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课件第六章 网络社区_第1页
《网络社会学》课件第六章 网络社区_第2页
《网络社会学》课件第六章 网络社区_第3页
《网络社会学》课件第六章 网络社区_第4页
《网络社会学》课件第六章 网络社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网络社区第一节网络社区及构成第二节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分类第三节Web2.0的网络社区2概要3第一节网络社区及构成第一节网络社区及构成一、网络社区的含义二、网络社区的构成4一、网络社区的含义社区(community)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大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与一般的社会群体不同,一般的社会群体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特征的。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社区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人们更加强调它的实质。就是说,共同活动在某一区域的若干人的群体集合就是社区。5网络社区,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与互动等活动,在网络空间中所产生的社会聚集体。人们在网络上通过文字符码组成讨论网络,同时也在辩论、串联和相互呼应的共识和认同强化中建构出活生生的社区。网络社区没有清晰和稳定的边界,网络参与者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随意选择自己关心、喜爱的场域发表言论,与其他上网者交流互动。琼斯等学者认为,网络社区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公众空间,在其中,成员之间发生了交互影响;(2)多样化的传播者;(3)成员稳定性,某个社区拥有相当多的经常参与者,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同时在线;(4)交互性,即有效信息有明确指向,被当作目标的参与者给予了回答,信息内容也富有交互性;(5)身份的稳定性,该社区的成员不经常改变昵称或ID,以保持身份的稳定。67知识链接:威廉·琼斯(WilliamJones),英国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法学家。其曾在印度当法官,用业余时间学习东方语言,是最早正式提出印欧语假说,揭示了梵语、希腊语、拉丁语、日尔曼语、凯尔特语之间的同族关系。1.网络社区的存在网络社区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社区,但基本具备了后者的要素,比如大学的“BBS社区”、学术网站的“论坛社区”,或一些网站的“交友社区”等。它与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主要有两点不同:(1)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但仍然有“实质性”互动。(2)活动不是在自然地理的区域中进行的,而是在网络上的某个网站里(也有地域的概念,只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其实一般网民比较认可的互联网功能是收发电子邮件、查阅信息资源和网上谈话等,所以早期的网络社区尽可能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为网民提供网上交往空间,一般是用BBS、邮件列表或新闻组、互联网网站及实时聊天系统等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对话、交流及交往服务的网上环境。82.网络社区的定义网络社区是指上网者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电子邮件、新闻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进行交往活动的网上场所,参与者在此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由于这种社区不需要固定的聚会时间及实体的聚会地点,而是建构在网络环境之下,因此称之为网络社区。所以,我们把网络社区界定为:在网上某个活动区域中,由网上相邻或相互关联的若干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构成的网上网民共同体。比如,网易大社区、新浪交友社区、搜狐社区和博客社区等。其中每个社区应包括若干网上群体、网上论坛、网上其他设施(比如可有网上邮局,随时可发送邮件),比较完备的话,可能还会有网上银行、购物场所、语音朗读区、风景区等,便于随时购买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等。