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061129007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Specialty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分:0.5学时:8开课学期:1开课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适用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专业导论》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开设在第一学期,该课程主要对入校新生进行专业思想理念教育,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专业培养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和发展前沿介绍,使学生了解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了解专业发展及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前景,增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明确发展方向,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了解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行业动态及发展前景,从而加深对该专业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二)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能够理解专业的毕业要求及毕业5年后应具备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2.2)。(2)了解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概况,了解行业产业发展前景、技术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并能够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支撑毕业要求7.1和12.2)。(3)了解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行业的职业性质和规范,清楚从业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职业道德和操守(支撑毕业要求7.1和12.2)。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表1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课程教学目标(1)(2)(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1理解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责任;√√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12.2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具备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发展的能力。√√√(三)思政元素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有: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表2教学内容、要求与达成章节学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活动达成能力达成途径支撑目标专业概况(2)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概况。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专业开设的背景与意义,国内专业建设情况;3.行业发展特色;4.与建材行业相关的资源循环利用简介。1.了解专业建设背景与开设意义;2.熟悉行业发展特色;3.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概况。【本章重点】世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的新要求。【课程介绍】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入课程的主要内容。【思政元素】可持续发展理念。【课堂讲授】专业建设背景与意义,专业发展情况,行业热点。【课堂讨论】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例,讨论资源化面临的问题。【教学方式】讲授/混合式教学。毕业要求7.1和12.2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目标1、2、3培养方案(2)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2.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学习要求;3.如何根据培养方案,规划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1.熟悉培养方案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2.熟悉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本章重点】培养方案各环节的内在联系。【课前预习】培养方案的内容。【课堂讲授】培养方案的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如何规划大学四年生活。【课堂讨论】你的大学规划和目标。【习题作业】根据培养方案如何设计大学生活和学习。【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式/翻转课堂。毕业要求7.1和12.2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课程目标1、2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专题(2)熟悉在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理论基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1固体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2.低碳经济的发展内涵;3.循环经济三大操作原则。1.了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分类;2.熟悉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途径。【本章难点】循环经济如何指导固废资源循环利用。【课前预习】传统工业经济与循环经济有哪些区别。【思政元素】循环经济。【课堂讲授】资源分类特点;固体废物利用途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技术特征。【课堂讨论】建材行业产品(玻璃)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式/翻转课堂。【习题作业】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建材行业会产生哪些废物,以及再利用途径。毕业要求7.1和12.2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课程目标2、3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2)熟悉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1.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国家出台的法规与政策;3.坚守职业道德与操守;4.社会责任。1.熟悉资源循环利用过程的相关法规与政策;2.理解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的内涵。【本章重点】法规政策的解读。【本章难点】坚守职业道德,理解社会责任。【课前预习】目前关于资源利用方面出台的法规和政策。【课堂讲授】对于法规政策的解读,如何通过法律约束自己,坚守职业道德和肩负社会责任。【课堂讨论】面对诱惑如何守住初心。【习题作业】对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研讨式/翻转课堂。毕业要求7.1和12.2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课程目标2、3五、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表3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序号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1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能够理解该专业的毕业要求及毕业5年后应具备的能力。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体系,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发展规划。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2了解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概况,了解行业产业发展前景、技术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并能够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循环经济理念下行业发展概况,技术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3了解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行业的职业性质和规范,清楚从业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职业道德和操守。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注:考核内容应体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要求。(二)总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评价(40%)和结果性评价(60%)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和习题作业两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5%和25%,结果性评价以课程论文为主。各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的关系如表4所示。表4总成绩构成表序号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在各考核方式中的比例课程目标占总成绩比例课堂讨论+习题作业课程论文1熟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能够理解该专业的毕业要求及毕业5年后应具备的能力。30%25%27%2了解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概况,了解行业产业发展前景、技术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并能够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40%50%46%3了解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行业的职业性质和规范,清楚从业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职业道德和操守。30%25%27%考核方式占总成绩比例40%60%100%(三)评分标准1.课堂讨论评分标准课堂讨论题目需提前3天发送给学生,为相关预习和讨论准备留有时间,课堂讨论为开放性题目,不预设标准答案,其分值评定如表5所示。表5课堂讨论评分标准考核内容100-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小于60课堂讨论准备非常充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概念正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准备充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概念正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准备充分,能够主动参加课堂讨论,回答合理准备不充分,能够参加课堂讨论,回答合理准备不充分,能参加讨论,但概念不清晰2.习题作业评分标准习题作业按照100分制进行评定,作业严格杜绝相互抄袭及资料原样抄袭,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一些文献进行回答。其对应的具体评分标准如表6所示。表6习题作业评分标准考核内容100-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小于60作业完成进度按时完成按时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延时完成独立完成情况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基本独立完成部分抄袭内容完成情况逻辑思路非常清晰,内容完整,有文献支撑思路清晰,内容完成,有文献支撑思路清晰,内容不够完成,有文献支撑思路一般,内容不够完整,有文献支撑思路混乱,内容不完整,无文献支撑3.课程论文评分标准课程论文按照100分制进行评定,严格杜绝相互抄袭及资料原样抄袭,按照科技论文标准格式撰写,字数不少于2000字。其对应的具体评分标准如表7所示。表7课程论文评分标准考核内容100-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小于60课程论文立论新颖正确,论述充分完整,结论严谨合理;文字流畅准确;能够引用最新文献;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书写工整规范;工作量极为饱满。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书写工整规范;工作量饱满。立论正确,论述较为充分,结论较为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书写较为工整规范;工作量尚可。立论大部分合理,结论较为合理;文字较为通顺,技术用语较为准确,书写较为规范;工作量一般。立论不正确,论述不充分,结论不严谨;文字不通顺,技术用语不准确;工作量不满足要求。六、教材、参考书目、重要文献以及课程网络资源(一)参考教材1.周启星主编,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2.杜欢欢主编,中国资源循环产业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3.刘维平主编,资源循环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4.温宗国主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互联网新时代.科学出版社,2018.(二)重要文献1.赵怡然,张桂红,彭建军,等.从循环经济谈资源综合利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2):21-23.2.沈华艳,谢东,刘海露,等.甘蔗渣生物质资源在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kcms/detail/11.2172.tq.20190614.1832.028.html.3.袁淼卉,蒋小林,吴胜胜,等.某氧化铁厂的资源循环利用及环保提标的分析[J].广东化工,2019,46(396):128-130.4.刘久传,吴和培,张建霞,等.磷硅渣提矾及制备磷酸铝工艺[J].化工进展,2018,37(10):4080-4086.5.李金燐,王坤,王蕾,等.浙江县域生物质发电技术发展前景[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