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林达-2014中高危患者篇课件_第1页
倍林达-2014中高危患者篇课件_第2页
倍林达-2014中高危患者篇课件_第3页
倍林达-2014中高危患者篇课件_第4页
倍林达-2014中高危患者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倍林达®:

更有力的拯救!

中高危患者篇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目录中高危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率急剧增加倍林达®-进一步降低中高危ACS患者的事件率倍林达®实现缺血和出血的良好平衡倍林达®-多项国内外指南I类推荐目录中高危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率急剧增加倍林达®-进一步降低中高危ACS患者的事件率倍林达®实现缺血和出血的良好平衡倍林达®-多项国内外指南I类推荐

中高危ACS患者的死亡风险急剧增加基于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注册研究结果制定GRACE评分。GRACE研究是世界上首个于多个国家进行的ACS前瞻性观察研究。自1999年4月起在全球14个国家、94个中心开展。截止2007年9月,全球已入选29,641例ACS患者,其中中国入选了3,580例患者。GRACE评分不同危险分层的病死率HammCW,etal.EurHeartJ2011;32:2999-3054.植入多支架的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率显著上升12个月MACE发生率(%)43%P=0.02置入单支架置入多支架BinQS,etal.ClinCardiol.2009;32(9):E33-39STEMI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入院六个月内死亡率(%)天FoxKA,etal.BMJ2006;333(7578):1091糖尿病患者合并ACS死亡率大幅增加不合并DM合并DMP<0.001P<0.001STEMIUA/NSTEMI12个月全因死亡率(%)DonahoeSM,etal.JAMA2007;298(7):765-775.63%132%STEMI患者--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与标准负荷剂量相比并未降低事件率%P=0.729P=0.102KAMIR研究-韩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Choi

CU,etalAmHeartJ.2011Feb;161(2):373-382KAMIR研究,韩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自2005年11月开始的前瞻性、多中心、在线注册研究。共入选2664例行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其中1447例服用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1217例服用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ACS抗血小板治疗的里程碑研究—PLATO研究WallentinL,etal.NEnglJMed.2009;361:1045-10572.JamesS,etal.AmHeartJ.2009;157:599-605倍林达®—唯一被证实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药1.WallentinL,etal.NEnglJMed.2009;361:1045-10572.BRILINTACoreDataSheet,2010CURE研究:氯吡格雷未能进一步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YusufS,etal.NEnglJMed.2001;345:494-502.CURE:12,562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组接受300mg负荷剂量、维持剂量75mg每日一次的氯吡格雷或安慰剂3到12个月,两组患者均联用阿司匹林。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CURE研究显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未能显著降低NST-ACS患者心血管死亡P=NSP<0.001终点事件发生率(%)P=NSCURRENTOASIS7研究:即使剂量加倍,氯吡格雷亦未能降低ACS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P=0.30P=0.57在拟行PCI的ACS患者,氯吡格雷双倍剂量与标准剂量相比未能进一步降低30天心血管死亡率CURRENTOASIS7:多中心、随机、平行组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25,086例需要早期有创干预的ACS(STEMI、UA或NSTEMI)患者,采用2x2设计,研究拟行PCIACS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主要疗效终点为30天时由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组成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主要安全终点是主要出血(TIMI和CURRENT定义的主要出血)。MehtaSR,etal.NEnglJMed.2010;363:930-42.终点事件发生率(%)P=0.09P=0.95PLATO研究入组人群包含多种中高危患者WallentinL,etal.NEnglJMed.2009;361:1045-1057与氯吡格雷相比,接受倍林达®治疗的ACS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数量更少WallentinL,etal.NEnglJMed.2009;361:1045-10572.刘志涛,何国祥.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246-249倍林达®与氯吡格雷相比,减少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率随机化后的天数CV死亡、MI或卒中(%)糖尿病患者替格瑞洛

(n=2326)氯吡格雷(n=2336)0 60 120 180 240 300 36014.1%16.2%20151050CI,置信区间;

CV,心血管性;HR,危害比;MI,心肌梗死。JamesS,etal.EurHeartJ2010;31:3006–3016.10.2%8.4%交互p值=0.49非糖尿病患者替格瑞洛(n=6999)氯吡格雷(n=6952)HR(95%CI)=0.83(0.74–0.93)HR(95%CI)=0.88(0.76–1.03)即使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组,倍林达®疗效优势依然存在CannonCP,etal.Lancet.2010Jan23;375(9711):283-93.替格瑞洛更好氯吡格雷更好0.51.02.00.2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患者数12个月时的发生率(K-M%)HR(95%CI)HR(95%CI)氯吡格雷

剂量(开放标签+研究药物)自随机前至首次研究药物后24小时内特征36347.99.10.87(0.69,1.10)≥600mg9.311.20.83(0.73,0.95)<600mgP值

(交互)0.73329771PLATO侵入性亚组交互P值大于0.1,表明<600mg组和≥600mg组不存在交互作用,趋势完全一致。倍林达®与氯吡格雷相比,治疗ACS患者12个月,总体主要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时间估算在安全性人群中从首次给药开始1.WallentinL,etal.NEnglJMed.2009;361:1045-10572.BRILINTACoreDataSheet,2010倍林达®与氯吡格雷相比,治疗ACS患者12个月,主要出血、致命/危及生命的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WallentinL,etal.NEnglJMed.2009;361:1045-10572.BRILINTACoreDataSheet,2010为什么倍林达®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率的同时并未增加主要出血?倍林达®双重抑制P2Y12受体和腺苷摄取1.抑制P2Y12

