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简)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简)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简)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简)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课程(简)中医内科学课程(简)中医内科学课程(简)中医内科学课程(简)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中医内科学课程第一部分总论:一、中医内科学的的定义、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二、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简史1.阐述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约30分钟。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在中医学尤其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他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对其他临床学科具有指导意义。2.介绍中医内科发展简史:以朝代为线索简述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充实和发展。(1)殷商时期为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商时期)(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为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3)魏晋至金元时期为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①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和发展;②学术理论的创新:金元四大医家的在内科学术方面的独创。(4)明清为成形阶段(明清时期):明清医家对内科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薛己、王纶、王肯堂、张介宾、李中梓均有建树,温病学家的成就,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涵,使中医内科学术体系更加完善。约60分钟。1重点:①中医内科学基本概念;②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③中医内科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2难点: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3思考题: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怎样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③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术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④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总论:三、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及其依据四、中医内科发病学、症状学1.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分类①内科疾病的范围很广,可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其分类方法不同。常用的内科疾病分类法主要有病因分类、病机分类、脏腑分类等。以病因作为分类的依据,可将内科疾病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大类。以病机作为分类依据,可把疾病分为热病和杂病两大类。其中杂病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内伤所致,另一类是外感所致。以脏腑作为分类的依据,可将内科疾病按脏腑病位进行系统分类。②本教材是在病因病机分类基础上,按脏腑分类法,将外感病证以外的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如按病因病机分内科疾病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视为第一级分类,那么按脏腑学说分内伤杂病为七大类则可视为内科疾病的第二级分类。约20分钟。2.中医内科发病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发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介绍中医内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邪正双方以及二者关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疾病的发生与否及发生的形式,取决于邪气的盛衰以及邪正相互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内科疾病的发病还与体质因素、病邪因素、情志因素、行为因素、时间因素、地域因素等有关。约40分钟。3.内科疾病的诊断和辨证皆从分析症状入手,其主症与具有特征的兼证常常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内科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腹痛、胸痛、饮食异常、汗出异常、头晕、乏力、呕吐、大便异常、小便异常、水肿、神昏、抽搐、出血等。对上述各个症状,应仔细分析辨别,以区别不同的性质。约30分钟。1重点:①内科疾病的分类方法;②中医内科发病学的特点;③内科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2难点:①内科疾病分类的依据;②中医内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邪正双方以及二者关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疾病的发生与否及发生的形式,取决于邪气的盛衰以及邪正相互作用的结果。③内科疾病症状学研究的重要性。3思考题:①内科疾病分类的依据是什么②常见内科疾病分哪几类③内科疾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④怎样认识内科疾病症状学研究的意义绪论:五、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特点六、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习方法及要求1从以下方面介绍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①治病宜早:一是早期治疗,即在早期及时予以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二是先证而治,既病防变。②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③扶正祛邪:扶正即补法,用于虚证;祛邪即是泻法,用于实证。④脏腑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泻表安里、开通表里和清里润表。⑤异法方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约30分钟。2常用治法有解表法、清热法、攻下法、和解法、温里法、补益法、消导法、理气法、理血法、固涩法、开窍法、镇痉法等。约10分钟。3介绍中医内科对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医诊断和辨证的发展概况,对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约35分钟。4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包括系统理论学习和毕业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应经常复习和联系中医内科学的前期课程。实习阶段要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奠定良好的中医内科临床基本功。约10分钟。1重点: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与常用治疗方法。2难点: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中医内科学治则治法的层次关系:中医学的治疗总则,中医内科疾病的病类治则,具体疾病的治则;应对某一具体证候的则是治法,治法也可分为两个层次:证候治法与具体的加减法;正确理解治则、治法对临床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3思考题:①如何理解中医内科学常用的治则、治法②中医内科学对病因的研究有哪些新进展③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是什么第二部分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概述1介绍中医外感病证的一般概念及其在内科学科的地位。阐明本章所述外感病证的内容。约5分钟。2介绍外感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别,其证候特征各异。约10分钟。3阐述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约10分钟。4外感病证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其应用范围不同。约10分钟。5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约10分钟。1重点: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2难点:①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②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3思考题:①何为外感病证其证候特征有无区别②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冒1感冒概念、时行感冒的概念。约10分钟。2感冒的源流。约10分钟。3感冒的证候特征:感冒、时行感冒不同。约5分钟。4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风邪。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时行感冒的病因为时行病毒;病邪自上而下,内舍于肺,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四时六气不同,人体体质有差异,故感冒的发病以及病情轻重、虚实有别。约30分钟。5感冒的诊断,除证候特征外,应结合兼证、病程、发病季节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约10分钟。6临床需与风温早期相鉴别。约5分钟。7辨证要点是:辩明感冒的表寒、表热,主要从症状上区分。辨别普通,时行,从病因、起病上区别。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主要从体质、症状上进行。约15分钟。8治疗原则: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时行感冒需重用清热解毒。