9二、网络社区的构成(一)构成特质经由上述许多对社区与网络社区的定义与看法,我们可以归纳出网络社区的几个特点:(1)它必须以互联网网络作为传播的媒介;(2)它的成员通过网络社区能共享信息与沟通;(3)成员能通过网络社区来满足社会生活需要;(4)它的成员对它有一定的归属感。10(二)构成条件要成立一个网络社区,有下列三个条件。(1)要有联络方式,为会员提供畅通有效的管道,包括提供网站或通过网络联络等。(2)要有主题与内容,然后根据这些主题与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与互动。(3)必须建立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忠诚度与互动,并在情感、心理、兴趣上产生交流,彼此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生活导向的社区而言,一个完整的网络社区,必须能够满足群体沟通、计划组织、个人化服务、智能型代理人运用、娱乐需求、交易需求等六大使用者需求。1112知识链接:联系方式,能够达到对个人直接沟通的相关信息,多用于聊天、交流。也是一种告知方式的体现。早期主要以普通信件形式体现:电报挂号、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固定电话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现今的联系方式表达更是异彩纷呈:QQ号码、MSN地址、飞信号码、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百度用户名、微信等。联系方式可以简单分为:实体地址、社交软件、社交网站、电话等。百度Hi(BaiDuHi,汉语拼音:bǎidùhai)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文字消息、音视频通话、文件传输等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您可以通过它方便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随时与好友联络感情。主要有百度好友、兴趣搜人、兴趣群组、百度空间、密友排行、邮箱登录、皮肤换色等功能模块。百度Hi将是打通和整合百度社区产品的通行证。用户能从百度空间页面上添加好友到百度Hi;在贴吧、空间、知道等页面上向百度好友发起的即时通话;贴吧的吧主可建立属于该贴吧的百度IM群;用户可在群里向贴吧“图片库”上传图片;与百度音乐掌门人结合,可在好友列表里实时显示出好友发布的专辑;建立基于IM的社区聊天室。百度对IM产品的定位也正是为满足其社区用户需求。百度官方网站上已经登载招聘即时通信相关人才的信息,包括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研发工程师、即时通信软件产品经理,随后所招聘的职位又悄悄增加。据称,百度推出IM主要是希望把百度贴吧、百度空间、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等产品通过即时通信整合起来。此外,百度在未来即将推出的C2C业务,也需要IM软件供买家和卖家沟通和交易使用。13第二节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分类第二节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分类一、网络社区的功能二、网络社区的种类14一、网络社区的功能根据社会学理论,现实中的社区主要具有两大方面的功能。其一,是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新型的生活交往环境。这种环境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它包括:居民和家庭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社区民意的形成及社区民主的运作方式;社区的教育环境及辅助教育系统,如社区内学校与家长建立的新型沟通方式;利用网络提供的娱乐资源和环境;利用网络的医疗保健系统;社区提供的网上购物及送货上门服务,以及社区的网络化管理及其他服务项目;等等。其二,是指设在该社区地域上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利用网络向社会开放的各种服务。像金融街、商业街和文化街等特色一样,网络社区以在网上向社会提供服务内容的特色凸显其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商业形象。未来的网络社区可能像现实中的社区一样向特征多元发展。15哈杰尔(Hagel)和阿姆斯壮(Armstrong)指出,网络社区主要有四种功能:(1)商业交易:网络社区居民在“交换”信息的行为,从广义上说,也是为了满足“交易”的需求。这种社区的访客多半是要买些什么东西的人,而在买之前,他希望能听听社区会员的意见。(2)兴趣交流:大多数人有特别热衷的事物,例如户外活动、摇滚乐、旅游、养花养草等。很多早期的网络社区都是建立在共同兴趣上的,这些社区聚集了许多分散各地但对某一领域有共同兴趣或专长的人。(3)提供幻想空间:将网络社区当作另一个家,创造一个新的身份,编造一个新的故事,让访客运用想象力,一同参与规划此社区的未来。