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发现一个家族中出现下图所示的患病情况,于是该小组对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以及该家族不同成员的基因组成进行分析。下列是小组成员甲、乙、丙、丁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甲: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B.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为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丙:所有的患病个体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能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D.丁:若Ⅰ-2、Ⅱ-3的某染色体缺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吸收K+过程中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B.胰岛素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D.抑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传导3.下列关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存在,保证了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B.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更高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D.细胞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大,代谢速率越快4.下图表示发生在某哺乳动物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b、c过程都能产生水.B.b过程不需要专门的解旋酶,因为RNA聚合酶具有解旋作用C.c过程所需的模板来自b过程,c过程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相同肽链D.造血干细胞中a、b、c过程都能进行,胰岛B细胞中都不能进行5.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开始蔓延,造成数十万人感染。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共4种碱基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需要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C.人体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的三道防线都会起作用D.效应B细胞膜上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抗原成分6.处于分裂期的某个活细胞内,其染色体上共有10个DNA分子,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此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染色体畸变B.该细胞可能形成体积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子细胞C.该细胞可能含两个染色体组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核基因相同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可能为5条或10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1)该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S1与受体D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2)R是该病毒的S1上与受体D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该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受体D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病毒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实验处理,完成实验方案。(注:鼠受体D与人受体D存在序列和结构上的差异)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实验组抗体甲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①____________无细胞融合抗体乙部分细胞融合抗体丙部分细胞融合对照组1不加抗体②____________表达鼠受体D的细胞无细胞融合对照组2抗体丁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③____________部分细胞融合对照组3④_______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表达人受体D的细胞部分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8.(10分)高温少雨的季节易引起蝗虫大爆发。如图是根据蝗灾发生过程及治理过程中的调查数据绘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段,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年龄组成为_______型。(2)在高温少雨的年份,为预防蝗灾,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点之前。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防止C点出现,原因是改变了蝗虫的___________,从而大大降低其___________,使种群密度下降,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_防治。(3)治理蝗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角度分析)。防治的结果,使蝗虫数量维持在D~E水平,发挥其控制植物正常竞争,维持植物种类多样性的作用,这是利用了生物的___________价值。9.(10分)某种鸟的羽毛颜色有白色、粉色和红色三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决定红色素的合成,A基因对a基因为完全显性;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b基因纯合(ZbW视为纯合子)时红色素会淡化成粉色。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只纯合白色羽毛雄鸟与一只粉色羽毛雌鸟杂交,发现F1代全为红色。据此分析,亲代雌鸟的基因型为___,F1代雄鸟能产生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将F1代个体随机交配,在F2代红色雄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2)若一只基因型为AaZbW的鸟,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Zb的生殖细胞,这可能是由于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的____时期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与该配子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3)雏鸟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采用某些类型的纯合亲本杂交,全部子代雏鸟都可以直接通过羽毛颜色来分辨雌雄,请写出这些纯合亲本组合所有可能的基因型:____。10.(10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下表是①~④群体样本有关乙病调查的结果,请分析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要根据系谱图及表中的__________类家庭。Ⅲ3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_________。(2)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若Ⅳ4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孩,她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__________。(3)下列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有__________。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B.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C.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4)若Ⅰ1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则Ⅱ2、Ⅱ3__________(填“均患该病”、“均不患该病”或“无法确定”)。若Ⅲ2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XXY,其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Ⅲ2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5)若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1000人(其中男500人,女500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人(其中男20人,女5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15个携带者,则b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11.