约10分钟。1重点:①感冒、时行感冒的概念、病因、病机;②感冒、时行感冒诊断、鉴别诊断;③感冒、时行感冒的治疗原则。2难点:①感冒、时行感冒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有别;②感冒病情轻重差别极大,关系到正邪两方面。③3思考题:①如何区分感冒与时行感冒②感邪轻重、体质差异对感冒有何影响③感冒的辨证要点有哪些④为什么说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冒1感冒风寒证的症状特点,舌脉特点,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方选荆防败毒散治疗。约15分钟。2风热感冒突出重点为有咽痛,治法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选银翘散加减。并讲述银翘散的配伍特点。约15分钟。3感冒暑湿证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上兼见热象与湿象,治法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方用新加香薷饮。约10分钟。4感冒表寒里热证,寒热并见,治以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选双解汤治疗。约10分钟。5时行感冒以高热为主时的证治用药。约5分钟。6体虚感冒分为气虚感冒与阴虚感冒。讲解二者病机的不同,症状表现的区别,治疗重点有补气、养阴的差别,用药均应扶正祛邪同施。约25分钟。6感冒的调护与预防。约15分钟。1重点:感冒的证治;时行感冒的防治。2难点:感冒风寒、风热证的辨别;解表方剂的组方规律;虚人感冒的防治。3思考题:①感冒应如何区分风寒证与风热证②感冒风寒证为什么会入里化热③虚人感冒治疗上应注意什么④感冒的调护与预防需要注意什么⑤时行感冒高热的治疗特点是什么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二节:外感发热1介绍外感发热的一般概念。本节所述外感发热以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为主。15分钟。2介绍古代对外感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感冒与西医学的联系。证候特征。约10分钟。3外感发热的证候特征。约5分钟。4讲解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①病因,外感六淫、感受疫毒;②病机,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及“阳胜则热”。外感发热的病机变化多端,预后不同。约25分钟。5外感发热的诊断。约10分钟。6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的鉴别。约10分钟。7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注意不同的热型,常见的热型有恶寒发热,壮热,寒热往来,潮热,不规则热等。了解各热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约10分钟。8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外感发热的主要治则有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养阴益气,其中清热解毒是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适用于本病各个阶段。约10分钟。1重点:本节外感发热的范围以及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2难点:本节“外感发热”的界定是有条件的,即在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与一般通常所说的外感发热有所不同。要求必须阐释清楚。3思考题:①外感发热的病因有哪些其发病机理和病机变化有哪些方面②如何诊断外感发热③怎样区别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④外感发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⑤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二节:外感发热1外感发热的证治:①卫表证,②肺热证,③胃热证,④腑实证,⑤胆热证,⑥脾胃湿热,⑦大肠湿热证,⑧膀胱湿热证的主证、治法与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约65分钟。2外感发热中高热的急救处理。约10分钟。3外感发热的调摄护理以及预后、转归。约5分钟。4外感发热的疗效评定标准。约10分钟。1重点:外感发热的证治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高热的急救处理。2难点:①各证候的特征,治法方药的区别。②证候间的转归、预后。③高热的急救处理。④三种湿热证候的发热机理与发热特点。3思考题:①外感发热卫表证与肺热证有何区别②外感发热胃热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区别是什么③试述外感发热脾胃湿热与大肠湿热的区别。④外感发热运用通腑法的适应症。⑤八正散中木通有何毒性作用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三节:湿阻1湿阻的概念、范围;说明湿阻的季节性,地域性。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约10分钟。2湿阻的源流。约5分钟。3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重、闷、呆、腻、濡。约5分钟。4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病因:①湿阻的病因是湿邪伤人致病;②湿邪伤人,与气候季节、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③湿邪致病有内外之分,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湿阻的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湿邪仲阻,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的不同。约25分钟。5湿阻的诊断、鉴别诊断。约10分钟。6讲解湿阻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湿阻的辨证要点重在分清寒热。约5分钟。治疗原则:祛湿,运脾是主要环节;化湿、燥湿、利湿是本病的重要治法。约8分钟。分证论治:详细解决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证的症状、治法、方药。约20分钟。7湿阻的调摄护理。约3分钟。1重点:湿阻的病机及其转归、湿阻证治。2难点:①湿阻发病的季节性,地域性;②湿邪的致病特点与湿阻的病机转化规律:以脾胃为病位所在,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③祛湿,运脾是治疗湿阻的主要治疗环节。3思考题:①湿阻的发病有哪些特点②如何鉴别湿阻的寒湿证与湿热证③湿阻有哪些病机转归。④为什么说湿阻发病,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试述之。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四节:痢疾1介绍痢疾的概念与范围,说明其传染性和流行性。约10分钟。2简述痢疾的源流。约5分钟。3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5分钟。4阐明痢疾的病因为外感时疫毒邪和饮食不洁,病机在于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病位在于大肠,与脾、胃的关系较密切。痢疾的病机转归与邪气性质、人体阴阳盛衰有关,并且会出现寒化、热化的不同,日久可转为慢性。30分钟。5讲述痢疾的诊断要点。约10分钟。6详细介绍痢疾与泄泻、霍乱的鉴别诊断。约10分钟。7重点介绍痢疾的辨证论治:痢疾的辨证要点:辨实痢、虚痢,识寒痢、热痢。约10分钟。介绍各类痢疾的治疗原则: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详释“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含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约15分钟。痢疾的分证论治:讲解痢疾的证治:湿热痢治以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方选芍药汤;疫毒痢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方选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治以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选不换金正气散;虚寒痢治以温补脾胃,收涩固脱,方选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治以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选连理汤。45分钟。8介绍痢疾的调摄护理及预防措施。5分钟。1重点:痢疾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定义与证治。2难点:①痢疾的病机: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②治疗原则: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③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证治。④痢疾与泄泻的鉴别诊断。3思考题:①何谓疫毒痢、休息痢②试述痢疾的病机、病位。③临床如何区别痢疾与泄泻④你对“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是怎样理解的⑤试述痢疾的辨证论治。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误节:疟疾1介绍疟疾的概念与范围,疟疾的源流,说明其流行情况。10分钟。2介绍疟疾的证候特征: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多发于夏秋季。周期性与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约5分钟。3病因病机:病因为感受疟邪。疟邪具有的特点是:①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②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③盛虚交替;④与卫气相聚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引起瘴疟的疟邪又称为“瘴毒”或“瘴气”。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主要是症状严重,发病周期不明显,多有高热、神昏谵语,病情较重。病机:①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发作。②疟邪与卫气相离,则发作停止。③疟邪具有盛虚交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表现病以时作的特点。约25分钟。4介绍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疫疟、劳疟、疟母的概念。5分钟。5介绍疟疾的诊断条件;疟疾应与其他有寒热往来表现的病证如感冒、伤寒、下焦湿热、肝胆湿热、痨瘵、外科疮毒等疾病相鉴别。5分钟。6疟疾辨证论治:辨证要点: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辨寒热之偏盛;辨正气之盛衰。