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课件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课件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课件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课件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1考点解说2014年《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二)古代诗文阅读4.鉴赏评价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说2014年《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2考点解说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古代诗歌鉴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考点解说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古代诗歌鉴赏应该包括3学习目标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学会分析诗歌形象;3.掌握答题规范。学习目标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4典型高考题

导语:什么是诗歌的形象?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我们应该怎样去鉴赏形象?还是让我们从高考题中去找答案吧!【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典型高考题导语:什么是诗歌的形象?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5【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6【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7高考题分析

1.例一中的“寻常”细节是“又开封”,“又开封”是人物的动作,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鉴赏。2.例二、例三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杜鹃”又是什么形象呢?答: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由此可知,诗歌的形象种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高考题分析1.例一中的“寻常”细节是“又开封”,“又开封83.例二问题中出现的“意象”、“意境”是什么意思?答: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与景物形象相似。如例二中的“孤月”。孤,暗含诗人孤独的情感——意;月,具体物象——象。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情景交融”是关键。●总结: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意象)形象事物形象(意象)3.例二问题中出现的“意象”、“意境”是什么意思?人物形象94.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请看例题的问题及答案。例一问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表达人物(诗人自己)什么感情。答案中“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点明了情感。例二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强调了情景交融。答案就指出了景(“片云”“孤月”)中情(“孤独寂寞”)。景语即情语。例三问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看答案可知也是为抒情(思乡之情)服务。●总结:由此可见,高考考查形象侧重于让我们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因为古诗大多讲究含蓄,诗人的情感大多不直接表露,大多借助形象来表达,或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例一中生活的寻常细节可算作事),或托物言志。所以我们鉴赏诗歌的形象首要任务就是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人物形象形象

景物形象(意象)情感事物形象(意象)4.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人物形象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情感105.那么,我们如何去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呢?(1)先看人物形象。平时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如例一,①作者思乡之情通过人物形象的“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来体现,而“复恐匆匆说不尽”又写人物的什么呢?心理活动,诗人何以“恐”?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致。②“秋风”是什么描写?环境,秋风一起,木叶黄落,百花凋零,飘泊异乡的游子见此凄凉之景自然要勾起飘泊异乡的悲凉之感,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动作、心理都是正面描写人物,而环境描写则是侧面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正面

侧面

情感5.那么,我们如何去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呢?形象11(2)再看景物形象。例二的“孤独寂寞”之情从何得来?看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答案抓住了什么来分析的?景物(“片云”“孤月”)的特征来分析的:“片云”的特征是“飘荡”,且诗中的“远”(作者此时也远在西南天地间飘泊,孤独寂寞是自然的事)。“月”的特征是“孤”(如同作者现在感受)。形象

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正面

侧面

情感特征

(2)再看景物形象。形象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126.上面谈到分析形象要抓景物特征,那么例三中的杜鹃这一形象有何特征呢?诗中只写到了他的啼叫,和思乡之情有什么关系呢?看了答案我们都知道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假如你以前不知道这个知识你就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可见这个形象有他特定的含义的,有它一定的象征义,我们称它为象征性意象。这样的意象还有很多,如柳——惜别,月——思念。平时要注意积累,后面将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材料。6.上面谈到分析形象要抓景物特征,那么例三中的杜鹃这一形象有137.其实,古诗中的意象我们可以依据它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之分为三类,除上面提到的象征性意象,还有衬托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识别这三种意象对我们鉴赏形象大有作用。如例二,片云、孤月、落日是自喻,属比喻性意象,秋风呢?秋风一起,木叶黄落,百花凋零,衬托诗人悲凉心境,故秋风属衬托性意象。●总结: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比喻、象征。形象

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正面

侧面

情感特征

衬托

比喻

象征①指出形象

②分析特征

③指出作用

④揭示情感

7.其实,古诗中的意象我们可以依据它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之148.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指出形象

