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学Ⅲ19世纪史学课件_第1页
近代史学Ⅲ19世纪史学课件_第2页
近代史学Ⅲ19世纪史学课件_第3页
近代史学Ⅲ19世纪史学课件_第4页
近代史学Ⅲ19世纪史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19世纪的西方史学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世纪: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对理性主义和法国大革命的反思,现实社会阶级斗争的启示,人文学科科学化的实践,民族主义思潮的勃兴,各种社会思潮对各个国家的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学在19世纪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产生了许多史学流派。浪漫主义学派历史主义学派复辟时期学派客观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特纳边疆学派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被人承认和重视。历史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应的提高。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都被放到重要位置。史料的编撰与整理,档案文献的利用和保护,都取得显著成就。历史学家的组织和刊物日益增多——1859年德国《历史评论》,1876年法国的《历史评论》,1886年英国的《英国历史评论》,1895年美国《美国历史评论》。与历史学关系密切的史料学十分发达,如:《德意志史料集成》、《法兰西史料汇编》、《不列颠史料集成》等。史学成为19世纪的显学。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浪漫主义史学的影响: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理论的完善促进了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促进了近代语言学、民俗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客观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是由尼布尔、兰克等人所倡导的,标榜“客观主义立场”和“科学方法”的史学思想、史学模式和史学流派,自19世纪30年代起一直是西方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欧洲史坛近百年。客观主义史学主要特征:1.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首要条件。2.以史料批判为保证。3.以“如实直书”为宗旨。4.强调对历史过程和现象的“领悟”。5.恪守政治史传统。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客观主义史学的得失:客观主义史学倡导史家追求史学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客观主义史学最大的“失”就在于这些史学家将史学等同与史料学,忽视了历史学家的主观能动性。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实证主义史学实证主义是对理性主义进行重新思考和实验科学迅速发展后形成的一股社会思潮,它强调事实的重要性,主张从事实出发,在事实基础上建立知识体系,这种思想对于抵制神学和纯思辨思维方式的影响,推动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证主义思潮在史学中反映就是实证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孔德(1798-1857)1.坎坷的一生:官吏家庭,数学教师,圣西门秘书,创立人道教2.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宗教教义答问》、《论实证精神》人类历史的三阶段论:神学阶段(军事时代)形而上学阶段(过渡时代)实证阶段(工业时代)其他代表人物:巴克尔、古朗治、布克哈特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历史主义学派历史主义(Historismus)一词最早出现于语言学家施莱格尔1797年的笔记中,指“一种特别强调历史的哲学”。他为了提醒大家提防一种“理论的但非历史的态度……无视个别的人”,而提出了历史主义的概念。到19世纪,历史主义在欧洲国家的史学家思想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以德国最为发达。德国的政治史学派体现得比较充分,普鲁士政治学派的历史学家关注德国的政治现实,他们希望历史学成为能够影响德国人民生活和政府政治的有效手段。强烈的爱国主义是这个学派著作中的一种普遍情绪,强调历史研究为为德国的统一服务,客观上为普鲁士的殖民扩张和军国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历史依据和舆论张本。三种历史主义:施莱格尔的与理性主义相对的,人本的发展的历史主义。兰克和黑格尔的表象之上的精神的历史主义。兰克:“历史学在每一桩存在之中都识别出无限的东西,在每种情况中,每种生存中,都有出自上帝的永恒”。历史学家是“上帝之手”。波普尔的批判历史决定论的历史主义。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十九世纪德国史学背景分析:1.文化思想的变革,对理性主义的怀疑,为史学研究提供巨大动力。2.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启迪了欧洲文化进步运动和民族觉醒,客观上为史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3.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人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多种角度。4.学术复兴与对史学的重视,为德国19世纪历史学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阵地。