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合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合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合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合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合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22页,共=sectionpages2222页2021-2022学年重庆市合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0.5kg B.人正常体温为39℃

C.人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H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

C.雨后天空出现五颜六色的彩虹

D.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井方向乘客坐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对乘客来说,窗外景色向上运动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窗外景色静止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该同学是(

)A.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D.将光屏(小纸板)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够承接到像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取出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D.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

B.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C.体积为20

cm3的乙物质密度比体积为10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加纸板,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

B.沸腾时上升变大的气泡,是烧杯中的水汽化产生的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撒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后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不需要吸收热量

图1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2中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刻度尺所成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甲→乙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

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

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纯水的密度是1.0×10³kg/m³,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一杯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______,它的体积______(在公众场合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______;“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于声音的______。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

十一假期小明和同学去长寿湖游玩,他们发现水面出现非常奇特的影像:水中白云朵朵、鸟儿展翅飞翔、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小明看到“在水中飞翔”的鸟是鸟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看到“在云中游”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深”或“浅”)。A、C两地相距3.6km,小明从家出发前往某广场,前一半路骑行,后一半路程步行,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他骑行的是图中______段,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没有其它光时,黄光照在红色衣服上,看到的衣服是______色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鲜花.国产大飞机C919为了减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飞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金属构成,已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后的密度与甲、乙按体积比2: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甲、乙密度之比为______;若该合金部件的质量是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质量的60%,则该合金中甲、乙的质量之比为______。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如图所示。

(1)在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启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B段的长度sAB=______cm,小车经过AB段的时间tAB=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______;

(2)若凸透镜焦距为3cm,当烛焰距凸透镜5cm时,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某班级同学分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同学们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在相同的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A、B、C、D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②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③通过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④该实验采用了的______研究方法;

⑤某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进行E、F实验。结果发现E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掉的越多,谁蒸发得快”得出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多少有关”,他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______,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②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③如图(二)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二)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g;

④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二)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cm3;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cm3;

⑤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g/cm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六百多年前我国渔民就已发现了钓鱼岛,钓鱼岛位于台湾基隆港东北186km、浙江温州港东南356km处。

(1)如果用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主力战机歼—10飞机从浙江温州港机场起飞,只需要约30m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相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容器的底面积为30cm2,A容器内水的深度为20cm。(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铁=7.9×103kg/m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2.【答案】C

【解析】解:A、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是日食;当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B不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3)3.【答案】C

【解析】解:A、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窗外的景色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乘客为参照物,窗外的景色是向下运动的,故B错误;

C、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电梯和窗外景色的距离越来越大,以电梯为参照物,窗外景色是向下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该题在判断时首先要确立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4.【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5.【答案】B

【解析】解:

A、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当把物体靠近玻璃板时,像也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故C错误。

D、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故D错误。

故选:B。

(1)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6.【答案】C

【解析】解: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小水滴,附着在冰糕的包装上,故A正确;

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融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从而使气温降低,故B正确;

C、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人身上水分蒸发吸热,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的冷,故D正确。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A

【解析】解:A、由甲物质的m−V图像可知,甲的体积为20cm3时,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正确;

BC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由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可知,当甲、乙质量均为10g时,甲、乙的体积分别为:V甲=10cm3,V乙=20cm3,即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B错误;

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质量相同时,甲的密度是乙的28.【答案】B

【解析】解:A、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是为了减小散热,故A错误;

B、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烧杯中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故B正确;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温度高,故D错误。

故选:B。

(1)沸点与气压有关,加纸板,目的是为了减少散热;

(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3)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9.【答案】B

【解析】解:

(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丁图。

(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丙图。

(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

(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乙图。

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丁→丙→甲→乙,故B正确。

故选:B。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2)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10.【答案】D

【解析】解:假设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甲,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乙。水流的速度是v;

以地面为参考系,由于水流的作用,甲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甲+v,乙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乙−v,木箱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

AB、上游甲的速度虽然相对于地面比较大,为v甲+v,但是木箱也在以v的速度向下游运动,木箱和甲之间相对速度为v甲;下游虽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比较小为v乙−v,但是木箱正在向下游运动(接近乙),木箱和乙之间的相对速度为v乙,所以上下游

不会产生影响,故A、B错误;

C、木箱释放时与河流具有相同的速度v,相对于水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河水为参考系,木箱和河水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是相对静止的,甲相对于流水的速度为v甲,乙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为v乙,而甲和乙相距木箱的距离相同,故河水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样的,比赛规则是公平的,故D正确;

故选:D。

假设甲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甲,乙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1.【答案】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00kg

【解析】解:(1)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为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

(2)一杯水结成冰,所含物质多少没变,质量不变;根据公式ρ=12.【答案】响度

音色

【解析】解:在公众场合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不同乐器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理解和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晶体

80

【解析】解:由图可知,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但是在持续吸热,所以该物质是晶体,BC段对应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熔点,为80℃。

故答案为:晶体;80。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14.【答案】虚

【解析】解: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鸟在水中飞就是鸟通过水面成的虚像;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高的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浅。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15.【答案】AB

2.4【解析】解:AB段的时间t1=5min=300s,AB段的路程s1=1.8km=1.8×103m,

小明在AB段的速度:v1=s1t1=1.8×103m300s=6m/s;

BC段的时间t2=25min−5min16.【答案】黑

【解析】解:

(1)黄光照在红色衣服上,红色衣服只能反射红光,黄光被吸收,所以看到的衣服是黑色的;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光在书本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黑;漫。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17.【答案】会聚;靠近

【解析】解: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鲜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鲜花.

故答案为:会聚;靠近.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18.【答案】3:1

2:1

【解析】解:

(1)由题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时,m甲=2m乙,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的密度:ρ=m甲+m乙V甲+V乙=2m乙+m乙2m乙ρ甲+m乙ρ乙=3ρ甲ρ乙ρ甲+2ρ乙①

甲、乙按体积比2:3混合时,V甲=23V乙,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ρ=m甲′+m乙′V甲′+V乙′=ρ甲×23V乙′+ρ乙×V乙′2319.【答案】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解析】(1)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0.【答案】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解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1.【答案】小

增长

40.0

2

0.2

加速

【解析】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增长测量时间;

(2)如果让小车启动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st,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则计算的速度偏大;

(3)由图知,小车通过AB走的路程sAB=40.0cm,

通过AB所用的时间tAB=2s,

vAB=sABtAB=40.0cm2s=20cm22.【答案】同一高度

光屏的中央

放大

投影仪

变小

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析】解:(1)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若凸透镜焦距为3cm,当烛焰距凸透镜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的原理。

(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小即光屏左移,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光路是可逆性,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5)老花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则此时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光屏的中央;(2)放大;投影仪;(3)左;变小;能;光路具有可逆性;(4)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