治疗原则:祛邪截疟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分证论治:介绍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疫疟、劳疟、疟母的证治方药。30分钟。7简要介绍疟疾的预防与调护。5分钟。1重点:①疟疾的概念,疟邪的特点;②疟疾的病机;③疟疾的治疗原则④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方药。2难点:①疟疾的病因病机;②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③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3思考题:①关于疟疾的概念有哪些②疟邪疟邪致病有何特点③试述疟疾休作有时的机理。④瘴疟于正疟有何区别⑤简述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⑥何为“疟母”⑦疟疾是如何传播的第三部分各论:第二章:肺病证概述1介绍中医肺病证的一般概念。阐明本章所述肺病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咳嗽、哮病、喘证、肺胀、肺痈、肺痨、肺癌等。约5分钟。2介绍肺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约5分钟。3阐述肺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引起分病证的病因主要有外感于内伤两类;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其病机主要分为虚实两方面:①虚证:肺气亏虚、阴津亏耗;②实证: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痰热)阻肺。约20分钟。4肺病证的治疗要点:①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②肺为娇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③直接治肺法;④间接治肺法。约15分钟。5肺病证的调摄护理。约5分钟。1重点:肺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治疗要点。2难点:肺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证候学特征、治疗要点。3思考题:①何为肺病证其证候特征有何特点②肺病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①肺病证的病理属性有何特点②肺病证的治疗要点有哪些③为什么说治疗肺病证“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④什么是“直接治肺法”⑤何为“间接治肺法”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一节:咳嗽1咳嗽的概念,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约5分钟。2咳嗽的源流。重点介绍《素问•咳论》、《景岳全书》有关咳嗽的论述。约10分钟。3咳嗽的证候学特征: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本病的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约5分钟。4咳嗽的病因病机: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①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多属于邪实。②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病机: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①外感咳嗽多属于邪实;②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分,火有虚实之分;③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以相互影响,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约40分钟。5咳嗽诊断。约5分钟。6咳嗽的鉴别诊断: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痨、肺癌做出鉴别。约10分钟。7咳嗽的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证候虚实。约10分钟。8咳嗽的治疗原则: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扶正。约10分钟。1重点:①脾为后天之本;②脾气主升;③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④脾气、脾精、脾阴、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难点:①脾气主升的体现;②脾气统血的机理;③“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④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⑤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3思考题:①为什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②为什么说脾气主升③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④“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⑤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应怎样表述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一节:咳嗽1咳嗽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寒咳特征加风寒表证的表现,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证:热咳加风热表证的表现,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风燥伤肺证:燥咳加风燥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约40分钟。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湿痰咳嗽加痰湿内蕴的全身表现,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证:治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选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证:与情绪波动有关。治以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选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肺阴亏耗证:治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约45分钟。2咳嗽的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偶有感冒及时治疗。10分钟。1重点:①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病因不同,治疗有别;③外感咳嗽治宜宣散;内伤咳嗽当辨其虚实标本,注意治虚勿忘实,祛邪当顾虚;重在调理脏腑气机。④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间的影响与可能出现的转归。2难点:①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的证治区别;②风燥伤肺咳嗽与肺阴亏耗咳嗽的证治区别;③痰湿蕴肺证虽痰浊壅盛,但切忌妄用寒凉,以防凝滞气机,冰伏邪气。3思考题:①风燥伤肺咳嗽与肺阴亏耗咳嗽的证治有何区别②痰湿蕴肺证与痰热郁肺证在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何异同③外感咳嗽的治疗要点实什么④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有何联系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二节:哮病1哮病的概念。哮病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约5分钟。2哮病的源流。约10分钟。3哮病的证候特征。指出哮病的发病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31常见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机:①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调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②哮病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③哮病反复发作,病机变化复杂,甚至发生“喘脱”危候。约40分钟。4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简要介绍哮与喘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5哮病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虚实、分寒热;5分钟。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①治标需分寒热,②治本当分阴阳,③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约15分钟。分证论治:①发作期:应祛邪利气,分寒哮、热哮论治,寒证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证治以清肺泻热化痰平喘,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火证治以解表清里,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约35分钟。②平时宜分别调补阴阳,肺虚用玉屏风散,桂枝加黄芪汤;脾虚用六君子汤;肾虚用金匮肾气丸等。约15分钟。6介绍哮病的预后与转归、预防调摄。约10分钟。1重点:①哮病的概念,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②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与发作机理;③哮病的转归;④哮病的分期论治;⑤喘脱的概念与发生机理、急救处理。2难点:①哮与喘的异同;②宿痰伏肺与哮病发病的机理;③喘脱的识别与急救。3思考题:①何谓哮病哮与喘的关系如何②哮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③为什么说治哮病“未发时扶正为主”,“已发时攻邪为主”④寒哮与热哮如何区别⑤哮病发作时治标的方法有哪些⑥哮病如何治本⑦怎样辨识和救治喘脱⑧为什么说“祛除宿疾伏痰是预防哮病发作之首务”⑧试用《证治汇补》的原文阐述哮病发病机理。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三节:喘证1介绍喘证的概念与范围,指出喘证的证候特征是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约10分钟。2喘证的源流。着重介绍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分为虚实两大类。并介绍喘脱的概念及危重程度。约15分钟。