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实验指导与报告书改道桥、高管专业_第1页
建材实验指导与报告书改道桥、高管专业_第2页
建材实验指导与报告书改道桥、高管专业_第3页
建材实验指导与报告书改道桥、高管专业_第4页
建材实验指导与报告书改道桥、高管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29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认知实训(4节课)实验二材料基本物理性能试验(4节课)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筛分析试验(4节课)实验四普通混凝土试验(8节课)实验五沥青试验(4节课)实验二材料基本物理性能试验(4节课)一、目的:1.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通过对材料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测试,熟悉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内容∶(一)粗集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1.试验用样品和材料:4.75mm以上的粗集料。2.试验方法原理和计算公式:网篮法,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集料的吸水率。3.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天平、吊篮、溢流水槽、烘箱、温度计、标准筛等。4.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且已擦干的集料不得继续在空气中放置,以防止集料干燥。(5)立即在保持表干状态下,称取集料的表干质量()。(6)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7)对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二)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1.按规定方法取样、缩分,质量应满足试验要求,在105℃±2.主要仪器设备:天平或台秤、容量筒、平头铁锹、烘箱、振动台和捣棒。3.试验步骤:⑴自然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水泥地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⑵振实密度按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min,或者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的方法颠实;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填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⑶容量筒容积的标定用水装满容量筒,测量水温、擦干筒外壁的水分,称取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并按水的密度对容量筒的容积作校正。4.计算公式:容量筒容积,堆积密度。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空隙率,—粗集料的表观密度。(三)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1.试验用原材料,普通黄砂(或江砂)2.试验方法原理,计算公式标准漏斗法:3.主要仪器设备:台秤(或天平)。1L容量筒、标准漏斗、料勺、烘箱、直尺等。4.试验步骤:(1)称取1L容积筒的质量rn1,(称前筒内壁清除干净)。(2)在标准漏斗内,装满黄砂,漏斗下方放置1L的容量筒。(3)打开漏斗的漏砂、阀门、让砂自然流人容量筒并使堆积成峰状,迅疾关上阀门。(4)用刮刀将砂峰刮平,并称取砂和容量筒的总质量m2。5.记录数据并计算,(按规定用两份试样测试两次,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的结果)。6.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筛分析试验(4节课)砼用砂(细集料)的重新分析试验,道路建材P211一、目的通过对砂重新分析试验,掌握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的方法。二、主要仪器设备标准方孔砂子套筛、天平、浅盘、毛刷、烤箱、干燥器、毛刷。三、实验步骤1.准确称取干砂500g2.按孔纽4.75、2.36、1.18、0.6、0.3、0.15rnm筛子分别依次筛出各级筛余量(手摇),数据记录于下表中(含计算分计、累计筛余百分率)筛孔直径(mm)分计筛余量(g)分计筛余量(%)累计筛余量(%)4.75A1=2.36A2=1.18A3=0.63A4=0.3A5=0.15A6=3.实验数据处理.①按公式求砂的细度模数②根据数据绘制筛分曲线③判定试验砂的级配分布情况,砂的级别4对结果分析讨论砼用碎石的筛分析试验(粗集料)目的:通过碎石的筛分析测试,判别碎石的颗粒级配情况。二、主要仪器设备:标准方孔石子筛一套、台秤、烤箱、浅盘三、试验步骤:l.准确称取烘干石子6.3kg,精确至0.l2.按……37.5、31.5、26.5、19、16、9.5、4.75、2.36筛孔依次筛出各级筛余量3.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并记人表中(参考砂筛分析表)4.评定石子级配;根本实验数据记录:查阅P84(土工)表4-6,P85(建材)表6-4评定试验用石子的颗粒级配。四、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实验四普通混凝土试验(4节课)一、目的初步掌握砼抗压试件的制作及测试方法,用以检验砼强度。确定,校核砼配合比设计,并为控制砼施工质量提供依据。二、实验内容:(-)砼拌和物的人工拌制1.材料与配合比拌和lm3配合比:水泥C0=388kg,水W0=190砂子Sθ=597kg,石子Go=12l3kg实验配制10L砼的配合比。2.主要仪器和设备:磅秤、台秤、量筒(1000crn3),平头铁锹,拌和铲、铁泥刀(铁抹子)3.