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第五章分类法课件_第1页
信息组织-第五章分类法课件_第2页
信息组织-第五章分类法课件_第3页
信息组织-第五章分类法课件_第4页
信息组织-第五章分类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分类法本章提示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第二节分类法结构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第四节网络分类法的结构特点第五章分类法本章提示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第二节分类法1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2、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意义3、分类法的类型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2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的活动。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分类应包括两个方面:依据事物的属性区分或分组,把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对象集中在一起,与不具有这些属性或特征的对象分开;按照区分出来的对象集合的关系排列次序,并在这些类中进一步按照其相同点和相异点进行区分和组织。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分类:是指依3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信息资源分类,是指根据信息资源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按照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加以组织,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根据其远近亲疏组织而成的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2)一般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组织信息资源的(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3)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4)一般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信息资源分类4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5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6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进行资源组织(2)建立分类检索工具(3)分类统计(4)兼容工具2、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意义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进行资源组织2、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7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类法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3、分类法的类型分类表,亦称信息资源分类表,是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分类表是分类法的具体体现,它与分类规则一起构成分类语言,是进行分类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十分关键。由于它的重要作用,人们习惯上也直接将它称为分类法。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类法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8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以区分为: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9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特点:①从一定的角度出发有层次地揭示信息资源,类目展开比较系统;②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③标记简明,号码单纯,适于分类排架,也可以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等级列举10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①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往往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不能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②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调整检索途径,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③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④大型列举类表一般类目详尽、篇幅较大,对类表管理的要求较高。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11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简称《杜威法》或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简称《国会法》或LCC)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12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以简单概念组成复合类目的分类法。特点:①标引专指度较高,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的复合主题;②标记表达性强,可以表达出主题成分所属的分面,便于根据不同需要,调整组配次序,进行多元检索;③对科学发展的适应性强,可以通过组配方式,表达新产生的复杂主题,有利于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④类表的篇幅较小,便于管理、修订等。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以简单概13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①分面类表的类目体系是隐含的,直观性不如等级列举式分类法;②检索工具中的类目是根据组配建立的,类目分布往往不够均衡;③标引难度较高,要求分类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④分面标记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号码冗长,不适宜用于组织文献排架,主要用于组织检索工具。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14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冒号分类法》(ColonClassification,简称CC)《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二版)》(BlissBibliographicClassification,简称BC2)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15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是上述两种编制方式的结合,是一种在详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法,亦称半分面分类法。特点:①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②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分面类表同等标引水平。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是上述两16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①列举式类表的管理修订工作,需要较大的工作量②类目之间的组配要求使用多种辅助符号,标记复杂、冗长举例:《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简称UDC)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1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类目体系2、标记符号3、说明与注释4、类目索引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类目体系1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对于分类法的结构,国内有两种划分方法:按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按构成形式编制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本书采用编制说明大纲简表详表辅助表使用说明索引分类表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对于分类法的结构,国内有两种划分方法:按1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一、类目体系

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组织而成的一览表.亦称类目表。由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组成的。编制说明大纲简表详表辅助表使用说明索引类目体系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一、类目体系类目体系是按2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称。(1)基本部类基本部类是为分类法的合理展开对知识范畴所作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依据一定的知识分类体系来确定。基本部类是分类法展开的基础,基本大类就是对基本部类的细分。但是基本部类一般并不在分类表中单独列出。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21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称。(1)基本部类对基本部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杜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22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2)基本大类基本大类,也称基本大纲,是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也是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

编排方法:传统的文献分类法一般均以学科为中心设置基本大类,构成从学科角度展开的类目体系。大类的排列次序,一般重视对各个门类关系的揭示。国外文献分类法一般根据从总到分的次序,将综合性大类置于首位,然后展开具体类目。我国文献分类法大类的序列,则是在五大部类的基础上,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设为第一个大类,同时在类目的序列中贯穿从总到分的原则,注意将相关类目集中设类。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2)基本大类2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3)简表又称为基本类目表、主要类目表,是由分类表的基本类目组成的表。通常是在基本大类下展开的二、三级类目,在基本大类和详表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整个分类法的概况,通过它的引导,方便地在详表相应门类中查找相应的类目可供概略分类使用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3)简表24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4)详表是由详细列出的子目组成的类目表,是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类分信息资源的真正依据。