3喘证的证候特征:肺气上逆失于宜降,或肾失摄纳所引起的喘证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煸动,不能平卧等,为喘证的各种证候所共有,是喘证的证候特征。约10分钟。4喘证的病因病机:①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主要是风寒与风热之邪,壅阻于肺,肺气上逆而致喘;内伤包括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②病机:喘证的发病主要在肺和肾,脾虚痰浊饮邪上扰,或肝气逆乘亦与喘证相关。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而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尤以气虚为主。③本证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欲脱之时,病可及心,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则病情危笃。阳约50分钟。1重点:喘证的病机及其病理属性。2难点:①喘证发病机理关系到肺肾二脏;②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③喘甚致脱。3思考题:①喘证的一般概念是什么②喘脱是怎样发生的试述之。③为什么说“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④实喘的病理因素有哪些⑤张介宾是如何归纳喘证病机特点的⑥关于喘证病位叶天士有何见解试述之。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三节:喘证1喘证诊断:讲解喘证的诊断要点有本病的证候特征,病史,外感等诱因,查体有相应的体征,现代医学诊断手段也可借鉴。10分钟。2喘证的鉴别诊断:喘证应与气短、哮病鉴别。5分钟。3重点介绍喘证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病位、辨虚实。5分钟。治疗原则:实喘治肺,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治以培补摄纳;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约10分钟。分证论治:①实喘:实喘风寒证,治以宣肺散寒,麻黄汤加减;痰热证,清泄肺热,桑白皮汤加减;表寒里热证,治以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证,治以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水凌心肺证,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气郁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35分钟。②虚喘:虚喘肺虚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饮、补肺汤加减;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15分钟。③喘证大发作时,导致喘脱危证时的应急处理应以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用参附汤合黑锡丹加减。同时还可加服蛤蚧粉冲服,以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10分钟。4简述喘证的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5分钟重点:①喘证的辨证要点:辨病位、辨虚实;②喘证的治疗原则;③喘证的证治。难点:①喘证应与气短、哮病鉴别;②喘证应与气短的鉴别;③喘证大发作导致喘脱危证时的应急处理。思考题:①试述喘证的辨证要点。②喘证与哮病如何区别③喘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④简述实喘的证治⑤虚喘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应当怎样论治。⑥“上实下虚”之喘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治法、方药是什么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四节:肺胀1介绍肺胀的概念与范围。讲解肺胀的概念为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阐述肺胀与痰饮、咳嗽、喘证、心悸、水肿、厥脱之间的关系。20分钟。2肺胀源流。5分钟。3介绍肺胀的证候特征: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是本病的证候特征。10分钟。4讲述肺胀病因、病位、涉及脏腑等。病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病机:①指出病理因素早期为痰,渐痰瘀并见,终至痰瘀水交错为患;②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③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瘀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渐而痰瘀并见。病理性质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虚实之间常常夹杂,表现上实下虚之证;④重证可见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⑤肺胀多有原发疾病,如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一般病程较长。60分钟。1重点:①肺胀的概念,肺胀与其他肺系病证的联系及区别;②肺胀的病机。2难点:①肺胀的发生机理;②肺胀的病位、病理因素及其变化。3思考题:①何为肺胀②试述肺胀与其他肺系病证的联系及区别。③怎样理解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瘀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渐而痰瘀并见④肺胀重证出现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的机理如何⑤试述肺胀病位由肺渐及于心的病理过程。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五节:肺痈1肺痈的概念。5分钟。2肺痈源流。5分钟。3肺痈的证候特征:指出肺痈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5分钟。4肺痈的病因病机:病因:①肺痈以外感风热为主,或因痰热素盛所致;②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病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本病辨证属实热证候,为热毒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邪盛正实。肺痈按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强调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25分钟。5肺痈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0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掌握病性、辨别病期。治疗原则:本病一般按病程的先后各个阶段分为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治法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分证论治:初期用清肺解表法,银翘散加减;成痈期用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法,加味桔梗汤,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用清热解毒排脓法,千金苇茎汤合加味桔梗汤加减;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清肺法,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40分钟。7简要介绍肺痈调摄护理知识及研究进展。5分钟。1重点:①肺痈的概念。②肺痈各期的临床表现与病机特点。③邪正盛衰对肺痈转归的影响。2难点:①肺痈成痈、溃脓的病机。②肺痈病机转化的规律。③肺痈与治疗原则。3思考题:①肺痈的证候特征有哪些②肺痈病理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其变化规律如何③如何分辨肺痈与肺病痰热证肺痈恢复期可能的病机有哪些④谈谈你对肺痈的治疗原则认识与用药规律的认识。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六节:肺痨1肺痨的概念,讲解肺痨的概念,临床主证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患。10分钟。2肺痨的源流。简介历代医家对肺痨的认识,主要有《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医学正传》确立了补虚与杀虫两大治疗原则。5分钟。3肺痨的证候特征。5分钟。4肺痨的病因病机:①肺痨的致病因素,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包括禀赋不足,后天失调,病后失养,营养不良等。②病位在肺,并与脾肾有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伤及阳。30分钟。5肺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主症、病史、体征、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等。需与肺痿及虚劳相鉴别。10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治疗肺痨的基本原则;重视补脾助肺的方法,并注意饮食摄生等综合治疗。分证论治:肺阴不足证用滋阴润肺法,月华丸加减;阴虚火旺证用滋阴降火法,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两虚证用益气养阴法,保真汤加减;阴阳两虚证用温养精气、培补阴阳法,补天大造丸加减。15分钟。7调摄与预防:强调本病防重于治。1重点:①肺痨的概念。②肺痨的致病因素——痨虫的致病特点。③肺痨的病机特点——阴虚火旺与演变规律、临床表现特点。④肺痨的治疗原则。2难点:①肺痨的病机特点及其演变规律。②肺脾肾三脏与肺痨病机与预后的关系。③肺痨治则——补虚培元与抗痨杀虫之含义及其辨证关系。④肺痨证治。3思考题:①肺痨是怎样形成的其病机特点如何②如何理解肺痨与脾肾之病理变化③肺痨临床表现各有何特点怎样诊断肺痨④肺痨阴阳两虚的病机是怎样产生的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七节:肺癌1肺癌的概念:介绍肺癌概念及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5分钟。2讲解肺癌的主要证候特征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5分钟。3病因病机:指出肺癌的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了,患者起病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内结所致。病理多有邪毒侵肺、湿痰内聚、正气内虚导致气机不畅、血行瘀滞,久而成为积块。20分钟。4讲述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10分钟。5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候虚实、辨邪正盛衰。