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尼布尔(1776-1831年):客观主义史学的先行者。代表作《罗马史》(1811年)史学与政治的结合。去芜存精——求真,倡导“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陆军元帅毛奇:(尼布尔的研究)就像“解剖刀把传说中的‘杜撰的’肉统统割去,留下赤裸裸的历史真相的骨架”。主要代表人物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洪堡(1769-1859年)语言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外交官曾任教育部长,筹建柏林大学,对德国史学最大贡献:借成立柏林大学之机,将优秀史学家集中起来,使历史研究发挥出更大的政治影响力。《论历史学家的任务》:号召将个人的追求融入民族的共同命运之中。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蒙森(1817-1903年)比兰克小一辈,在兰克之后,以扎实的资料工作为起点,再次将德国史学推上新的高潮。著《罗马史》、《罗马公法》、《年代学》、《罗马货币史》蒙森的主要成就是对古代罗马历史的研究。五卷本《罗马史》(1854-1885,第四卷未完成)是他积30年的努力得以完成的史学巨著。作品文笔洗炼,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优美的文笔,尤胜于吉本,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主要学派兰克客观主义史学派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贵族出身,早年毕业于莱比锡大学,先研究古典文学,后转向历史学。1825年任职柏林大学,开创客观主义史学派,又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的泰斗”、“科学的历史学之父”。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主要著作:《拉丁与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在史学方法上,兰克倡导的史料批判原则成为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原则。(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傅斯年:“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断断不可把我们的主观价值放进去……既不可以以传统的权威,也不可以随遗传的好。”在历史撰述上,兰克所主张的客观、超然的叙述原则在中国现代史学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响应。(“以存而不补、证而不疏的态度”——傅斯年)

兰克研讨班教学研究形成对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影响至深。(姚从吾为引入兰克研讨班方式的第一人。辽金元研究室)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普鲁士的政治学派普鲁士政治学派的历史学家关注德国的政治现实,他们希望历史学成为能够影响德国人民生活和政府政治的有效手段。强烈的爱国主义是这个学派著作中的一种普遍情绪,强调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为德国的统一和普鲁士的殖民扩张、军国主义提供依据和舆论。主张主动与政治相结合,强烈要求历史研究以现实为轴心。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达尔曼(1785——1860)普鲁士政治学派的精神之父,充满着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代表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极力宣传全德建立集权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而写作历史。基本主张:德国政治灾难源于没有强有力的以土地贵族为基础的君主制度,强调强权、专制。德国人不需要自由、只需要强权、专制。普鲁士民族是德意志发展的希望所在,是实现统一的历史承担者。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19世纪法国史学法国大革命为史学创作提供惊心动魄的素材。史学出现两种潮流:浪漫主义史学、政治制度史学前者倡导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性、革命性、提倡史学创作者与历史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具有自由、浪漫理想色彩对法国大革命持肯定态度。政治制度史学更多关注法国政治制度,指导思想在于强调历史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强调政治制度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更侧重于历史研究的本体,强调历史研究中的保守主义。浪漫主义史学满怀激情描述法国大革命的得与失。政治史学派则少感情多理性。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浪漫主义史学:梯叶里(1795—1856)著《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墨洛温王朝的历史》。他认为诺曼人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人把它们当做第三等级,但这种征服并未完成。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此后还进行了反政府的激烈斗争。英国历史就是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的历史。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阶级斗争史学之父,浪漫主义史学先驱。文字功夫扎实、文字生动、富有社会正义感和阶级意识。