格式:子目之间通过并列或缩格等方式显示其并列或等级关系。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4)详表25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表的结构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表的结构26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类目表在编制时,正表中有许多类目在进行进一步细分时都采用同一标准,而区分出的子目大致相同。例如: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类目表在编制时,正表中有许多类2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为了增强类表的细分程度,缩小类表的篇幅,分类法一般将这些共性子目抽出,单独编列成表,供有关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共同使用。这种将主表中按同一标准对类目划分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抽出,单独编列,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为了增强类表的2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作用:①缩小类表的篇幅

②加强类表的伸缩性③增强类表的规律性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作用:①缩小类表的篇幅

2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复分表的种类:

①通用复分表:又称共同区分表,是一种供主表各大类的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通常在类表的前部或后部集中编列。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复分表的种类:

①通用复分表3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②专类复分表:只限于在某一基本大类或专门领域使用的复分表,一般设置于相应的大类之下。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②专类复分表:只限于在某一基31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除有明确规定外,一般必须结合主表类目使用;②是否使用复分表,应根据复分表中的说明以及类目下的注释确定;③文献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复分表的使用加以调整,但一经确定,就应严格遵守,不得随意变动,以保持复分表使用的一致性。④由于复分表使用意味着新的分类成分的插入,一般还应注意标记配置方面的有关规定。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32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是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分类号的作用:具有固定类目次序,显示类目之间关系的作用,是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献分类法正是通过以分类标记为中介,将分类体系有效地用于组织文献收藏和建立检索工具。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是分类3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1、分类号的要求(1)简明性(2)表达性(3)容纳性(4)助记性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1、分类号的要求34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2、号码的种类(1)单纯号码(2)混合号码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2、号码的种类35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3、编号制度(1)顺序标记制(2)层累标记制(3)顺序—层累标记制(4)分面标记制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3、编号制度36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4、标记技术(1)八分法(2)双位制(3)借号法(4)预留空号法(5)对应编号法(6)字母标记法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4、标记技术3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说明与注释是有关分类表体系结构及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分类法通过它说明类表的编制原则、类目体系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

通常包括如下三种形式:编制说明大类说明类目注释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说明与注释3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亦称序论,是对分类体系整体情况的纲要性说明。内容包括该分类法所依据的编制原则、分类体系特点、号码制度以及基本使用方法等,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分类体系的特点。第一版编制说明一、编制原则二、体系结构三、关于分类体系的几点说明四、标记符号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第一版编制说3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亦称序论,是对分类体系整体情况的纲要性说明。内容包括该分类法所依据的编制原则、分类体系特点、号码制度以及基本使用方法等,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分类体系的特点。第四版编制说明一、指导原则二、修订原则三、修订工作进程四、修订重点及特色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第四版编制说4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2)大类说明

大类说明是对各个基本大类结构特点的纲要性说明。内容一般包括该基本大类的内容范围、类目体系或分面结构的特点以及该类的基本规则等。大类说明一般收于每个基本大类之前或集中收录于分类法的使用手册之中。《<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说明》

I文学

本类包括文艺学和文学作品……

本类有关分类方法的规定1.2.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2)大类说明《<中国图书41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3)类目注释类目注释是对类名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类目含义、范围、与其他类的关系及具体的使用方法等,以便对类目的使用进行规范控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3)类目注释42第二节分类法结构类目注释的类型指示类目内容I236.52山东省地方剧山东梆子、吕剧、五音戏、柳琴戏、莱芜梆子等指明类目参照S156.1水文地质条件参见“P641水文地质学”指示交替类目[R648]运动损伤宜入R873指明类目之间的关系和范围H164词典汉语普通语文词典入此,专门语文词典如:同音词典、成语词典、方言词典等入汉语语音、词义、方言等有关各类。专科词典入有关学科。如数学词典入O1-61指出细分方法D6中国地理依中国地区表分指明类名的同义词B82道德哲学(伦理学)指出排架方法G812.20全国运动会依年代排。例: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类号为G812.20/197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类目注释的类型指示类目内容I4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①帮助不熟悉《中图法》的使用者迅速找到所需类目“中暑”?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44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②将《中图法》中分散的有关同一事物各方面的类目集中显示,提供从主题检索的途径。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45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③将名同实异的类目集中并加注释区分,可帮助《中图法》使用者进行比较分辨,准确地选择类目。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46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④可以补充《中图法》中未列出的同义词和其他概念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4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2)什么是类目索引类目索引是一种按主题字顺方式,从主题名称指向分类号或相应类目,帮助分类人员利用类目表的辅助工具。这种工具在每个类名及同义词后记录该类的分类号,将所有的条目按字顺排列,通过将分类体系的系统排列转变成字顺排列,从而可以从表达主题的语词出发找到相应的分类号,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2)什么是类目索引4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chang长途电话TN916长途运输U1肠疾病R57场地建筑物——航天V55……chao超变速脉冲电路TN78超钚元素生产TL92…….思考:类目索引的功能?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chang长途电话4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思考:类目索引的功能?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按主题集中类目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思考:类目索引的功能?克服类5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3)类目索引的类型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词索引编制方法将分类表中类目名称,包括其同义词、注释中小主题名等按字顺排列,于每一索引条目后注上相应的分类号码除采用直接索引方法外,还采用倒置、按学科集中等形式从主题词出发查找类目举例民间歌谣(建国后)I277.2民间工艺美术J528民间文学(评论)I207.7数学O1,初等O12,工程TB11特点编制简单,功能单一按主题集中类目,利于扩检为分类和主题两大标引系统建立联系,满足实用需求,体现发展趋势第二节分类法结构(3)类目索引的类型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5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体系通过层层划分建立起来:1、确定引用次序逐层划分类目2、类目的排列3、确定类名4、类目的配号5、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体系通过层层划分建立起来:5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

