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玉溪一中高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卷

语文学科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郑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以前直接、显性的表现方式相比,“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从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入手,善于把虚无历史的意象和观点掩藏于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娱乐信息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中悄然接受。这种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究其根源错综复杂,观其后果危害严重。

第一,在“过度娱乐”中消弭历史认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需求在商业化浪潮的裹挟下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交汇碰撞,催生了“泛娱乐化”现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搭载“大众娱乐”的潮流虚无历史,看似是以肤浅、低劣的“包袱笑料”和“鸡汤软文”等搔人们精神需求的“痒处”,实则是在欢闹的掩盖下将错误的历史观念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累加式的心理暗示和成见。当这种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时,其结果必然是扰乱了追求崇高、坚守意义的历史思考,模糊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的历史记忆。

第二,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有机可乘,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精神方位的迷失。一方面,部分文艺界和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缺乏应有的文化格调和立场导向意识,容易模糊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受众群体图消遣、求快活,更愿意通过肤浅、低俗的娱乐方式宣泄压力、消磨时间,这为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打开了“消费市场”,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用消遣化、娱乐化的方式解读历史、传播历史,历史被戏说、英雄被调侃、经典被篡改,其结果就是直接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和消解。当历史的价值仅归于娱乐的“附庸”之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也就开始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根基和人们的精神信仰。

第三,在“主观唯心”中动摇唯物史观。“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了人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使人们在认识历史、观察历史的过程中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客观全面的分析方法,从而坠入“主观唯心”的迷雾。普通大众很难区分和辨识这类极具隐蔽性、迷惑性的错误思想,而一些主流文章和理论报刊有时又批判得不够。这些都助长了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破坏。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任意捏造历史、歪曲事实,本质上就是从唯心主义出发将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从源头上冲击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彻底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依赖于主观精神;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无视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彻底反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把历史进程说成是随机和偶然的。此类错误观念渗透蔓延,最终后果必定是从根本上虚无、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虚无、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摘编自张博《警惕“娱乐包装”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

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一样,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仍是唯心史观,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歪曲党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离间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面貌是多重的,它侧重于采用迂回的、隐蔽的、片段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必须加强辨识和防范。

策略隐蔽化。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较为隐蔽,通常将意见、主张等嵌入某些事件和舆论中,以“造氛围”“带节奏”的方式“夹私货”,对于党的历史,以细节遮盖总体,以虚假代替真实,含沙射影,在博眼球、赚流量中,使人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甚或它会在一些所谓“正能量”“主旋律”“粉红色”的舆论信息中有意加载“低级红、高级黑”类型的意见主张,使一些舆论在传播中不知不觉变了味。

观点碎片化。如果说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注重观点的系统化、整体性输出,其策略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阵地战,那么主要存身于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其策略更像游击战,将观点化整为零,以碎片化、“蹭热点”“搭便车”的方式输出。只要受众从某一个点上得出了符合其期待的看法,就算达到了目的。比如一些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以“重新评价”为名,为反面历史人物“正名”“洗白”,久而久之极易使社会大众模糊是非、对错、真假。

对象大众化。传统历史虚无主义比较注重以其观点和看法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虽针对性较强但也容易引起警惕;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则更注重以其观点和看法影响足够多的人,从过去的专业或半专业圈子扩展到了一般网民,触网就有可能受到其影响。

这种“全面撒网”“多点开花”的做法,更有助于其从一些价值观尚不成熟、判断能力不强、网络媒介素养不高的受众那里收割回响,从而对足够多的人造成一种整体上的影响。

(摘编自郝永平、黄相怀《加强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辨识与防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软”表现在它总是把错误观点渗透在娱乐视频之中,让人们在兴奋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观点。

B.有些文化生产者的人文修养和政治素养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这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大肆传播的原因之一。

C.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目的。

D.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传播方式较为隐蔽,它有时会以“正能量”“主旋律”“粉红色”的舆论信息出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想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是要让人们对历史认知的淡化和虚无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B.有些人通过低俗的娱乐方式消磨时间,比如看低级无趣的文化产品,这样他们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毒害。