受体1,2抗血小板效应2.抑制腺苷摄取(ENT-1)3,4,5加强的局部腺苷反应可能导致:额外的血小板聚集/活化抑制作用†3心肌保护6血管舒张5,7,8炎症调节呼吸困难7AC,腺苷酸环化酶;ADP,二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腺苷;ENT,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Referencesinslidenotes.红细胞腺苷cAMP血小板ADPENT-1替格瑞洛ACGiGsA2AP2Y12血小板活化/聚集与氯吡格雷相比,倍林达®可更快速、强效且一致地抑制血小板聚集ONSET/OFFSET研究*评价不同时间点研究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1,21.GurbelPA,etal.Circulation.2009;120:2577-25852.BRILINTACoreDataSheet,20103.替格瑞洛片中文说明书.2012*入选123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qd的基础上,57例患者服用倍林达®180mg负荷剂量,随后90mgbid维持;54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随后75mgqd维持;12例患者服用安慰剂。用药时间6周,观察对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检测方法:血小板功能检测取样时间为给药前,首次负荷剂量给药后以及整个药物起效时间(首次负荷剂量后0,0.5,1,2,4,8,24小时和6周)测得的IPA(20μmol/LADP,最终程度)+IPA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该研究在稳定性CAD人群中进行,倍林达仅适用于ACS患者3ONSET/OFFSET研究显示,倍林达®快速失效HustedS,etal.CardiovascTher.2009;27:259-274.倍林达®中国说明书:如可能,应在任何手术前至少7天停用本品。IPA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该研究在稳定性CAD人群中进行,倍林达仅适用于ACS患者。100806040200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安慰剂08244872120168240目录中高危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率急剧增加倍林达®-进一步降低中高危ACS患者的事件率倍林达®实现缺血和出血的良好平衡倍林达®-多项国内外指南I类推荐倍林达®-多项国内外指南Ⅰ类推荐欧洲2010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12011ESC非ST段抬高ACS指南22012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32012ESCSTEMI指南4美国2011AHA/ACCF二级预防指南72011ACCF/AHASCAIPCI指南82012ACCP抗栓指南92012ACCF/AHA非ST段抬高ACS指南102013ACCF/AHASTEMI指南11中国2012中国PCI指南52012中国非ST段抬高ACS指南6加拿大2011CCS门诊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用指南121.WijnsW,etal.EuropeanHeartJournal(2010)31,2501–2555;2.HammCW,etal.EurHeartJ.2011Dec;32(23):2999-3054;3.EuropeanHeartJournaldoi:10.1093/eurheartj/ehs092[Epubaheadofprint];4.StegPG,etal.EuropeanHeartJournaldoi:10.1093/eurheartj/ehs215;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4):271-277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May2012.40(5):353-3677.SmithSCJr,etal.Circulation.2011Nov29;124(22):2458-2473;8.LevineGL,etal.JAmCollCardiol.2011;58:2550-2583;9.GuyattGH,etal.CHEST.2012;141:7S-47S;10.JneidH,etal.Circulation.2012;126:00-00.DOI:10.1161/CIR.0b013e318256f1e0;11.OGara

PT,etal.Circulation.publishedonlineDecember17,2012;12.BellAD,etal.CanJCardiol.2011May-Jun;27SupplA:S1-S59;倍林达®--获得ESC指南优先推荐1.HammCW,etal.EurHeartJ.2011Dec;32(23):2999-30542.StegPG,etal.EuropeanHeartJournaldoi:10.1093/eurheartj/ehs215小结中高危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率/死亡风险急剧增加,包括植入多支架的患者,STEMI的患者,ACS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等。倍林达®与氯吡格雷相比,唯一被证实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综合考虑有效性和安全性终点,倍林达®与氯吡格雷相比,具有显著的临床净获益。倍林达®--多项国内外指南I类推荐,尤其获得ESC指南优先推荐。倍林达®(替格瑞洛)简明处方资料[适应症]本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包括接受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相比,本品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而在卒中方面无差异。在ACS患者中,对本品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阿司匹林维持剂量大于100mg会降低替格瑞洛减少复合终点事件的临床疗效,因此,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不能超过每日100mg。[用法用量]口服。本品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本品起始剂量为单次负荷量180mg(90mg×2片),此后每次1片(90mg),每日两次。除非有明确禁忌,本品应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在服用首剂负荷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75~100mg。已经接受过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ACS患者,可以开始使用替格瑞洛。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漏服。如果患者漏服了一剂,应在预定的下次服药时间服用一片90mg(患者的下一个剂量)。本品的治疗时间可长达12个月,除非有临床指征需要中止本品治疗。超过12个月的用药经验目前尚有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过早中止任何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本品)治疗,可能会使基础病引起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过早中止治疗。[不良反应]在10000例患者中对替格瑞洛片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治疗期超过1年的3000多例患者。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呼吸困难、挫伤和鼻出血,这些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皮下或真皮出血,瘀斑以及操作部位出血,偶见不良反应为:颅内出血、头晕头痛、眼出血、咯血、呕血、胃肠道溃疡出血、痔疮出血、胃炎、口腔出血、呕吐、腹泻、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瘙痒、皮疹及尿道和阴道出血、操作后出血;罕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意识混乱、感觉异常、耳出血、眩晕、腹膜后出血、便秘、关节积血、血肌酐升高、伤口出血、创伤性出血。在PL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急性期出现室性间歇的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