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政治史学派:基佐(1787—1874):政治家、历史学家律师家庭出身,流亡瑞士,1912年任巴黎大学近代史教授,反对拿破仑,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支持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成为众议员,后相继任内政大臣、教育大臣和首相。著《英国革命史》、《法国文明史》、《欧洲文明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人类社会的道德是上帝的一种属性,资产阶级是法国历史的中坚力量,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就是建立一个中产阶级的社会(意味着和平、稳定)。对史学的认识:认为历史学家有三个任务——研究史实、研究史实间的联系、研究事实发展运转的规则。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米涅(1796—1884)早年当过律师和报人,与梯也尔合办《国民报》。1824年以发表《法国革命史》而成名。《法国革命史》强调革命的必然性,强调议会斗争和议会政治的重要性,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肯定了阶级斗争的存在,但要求把阶级斗争局限在土地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范畴,不赞成以人民暴力的方式去搞阶级斗争。米涅对法国政治制度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大胆推测;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系统地梳理;虽然反对暴力革命,但却真实地刻画了革命的暴力场景;大量使用政府档案,作品史料价值极高。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梯也尔(1797—1877):锁匠的儿子。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早年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先后担任内阁大臣、首相和外交大臣,1871—1873年,梯也尔担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被认为是镇压巴黎公社的罪魁祸首。著《法国革命史》、《执政府和帝国史》明确提出历史是反对旧制度的工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自由、民主、博爱,成为法国人奋斗不竭的思想动力,进而推动了社会发展);既有对国王、贵族的记录与描述,也有对资产阶级和平民的记录和描述,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革命中的不同阶级,显示其政治气度;文字流畅,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执政府和帝国史》既体现了梯也尔作为政治家的思想高度与灵活,也体现了一位历史学家具有的深度与严谨。明确提出,拿破仑及其执政府不是法国革命的救世主,因为拿破仑是一个政治狂人,滥用权力,导致革命最终失败,必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政治制度,而不应该把权力交给单个的人。政治见解深刻,思想深邃,史料基础扎实。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史学受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影响,法国的史学日趋走向科学化。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泰纳(1828—1893)著有《英国文学史》、《古代政治史》将历史学与科学等同,强调重现过往的社会生活,史学家的再体验,关心全部的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精神特质——历史事物古朗治(1830—1889)著有《古代法国政治制度史》、《土地所有权的起源》、《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历史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人类精神变化及人类的进步”“历史研究应该涵盖所有的世纪”史料包括神话寓言历史研究完全可以揭示其中的规律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杜罗伊(1811—1894)工人出身的教育部长,以编写历史教科书闻名。撰写《罗马史》、《希腊史》。体现了其一整套完整的史学思想:准确、庄严、清晰,史料要求、文字要求、逻辑要求。建立36000多所郡立学校,设置3000座校舍,法国在读学生人数达24万。历史成为基础课,大大提高了历史学科在社会上的地位。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摩诺(1844—1912)兰克弟子,深得兰克史学真传,回国后仿照德国模式举办研讨班,重点研究中世纪史。客观主义史学与法国制度史学的结合,创办《历史评论》杂志。认为法国史学研究过多地受到了文学与艺术的影响,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曾出任外交部长,后因反对拿破仑三世而被捕,出狱后退出政坛,隐居乡间,专心写作。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观点:赞美美国的民主,同时指出:在民主社会中要避免“多数暴政”、个人主义和中央集权,最为根本的是重视自由的价值。他痛恨专制,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专制的结果同时又导致的新的专制。革命摧毁了与自由相悖的东西,也摧毁了自由赖以生存的东西。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对托克维尔的基本评价1.托克维尔代表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阶级利益,他游离于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怀念贵族制度,崇尚自由主义,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反对专制制度和暴力革命。