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加强阅读积累,发展学生语言飞云镇小孙杨帆【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内阅读,则是加强阅读积累的主渠道。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便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努力做到将教材中丰富而精妙的语言化为己有。本文拟从语形同构,语情同构,语理同构等几方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对加强阅读积累,发展学生语言的几点做法。【关键词】阅读积累发展语言语形同构语情同构语理同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仍要面对这样的学生现状:学生说话吞吞吐吐,畏首畏尾;句子写不通或干瘪贫乏;作文语无伦次,辞不达意……因为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平时没有积累。众所周知,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都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平时,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能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很难想象,一个对中国语言的瑰宝——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充分领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首要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真正做到将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化为己有。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它一直是课改先锋所探索、研究的重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新课标更是将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积累不仅包括语言积累,还包括情感积累、形象积累、事理积累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积累呢?一、语形同构:积累形象,发展语言人们在感知语言后,心中形成的形象成为语像。学生根据语像,进一步赏析语言,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翻开小学语文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是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和有活性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朗读、画画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建立语言和表象的联系;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描述性的练笔,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既动口又动笔,增加积累,提高能力。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作者运用比拟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图文并茂。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呢?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通读课文、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出示重点句学习:“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首先指名读,让学说说读着读着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使他们通过读初步明白:秋天到了,什么成熟了,从而构建了形象。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随机理解“波浪、脸颊、稻海”等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品味语言。紧接着朗读语言,要求努力读出声、形、色、趣、味,使学生在朗读中内化、积累形象。最后练习说话,以达到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之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课文内容转化为立体画面。文字是抽象的,学生在阅读时要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具体感性的形象,并将各自孤立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局部整合为有机统一的生活画面。语言文字反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那些抽象的、深奥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厚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把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让课文内容在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画面,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2.从整体形象入手,防止支解语言与形象。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教学时要从人物整体形象入手,避免对课文的语言断章取义,围绕所谓的重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东说一句,西说一词,作理性的零碎的分析,这样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获信息零星、破碎。只有在整体的语块中感悟,才能让学生获得完整的、丰满的、立体的形象。二、语情同构:体验情感,发展语言情感是人的精神内核,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读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需要。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通篇都跳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赞歌,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情。李吉林曾说:“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语言为凭借,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生发情感,在心理上建立语言和情感的联系。通过对语言的咀嚼,进入语境,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最终完成由语言到情感的消化吸收。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理解、感悟、鉴赏、背诵这些名篇名作,把这些精彩语句片段和情感储存在“大脑”这个资料库里。如《北京》一课的教学,怎样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呢?一位教师是这样教的:师: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呢?请划出来交流。生:广场中间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从这里看出北京的美丽。生: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我从这里看出北京的美丽。生:北京有许多绿毯似的草坪。我从这里看出北京的美丽。……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相关词语。从学生的学情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读一到两句话,后面加上一句:“从这里看出北京的美丽。”如此读读、议议,议议、读读,直到逐段逐句地讲完全文,点出中心:我们要爱北京,爱祖国的首都。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情同构,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这个片段引发了我的思考:1.探寻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融合。平时拿到一篇课文,你会怎样读?会给自己提要求吗?其实,放弃功利性读读全文,我们很快就明白,作者是从不同侧面来展示北京的美丽的,天安门是庄严的美,立交桥是繁华的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的美又互相辉映,北京城古老典雅中又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可见,这样的北京如果仅用“美丽”一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美有其具体的内容。