(15分)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为研究正、负昼夜温差对果实膨大期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内设置5个昼夜温差水平,即—78℃(77℃/34℃)、—5℃(73℃/37℃)、6℃(85℃/85℃)、+5℃(37℃/73℃)、+78℃(34℃/77℃),结果如下表所示(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各数据的单位不作要求)。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昼夜温差处理(℃)-78-56+5+78净光合速率7.868.383.454.345.77叶片气孔导度6.756.776.866.846.88叶绿素a含量7.737.887.878.868.67叶绿素b含量6.486.546.736.876.88(7)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来影响植物代谢活动。叶片气孔导度的大小、叶绿素含量分别通过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番茄的光合速率。(8)本实验以零昼夜温差为对照,在日平均温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的情况下设置昼夜温差。(3)由上表分析,与昼夜温差为+5℃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相比,昼夜温差为+78℃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Ⅰ-3和Ⅰ-4正常,Ⅱ-3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Ⅰ-2患病,则Ⅱ-1应患病,但Ⅱ-1正常,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题目详解】A、根据Ⅰ-3和Ⅰ-4正常,Ⅱ-3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A错误;B、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母亲患病,儿子应患病,根据Ⅰ-2患病,但Ⅱ-1正常,可知该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有患病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错误;D、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D正确。故选D。2、C【答案解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
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题目详解】A、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故吸收K+过程中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A正确;B、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正确;C、膜蛋白参与被动运输过程中的协助扩散,C错误;D、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需要神经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故抵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传导,D正确。故选C。3、D【答案解析】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结合水的含量多有利于生物体度过不良环境,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小,利于提高抗逆性;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题目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所以,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更多,B正确;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水解提供,所以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正确;D、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代谢速率越慢,D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熟记细胞的结构,并明确相关物质及反应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D【答案解析】
图中a是DNA的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过程。【题目详解】A、a是DNA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a、b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b、c过程都是小分子单体脱水形成大分子多聚体的过程,都能产生水,A正确;B、转录过程不需要专门的解旋酶,因为RNA聚合酶具有解旋作用,B正确;C、翻译的模板是mRNA,来自转录过程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C正确;D、造血干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三个过程都能进行,胰岛B细胞不能分裂,但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D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进行推理、判断。5、D【答案解析】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易变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因此其作为抗原进入人体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题目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含有A、U、G、C四种含氮碱基,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是抗原,感染人体细胞时需要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侵入活细胞内,因此人体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的三道防线都会起作用,C正确;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但是效应B细胞膜上没有抗体,D错误。故选D。6、A【答案解析】
分析题文:全部染色体上共有10个DNA分子,可理解为2n=2×5,DNA处于2n时期的有: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G1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同时也可认为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间期的G2期。【题目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DNA为4n,而该细胞不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A错误;B、若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两个体积不相等的两个子细胞,B正确;C、若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则有丝分裂后期含两个染色体组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核基因相同,C正确;D、若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则体细胞中含有5条染色体,若是二倍体生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空间结构核苷酸、氨基酸R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不与R结合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不加抗体甲与乙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答案解析】