类目,又称为类,通常是指一组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事物对象的集合。是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类目的划分,即分类,是指依据一定的属性或特征对类目的外延进行区分,生成一组子目的过程。这是类目体系建立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5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类目体系的建立,是从基本大类出发,按照区分对象的属性,层层划分,层层展开得到的。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5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2)划分应该穷尽被区分类的外延(3)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级别内容对象形式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5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2)划分应该穷尽被区分类的外延(3)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少数民族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5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2)划分应该穷尽被区分类的外延(3)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其他教育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5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正规列类法:严格遵守类目划分的规则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58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2)罗列列类法:根据某一分类标准构成一系列子目之后,再根据具体需要设几个按别的分类标准构成的子目。在采用罗列列类法时,一般都辅之以类目注释,以明确各个类目的内容范围。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59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3)多重列类法:对某个类目同时使用多个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形成几组平行的下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60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4)对应列类法:采用与有关学科相同的划分标准划分出相对应的一组子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6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5)突出列类法:将某些重要的类目提高级次以突出其重要性。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6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6)双表列类法:同时采用两种引用次序,列出两种分类体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法律部门—国别国别—法律部门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6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引用次序,是指复合主题在标引和检索中,不同主题因素的组配次序。具体如下:列举式分类法中,引用次序是指分类体系展开过程中,类目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顺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引用次序则表现为复合主题中不同组面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引用次序6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1、引用次序的作用引用次序决定着类目体系以何种方式集中信息资源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检索途径问题,是与分类体系的性能和适用性密切联系的。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1、引用次序的作用6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2、一些通用的引用次序阮冈纳赞的五个基本范畴:具体性递减的次序,将引用次序确定为:本体(P)—物质(M)—动力(E)—空间(S)—时间(T)标准引用次序:产品一结构一成分一性质一材料一过程一空间一施动者或工具这些引用次序都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来的,在实际使用中应结合各学科的具体情况和用户需要加以实施。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2、一些通用的引用次序6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3、确定引用次序时应考虑的因素(1)学科领域

(2)用户对象(3)资源特点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3、确定引用次序时应考虑6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I文学”大类包括文艺学和文学作品。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68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I文学”大类包括文艺学和文学作品。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69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对同位类进行系统排列的作用①可以揭示类目之间联系,方便相关类目的查找;②有助于结合类目的排列,明确类目的含义;③只要在系统排列中采用统一方式,就可以增加类目排列的一致性和可预见性。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对同位类进行系统70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常用的同位类排列方法(1)从表达一般事物的类目到表达特殊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常用的同位类排列7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从表达抽象事物的类目到表达具体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从表达抽象事7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3)从表达低级事物的类目到表达高级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3)从表达低级事7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4)从表达重要事物的类目到表达次要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4)从表达重要事7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5)从表达简单事物的类目到表达复杂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5)从表达简单事7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6)按照历史发展的前后顺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6)按照历史发展7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7)按物质结构的固定次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7)按物质结构的7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8)按地理位置的某种次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8)按地理位置的78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9)按类目名称上的某种次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9)按类目名称上79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0)按某种习惯的次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0)按某种习惯80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1)按照事物所包含的某种数量关系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1)按照事物所8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2)按照相关类的子目次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2)按照相关类8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