②分析特征

③指出作用

④揭示情感

8.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指出形15【例四】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分析:藤、树、鸦三个意象(①意象)前用枯、老、昏(②特征)三个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索(哀景),烘托(③作用)了内心的悲凉(④情感);小桥、流水、人家(①意象),显得安详、静谧、温馨(②特征),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③作用)作者的悲苦(④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古道、西风、瘦马(①意象),荒凉的古道、飒飒的秋风、瘦弱(②特征)的马儿,指明了自己的飘零异地的处境,古、西、瘦(②特征)三个字同样暗示(③作用)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④情感)。此情此景沦落天涯之人怎能不断肠?【例四】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16分析意境:夕阳下,一个飘零天涯的人骑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行走。周围,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①描述景象)意境萧索悲凉(②指出特征),烘托出(③点明作用)作者内心的悲凉(④揭示情感)。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描述景象②指出特征③点明作用④揭示情感分析意境:①描述景象②指出特征③点明作用④揭示情感17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典型例题一——鉴赏人物形象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典型例题一——鉴赏人物形象18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①抒情主人公是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性格、情感、身份)②③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性格情感具体分析)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92.简要分析下面诗中“蓑笠翁”的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参考答案:①“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隐者形象。(性格、身份)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畏严寒,忘掉一切,专心钓鱼,暗示他不管社会环境如何恶劣,都不愿与世俗为伍、坚守自己清高的本性,(性格具体分析)③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意义)2.简要分析下面诗中“蓑笠翁”的形象20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人物形象: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从人物的正面(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细节等)描写和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特别要注意作者经历、注释、题目等;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3.要按照答题步骤逐项回答。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方法点拨一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方法点拨一211.阅读下面诗歌,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①全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的形象。(什么形象)②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③“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反馈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反馈练习22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23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标准答案:①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高考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真题演练24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参考答案:①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②③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5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6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典型例题二——鉴赏景物形象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典型例题二——鉴27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景物、特征)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情感)。春水茫茫,暮云低垂,(景物、特征)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情感)。(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景物、特征),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情感);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景物、特征),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情感)。(2分)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8总结:题型:分析意象,体味情感方法:抓住意象的特征,找到景与情的共通点,挖掘景中之情。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诗人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答案步骤:意象——特征——情感总结:29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30总结:题型:分析意象,概括作用归纳景物形象的作用:(1)点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2)营造(渲染)氛围(气氛、意境)。(3)奠定情感基调。(4)借景抒情(烘托人物的情感、以景衬情)。(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6)以景结情。(7)结构上的作用:点题、引出、铺垫、照应或呼应等。总结:3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指出特征)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描述画面)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32总结:题型:分析画面,赏析意境方法:结合情感判断特征提问方式1: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景象)?提问方式2: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答题步骤:指出特征(观点)——描述画面(分析)描述画面(分析)——指出特征(观点)提问方式3:赏析作者所营造的意境。答题步骤:描绘画面——指出特点——揭示情感总结:33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1.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的情怀?2.答题技巧:①描绘诗歌图景;②概括景象特点;③剖析作者思想。方法点拨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方法点拨二34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反馈练习二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反馈练习二35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答:孤蓬、浮云:随风飘转不定,象征友人行踪不定,再着一“孤”字,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日: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班马:离群的马,喻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写出诗人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以景结情。给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36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37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真题演练38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39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③碛qì,沙漠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40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外在特征),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内在品质)。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形象意义)典型例题三——鉴赏事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典型例题三——鉴赏事物形象41总结:赏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答题思路: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③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总结:4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43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总结:积累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形象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44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答题技巧: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方法点拨三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方法点拨三451.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参考答案】①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②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③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

反馈练习三1.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反馈练习462.赏析下面这首诗中的病牛形象。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参考答案】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2.赏析下面这首诗中的病牛形象。47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2)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高考真题演练48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49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50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51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指出形象

