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1.gif)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2.gif)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3.gif)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df3fc206e1979e75150a476127c96b63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页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
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3、《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5、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
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及学习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及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D.为隋唐的统一及繁荣准备了条件10、“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1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1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7、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及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C.施用各种肥料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19、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④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2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23、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及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24、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25、《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26、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27、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及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9、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1)佛教
(2)道教
(3)墨家
(4)儒教A、(2)(3)(4)B、(1)(2)(3)C、(1)(3)(4)D、(1)(2)(4)30、《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31、阅读材料,请回答。(24分)材料一:秦汉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材料二: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南边际。这土壤纤细有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转运,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它的下层可能是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受到极大的压力所粉碎而成。当初一部分土壤也可能被水力冲刷而沉淀于东部,又经过长期间的堆积,才聚成今日之深度。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之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之犁及锄。周朝的开国,及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材料三: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带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通过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于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及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材料四: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有17次之多。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时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材料五: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及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泪的渊薮。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的原因。(6分)(2)十世纪后,关中地区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转移的过程。(4分)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4分)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你有何启示?(2分)(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6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2分)32题:问答题(16分)(1)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哪些制度?(6分)(2)在君权及相权的矛盾中,汉朝,隋唐,宋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答题卡班级姓名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题(24分)(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的原因。(6分)(2)十世纪后,关中地区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转移的过程。(4分)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4分)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你有何启示?(2分)(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6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2分)32题:问答题(16分)(1)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哪些制度?(6分)(2)在君权及相权的矛盾中,汉朝,隋唐,宋朝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33.(25分)(1)关中地区土质纤细、松软,土层深厚,适合于原始工具耕耘,且关中地区水利十分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4分)农业为古代文明之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文明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2分)(2)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在10世纪以前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的反复过程,(2分)十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2分)经济重心南移是导致政治中心东移的根本原因,关中地区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政治中心东移的直接原因。(4分)开发及保护并重,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2分)(3)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的拿手好戏弹钢琴作文
- 2025年食品安全管理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税收管理业务指导》课件
- 专题04:人称选用(练习)
- 食品工厂卫生作业内容
- 蔬菜基地租赁承包合同范本
- 物业招标合同书
- 建筑消防系统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JD37-009-2024 山东省存量更新片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GB/Z 44765.3-2024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和电网侧管理系统间的接口第3部分:架构
- 《春酒》琦君完整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解析
- 春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