类名是分类体系中表达类目概念的名称,它规定类目的含义和范围,是分类语言中表示类目概念的词汇单元。分类法的类名通常由单词或词组构成,用以表达学科、专业、事物对象及其方面等。选择类名的要求:(1)科学:一般不选俗称、旧称、不通用的同义词、简称、不准确的流行语等。(2)简明:一般略去子类中的上位概念。(3)确切:贴切揭示类目的内涵和外延,无法做到时通过类目注释补充说明。(4)通用: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类名是8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

《中图法》对除基本大类以外的大部分类目都采用缩减的形式予以命名,即将表示上位类含义的部分去掉,这样对大多数类目来说,只从类名字面是无法判断其含义的,必须结合上位类的意义才能准确判断其意义。?结合上位类:中国师范学校概况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中图8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个类目的含义可能需要参考下位类:北方话是北方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的总称。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个8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若类名无法清晰定义,可以附加类目注释。这种类名其含义的理解需要结合注释:这里的“综合性大学”包括除师范大学之外的所有综合性大学。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四、类名的确定?若类名无法清晰定义,8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1)向上借号:借用同位类号表示下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1)向上借号:借用同8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2)平级借号:借用未列出的同位类的下位类号表示下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2)平级借号:借用未88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3)向下借号:借用同位类的下位类号表示同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3)向下借号:借用同89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4)文字标记法:直接采用文字标记某些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4)文字标记法:直接90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5)起讫号码标记法:采用“/”号联接一组连贯号码之中首位和末尾的两个号码,从而表示两个号码之间的所有各个类目的编号方法,前提是这些类目须有共性。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5)起讫号码标记法:9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6)空号标记法:对已列举的类目采用隔号配置,预留部分号码以便将来扩充时使用。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五、类目的配号(6)空号标记法:对已9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1)从属关系性质:指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特点:从属关系类目之间存在一种限定关系,即上位类的属性或特征必然存在于下位类之中,或对下位类产生限定作用。表现形式:采用缩格及大小字体等形式加以表示。类间关系的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1)从属关9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2)并列关系性质:指类目体系中同位类之间构成的关系。特点:同位类之间由于都带有上位类的属性或为上位类所限定,具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同时,它们之间又各有自己的特有属性,因此又是相互排斥的。表现形式:对齐排列且字体大小一致。类间关系的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2)并列关9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3)交替关系性质:指交替类目与相应使用类目之间形成的关系。特点:通常在一些知识门类具有多重从属关系,同时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或部门时使用。交替类目是一种供选择使用的类目,它与使用类目之间是一种同一关系。表现形式:类间关系的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3)交替关9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4)相关关系性质: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方式以外的其他联系。类间关系的种类表现形式:通常以类目参照的方式来加以揭示。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4)相关关9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1)从属关系(2)并列关系(3)交替关系(4)相关关系类间关系的种类纵向关系横向关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1)从属关9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横向关系揭示的作用