②分析特征

③指出作用

④揭示情感

课堂总结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指出形象②分析特征③指52知识积累

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

1.岁寒三友:松: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傲霜斗雪的风骨。3.杜鹃:代表一种悲剧氛围。4.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性的高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月亮:引发思乡怀人之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6.柳、折柳:惜别,引发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知识积累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537.蝉:喻品性高洁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8.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是为“黍离之悲”。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扬州城的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9.夕阳:衰败景象,抒发低落、消沉、失落的情绪。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10.落红(落花):残败景象,惜春之情。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7.蝉:喻品性高洁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5411.落叶(落木):萧瑟景象,悲秋情感,失落情绪。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2.朝露:感叹人生之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13.香草、美人:喻品性高洁的人或贤明的君王。1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成语“哀鸿遍野”中“哀鸿”即此意。15.鸿雁:鸿雁传书,代指书信,思乡怀人;秋雁南飞,悲秋。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孤雁,有时用以抒独自飘泊他乡的羁旅之愁。11.落叶(落木):萧瑟景象,悲秋情感,失落情绪。5516.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17.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用来借指思乡之情。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18.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住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逆料。16.双鲤:代指书信。5619.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20.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2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抒发的是对友人的眷念之情。19.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5722.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2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后来也表坚守节操。《史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此处表坚守节操)22.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582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后来也用“碧血”“长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2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26.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又称“中流誓”。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2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5927.昆山玉:比喻杰出人才。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28.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才华。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女儿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27.昆山玉:比喻杰出人才。6029.柳营:指军营。《史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营军纪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能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30.南冠:指囚犯。《左传》载: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骆宾王《在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29.柳营:指军营。611.熟读《高考复习指导》相关部分知识点,识记常见古诗形象例释;

2.完成《高考复习指导》相关练习。作业1.熟读《高考复习指导》相关部分知识点,识记常见古诗形象例62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63考点解说2014年《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二)古代诗文阅读4.鉴赏评价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说2014年《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64考点解说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古代诗歌鉴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考点解说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古代诗歌鉴赏应该包括65学习目标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学会分析诗歌形象;3.掌握答题规范。学习目标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66典型高考题

导语:什么是诗歌的形象?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我们应该怎样去鉴赏形象?还是让我们从高考题中去找答案吧!【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典型高考题导语:什么是诗歌的形象?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67【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68【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69高考题分析

1.例一中的“寻常”细节是“又开封”,“又开封”是人物的动作,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鉴赏。2.例二、例三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杜鹃”又是什么形象呢?答: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由此可知,诗歌的形象种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高考题分析1.例一中的“寻常”细节是“又开封”,“又开封703.例二问题中出现的“意象”、“意境”是什么意思?答: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与景物形象相似。如例二中的“孤月”。孤,暗含诗人孤独的情感——意;月,具体物象——象。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情景交融”是关键。●总结: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意象)形象事物形象(意象)3.例二问题中出现的“意象”、“意境”是什么意思?人物形象714.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请看例题的问题及答案。例一问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表达人物(诗人自己)什么感情。答案中“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点明了情感。例二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强调了情景交融。答案就指出了景(“片云”“孤月”)中情(“孤独寂寞”)。景语即情语。例三问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看答案可知也是为抒情(思乡之情)服务。●总结:由此可见,高考考查形象侧重于让我们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因为古诗大多讲究含蓄,诗人的情感大多不直接表露,大多借助形象来表达,或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例一中生活的寻常细节可算作事),或托物言志。所以我们鉴赏诗歌的形象首要任务就是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人物形象形象

景物形象(意象)情感事物形象(意象)4.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人物形象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情感725.那么,我们如何去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呢?(1)先看人物形象。平时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如例一,①作者思乡之情通过人物形象的“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来体现,而“复恐匆匆说不尽”又写人物的什么呢?心理活动,诗人何以“恐”?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致。②“秋风”是什么描写?环境,秋风一起,木叶黄落,百花凋零,飘泊异乡的游子见此凄凉之景自然要勾起飘泊异乡的悲凉之感,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动作、心理都是正面描写人物,而环境描写则是侧面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正面

侧面

情感5.那么,我们如何去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呢?形象73(2)再看景物形象。例二的“孤独寂寞”之情从何得来?看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答案抓住了什么来分析的?景物(“片云”“孤月”)的特征来分析的:“片云”的特征是“飘荡”,且诗中的“远”(作者此时也远在西南天地间飘泊,孤独寂寞是自然的事)。“月”的特征是“孤”(如同作者现在感受)。形象

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正面

侧面

情感特征

(2)再看景物形象。形象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746.上面谈到分析形象要抓景物特征,那么例三中的杜鹃这一形象有何特征呢?诗中只写到了他的啼叫,和思乡之情有什么关系呢?看了答案我们都知道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假如你以前不知道这个知识你就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可见这个形象有他特定的含义的,有它一定的象征义,我们称它为象征性意象。这样的意象还有很多,如柳——惜别,月——思念。平时要注意积累,后面将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材料。6.上面谈到分析形象要抓景物特征,那么例三中的杜鹃这一形象有757.其实,古诗中的意象我们可以依据它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之分为三类,除上面提到的象征性意象,还有衬托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识别这三种意象对我们鉴赏形象大有作用。如例二,片云、孤月、落日是自喻,属比喻性意象,秋风呢?秋风一起,木叶黄落,百花凋零,衬托诗人悲凉心境,故秋风属衬托性意象。●总结: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比喻、象征。形象