(4)建立关系,寻求支持:这种社区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同遭遇的人互相倾诉和寻找安慰的地方,例如离婚、病痛、鳏寡孤独者等。网络社区为这些同病相怜的人提供交换人生经验的场所,制造相遇相知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16二、网络社区的种类(一)电子公告板社区(网上论坛)BBS是电子公告板系统(bulletinboardsystem)的英文简称。它是社区成员交流思想、答疑解惑、建立新型互动关系的场所。电子公告板是非共时性沟通的另一种形式,它在某种形式上改进了电子邮件讨论组。大多数BBS允许参与者产生论题组,与电子邮件信息相似,一个接一个强化。众所周知,这些社区包括用户网、全球电子链接(WELL)、领导人秘密会议或核心组织(ECHO)和运行于商业在线服务系统上的公告板讨论组。在BBS社区中,用户可以在各个特定主题的讨论区内,针对主题张贴相关的意见或问题,寻求他人的答复或帮助,并借此引起讨论或激发其他人的参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BBS会有很多不同的讨论区,每个讨论区叫一个版,版的管理者称为版主。参与者一般把版主称为“斑竹”。除了分类讨论区外,BBS系统还可以聊天、留言、自动转信、进行网上创作等。从社会互动角度来看,BBS上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为目前网络社区生活的缩影。17(二)新闻组社区新闻组(newsgroup)是社区成员获取信息的非常直接有效的工具。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全交互式电子论坛。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进行非常直接的对话和交流。它不仅放大了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交往环境,而且为成千上万的人参与讨论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人们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补充修改别人的观点,也不必担心自己关心的问题没有人回答。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组织一次讨论,甚至主持一个论坛。另外,新闻组与BBS虽类似,但它比BBS优越的地方是能夹带图片和附件。1819知识链接:因特网的新闻组(Usenet)是一个电子讨论组,它集中了对某一主题有共同兴趣的人发表的文章。在这里,用户可以与遍及全球的其他用户交流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分享有益的信息,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新闻组按不同的讨论主题划分为不同的讨论组,讨论组的名字反映了其讨论内容。在讨论组中能找到大量与其主题有关的文章,以及对许多问题的讨论。新闻组的信息由新闻组服务器发送到世界各地,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组的服务器来接收这些信息,并参与讨论。可用于访问新闻组的软件有很多,如微软的OutlookExpress、网景的Communicator等。新闻组虽然和电子邮件列表都是关于某一主题的讨论组,但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同的。电子邮件列表是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把用户所订阅的消息直接投寄到他的信箱;而新闻组是使用专门的协议,允许用户到新闻组上访问他所选择阅读的内容。一个新闻组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要做一个受欢迎的成员,用户必须注意他在组中的行为。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是应该遵守的:投寄的消息内容应和投寄的讨论组主题有关;善用主题行,在标题中简述消息内容能节省大家的时间;所写的消息内容应当切中主题,不要啰嗦;引用别人的文章应征得作者同意;注意用词,由于看不到交谈双方的表情,过分的玩笑与不恰当的比喻容易造成误解。(三)网上聊天社区网上聊天社区(chatroom)最典型的就是微信。社区成员可以实时与线上的朋友对话,完全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网上聊天就像现实社会开一个电话会一样,不同的是人们敲入的是各种符号而不是说话。这其中包含着交流的延时性现象,从而使交流更广泛和更深入。这是社区提供给成员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一功能为社区成员张扬自我、与他人建立联系、扩大交往提供了条件。网上聊天社区中不仅社区成员交往的随意性更大,而且可以开设私人空间,为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提供条件与环境,甚至有的社区还为社区成员设计了动画聊天的界面等,从而使人际互动环境更具有真实性。20