2.通过对大革命的深刻反思,揭露了专制制度和无政府主义的弊端,揭示了民主与自由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告别革命”思潮。3.他发挥了浪漫主义、社会文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大量的运用比较史学方法,运用浪漫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理念,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血脉联系;运用社会文化史观,深入研究旧制度的灭亡和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运用阶级斗争史观分析大革命前后各阶级的诉求及大革命过程中的表现;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专制制度、民主制度和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些都给我们以教益。4.他夸大旧制度与大革命后政权的相似性,他不能区别旧制度下的中央集权、法国革命时期的中央集权与拿破仑帝国的中央集权的阶级性质。他提出了问题,但没有给出结论,找不到法国的前途。所谈的自由过于空泛。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十九世纪英国史学辉格派:反对宗教迷信,反对专制。将促进进步和阻碍进步分为两大阵营,主要写进步阵营的胜利的历史。号称历史学家是过去的裁判官。哈兰(1777—1859年)律师出身,著《中世纪欧洲简史》、《宪政史,自亨利七世登位至乔治二世逝世》林加德(1771—1851年)著《盎格鲁萨克逊教会的古制》、《英国史》希望逃避宗教纷争麦考莱(1800—1859年)著《英国史》五卷、《论历史》“历史的真实不在于细节,而在于整体”。“历史的知识只有当它们引导我们对未来形成正确的估计时才有价值”。“宁愿做一个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的穷人,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托利派(影响力不如辉格派):艾利森(1792—1867年)著《欧洲史》,惧怕和痛恨大革命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是苏格兰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英国19世纪著名史学家、文坛怪杰。著《论历史》、《法国革命史》、《英雄与英雄祟拜》、《过去与现在》、《克伦威尔的书简和演说》、《胁持烈大帝传》等。英雄史观代表人物,预言家的角色。托马斯•卡莱尔的经典语录:思想是人类行为之本,感情是人类思想的起源;而决定人类身躯和存在的乃是人类无形的精神世界。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牛津学派:客观、严谨斯塔布斯(1825—1901年)著《英国宪政的起源与发展》弗里曼(1823—1892年)著《诺曼征英史》、《近代欧洲历史地理》强调历史的连续性格林(1837—1883年)著《英国人民史》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巴克尔(1821—1862)实证主义史学家自学成才,精通10余种语言,钻研过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哲学、语言学、文字学、社会学、法学等几十门学科,意在解决万物起源与万物联系的规律。著《英国文明史》二卷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阿克顿(1834—1902年)受客观主义、实证主义史学的影响主编《剑桥近代史》格罗特(1794一1871年)著《希腊史》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美国史学浪漫主义学派(或称美国“早期学派”)班克罗夫特(l800—1891年)受麦考莱和兰克的影响著有10卷本《美国史》美国史学的奠基者废奴派:希尔德烈斯著小说《奴隶》,史学著作有《美国史》6卷受英国史家柏林的《英国人民史》的影响,强烈谴责南方奴隶制。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盎格鲁撤克逊学派:颂扬盎格鲁撤克逊人的“高贵”与“优越”,说只有他们才能把个人主义与强大的国家歧权结合起来,把地方自治与联邦制结合起来。为了从历史上说明日耳曼人与盎格鲁撤克逊人之间的渊源关系,他们认为是盎格台撤克逊人把“日耳曼人的政治遗产”的“生源”带到了5世纪的英国,后来英国的清教徒义把它传到了北美,最后体现在美国宪法中。他们还试图证明美国政治等级与古代日耳曼部落之间的联系,以寻找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级的理论依据。这就是美国文明的“欧来说”之一种——“生源论”。海伯特·亚当士(1850一1901年)引入兰克学派的治史方法著《美洲的萨克森什一税》、《新英格兰诸城镇的日耳曼起源》等把新英格兰的移民和塔酉陀笔下的古代日耳曼人的政治制度与土地关系作了对比,并用史实说明美洲早期殖民地保留了农村公社的一些成分,以此得出结论说,美国新教徒和古代日耳曼人,因为“种族上的共同性”而具有“政治上的血统关系”。因此作为盎格各撒克逊人后裔的“特殊品质”造就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西方史学史教学提纲美国边疆学派(土生土长的学派)是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特纳(1861-1932),代表作《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1893),独特的论述了边疆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边疆假说”。摆脱当时统治史坛的“欧来说”,建立起他的“边疆论”。边疆学派使美国史学摆脱了依附欧洲史学的附庸地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的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