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积累:64条老子经典语录申论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除了做题之外,各位考生还可以通过积累一些金句为自己的文章写作增加颜色。我整理了64条老子经典语录,盼望备战2022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多多积累!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译文】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妙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译文】由于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消失的,所以有和无由相互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相互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相互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相互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相互对立而消失。这是永久不变的--恒(对立统一体)。
3.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译文】圣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方法,就是他会采纳无为而治的方法,不强行约束别人,放任别人的身心自由,用无言的方式来教化别人,使人自发的向上。
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译文】生养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由于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为无为,则无不治。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
【译文】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乱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擅长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厌烦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许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功成身退,天之道。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胜利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颜色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深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珍贵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慧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怀疑。
1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二章》【译文】正由于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七章》【译文】擅长行走的不留踪迹,擅长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擅长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出处】《道德经·其次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才智的人。能熟悉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慧的人。
2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气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知足者富。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死而不亡者寿。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遗忘的人才叫“长寿”。
2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减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赐予。这是知微小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0.鱼不行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行以示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锋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3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有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可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丢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丢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丢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丢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珍贵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蔽在无名之中。
3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每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削减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终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38.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经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
意,所以有才智的人不会说“道”,假如有人在说“道”,确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4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服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特别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4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43.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定从简单开头。天下的大事,必定从小处做起。
45.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微小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4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一般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胜利的时候失败了。假如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4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始终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慈爱、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4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超。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由于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由于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5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译文】百姓不可怕威武的统治,那么祸乱就要来了。
5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有胆识但是贸然行事的人简单被杀,有胆识但不贸然行事的人就可以活命。
5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天道公正,作恶就要受惩处,它看起来好像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53.民不畏死,奈嘴可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译文】假如百姓都不怕死,用死来威逼他们能有什么用呢?假如让百姓经常可怕死亡,而那些极少数的违法者,抓住后杀掉他们,还有谁敢违法?
5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译文】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之道,则相反,是减损不足的而奉献给有余的。
5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顽强者莫之能胜。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译文】把自己的身家和天下看作一样重要的人,才可以寄予天下重任。爱天下的人像爱自己的身家一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
56.致虚极,守静笃。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需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57.大道废,有仁义。才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出处】《道德经,第十八章》【译文】大道废止了,就会有仁义。才智消失了,就会有狡诈。六亲不和就会消失慈祥和孝顺。国家动乱就会有忠臣消失。
5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鼓舞士气的演讲稿(5篇)
- 苏大思修社会实践报告9篇
- 春天的花中班教案6篇
-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 DB12-T 454.2-2023 公共交通信息导向标志系统设置要求 第2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 2024年电子、通信产品及软件批发服务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5类人工资收入有调整综述
- 组合式炉篦条征求意见稿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荆楚理工学院《新闻传播简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搏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导游实训课件教学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咖啡线下活动策划方案
- 店长协议合同模板
- 草原牧歌-鸿雁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简谱)(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 期中模拟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期中测试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期中模拟练习(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物资、百货、五金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