这种美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出美的特点,品出美的个性。红墙黄瓦的天安门前是宽阔的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何等的庄严肃穆!柏油马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立交桥的四周是绿毯似的草坪和美丽的花坛,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又是何等的繁华与热闹!因此,我们要防止给情感贴标签,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个性,在咬文嚼字中体会情感。任何一种离开语言的思想感情都势必会产生口号式的空洞表白。2.关注自主阅读成果的提升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上体现了开放性和弹性,因此,课后很少有明确的词句方面的训练要求,这一方面是给教者提供创造的空间,依学定教;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学的混乱现象,失去了很多的依仗。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目标的丧失,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处于浅层次状态。上述教学片段,全部的教学活动只是为了读懂北京的美丽,而学生自己读懂的美丽是很笼统的,他体会不到美的个性,教师又没有在关键处予以引导和提升。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不知道应在哪里引导?如何引导?引导什么?简言之,就是语言目标的准确定位问题。如第二段,能否将语言技能目标定为: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三句话的先后方位顺序,并根据三句话的相互联系感受天安门的庄严的美。这里把“如何读懂相互关联的几句话或一段话”作为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我想是比较恰当的,适合第二年段学生的阅读要求。三、语理同构:明白事理,发展语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就阅读教学而言,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尤其是故事性的文章,感悟时要坚决摒弃那种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的做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感知课文写什么、是怎样写的。只有进行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当然,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感悟,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使学生明理。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的:自由读文约1—2遍,检查生字词的读音,然后感知课文内容,出示提问:“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柳树和怎样的小枣树、你喜欢谁?”对于填空,学生找了文中的一些词语来回答,如“漂亮、得意、骄傲的小柳树”和“会结果、谦虚、温和的小枣树”。接着,所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说:“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会结果,还不骄傲,不会看不起别人。”“我不喜欢小柳树,因为他不会结果,还看不起别人。”(基本意思如此)见状,老师顺势提出下步学习要求:“小朋友都喜欢小枣树,把为什么喜欢小枣树的句子划下来,再把为什么不喜欢小柳树的句子也划下来,认真细读。”学生纷纷读课文,找句子,然后是七嘴八舌地一番讨论交流。于是,众生纷纷批斗小柳树的骄傲,连连夸赞小枣树的谦虚、不计前嫌。最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要学习小枣树的谦虚,不要学小柳树的骄傲。另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的:自由读文,认读生字词后,师问:“小朋友,小柳树和小枣树分别长得怎么样呢?读读课文1-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想想。”学生找到相应的词句,理解小柳树很美,而小枣树很难看。师再提问:“小柳树对他的这位邻居有什么看法呢?”“小柳树看不起小枣树,很骄傲。”朗读有关句子。接着引导学生读5-8自然段,问:“秋天的时候,他们分别又是怎样的?小枣树又是如何对待小柳树的呢?”理解、诵读相关的语句。这时,师提问:“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为什么?”(学生尽情发挥,多元感悟)最后师作总结:“是呀,老师也喜欢小枣树,因为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但是,老师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长得很美,老师喜欢一切美的事物。同时,小柳树还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信此时的小柳树也学会了夸奖别人呢!想象一下,小柳树会怎样夸奖小枣树呢?”引导学生在小柳树对小枣树的夸奖中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学习平和地面对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这两个教学案例,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1、读懂文本,正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小柳树和小枣树》讲的是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而非刻意想颂谁抑谁。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感悟,但效果截然相反。第一位教师在课始的提问及随后的教学进程中,他对文本的理解有偏差,单方面地理解成颂扬与批评,因此不能恰当提出问题。“喜欢谁?”与“喜欢他们吗?”,看似没多大的区别,但实质是不同的。“喜欢谁?”是二选一,学生当然只有一种答案了。而后者的问题,二者可以兼而有之,喜欢两者的不同方面。因此,如果教师本身对教材理解不正确的话,就会误导学生。2、把握时机,不过早让学生下定论。《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含义深刻,即使成人,粗粗一看也会错解其意,更不用说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第一位教师在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还处于浅层次时,就急于让学生发表看法,势必是肤浅而片面的。后一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很好地把握了发表感想的时机,学生对两位人物的不同特点即各自的长短处有了感性的认识,又对他们的不同表现作了前后的对比,这时所谈的感想才是深刻而全面的。由于学生的阅历、能力的限制,教师不能过早地把深奥的道理做强行灌输,要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全面地朗读与感悟文本,让学生在对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中去获得其中蕴涵的道理,正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以下几点:1.语文积累的内容十分宽泛。它不仅包括语言积累,还包括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形象积累和情感积累等。2.语文积累要将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联系起来,切忌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3.语言积累要重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材料采购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历史建筑保护与报建代理服务合同
- 农行网点6s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含装修)
- 2025年补偿贸易与农业现代化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主管职务保密与离职竞业禁止协议
- 2025版办公楼施工合同终止及结算协议
- 2025版电视剧剧本改编与衍生作品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石油化工生产车间承包与环境保护合同
- 天锐绿盾数据防泄密系统管理员使用手册
- JJF 1214-2008长度基线场校准规范
- GB/T 14592-1993钼圆片
- GB/T 13822-2017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 电极检验标准
- 00312政治学概论-重点笔记-串讲内容-自考
- 战略定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课件
- 授权签字人考试参阅题-附答案
- DB14-T 2550-2022厨房食品切配用具颜色标识指南
- 保洁人员地面清洁标准作业规程
- 99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