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含有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病毒侵入机体后,外壳破裂,核酸释放出来,利用宿主的原材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然后组装成新一代病毒并释放。【题目详解】(1)由图1看出,S2与S1分离,其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后,S2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即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便于膜的融合。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氨基酸等为原料合成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新的病毒。(2)由题干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乙、丙三种抗体与R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故将R作为抗原固定,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甲、乙、丙和丁抗体(丁抗体不与R结合,作为对照),然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以便进行检测。分析图3结果可知,与丁抗体和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下甲、乙、丙抗体均与R特异性结合,且甲、乙抗体与R的结合能力强于丙抗体。(3)结合题干和图表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自变量为抗体种类和受体D种类,因变量为细胞融合情况。故②作为无关变量应与其他组一致,即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2和3相比,自变量为抗体种类不同,实验组3为空白对照,故④为不加抗体;①、③为无关变量应与实验组3一致,即表达人D受体的细胞。(4)由题干信息可知,甲与乙结合R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的区域部分重叠,故选用甲、乙两种抗体联合使用,抗病毒能力更强。若要使用联合抗体,需进一步研究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等方面。【答案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病毒相关知识及实验思路解题。8、下降增长A性别比例出生率生物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间接【答案解析】
S型增长曲线有几个阶段:①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②快速增长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③稳定期(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长。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会有所减少。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会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④达到K值后,种群的数量一般呈锯齿状波动。⑤若对于害虫在K值时采取一定的方式治理,可使其种群数量快速下降。【题目详解】(1)A~B段,种群增长速率减慢,使种群数量增加减慢,但数量仍增加,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A点是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点,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这样可以防止种群出现C点,该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3)治理蝗虫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农作物)。蝗虫数量维持在D~E水平,利用其控制植物正常竞争,维持植物种类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明确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特别是K值和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特点,要注意和种群的年龄组成结合起来,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并深刻理解,灵活的运用。9、AAZbW45/6减数第二次分裂Zb、aW、aWAAZbZb×AAZBW、AAZbZb×aaZBW、aaZbZb×AAZBW【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伴性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明确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和伴性遗传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详解】(1)纯合白色羽毛雄鸟aaZ-Z-与一只粉色羽毛雌鸟A-ZbW杂交,F1代全为红色A-ZB-,据此可判断亲代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F1代雄鸟基因型为AaZBZb,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代雄鸟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F1代雌鸟基因型为AaZBW,F1代个体随机交配,在F2代红色雄鸟A-ZBZ中,纯合子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5/6。(2)一只基因型为AaZbW的鸟,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Zb的生殖细胞,根据该生殖细胞中含有AA基因可判断这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导致的;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据此可判断与该配子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Zb、aW、aW。(3)通过子代雏鸟羽毛颜色来分辨雌雄,应使雌雄性个体表现型不同,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则纯合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ZbZb×AAZBW(后代粉红色均为雌性,红色均为雄性)、AAZbZb×aaZBW(后代粉红色均为雌性,红色均为雄性)、aaZbZb×AAZBW(后代粉红色均为雌性,红色均为雄性)。【答案点睛】遗传概率计算中的“算少不算多”:计算第(1)小题最后一空时,F2代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有一种纯合子,三种杂合子,计算纯合子比例较为简便,因此计算杂合子比例时可先求出纯合子比例,然后再求杂合子比例。1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2/3497/400022/71ABD均患该病Ⅱ2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3%【答案解析】
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I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目详解】(1)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表格中②号家庭中“母病子病,父正女正”的特点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就甲病而言,Ⅲ3的父母均为Aa,则其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就乙病而言,Ⅲ3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2/3×1=2/3。(2)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为AA的概率为1/3×1/2+2/3×1/4=1/3,Aa的概率为1/3×1/2+2/3×1/2=1/2,则IV1为Aa的概率为Aa/(AA+Aa)=3/5。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因此IV1与人群中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3/5×4%×1/4=3/500;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IV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其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因此,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3/500)×1/4×1/2=497/4000。就甲病而言,IV4为AA的概率为2/5,Aa的概率为3/5,其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即AA的概率为96%,Aa的概率为4%),则他们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5×96%+2/5×4%×1/2+3/5×96%×1/2+3/5×4%×1/4,Aa的概率为2/5×4%×1/2+3/5×96%×1/2+3/5×4%×1/2,则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女孩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Aa/(AA+Aa)=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一级模考试题及答案
- 植物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 电梯广告投放合同协议书
- 租赁合同终止合同范本
- 建筑施工项目承包合同转让范本
- 最明确的借款合同
- 建筑设备租赁的合同范本
- 房地产开发公司劳动合同模板
- 二手车购销及售后服务合同
- 生态绿化养护与管理合同
- 政府机关离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 工业大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
- 开关电源的设计-毕业论文
- 江苏金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六上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附解析)
-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必会)物业管理师(三级)考前冲刺知识点精练300题(含答案)
- JBT 14714-2024 锂离子电池X射线检测设备(正式版)
- 2024年江苏省无锡九年级中考数学选填压轴预测强化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