因为类目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多对一或一对多的从属关系,而是多对多的网状关系,同时同级类之间也存在或近或远的联系,要科学地组织类目体系,就必须对这些复杂的关系加以揭示。而且这样地揭示也增加了检索入口,方便了用户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检索。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六、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横向关系揭示98第四节网络分类法的结构特点一、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不同(1)揭示角度不同(2)类目的设置特点不同(3)展开的形式不同(4)同位类的排列方式不同(5)适用特点不同第四节网络分类法的结构特点一、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99第四节网络分类法的结构特点二、网络分类法不同于传统类目体系的组织和揭示形式(1)改进主题之间多维关系的揭示(2)从多个角度组织信息资源(3)进行轮排,亦即多表列类(4)设置镜像类目(5)动态组织分类体系(6)用于联结不同的检索系统(7)联结说明与规则系统第四节网络分类法的结构特点二、网络分类法不同于传统类目体100第五章分类法本章提示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第二节分类法结构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第四节网络分类法的结构特点第五章分类法本章提示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第二节分类法101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2、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意义3、分类法的类型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102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的活动。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分类应包括两个方面:依据事物的属性区分或分组,把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对象集中在一起,与不具有这些属性或特征的对象分开;按照区分出来的对象集合的关系排列次序,并在这些类中进一步按照其相同点和相异点进行区分和组织。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分类:是指依103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信息资源分类,是指根据信息资源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按照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加以组织,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根据其远近亲疏组织而成的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2)一般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组织信息资源的(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3)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4)一般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分类及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信息资源分类104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105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106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进行资源组织(2)建立分类检索工具(3)分类统计(4)兼容工具2、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意义第一节分类法概述(1)进行资源组织2、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107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类法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3、分类法的类型分类表,亦称信息资源分类表,是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分类表是分类法的具体体现,它与分类规则一起构成分类语言,是进行分类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十分关键。由于它的重要作用,人们习惯上也直接将它称为分类法。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类法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108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以区分为: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第一节分类法概述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109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特点:①从一定的角度出发有层次地揭示信息资源,类目展开比较系统;②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③标记简明,号码单纯,适于分类排架,也可以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等级列举110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①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往往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不能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②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调整检索途径,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③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④大型列举类表一般类目详尽、篇幅较大,对类表管理的要求较高。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111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简称《杜威法》或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简称《国会法》或LCC)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第一节分类法概述等级列举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112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以简单概念组成复合类目的分类法。特点:①标引专指度较高,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的复合主题;②标记表达性强,可以表达出主题成分所属的分面,便于根据不同需要,调整组配次序,进行多元检索;③对科学发展的适应性强,可以通过组配方式,表达新产生的复杂主题,有利于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④类表的篇幅较小,便于管理、修订等。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以简单概113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①分面类表的类目体系是隐含的,直观性不如等级列举式分类法;②检索工具中的类目是根据组配建立的,类目分布往往不够均衡;③标引难度较高,要求分类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④分面标记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号码冗长,不适宜用于组织文献排架,主要用于组织检索工具。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114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冒号分类法》(ColonClassification,简称CC)《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二版)》(BlissBibliographicClassification,简称BC2)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分面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举例:115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是上述两种编制方式的结合,是一种在详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法,亦称半分面分类法。特点:①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②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分面类表同等标引水平。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是上述两116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①列举式类表的管理修订工作,需要较大的工作量②类目之间的组配要求使用多种辅助符号,标记复杂、冗长举例:《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简称UDC)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第一节分类法概述列举组配式分类法3、分类法的类型不足:11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类目体系2、标记符号3、说明与注释4、类目索引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类目体系11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对于分类法的结构,国内有两种划分方法:按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按构成形式编制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本书采用编制说明大纲简表详表辅助表使用说明索引分类表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对于分类法的结构,国内有两种划分方法:按11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一、类目体系

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组织而成的一览表.亦称类目表。由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组成的。编制说明大纲简表详表辅助表使用说明索引类目体系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一、类目体系类目体系是按12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称。(1)基本部类基本部类是为分类法的合理展开对知识范畴所作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依据一定的知识分类体系来确定。基本部类是分类法展开的基础,基本大类就是对基本部类的细分。但是基本部类一般并不在分类表中单独列出。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121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称。(1)基本部类对基本部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杜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122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2)基本大类基本大类,也称基本大纲,是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也是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

编排方法:传统的文献分类法一般均以学科为中心设置基本大类,构成从学科角度展开的类目体系。大类的排列次序,一般重视对各个门类关系的揭示。国外文献分类法一般根据从总到分的次序,将综合性大类置于首位,然后展开具体类目。我国文献分类法大类的序列,则是在五大部类的基础上,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设为第一个大类,同时在类目的序列中贯穿从总到分的原则,注意将相关类目集中设类。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2)基本大类12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3)简表又称为基本类目表、主要类目表,是由分类表的基本类目组成的表。通常是在基本大类下展开的二、三级类目,在基本大类和详表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整个分类法的概况,通过它的引导,方便地在详表相应门类中查找相应的类目可供概略分类使用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3)简表124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4)详表是由详细列出的子目组成的类目表,是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类分信息资源的真正依据。

格式:子目之间通过并列或缩格等方式显示其并列或等级关系。第二节分类法结构1、主表(4)详表125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表的结构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主表的结构126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类目表在编制时,正表中有许多类目在进行进一步细分时都采用同一标准,而区分出的子目大致相同。例如: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类目表在编制时,正表中有许多类12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为了增强类表的细分程度,缩小类表的篇幅,分类法一般将这些共性子目抽出,单独编列成表,供有关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共同使用。这种将主表中按同一标准对类目划分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抽出,单独编列,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亦称副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为了增强类表的12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作用:①缩小类表的篇幅