人工拌和步骤:①按所定配合此计算每盘砼所需材料用量备料。②润湿拌板和拌铲,将砂称好后倒在拌板上,加人称好的水泥用铁锹反复拌和,直到混合均匀,再加石子,不断翻转拌和均匀。③拌和好的混合料堆成锥形堆,顶部中间扒开一凹坑,加入量好的水,反复拌和均匀待用。(二)砼拌和物坍落度试验1.主要仪器设备:坍落度仪一套、直尺、镘刀、小铲2.试验步骤:①用水润湿坍落度筒及其它有关用具。将坍落度筒放在不吸水的底板上,用脚踩住二边踏脚板,使装料时位置固定平衡。②将拌和均匀的砼料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捣实后,使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方法是:捣棒稍倾斜地沿截面上均匀地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底层时,捣棒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③浇灌顶层时,砼浆应高出筒口。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砼并用镘刀抹平。④清除筒边底板上的砼浆,垂直平衡地提起坍落度简,测量筒高与坍落后砼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其差值即为坍落度,以屁而计。(结果精确至5mm)。然后观察砼的粘聚性,方法是:粘聚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锥体逐渐下沉,粘聚性良好,否则不好。保水性:提起坍落筒后无稀浆从底部折出,锥体部分的拌和物不因失浆而外露骨料,保水性好。(三)立方体砼抗压强度试验,分两次做1.立方体砼试件制各(l)主要设备:1503试模、振动台、捣棒、平头铁锹,铁泥板,金属直尺。(2)制作方法:①擦拭干净试摸内壁,并在模内壁表面涂一薄层机油作隔离层,以便脱模。②从每组砼拌合物中,一次性分装三个1503试模内。③将装有砼混合物的试模放在振动台上,振动至拌和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并记录振动时间。、④振动结束后,用铁泥板沿试模边沿刮去多余的拌和物,并抹平试模表面,编号。(3)试件养护①试件成型后,覆盖表面,防止水份蒸发。并在20±5℃②拆模后的试件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20±3℃2.测试抗压强度(l)主要设备:200T微机控制全自动压力试验机。(2)试验方法:①自养护室取出一组(三个一组)试样,表面擦拭干净,并量出尺寸(精确至lmm),以此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A(mm2)。②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上、下承压面间,试件的受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中心对准下压板的中心。③启动开关,试验机自动连续加压直至破坏。并记录破坏载荷值P(N)。3、试验数据处理按砼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fcu=P÷AMPa(精确至0.1MPa)以三个试样的抗压强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对结果的分析讨论说明:因立方体试件需养护脱模,当堂不能测试抗压强度留待下次试验做。实验五沥青试验(4节课)(含立方体砼抗压强度试验)2节课一、沥青针入度试验(-)目的:熟悉针人度仪的使用方法,了解试样的制作。(二)主要仪器设备:双数区沥青针入度仪、秒表、恒温水箱、电炉、熔化锅。(三)试样测试步骤1、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器皿置于针人度的平台上。2、调整针人度仪,使之水平。调节针杆和配重法码。松动悬臂止紧丝。细调上升工作台,使试样表面与针尖恰好接触为止,按启动键,针杆即被释放,5秒钟后,针杆自动锁紧,使其不再下落。此时,位移显示值即为该试样的针人度值。3、同一试样重复测试至少三次。每次针人度点间距及与盛祥器皿边缘的距离都不得小于10mm。各样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此试样的结果。4、每次试验前应检查并调节保温器内的水温,试验后,将标准针取下用浸苯或汽油的棉花或布擦拭干净,再用棉花或布擦干。二、延伸度试验1、通过试验:了解沥青的塑性变形能力2、主要仪器设备:自动恒温双数显沥青延伸度仪,铜制八字模、玻璃底板、隔离剂、电炉、溶化锅、恒温水槽。3、试验步骤:(1)检查延伸度仪是否运行正常。(2)将装满试样的试模放置在仪器延伸端的圆铜栓销内,推人手板,仪器进人工作位置。(3)启动电源,仪器开始工作。显示器将显示延伸长度。(4)待沥青试样拉断或达到试验要求时,按右端按纽开关,仪器自动计算该试样的延伸度。将同样方法拉断第二个,第三个试样时,都会自动显示延伸度值,并自动显示延伸度的平均值。(5)实验毕,关上电源,取出试模,关机,清除水并擦干。三、沥青软化点测定1、目的:了解石油沥青的稳定性。2、主要仪器设备:数显沥青软化验室点测定仪。3、主要试验步骤①将盛有试料的铜环,放在环架上层孔板的相应圆孔上,并套上网球的定位环,然后将感温探头从上层板中心孔插人,使其感温探头底端与铜环下面平齐。ˉ②烧杯内注入5±0.5℃蒸馏水或30±1③烧杯置于工作台上,并放置使各铜环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位置,然后使烧杯内水温或甘油温在三分钟后自动的升温,每分钟5±1.5℃④钢球下沉至下层板而接触时的温度即为该沥青试样的软化点。四、对结果的分析讨论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书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目录实验1材料基本性质试验实验2砂石筛分试验实验3水泥实验报告实验4普通混凝土实验报告实验5沥青实验报告建筑材料实验课的要求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1.进入实验室后,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得大声说笑和打闹。2.进入实验室后,对本组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实验结束时,应将所用仪器设备按原位放好,经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3.