治疗原则:肺癌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分证论治:阴虚热毒型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痰湿蕴肺型,用健脾化痰、解毒清肺法,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阴虚毒热型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方用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气阴两虚证用益气养阴法,方用生脉饮。40分钟。6简介治疗肺癌有效单方、验方,强调在辨证论治原则下,选加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治疗的重要性。5分钟。7简介肺癌的预后转归、预防、调摄。10分钟。1重点:①肺癌的病机与临床特点。②肺癌的危害性与预防的重要性,预防与早期发现早治疗的意义。③肺癌的治疗原则。④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优势与不足。2难点:①肺癌的病机特点,早期临床表现不同,应注意。②肺癌治疗中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意义。③中医对肺癌辨证论治。3思考题:①何谓肺癌其临床表现如何②导致肺癌发病的可能因素有哪些③为什么强调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④肺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⑤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概述1简述心脑病证的病理概念:心脑病证是指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养等,引起心脑概念失常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本章讨论的范围主要有心悸、胸痹心痛、眩晕、中风、失眠、痴呆、痫病、癫病及狂病。5分钟。2讲解心脑病证的主要证候类型的表现及特点。心脉运行障碍和神志精神活动异常是心病的证候特征;脑病的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神志精神活动障碍。约10分钟。3阐述心脑病证的基本病机以及心阳(气)虚、心阴(血)虚、痰火内扰、饮遏心阳、血脉痹阻、脑髓空虚等病机特点。约10分钟。4介绍心脑病证的治疗要点:①心脑病实证的治疗:宜祛邪以损其有余,兼用重镇安神;②心脑病证虚证的治疗: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③调养五脏:血虚需健脾,阴虚当滋肾,气虚兼益肺。约20分钟。5分清缓急,加强监护与调摄。5分钟。1重点:①心脑病证的概念与范围。②心脑病证的病机共性。③心脑病证的证治规律。2难点:①心脑病证的联系与区别;心脑病证的病机特点。②心脑病证的治疗要点。3思考题:①何谓心脑病证心脑病证的异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②心脑病证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心脑病证的病机特点有哪些③心脑病证的治疗要点有哪些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一节:心悸1心悸的基本概念:心悸是指以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阐述惊悸与怔忡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2心悸源流。10分钟。3心悸证候特征:心悸的证候特点是自觉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几种心悸的脉律特点。20分钟。4心悸的病因病机:病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以及药物中毒有关。病机:①心悸的病位在心,但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②心悸的病性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③心悸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40分钟。5介绍心悸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讲解心悸的诊断以主证、兼证、病史、诱发因素、脉象及胸片、心电图等为要点。心悸需与真心痛、奔豚、卑喋相鉴别。约20分钟。1重点:①心悸的主要临床特征,心悸主要的脉率特点;惊悸与怔忡的区别和联系。②心悸的病因病机特点。③心悸的诊断。2难点:①惊悸与怔忡的区别和联系。②心悸主要的脉率特点。③心悸的病机变化。3思考题:①何谓心悸惊悸与怔忡有何区别与联系②心悸的证候特征有哪些③试述心悸的病机特点。④怎样诊断心悸⑤简述心悸需真心痛、奔豚、卑喋的异同。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二节:心悸1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应分清虚实,辨明惊悸、怔忡,详辨脉象变化包括脉率快速型心悸,脉率过缓型心悸,脉率不整型心悸,对每一种脉率应明确其名称、病理属性、代表含义。并结合现代医学病名进行辨病。15分钟。治疗原则:虚证者宜补益气血,调理阴阳。实证者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配用重镇安神。10分钟。分证论治:①虚证:心虚胆怯证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心脾两虚证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心阳不振证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②实证:水饮凌心证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心血瘀阻证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痰火扰心证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70分钟。2心悸的调护与预防。5分钟。3心悸的研究进展。(可不讲)1重点:①心悸的辨证要点。②治疗原则。③证治规律。2难点:①辨证要点,脉象与心悸的关系。②证治方药。3思考题:①试述心悸的辨证要点。何谓疾脉、极脉、损脉、结脉、代脉、促脉产生的机理如何②心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③心悸可能出现的变证有哪些发生的机理是什么④简述心悸的分证论治。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二节:胸痹心痛1胸痹心痛的概念。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5分钟。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为胸骨后或左胸发作性闷痛,亦可表现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混不清的不适感等,持续时间多为数秒与15分钟。常由情志刺激、饮食过饱、感受寒冷、劳倦过度而诱发。5分钟。2胸痹心痛源流:5分钟。3胸痹心痛的证候特征。介绍本病的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缓解因素等。真心痛多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15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本病病因与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因素有关。病机: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气滞、寒凝、血瘀。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最为常见。40分钟。5胸痹心痛的诊断:诊断以主证、发病特点、诱因、心电图、白细胞总数、血沉、血清心肌酶等为要点。15分钟。6胸痹心痛的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胃痛、胁痛、胸痛相鉴别。10分钟。1重点:①胸痹心痛、真心痛的概念与临床特点。②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病理属性。③胸痹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难点:①胸痹心痛病因的多样性。②病机本虚标实的主次、兼夹转化。3思考题:①何谓胸痹心痛真心痛有哪些临床表现②试述胸痹心痛的证候特点。③胸痹心痛的病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胸痹心痛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其具体内容是什么④胸痹心痛的诊断要点。⑤胸痹心痛需要与哪些辨证相鉴别怎样鉴别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二节:胸痹心痛1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讲解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即辨疼痛发生的部位,辨疼痛的性质,辨疼痛的程度。15分钟。治疗原则: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针对本病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故本病的治疗原则发作期应以治标为主,采用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应重视活血通络的治法;缓解期以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为主。尤应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10分钟。分证论治:①寒凝心脉证治以祛寒活血,宣痹通阳。方选当归四逆汤。②气滞心胸证治以疏调气机,和血舒脉。方选柴胡疏肝散。③痰浊闭阻证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选栝蒌薤白半夏汤。④瘀血痹阻证治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⑤心气不足证治以补养心气,鼓动心脉。方选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⑥心阴亏损证治以滋阴清热,活血养心。方选天王补心丹。⑦心阳不振证治以补益阳气,温振心阳。方选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⑧真心痛的证治。60分钟。2胸痹心痛的其他治疗。(可不讲)3胸痹心痛的转归、预后、预防、调摄。5分钟。4胸痹心痛的研究进展。5分钟。1重点:①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②胸痹心痛的治疗原则。③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真心痛的临床特点与急救。④痰浊闭阻证可能发生的病机转归及其危害。2难点:①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②胸痹心痛的补泻原则。③真心痛的危害与救治3思考题:①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有哪些试述之。②胸痹心痛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证应如何把握③真心痛的发病是什么其表现是什么应当怎样救治④试述胸痹心痛的证治方药。⑤痰浊闭阻证可能发生的病机转归有哪些试述之。