素功能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必备知识点。39.(2018·浙江省高三月考)给健康雄性小鼠一次灌喂1mL50%乙醇,禁食16h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脏进行检测,发现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的含量都明显增加,分別为Xμg/mL、Ymmol/L。为研究小鼠每天灌喂护肝茶对一次灌喂1mL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请依据提供的材料用具,以肝组织中GSH、TG的含最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材料用具:符合实验要求的雄性小鼠若干只,高、中、低剂量的护肝茶,清水,50%乙醇,灌喂设备,检测设备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期间小鼠在适宜条件下饲养;30d后检测小鼠肝组织中GSH、TG的含量,检测方法和过程不作要求。)请回答:(1)实验思路:①小鼠随机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30d后一次灌喂1mL50%乙醇并禁食16h,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护肝茶对1mL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TG增加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在高剂量情况下测得TG含量为3/4Ymmol/L;对GSH增加的促进作用:只有在高剂量情况下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测得GSH含量为2Xμg/mL。请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检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对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可用_____________给肝组织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TG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1mL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内被染色区域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健康小鼠。【答案】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乙、丙组分别每天灌喂适量且等量高、中、低剂量的护肝茶,丁组灌喂等量清水。30d后一次灌喂1mL50%乙醇并禁食16h,检测GSH、TG的含量,并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苏丹III/苏丹III染液大于【解析】【分析】实验设计要遵循的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及等量原则。本实验中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护肝茶,因变量为GSH、TG的含量。【详解】(1)实验设计时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护肝茶,因变量为GSH、TG的含量,故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②甲、乙、丙组分别每天灌喂适量且等量高、中、低剂量的护肝茶,丁组灌喂等量清水。③30d后一次灌喂1mL50%乙醇并禁食16h,检测GSH、TG的含量,并记录。④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护肝茶对TG增加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在高剂量情况下测得TG含量为3/4Ymmol/L;对GSH只有在高剂量情况下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测得GSH含量为2Xμg/mL,故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矩形图.注意图中要标出轴的名称、数值单位,标出X、Y的值,TG浓度甲、乙、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