②加强类表的伸缩性③增强类表的规律性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作用:①缩小类表的篇幅

12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复分表的种类:

①通用复分表:又称共同区分表,是一种供主表各大类的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通常在类表的前部或后部集中编列。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复分表的种类:

①通用复分表13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②专类复分表:只限于在某一基本大类或专门领域使用的复分表,一般设置于相应的大类之下。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②专类复分表:只限于在某一基131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除有明确规定外,一般必须结合主表类目使用;②是否使用复分表,应根据复分表中的说明以及类目下的注释确定;③文献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复分表的使用加以调整,但一经确定,就应严格遵守,不得随意变动,以保持复分表使用的一致性。④由于复分表使用意味着新的分类成分的插入,一般还应注意标记配置方面的有关规定。第二节分类法结构2、复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132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是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分类号的作用:具有固定类目次序,显示类目之间关系的作用,是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献分类法正是通过以分类标记为中介,将分类体系有效地用于组织文献收藏和建立检索工具。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亦称分类号,是分类13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1、分类号的要求(1)简明性(2)表达性(3)容纳性(4)助记性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1、分类号的要求134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2、号码的种类(1)单纯号码(2)混合号码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2、号码的种类135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3、编号制度(1)顺序标记制(2)层累标记制(3)顺序—层累标记制(4)分面标记制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3、编号制度136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4、标记技术(1)八分法(2)双位制(3)借号法(4)预留空号法(5)对应编号法(6)字母标记法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二、标记符号4、标记技术13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说明与注释是有关分类表体系结构及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分类法通过它说明类表的编制原则、类目体系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

通常包括如下三种形式:编制说明大类说明类目注释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说明与注释13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亦称序论,是对分类体系整体情况的纲要性说明。内容包括该分类法所依据的编制原则、分类体系特点、号码制度以及基本使用方法等,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分类体系的特点。第一版编制说明一、编制原则二、体系结构三、关于分类体系的几点说明四、标记符号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第一版编制说13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亦称序论,是对分类体系整体情况的纲要性说明。内容包括该分类法所依据的编制原则、分类体系特点、号码制度以及基本使用方法等,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分类体系的特点。第四版编制说明一、指导原则二、修订原则三、修订工作进程四、修订重点及特色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1)编制说明第四版编制说14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2)大类说明

大类说明是对各个基本大类结构特点的纲要性说明。内容一般包括该基本大类的内容范围、类目体系或分面结构的特点以及该类的基本规则等。大类说明一般收于每个基本大类之前或集中收录于分类法的使用手册之中。《<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说明》

I文学

本类包括文艺学和文学作品……

本类有关分类方法的规定1.2.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2)大类说明《<中国图书141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3)类目注释类目注释是对类名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类目含义、范围、与其他类的关系及具体的使用方法等,以便对类目的使用进行规范控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二节分类法结构三、说明与注释(3)类目注释142第二节分类法结构类目注释的类型指示类目内容I236.52山东省地方剧山东梆子、吕剧、五音戏、柳琴戏、莱芜梆子等指明类目参照S156.1水文地质条件参见“P641水文地质学”指示交替类目[R648]运动损伤宜入R873指明类目之间的关系和范围H164词典汉语普通语文词典入此,专门语文词典如:同音词典、成语词典、方言词典等入汉语语音、词义、方言等有关各类。专科词典入有关学科。如数学词典入O1-61指出细分方法D6中国地理依中国地区表分指明类名的同义词B82道德哲学(伦理学)指出排架方法G812.20全国运动会依年代排。例: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类号为G812.20/197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类目注释的类型指示类目内容I143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①帮助不熟悉《中图法》的使用者迅速找到所需类目“中暑”?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144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②将《中图法》中分散的有关同一事物各方面的类目集中显示,提供从主题检索的途径。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145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③将名同实异的类目集中并加注释区分,可帮助《中图法》使用者进行比较分辨,准确地选择类目。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146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目索引的作用)④可以补充《中图法》中未列出的同义词和其他概念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1)设置类目索引的原因(类147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2)什么是类目索引类目索引是一种按主题字顺方式,从主题名称指向分类号或相应类目,帮助分类人员利用类目表的辅助工具。这种工具在每个类名及同义词后记录该类的分类号,将所有的条目按字顺排列,通过将分类体系的系统排列转变成字顺排列,从而可以从表达主题的语词出发找到相应的分类号,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2)什么是类目索引148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chang长途电话TN916长途运输U1肠疾病R57场地建筑物——航天V55……chao超变速脉冲电路TN78超钚元素生产TL92…….思考:类目索引的功能?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chang长途电话149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思考:类目索引的功能?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按主题集中类目第二节分类法结构四、类目索引思考:类目索引的功能?克服类150第二节分类法结构(3)类目索引的类型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词索引编制方法将分类表中类目名称,包括其同义词、注释中小主题名等按字顺排列,于每一索引条目后注上相应的分类号码除采用直接索引方法外,还采用倒置、按学科集中等形式从主题词出发查找类目举例民间歌谣(建国后)I277.2民间工艺美术J528民间文学(评论)I207.7数学O1,初等O12,工程TB11特点编制简单,功能单一按主题集中类目,利于扩检为分类和主题两大标引系统建立联系,满足实用需求,体现发展趋势第二节分类法结构(3)类目索引的类型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15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体系通过层层划分建立起来:1、确定引用次序逐层划分类目2、类目的排列3、确定类名4、类目的配号5、类间关系的揭示和处理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体系通过层层划分建立起来:15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