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三节:眩晕1眩晕的概念:介绍眩晕的概念,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眩晕有轻重的区别。10分钟。2眩晕的历史沿革过程。《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有关眩晕病机特点的论述。20分钟。3眩晕的证候特征:眩晕的证候特征是头晕目眩轻重不一,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重者如坐车船,视物眩转甚则仆倒。5分钟。4眩晕的病因病机:①眩晕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因素有关。②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30分钟。5眩晕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主证、兼证、发病特点、现代医学相关检查等。需与中风、厥证、痫病相鉴别。20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脏腑、虚实、标本。治疗原则:虚补实泻。分证论治:风阳上扰证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选天麻钩藤饮;肝火上炎证治以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痰浊上蒙证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亏虚证治以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选归脾汤,肝肾阴虚证治以滋养肝肾,养阴填精,方选左归丸;瘀血阻窍证治以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方选通窍活血汤。60分钟。7扼要讲解眩晕的转归预后,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5分钟。1重点:①眩晕的临床特点。②眩晕的病机与病位。③眩晕的鉴别诊断。④眩晕的辨证论治。⑤眩晕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可能出现的病机变化及其危害。2难点:①眩晕与中风、厥证、痫病的鉴别。②眩晕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可能出现的病机变化及其危害。3思考题:①何谓眩晕其表现在哪些特点②眩晕的病位与病机特点是什么③眩晕为什么要与中风、厥证、痫病相鉴别④眩晕痰浊上蒙证治应当注意什么⑤阳化风动是怎样发生的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四节:中风病1中风病的概念及其病名的历史变迁。中风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10分钟。2中风病源流:中风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多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15分钟。3中风病的证候特征:本病以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为主要证候特征,表现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15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①病因与积损正衰、劳倦内伤、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五志所伤,情志过极有关;②本病常见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病机:①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②病理因素包括虚火风痰气血六端;③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④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40分钟。5中风病的诊断:①诊断要点有主证、起病、诱因、年龄、实验室检查等。②中风有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之不同。③注意区别中经络与中脏腑的不同。10分钟。6鉴别诊断:介绍中风病与口僻、痫病、厥病、痉病、痿病的鉴别。10分钟。1重点:①中风病的概念。②中风病病名及其病因病机的历史沿革。③中风病病机变化。④中风病与口僻、痫病、厥病、痉病、痿病的鉴别。2难点:①中风病病名及其病因病机的历史沿革、证候特征。②中风病的发病机理。③中风病诊断与临床分期3思考题:①何谓中风病关于中风病病名与病因病机认识古今有何不同你有什么看法②试述中风病的发病机理。③中风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是什么临床如何诊断中风病④中风病为什么要与口僻、痫病、厥病、痉病、痿病进行鉴别怎样鉴别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四节:中风病1辨证论治:辨证要点:①细防病史,多有睽兆;②明辨病性与病情轻重;③辨病势顺逆;④辨闭证、脱证。15分钟。治疗原则:中风病急性期治标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醒神开窍、活血通络等方法治疗。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10分钟。分证论治:①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法,方选化痰通络饮;②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用平肝泻火通络法,方选天麻钩藤饮;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用化痰通腑法,方选星蒌承气汤加减;④气虚血虚瘀证用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法,方选补阳还五汤;⑤阴虚风动证,用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法,方选镇肝熄风汤;⑥痰热内闭清窍证,用清热化痰,祛痰开窍法,方选羚羊角汤加减,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⑦痰湿蒙塞清窍证,用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法,方选涤痰汤加减,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⑧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证,用益气回阳回脱法,方选参附汤加减。以上主证中痰热内闭者,可使用清开灵注射液。55分钟。2简要介绍中风病的调护。进入后遗证期,应着重加强肢体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运算的锻炼。5分钟。3强调中风病预防的重要意义。中风病以预防为要,应重视先兆的观察,并积极进行治疗是关键。5分钟。4简述中风病的研究进展。5分钟。1重点:①中风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②中风病的分证论治。③中风病的先兆及其预防。④合理调护有助于本病的恢复。⑤中风病的转归预后。2难点:①中风病的辨证要点及其分证论治。②中风病的病机转化与复发的危险因素。③中风病的先兆症状与预防。④中风病危重证候的救治。3思考题:①中风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有哪些方面②中风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③痰、瘀在中风病的发病过程中的致病机理如何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④导致中风病复发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⑤影响中风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⑥中风病急性期护理包括哪些内容⑦对于中风病的预防应注意什么⑧试述中风病的分证论治。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五节:失眠(附:健忘)1失眠的概念。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5分钟。2失眠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5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失眠的病因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关系密切。病机:失眠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密切相关。40分钟。5失眠的诊断:诊断要点以主证及兼证为主。5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需辨明脏腑与虚实的不同。治疗原则:①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②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③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④配合精神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分证论治:①心火炽盛证用清心泻火,安神宁心法,方选朱砂安神丸;②肝郁化火证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法,方选龙胆泻肝汤;③痰热内扰证用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法,方选温胆汤;④阴虚火旺证用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法,方选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⑤心脾两虚证用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法,方选归脾汤;⑥心胆气虚证用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法,方选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70分钟。7失眠的调摄护理。5分钟。8简述健忘的证候与治法。10分钟。1重点:①失眠的概念。②失眠的证候特征。③失眠的病机。④失眠的治疗原则与分证论治。2难点:①失眠的概念与证候特征。②失眠的病位、病机及其可能的转化机理。③失眠的治疗原则。思考题:①临床如何诊断失眠失眠的证候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②为什么说失眠病位在心与失眠有关的脏腑有哪些其影响睡眠的机理如何③失眠的治疗原则包括几方面④失眠心火炽盛证与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有何异同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六节:痴呆1痴呆的概念。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10分钟。2历史沿革。5分钟。3证候特征。痴呆以表情淡漠,反映迟钝,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减退为证候特征。10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以内因为主,其发病由于七情内伤,久病耗损,年迈体虚。气、血、痰、郁、瘀等病邪为患,渐使脑髓空虚,或气血不足,肾精亏耗,痰瘀互阻,脑髓失养。