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正面

侧面

情感特征

衬托

比喻

象征①指出形象

②分析特征

③指出作用

④揭示情感

7.其实,古诗中的意象我们可以依据它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之768.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指出形象

②分析特征

③指出作用

④揭示情感

8.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指出形77【例四】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分析:藤、树、鸦三个意象(①意象)前用枯、老、昏(②特征)三个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索(哀景),烘托(③作用)了内心的悲凉(④情感);小桥、流水、人家(①意象),显得安详、静谧、温馨(②特征),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③作用)作者的悲苦(④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古道、西风、瘦马(①意象),荒凉的古道、飒飒的秋风、瘦弱(②特征)的马儿,指明了自己的飘零异地的处境,古、西、瘦(②特征)三个字同样暗示(③作用)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④情感)。此情此景沦落天涯之人怎能不断肠?【例四】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78分析意境:夕阳下,一个飘零天涯的人骑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行走。周围,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①描述景象)意境萧索悲凉(②指出特征),烘托出(③点明作用)作者内心的悲凉(④揭示情感)。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①描述景象②指出特征③点明作用④揭示情感分析意境:①描述景象②指出特征③点明作用④揭示情感79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典型例题一——鉴赏人物形象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典型例题一——鉴赏人物形象80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①抒情主人公是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性格、情感、身份)②③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性格情感具体分析)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812.简要分析下面诗中“蓑笠翁”的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参考答案:①“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隐者形象。(性格、身份)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畏严寒,忘掉一切,专心钓鱼,暗示他不管社会环境如何恶劣,都不愿与世俗为伍、坚守自己清高的本性,(性格具体分析)③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意义)2.简要分析下面诗中“蓑笠翁”的形象82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人物形象: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从人物的正面(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细节等)描写和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特别要注意作者经历、注释、题目等;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3.要按照答题步骤逐项回答。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方法点拨一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方法点拨一831.阅读下面诗歌,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①全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的形象。(什么形象)②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③“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反馈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反馈练习84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5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标准答案:①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高考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真题演练86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参考答案:①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②③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7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8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典型例题二——鉴赏景物形象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典型例题二——鉴89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景物、特征)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情感)。春水茫茫,暮云低垂,(景物、特征)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情感)。(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景物、特征),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情感);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景物、特征),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情感)。(2分)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90总结:题型:分析意象,体味情感方法:抓住意象的特征,找到景与情的共通点,挖掘景中之情。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诗人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答案步骤:意象——特征——情感总结:9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92总结:题型:分析意象,概括作用归纳景物形象的作用:(1)点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2)营造(渲染)氛围(气氛、意境)。(3)奠定情感基调。(4)借景抒情(烘托人物的情感、以景衬情)。(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6)以景结情。(7)结构上的作用:点题、引出、铺垫、照应或呼应等。总结:9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指出特征)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描述画面)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4总结:题型:分析画面,赏析意境方法:结合情感判断特征提问方式1: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景象)?提问方式2: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答题步骤:指出特征(观点)——描述画面(分析)描述画面(分析)——指出特征(观点)提问方式3:赏析作者所营造的意境。答题步骤:描绘画面——指出特点——揭示情感总结:95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1.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的情怀?2.答题技巧:①描绘诗歌图景;②概括景象特点;③剖析作者思想。方法点拨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方法点拨二96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反馈练习二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反馈练习二97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答:孤蓬、浮云:随风飘转不定,象征友人行踪不定,再着一“孤”字,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日: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班马:离群的马,喻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写出诗人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以景结情。给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98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99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真题演练100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10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③碛qì,沙漠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10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外在特征),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内在品质)。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形象意义)典型例题三——鉴赏事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典型例题三——鉴赏事物形象103总结:赏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答题思路: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③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总结:104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105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总结:积累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形象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106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