类目,又称为类,通常是指一组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事物对象的集合。是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类目的划分,即分类,是指依据一定的属性或特征对类目的外延进行区分,生成一组子目的过程。这是类目体系建立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15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类目体系的建立,是从基本大类出发,按照区分对象的属性,层层划分,层层展开得到的。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15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2)划分应该穷尽被区分类的外延(3)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级别内容对象形式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5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2)划分应该穷尽被区分类的外延(3)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少数民族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15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规则:(1)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2)划分应该穷尽被区分类的外延(3)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界限分明成人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其他教育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教育类目划分遵循的一般15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正规列类法:严格遵守类目划分的规则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58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2)罗列列类法:根据某一分类标准构成一系列子目之后,再根据具体需要设几个按别的分类标准构成的子目。在采用罗列列类法时,一般都辅之以类目注释,以明确各个类目的内容范围。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59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3)多重列类法:对某个类目同时使用多个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形成几组平行的下位类。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60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4)对应列类法:采用与有关学科相同的划分标准划分出相对应的一组子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6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5)突出列类法:将某些重要的类目提高级次以突出其重要性。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6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6)双表列类法:同时采用两种引用次序,列出两种分类体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法律部门—国别国别—法律部门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一、类目的划分《中图法》的列类方法(16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引用次序,是指复合主题在标引和检索中,不同主题因素的组配次序。具体如下:列举式分类法中,引用次序是指分类体系展开过程中,类目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顺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引用次序则表现为复合主题中不同组面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引用次序16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1、引用次序的作用引用次序决定着类目体系以何种方式集中信息资源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检索途径问题,是与分类体系的性能和适用性密切联系的。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1、引用次序的作用16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2、一些通用的引用次序阮冈纳赞的五个基本范畴:具体性递减的次序,将引用次序确定为:本体(P)—物质(M)—动力(E)—空间(S)—时间(T)标准引用次序:产品一结构一成分一性质一材料一过程一空间一施动者或工具这些引用次序都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来的,在实际使用中应结合各学科的具体情况和用户需要加以实施。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2、一些通用的引用次序16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3、确定引用次序时应考虑的因素(1)学科领域

(2)用户对象(3)资源特点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3、确定引用次序时应考虑16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I文学”大类包括文艺学和文学作品。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168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I文学”大类包括文艺学和文学作品。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二、引用次序《中图法》中的“I文学169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对同位类进行系统排列的作用①可以揭示类目之间联系,方便相关类目的查找;②有助于结合类目的排列,明确类目的含义;③只要在系统排列中采用统一方式,就可以增加类目排列的一致性和可预见性。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1、对同位类进行系统170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常用的同位类排列方法(1)从表达一般事物的类目到表达特殊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常用的同位类排列171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从表达抽象事物的类目到表达具体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2)从表达抽象事172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3)从表达低级事物的类目到表达高级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3)从表达低级事173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4)从表达重要事物的类目到表达次要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4)从表达重要事174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5)从表达简单事物的类目到表达复杂事物的类目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5)从表达简单事175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6)按照历史发展的前后顺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6)按照历史发展176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7)按物质结构的固定次序排列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7)按物质结构的177第三节类目体系的建立三、同位类的排列(8)按地理位置的某种次序排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