病机:①本病的发生,不外乎虚、痰、瘀,并且三者互为影响。虚指气血亏虚,脑脉失养;阴精亏空,髓减脑消。痰指痰浊中阻,蒙蔽脑窍;痰火互虐,上扰心神。瘀指瘀血阻痹,脑脉不通。②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40分钟。5诊断要点。10分钟。6鉴别诊断:需与郁病、癫病、健忘相鉴别。15分钟。7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解郁散结、补虚益损。并注意移情易性,智力和功能训练。分证论治:①髓海不足证用补肾益髓,真精养神法,方用七福饮加减;②脾肾两虚证用补肾健脾,益气生精法,方用还少丹;③痰浊蒙窍证用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法,方用洗心汤加减;④瘀血内阻证用活血化瘀,开窍醒脑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40分钟。8痴呆的预防与调摄、研究现状。15分钟。1重点:①痴呆的概念与证候特征。②痴呆的病机。③痴呆的预防与辨证论治。2难点:①痴呆的证候特征与临床诊断。②痴呆的发病的机理与主要病理因素。③3思考题:①何谓痴呆痴呆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②试述痴呆的病因病机。痴呆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③如何理解痴呆的治疗原则④怎样理解肾虚、补肾在痴呆证治中的意义各论: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五节:痫病1痫病的概念。痫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5分钟。2痫病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痫病临床表现复杂,其中痫病的典型病人,发则轻叫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并以醒后全然无知为主要证候特征。5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病因与情志失节、先天因素及脑部外伤有关。病机:①病位在脑,②以头颅神机受损为本,脏腑功能失调为标。③其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25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与脑电图,注意与中风病、厥证的鉴别。10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病情轻重、辨证候虚实,本病轻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治疗原则:分发作与平时两个阶段论治,发时开窍醒神治其标;平时病缓则去邪补虚以治其本。分证论治:阳痫治以开窍醒神,泻热涤痰熄风。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黄连解毒汤。阴痫治以开窍醒神,温化痰涎。用参附注射液或五生饮。休止期痰火扰神证用清泻肝火,化痰宁神法,方用当归龙荟丸。风痰闭阻证用涤痰熄风镇痫,方用定痫丸。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为主,用六君子汤合温胆汤。肝肾阴虚证以滋养肝肾为主,用大补元煎为主方。40分钟。7简介痫病的研究现状。5分钟。1重点:①痫病的概念、“痫”的含义。②痫病的证候特征。③痫病病机与阴痫、阳痫的内在联系。2难点:①痫病的临床特征,决定痫病病情轻重的因素。②痫病病机,阴痫、阳痫的发作机理。③痫病治疗原则。3思考题:①何谓痫病其临床特征有哪些②痫病的病理基础是什么阴痫、阳痫发病机理有何异同③痫病发作期与平时在病机方面有无不同对其临床治疗是否有影响为什么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概述1介绍脾胃肠病证的概念、范围,以及各病证之间的联系。①脾胃肠病证是指在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等病因的作用下,发生在食管、脾胃、肠道的一类内科病证。②常见病有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便秘等。10分钟。2病因病机:①脾胃肠病证的常见病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久病所伤等。②病机:脾病多虚,有气虚、阳虚之分,脾为阴土,易被湿因而失健运。胃病多实,常为寒热、饮食所伤,胃为阳土,易化燥伤阴,亦可因燥屎内结,而致腑气不通。尚有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气滞日久,瘀血内停。亦可见其他脏腑病证乘克相侮脾胃肠而为病者。20分钟。3证候特征:①脾胃本病;②邪滞胃腑,常见寒邪客胃、胃肠积热、食滞胃肠、湿邪困脾;③邪气干胃:肝气犯胃、瘀血内停。以脾胃受纳、腐熟、运化失常的见证为特征。20分钟。4治疗要点:脾胃异治。脾胃功能各异,为病不同,治法有别:①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所以在辨治脾病时,应注意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以免助湿,在辨治胃病时,当注意燥热易伤胃阴,常用甘凉滋润之剂,慎用辛香燥热之药,以防伤阴。②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在治脾病时,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治胃病时,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③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病多实、多热,脾病多虚、多寒。中焦之虚常用健脾、补气、温中之品,中焦之实多用消导、和胃、泻热之药。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时,常以通为主法。⑤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对于脘腹久痛、喧照等病证,当以活血通络、散结消瘀为法。⑥脾胃肠之病证也可由他脏病变所致,如肝郁克脾、脾肾阳虚,心脾两虚等,所以在治脾胃肠病证时.应全面考虑。⑦防治脾胃肠病证,应特别注意饮食。1重点:①脾胃肠病证的概念。②脾胃肠病证病机虚实有别: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病多实、多热,脾病多虚、多寒。③脾胃肠病证治疗要点:脾胃功能各异,为病不同,治法有别。2难点:①脾胃肠病证病机特点、属性的不同,证候特征各异。②脾胃肠病证治疗要点:脾胃分治。3思考题:①何谓脾胃肠病证其证候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②脾胃肠病证临床差异的生理基础是什么脾胃肠病证的病机有哪些不同③临床如何调治脾胃肠病证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一节:胃痛1胃痛的概念。胃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胃脘部疼痛为主的病证。发病率较高。约5分钟。2胃痛源流。约10分钟。3证候特征。①胃痛的部位在心下胃脘;②其疼痛性质常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如胀痛、刺痛、钝痛、隐痛、灼痛、绞痛、闷痛,其中尤以胀痛、刺痛、隐痛常见;③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约10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胃痛的病因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上述原因,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合并出现。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正虚表现。病机:①病变脏腑在胃,肝脾起重要作用,胆肾也与之相关。②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③着重强调肝脾与胃痛发病的密切关系。约50分钟。5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有主证、兼证、发病及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等。约10分钟。6鉴别诊断:需与胃痞、真心痛、胁痛、腹痛相鉴别。约10分钟。1重点:①胃痛的概念、范围;②胃痛的证候特征;③胃痛的病因病机,肝脾概念失常与胃痛发病的密切关系;④胃痛的鉴别诊断。2难点:①胃痛的证候特征: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②胃痛的病理属性及其变化规律。3思考题:①何谓胃痛②试述胃痛的病因病机③肝脾病变对胃痛发病有何影响④怎样诊断胃痛⑤胃痛需要与哪些病证鉴别怎样鉴别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一节:胃痛1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胃痛应注意辨急缓、辨寒热、辨虚实、辨气血、辨脏腑。约10分钟。治疗原则:胃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①邪实以祛邪为急,②正虚以扶正当先,③虚实夹杂者又应邪正兼顾。④注意辛香理气药物应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以免伤津耗气,注意忌刚用柔。约15分钟。分证论治:①寒邪客胃证用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用良附丸。②饮食停滞证用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③肝气犯胃证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法,方用柴胡疏肝散。④肝胃郁热证用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法,方用丹栀逍遥散。⑤瘀血停滞证用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法,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⑥湿热中阻证用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法,方用清中汤。⑦胃阴亏虚证用滋阴益胃,和中止痛,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⑧脾胃虚寒证用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法,方用黄芪建中汤。约60分钟。2简介胃痛的调摄护理:胃痛患者要重视精神与饮食调摄,保持精神愉快,劳逸结合。约5分钟。3简介胃痛的研究进展。约5分钟1重点:①胃痛应注意辨急缓、辨寒热、辨虚实、辨气血、辨脏腑。②胃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同时应重视胃痛患者的精神与饮食调摄。③胃痛的证治。2难点: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胃痛寒、热、虚、实证的论治及其可能发生的病机变化。要求必须阐释清楚。3思考题:①如何辨别胃痛的虚实、寒热、在脏在腑②肝气犯胃之胃痛可能发生的病机变化有哪些临床应当怎样预防与治疗③脾胃虚寒之胃痛可能出现哪些病机变化试述其机理与证治。④胃阴不足证是怎样形成的治疗需注意什么⑤胃痛发生吐血、便血时应当如何处理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二节:痞满1痞满的基本概念:痞、痞满的含义及其分类。10分钟。2痞满源流:10分钟。3痞满证候特征:痞满、痞塞、满闷是本病的中心证候特征。