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_第1页
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_第2页
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_第3页
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学习目标】.通过分类分析诗文,掌握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通过方法总结,提高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学习内容】.了解考点(1)《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和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①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②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2)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诗歌流露的思绪情感、理想抱负、及对当时社会的评判。.方法探究1.分析标题(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思念与牵挂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表现诗人对闲适宁静的田园牛活的喜爱。2、分析序、注,知人论世(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偶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作者对悠闲恬静的归隐生活的欣悦,反映出作者厌倦官场腐败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2)分析下面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郢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郢的弟弟妹妹们看。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交代写作目的以及作者的离乱之苦思亲之情(3)2014潍坊中考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3.分析主要意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春风始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以梆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4、抓住关键词、句及理解典故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诗人借用项羽的典故鞭挞南宋统治者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一止气凛然2013潍坊中考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幽曲径道上长满了浓密柔软的青草,朗朗晴空下的山上花儿开得更显繁密。不管到处都有那一川碧水,,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到下面数个村落。 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在广阔的地方听到狗吠也就到了黄昏。 回来后说给大家听,都猜想是不是武陵源。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2016潍坊中考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向世俗屈服的节操的礼赞。三.小结 盘点收获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自己收获,记录下仍然存在的困惑。1、仔细通读全诗。细细品味。2、可以从揣摩题目入手,把握诗歌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以明确诗歌的情感。3、遇到比较熟悉的作者,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入手。3、抓住核心意象,结合诗文对意向进行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4、关注诗歌中的注释及典故,能够领悟情感倾向。5、分析诗歌的议论抒情词、句,抓住关键词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愁什么”“恨什么”等具体情感。四.巩固提升(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2015四川泸州中考)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①,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旅②正摇摇。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就有六句是写景。开头两句,写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泊舟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中间四句,正面写泊舟秦淮的所见所闻,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诗的精彩之处。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本为静景。着以见“字、上”即字,则化静为动。五六两句,朱箔“、紫箫”,备极华丽;隔岸“、临风",更见飘渺之致;恍若蓬莱仙境。诗的末二句以抒情作结: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加上正是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还独泊孤舟,于是一股乡愁油然而生。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强烈的乡愁,而是那么一种淡淡的怅惘之情。这种情感是十分自然地产生的,同时又是比较微妙的,摇摇”二字正十分生动贴切地传达出这种感受。只有这样理解,结尾两句才和全诗的情调和谐一致。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旅:旌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独泊孤舟的孤寂,及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