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非本次实验所用的室内其他仪器,不得随便乱动。4.在实验过程中,当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当事者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由其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检查或赔偿等处理。5.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对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桌面、地面应加以清理,并由各实验小组轮流做全室的卫生整理。6.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1.每次做实验以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作风、严密的方法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3.在实验课进行中要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实验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4.要认真填写、整理实验报告,不得潦草,不得缺项、漏项,报告中的计算部分必须完成,同时要保持实验报告的整洁。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实验1材料基本性质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实验记录(一)粗集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测试表1.1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测定结果试样编号烘干试样质量ma(g)试样的水中质量mw(g)集料的表观密度平均表观密度(g/cm3)试样的表干质量mf(g)集料的吸水率Wx(%)12(二)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测试表1.2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测定结果试样编号容量筒的质量m1(kg)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m2(kg)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mw(kg)容量筒的容积V(L)空隙率Vc(%)堆积密度(g/cm3)平均堆积密度(g/cm3)12(三)砂的堆积密度测试表1.3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结果试样编号容量筒的容积V(L)容量筒的质量m0(g)容量筒和堆积砂总质量m1(g)试样的堆积密度(g/cm3)试样的堆积密度平均值(g/cm3)自然堆积密度12四、实验小结:(数据分析、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和感想体会)

实验2砂筛分试验一、实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实验记录2.1砂子细度模数计算表筛孔尺寸(mm)9.504.752.361.180.600.300.15筛底筛余质量(g)0.0分计筛余百分率a(%)0.0累计筛余百分率A(%)0.0细度模数Mx=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级配图四、实验小结:(数据分析、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和感想体会)实验3水泥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实验记录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度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及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泥细度测试负压筛析法表3.1水泥细度记录表编号试样质量m(g)筛余量(g)筛余百分数(%)细度平均值(%)结果评定12(二)水泥标准稠度测试1.标准法表3.2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记录表水泥用量(g)拌和用水量(mL)试杆距底板高度(mm)标准调度用水量P(%)(三)水泥凝结时间测试表3.3水泥凝结时间记录表标准稠度用水量P(%)加水时刻t1(时:分)初凝时刻t2(时:分)初凝时间t2-t1(min)终凝时刻t3(时:分)终凝时间t3-t1(min)结论:(四)水泥安定性测试实验日期:____________气温/室温:____________湿度:____________1.标准法(雷氏夹法)表3.4水泥安定性记录表试样编号煮前指针距离mm煮后指针距离mm平均值结论14结论:(五)水泥胶砂强度测试实验日期:____________气温/室温:____________湿度:____________表3.5水泥胶砂强度测试记录表受力种类编号3d28d荷载(N)强度(MPa)平均强度(MPa)荷载(N)强度(MPa)平均强度(MPa)抗折123抗压123456结论:根据国家标准,该水泥强度等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小结:(数据分析、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和感想体会)

实验4普通混凝土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实验记录(一)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设计要求: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