①痞塞的部位在心下;②客观所见少;③按之柔软,触之无形,压之无痛,望之胀大;④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⑤发病或加重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冷暖失和等因素有关。约5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与表邪入里,食滞中阻,痰湿阻滞,七情失和,脾胃虚弱有关。病机:①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内阻,包括外邪入里,食滞中阻与痰湿阻滞;虚即中虚不运,责之脾胃虚弱。②主要病变脏腑在脾胃,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机。约25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需与胃痛、鼓胀、胸痹心痛相鉴别。约5分钟。辨证要点:辨有邪无邪、别寒热。治疗原则:补虚泻实,升清降浊。分证论治:①邪热内陷证用泻热消痞,和胃开结法,方用大黄泻心汤。②饮食停滞证用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法,方用保和丸。③痰湿内阻证用除湿化痰,理气宽中法,方用二陈汤。④肝郁气滞证用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法,方用越鞠丸。⑤脾胃虚弱证用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法,方用补中益气汤。约40分钟6简介痞满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5分钟。1重点:痞、痞满的概念痞的分类;痞满的证候特征与诊断要点;辨证论治。2难点:①痞满的概念与分类;②痞满的病机与证候特征;③寒热与痞满的发病;④痞满的治疗原则;⑤痞满虚证的证治。3思考题:①痞满的概念是什么②痞满是如何分类的③痞满的临床特征是什么④寒热等致病因素导致痞满的机理是什么⑤痞满实证与虚证的治疗有何不同⑥补泻兼施法治疗痞满的适应症是什么⑦饮食停滞所致痞满其病机与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三节:腹痛1腹痛的概念:①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胀痛、冷痛、灼痛、绞痛、刺痛,但外无胀大之形,触之腹壁柔软。②腹痛一症,临床极为常见,可以出现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如内科、外科、妇科疾病均可导致腹痛。约10分钟。2腹痛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主证、部位、疼痛的性质、体征、诱因、伴随症状等。约10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病因与外感时邪内传于里,饮食不节肠胃受伤,情志失调气滞血瘀,阳气素虚脏腑失煦有关。上述各种病因可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病机:①腹痛的病机总属“不通则痛”;②有虚实之分:实证为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而出现实痛;虚证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则脏腑经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无力而成虚痛。约40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主证、病史、体征及理化检查可以诊断。需与胃痛及其他疾病中的腹痛症状鉴别,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的鉴别。约20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虚实、寒热、气血、脏腑部位;治疗原则:①根据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确立治法;②佐以理气通导以治痛;③用药注意。分证论治:①寒邪内阻证用温里散寒,理气止痛法,方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②湿热壅滞证用通腑泻热法,方用大承气汤。③中虚脏寒证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法,方用小建中汤。④饮食停滞证用消食导滞法,方用枳实导滞丸。⑤气机郁滞证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法,方用柴胡疏肝散。⑥瘀血阻滞证用活血化瘀法,方用少腹逐瘀汤。约55分钟。7调护与预防。约5分钟。1重点:腹痛的概念、范围,内科疾病中常见腹痛及其特点。病因病机与辨证要点;腹痛的证治。2难点:①各科腹痛的临床特点;②本节所述腹痛与内科疾病中常见腹痛症状的区别:③腹痛的病机与病理属性;④腹痛的治疗原则。3思考题:①何谓腹痛临床常见腹痛有哪些②怎样理解“通则不痛”,如何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③腹痛虚证、实证各如何治疗试述之。④饮食停滞所致的胃痛、痞满、腹痛的证治有无不同试述之。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四节:呕吐(附:吐酸嘈杂)1呕吐的概念。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5分钟。2呕吐源流。10分钟。3证候特征。呕吐的证候特征:或干呕、或无声而呕吐,或声高而呕吐,甚或呕吐如喷,或食后即吐,或良久复出,或不食干呕,或呕吐不化之食,或呕吐涎沫等。10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有关。呕吐的病位在胃,病变脏腑除胃以外,尚肝脾相关。病机:①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有虚实之分。②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35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发病原因,参考其他理化检查可以诊断。需与反胃及噎膈进行鉴别。15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呕吐需辨明实呕与虚呕,辨呕吐物的性质,辨可吐与止呕,辨可下与禁下。治疗原则:和胃降逆为主,但应分虚实论治。邪实者,祛邪为主;正虚者,扶正为主;虚实夹杂,分清主次、缓急,适当兼顾。分证论治:①外邪犯胃证用解表疏邪,和胃降逆法,方用藿香正气散。②饮食停滞证用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法,方用保和丸。③痰饮内停证用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法,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④肝气犯胃证用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法,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⑤脾胃虚弱证用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⑥胃阴不足证用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法,方用麦门冬汤。55分钟。7呕吐的调护。5分钟。8简要介绍吐酸、嘈杂的证治。10分钟。1重点:呕吐的病机及其对人体的利害;证候特征,病证鉴别,治疗原则与用药技巧,辨证论治。2难点:①呕吐的证候特征;②呕吐的病因病机;③呕吐治疗原则与降逆止呕药的选择应用;④辨可吐与止呕。3思考题:①何谓呕吐其病机特点是什么②呕吐对人体的影响是什么③呕吐的辨证要点是什么④举例说明可吐与止呕。⑤试分析呕吐主治处方的组方规律。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五节:呃逆1呃逆的基本概念: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有生理性呃逆与病理性呃逆。10分钟。2呃逆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10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与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三者相关。病机: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肺、肾等脏腑有关。20分钟。5诊断要点。5分钟。6鉴别诊断:需与干呕、嗳气相鉴别。10分钟。7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需辨明生理与病理性呃逆,辨虚实寒热,辨病深临危,强调老年正虚,重证后期,急危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的危象。治疗原则:为理气和胃,降逆平呃。在临证时首先要分清虚实寒热,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分证论治:①胃中寒冷证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法,方用丁香散。②胃火上逆证用清热和胃,降逆止呃法,方用竹叶石膏汤。③气机郁滞证用顺气解郁,降逆止呃法,方用五磨饮子。④脾胃阳虚证用温补脾胃,和中降逆法,方用理中汤。⑤胃阴不足证用益气养胃,和胃止呃法,方用益胃汤。50分钟。对较轻的呃逆可采用导引法、取嚏法、指压法等,也可用针刺方法。8简述呃逆的调护、研究进展。5分钟。1重点:①呃逆的概念,病机特点;②呃逆与干呕、嗳气相鉴别;③呃逆的治疗原则与证治,④呃逆对判断疾病预后的意义。2难点:①呃逆的鉴别概念;②呃逆的病机;③病深呃逆的临床意义;④呃逆证治。3思考题:①呃逆、干呕、嗳气的概念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肺、肾等脏腑有关③《内经》是怎样治疗呃逆的④呃逆的证候特征是什么⑤试述呃逆的证治。各论:第四章:脾胃肠病证第六节:噎膈1噎膈的概念、有噎、膈的区别与联系。10分钟2噎膈源流。5分钟。3噎膈证候特征。讲明噎证与膈证之间的疾病性质差别较大。5分钟。4病因病机:病因:与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老年肾虚三者相关。病机: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常有气郁、痰阻、血瘀等,且常相互兼杂,难以划分。本虚为津亏血燥,阴损及阳等。其形成食道狭窄,津液干枯,是本病关键病机。病变部位在食道,为胃气所主,与肝脾肾有关。20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反胃、梅核气相鉴别。10分钟。6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需辨明虚实,分清标本。治疗原则:开郁理气,滋阴润燥。分证论治:①痰气交阻型用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法,方为启膈散。②津亏热结型用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法,方用沙参麦冬汤。③瘀血内结型用破结行瘀,滋阴养血法,方用通幽汤。④气虚阳微型用温补脾肾,益气回阳法,方用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40分钟。7噎膈的调护与预防。5分钟。8介绍反胃的概念、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等。5分钟。1重点:①噎膈的概念;②噎膈的区别与联系;③噎膈的病因、病机与危害;④噎膈的诊疗原则;⑥噎膈的预防。2难点:①噎膈的病因病机;②噎膈的证治。3思考题:①何谓噎膈②噎膈的病机关键是什么③噎膈标实体现在哪些方面④噎膈的诊断要点有哪些方面⑤试述噎膈的诊疗原则⑥为什么说“顾胃气,护津液,为治法之本”⑦噎膈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