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淬火回火综合性实验_第1页
实验四 淬火回火综合性实验_第2页
实验四 淬火回火综合性实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四综合性实验淬火、回火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淬火、回火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熟悉热处理的基本操作规程。二、实验说明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一)碳钢热处理工艺1、加热温度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C,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0-50°C(淬火)。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C)、中温回火(350-500C)、高温回火(500-650C)。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钢种及要求作适当调整。2、保温时间在实验室中,通常按工件有效厚度,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t=a・D式中t----加热时间(min)a——加热系数(min/mm)D---工件有效厚度(mm)淬火后回火保温时间,要保证工件热透,使组织充分转变,一般为1〜3小时,实验时,可酌情减少。3、冷却方式碳钢淬火时常用水或盐水冷却,合金钢常用油冷却。(二)碳钢及低合金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1、珠光体型组织过冷奥氏体在高温区(Al;至C曲线鼻尖)转变的产物。随着奥氏体在冷却时过冷度的增加,依次得到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他们都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细密机械混合物,但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间距依次减小,组织的强度、硬度递增。2、贝氏体型组织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C曲线鼻尖与马氏体转变点M)进行等温淬火转变的产物。贝氏体也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S(1)上贝氏体:是在珠光体转变区稍下温度等温形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成束的铁素体向奥氏体晶内伸展,呈羽毛状。(2)下贝氏体:是在马氏体转变点(M)稍上的温度形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灰黑色针状或竹叶状。与上贝氏体相比,下贝氏状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且有较高的韧性及塑性。3、马氏体组织过冷奥氏体在低温区(Ms以下)转变的产物。马氏体是碳在铁素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1)片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主要在高碳钢淬火组织中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针状或竹叶状。马氏体针的粗细程度取决于淬火加热温度。例如T10钢在淬火加热温度较低时(如760r)由于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不均匀,在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它的形态,称之为隐针马氏体;淬火温度稍高时(820°C)可见到短针状马氏体;若淬火温度提高到1000°C,由于奥氏体晶粒粗大,从而获得粗大的马氏体。片状马氏体性能较硬且脆。(2)板条马氏体:又称低碳马氏体。主要在低碳钢淬火组织中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长条状。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由几束不同取向的马氏体群,且束与束之间有较大的位相差。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塑性。淬火组织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并且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淬火温度的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相对量也会增加,残余奥氏体不易受硝酸酒精的侵蚀,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亮色,无固定形态,难以与马氏体区分,因此常常需回火后才可分辨出马氏体间的残余奥氏体。4、回火组织:钢淬火后一般都需要经回火才能满足性能要求。根据回火温度的高低,回火组织可分为以下几类:(1)回火马氏体:在150-250C回火时形成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是由极细小的弥散的£-碳化物和a-Fe组成。回火马氏体易于腐蚀,一般呈黑色,且保留原淬火针状马氏体或淬火板条马氏体的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辨出其中的碳化物相。具有较高的强度及硬度,且脆性较低。(2)回火屈氏体:在350-450C回火时形成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它是由细片状或细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组成。在光学显微镜下,碳化物颗粒仍不易分辨,但可观察到保持马氏体形态的灰黑色组织,且马氏体形态的边界不十分清晰。它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韧性。(3)回火索氏体:在550-650C回火时形成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它是由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组成。在较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渗碳体的颗粒,此时马氏体形态已消失,600C以上回火时,组织中的铁素体为等轴晶粒。工业上称之为调质处理。回火索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箱式加热炉、井式加热炉、淬火水槽、淬火油槽、砂轮机、抛光机、布氏硬度计、读数显微镜、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2、中20X50mm45钢或40Cr钢试样,金相图片、金相砂纸,侵蚀剂。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全班分五组,每组领取试样一套;2、每组将两个中20X50mm、45钢或40Cr试样加热到850C并保温40’后,分别进行油淬和水淬;3、把三个水淬后的<p20X20mm45钢或40Cr试样,再分别进行180C、420C、600C加热保温1小时空冷;把三个油淬后的◎20X20mm45钢或40Cr试样,再分别进行180C、420C、600C加热保温1小时空冷;将以上试样分别用砂轮机磨平后测出硬度并记录在表4-2;5、按表4-1所列金相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金相组织。

表7-145钢不同热处理下的显微组织特征序号钢号处理方式显微组织145840油淬马氏体+屈氏体245840水淬马氏体+残余奥氏体345840水淬+200回火回火马氏体445840水淬+420回火回火屈氏体545840水淬+600回火回火索氏体以上试样均由4%硝酸酒精侵蚀。五、实验报告与要求1、列出实验结果,并说明各种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绘出所给试样显微组织示意图,用箭头表明图中的各组织组成物,并注明成分、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放大倍数及侵蚀剂;3、谈谈实验体会。表3-245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及显微组织材质热处理工艺洛氏(HRC)或布氏(HB)硬度显微组织123平均45840°C水淬840°C油淬840C水淬+180C回840C水淬+420C回840C水淬+600C回840C水淬+180C回840C水淬+420C回840C水淬+600C回六、实验注意事项1、试样淬火时,一定要用夹钳夹紧,动作要迅速,并在冷却介质中不断搅动;2、测硬度前,必须用砂轮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