(四)用户讨论组社区用户讨论组(usenet)是一个多元社区,里面还可再分类,有多少用户类别就有多少用户讨论组社区。还可下分为台式电脑用户组、手提式电脑用户组、数码相机用户组等。(五)游戏社区(六)专业网站社区(七)综合网站大社区(八)居民社区网站社区(九)博客社区2122第三节Web2.0的网络社区第三节Web2.0的网络社区一、Web2.0的初始含义二、Web2.0概念的发展三、Web2.0的特质四、Web2.0应用程序结构23一、WEB2.0的初始含义

德蒙特·迈克考马克(DermotMcCormack)2002年6月15日出版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Web2.0》一书。在书中,德蒙特·迈克考马克指出,互联网经济的第一个阶段以戏剧性的衰落画上了句号,而第二个阶段———Web2.0却刚刚开始,而且在未来20年将会有更为出人意料的发展,德蒙特·迈克考马克用“Web2.0”这个词汇描绘了一种迥然不同于当前的、可预见的互联网新阶段。24

蒂姆·奥莱利通过观察与分析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找出各案例创造其独特竞争优势的来源,如由使用者贡献、信任使用者、鼓励参与、权力转移、开放技术工具的操作等。整体看来,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影响:(1)网站本身也由过去的宣传工具、展示场所转变为内容提供者与内容使用者交流信息、经验的平台。同时也更强调运用网络接触全球性的利基市场。(2)网站经营者的角色已经从过去的内容提供者、分配者、控制者转换成整合者、技术工具提供者。(3)使用者的权力提升,使用者不只是信息接收者,更是内容的创作者、提供者,从而主导网站呈现的面貌。(4)精神层面则秉持着开放的态度,鼓励使用者参与,信任使用者提供的内容,运用集体智慧创造出多元化的网站内容。

蒂姆·奥莱利认为,Web2.0是把互联网作为平台的。正如许多重要的理念一样,Web2.0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而是一个重力核心。我们不妨将Web2.0

视作一组原则和实践,由此来把距离核心或远或近的网站组成一个类似太阳系的网络系统,这些网站或多或少地体现着Web2.0的原则。25二、WEB2.0概念的发展

在实践层面,Web2.0的概念开始于这样一个境况:大家发现,网络公司都经过了泡沫化;令人兴奋的是,采用新技术的网络公司不断地冒出来,而那些经过网络泡沫化幸免于难的公司,似乎有着某些共同之处。这个Web2.0的轮廓开始越来越清晰。在概念层面,自从Web2.0的概念被提出之后,许多实务界人士、研究人员、趋势观察家不断地从不同角度提出对于Web2.0的看法与诠释,并逐渐将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完整。但由于Web2.0原先就是由一连串的概念集合而成,且Web2.0的效应也在整个网络空间持续地发挥作用,因此它的面貌可能会不断地改变,以至于一直没有人给Web2.0下一个确切的让人认可的定义,而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探讨Web2.0的概念含义与特征方面。26三、WEB2.0的特质

(一)要素和原则1.要素肖尔(Schauer)将Web2.0的相关特征区分为基础属性以及体验属性(见表61)。他认为,Web2.0的服务必须结合基础属性与体验属性中的某些特性,才能创造出一个有价值且快速成长的经营模式。从肖尔的观点来看,基础属性是Web2.0经济模式(economicmodel)中的基本要素,但业者无法单靠这些要素产生令人赞叹的创新价值,还必须至少搭配一种体验属性,才能使Web2.0服务具有竞争优势与差异化。27

2.原则穆舍与蒂姆·奥莱利认为,Web2.0服务必须掌握与运用以下八项原则:(1)利用集体智慧。集体智慧,又可称为参与架构、共同创作、群众智慧。利用网络效应与算法(algorithms)创造一个参与架构,以提供给使用者更多的软件。网络应用的关键竞争优势就是使用者在业者所提供的服务中愿意贡献他们自有数据与内容的程度。因此,必须创造一个参与架构,将使用者纳入核心,以利用集体所创造出的智慧。(2)资料是下一个“IntelInside”。利用独特且难以再造的数据,成为这一时期的“IntelInside”。重点在于寻求控制特殊的数据、强化数据并重复利用数据。对于网络应用而言,成功通常来自数据,而非只是功能。例如,Google的搜寻数据库、Amazon的产品型录、eBay的拍卖数据以及YouTube的影片数据库等。所以,竞争优势必须建立在数据库策略而非产品策略上。(3)组合的创新。建立平台以促进组合式的创新,通过混合数据与服务创造出更多机会与市场。此种模式与将网络视为平台、混搭(mashup)的、具有可混合性(remixbility)等观念类似。(4)丰富使用者体验。新的网络时代,将从静态网页服务走入丰富的网络应用,让使用者结合桌面与网络的元素创造更丰富的使用者体验,并从桌面接口模式转换成网络在线模式。28

(5)超越单一装置的软件。软件与应用服务的设计,需要能够适用于个人计算机、行动装置、网络服务器,以便整合更多的数据与服务。(6)永远的测试版。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接触使用者,并考虑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且快速持续地进行接口与功能更新。此亦即奥莱利原本提出的终结软件发布周期。(7)利用长尾理论。通过网络所赋予的低成本与广泛的接触性,以寻得有利的利基市场。(8)轻巧模式且节省成本的架构。利用轻巧的软件开发与经营模式,迅速且合乎成本效益地发展产品与事业。29(二)特性

1.Web2.0的特点Web2.0是对Web1.0的反思。这种反思更接近互联网的真实运作原理。它并不是技术的升级,而是所建构的观念的更新和思想境界的跃迁。互联网由人来运作、掌控和使用,那么就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互联网是信息网络,信息在其中流淌,为使用者节约更多的能源,但其中的信息只有在共享原则下才会出现预期的作用;互联网的生命象征是信息的共享和流动,信息的共享和流动都是由人来操作的,所以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以用户为中心就要人性化,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使用者参与其中。在这几个过程的协同作用下,互联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性,其张力可能是无限的。这种社会性张力会把人类社会重塑成另一种形象,并把人类社会推向另一种进程模式中。302.Web2.0的应用特征

(1)实时通信(instantmessenger,IM)软件和服务。这部分软件和服务在Web1.0时代就已经崭露头角,但是鉴于其强调人和人沟通的作用,仍可划分到Web2.0中,代表有QQ、MSN、Skype等。(2)用于发布个人信息的平台,带有聚合性质。其代表有各式各样的部落格(博客)、个人空间(如MSNSpace)等。(3)社交网络(socialnetworkservice,SNS)服务。它是根据六度分隔理论,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社交网络服务,代表网站有Linkedin、Friendster、openBC等。(4)由网络用户合作完成某种任务或服务的平台。例如世界各地用户同时编辑的Wiki(维基百科全书)等。(5)具有Tag功能的计算器协同工作软件,它们在某些软件工程师群体中极其流行。3132知识链接:方兴东认为,互联网2.0有两个特性:第一,以个人为中心。关键词:主动。互联网2.0发挥的是个人的力量。互联网2.0就是个性化大张扬的个人时代。个人深度参与到互联网中,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当然,这个个人不是孤立而是彼此相连的个人。第二,以自组织为中心。关键词:互动。互联网2.0发挥的是自组织的力量。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创造的内容与内容之间,以及个人会聚的群体与群体之间,都是以不同的自组织方式架构起来的。以自组织的方式让人、内容和应用等充分“活动”起来,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爆发。通过这两大核心特点,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33知识链接:实时系统是指能够在确定的时间内执行计算或处理功能并对外部的异步事件做出响应的计算机系统。在实时系统中,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是其决定性特征。根据这一特性,实时系统可分为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对于硬实时系统,每个任务都有一个处理截止时间,任务必须要在这个截止时间到达之前完成,否则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和不可恢复的。在计算机实时系统中,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实时性,要求系统中网络传输具有实时特性。而传统的网络技术,如以太网、FDDI等在实时应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数据传输速率不高;(2)在网络负载较大时,网上数据传输延迟较大且延迟具有不可预期性;(3)网络通信需要借助许多网络协议来完成,降低了通信效率。而真正的实时网络应具有传输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传输速率高、传输纠错能力强等特点。而对于软实时系统来说,如果任务在截止时间过去之后才完成也是可以接受和恢复的。目前许多分布式实时系统都是硬实时系统,而实时网络就可以满足硬实时系统这种严格系统处理时间的需求。当然实时系统必须具有实时操作系统。实时网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通信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就是说实时网络中各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时间是确定的,即可预测的。实时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具有时限的,如果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