C.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存身之处截然不同、策略也不同,但其本质却相同,都是虚无历史、混淆是非。

D.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能够影响到一般网民,比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人多得多,从这点上讲,它的危害性可能会更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揭密汪精卫》深挖汪精卫身上的“文艺细胞”,赞叹他是性情浪漫的“诗词家”,使观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

B.有学者发表文章称,抗日战争是一个错误,如果不抵抗,中国被日本统治了,中国的科学和经济早就像日本一样发达了。

C.小说《土改!土改!》把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写成如此情况:大地主是“善良”“勤劳”“开明”的,革命者则是凶暴的懒汉。

D.网络小品《团结一致》中有对《黄河大合唱》的改编,曲调不变而修改了某些词句,如“虎在吼,狗在叫”等,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4.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分析。(5分)

5.请依据两则材料,对以下文字中提到的现象作简要评析。(6分)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战士任凭烈火焚身,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他就是邱少云!日前,有人以其被活活烧死却一动不动“不合生理学常识”为由,断言这个英雄事迹是“伪造的”,并在某平台发布了以“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为噱头的短视频供人娱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

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所谓“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诊。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

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去了。

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

“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了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成了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了。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故事情节层层铺垫,结构严谨。如借父亲之口解说秋天梨花盛开的原因,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做铺垫;父亲对小女儿的嘱托,为《误诊记》的编辑出版做铺垫。

B.父亲形象感人至深。他救死扶伤,鞠躬尽瘁。文中提及“一个姑娘”被他误诊“没能挽回她的生命”的故事情节,有损于父亲的声望和地位。

C.“林冲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这里的林冲符合赵淑萍关于塑造人物“最到位”理论。

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7.仔细研读全文,探究小说标题“秋天的梨花”的丰富的内涵。(6分)

8.文本二强调了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请指出要素内容并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昭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B.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C.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D.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跽是双膝着地,上身挺直,与《鸿门宴》中“按剑而跽”的“跽”皆表示警备。

B.骨肉比喻至亲,文中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骨肉”含义相同。

C.五帝是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常与三皇并称,说法不一,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D.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苏武传》中“故使陵来说足下”表示对同辈的敬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雎在游说秦昭王时,一开始对秦昭王的问题避而不答,成功勾起了秦昭王对其所献谋略的好奇心。

B.范雎指出,只要自己的主张得以施行,能帮助秦昭王治理好国家,即使遭受再多的磨难也心甘情愿。

C.伍子胥逃出昭关,昼伏夜出,甚至在吴市乞食为生,但他最后振兴了吴国,辅佐吴王阖闾成为霸主。

D.范雎认为如果秦昭王受到太后、奸臣、保傅的蒙蔽,那么会造成自身孤立危险甚至国家灭亡的结局。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2)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13.秦昭王三问范雎而范雎不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为六绝句其一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戏为六绝句其五

杜甫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注作后尘。

【注】齐梁:指南朝齐、梁时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但内容不充实甚至没有内容的文风。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评价庾信的文章到其创作后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更加苍劲浑成。

B.“前贤畏后生”用反语讽刺了当时那些“后生”嗤点庾信作品的行为。

C.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

D.诗人就事入诗,虽言“戏为”,但在轻松笔调中寓严正笔意,情味盎然。

15.杜甫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李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并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0分)

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固步自封。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1)__________,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我们身在其中,要抓住机遇、着眼当下。也有人认为,戏曲直播是疫情冲击之下的(2)__________,事实并非如此。当今戏曲“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必将促使戏曲人更新观念,夹缝中求生机。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戏曲传播手段的嬗变和传播方式的丰富。

戏曲直播现象的最实际的好处,至少让戏曲还有人关注,还有人欣赏。()。戏曲直播只是个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3)__________。戏曲是有价的,网络平台的戏曲大戏播放,如影视剧一样合理收费,也是(4)__________的。戏曲演员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浸于手机屏幕,或者“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一朝蹿红,身价倍增,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很快就遭唾弃,梨园界亦有不少惨痛先例。戏曲直播的网红,若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金量,虎丘昆曲大会的佳话,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况,必将伴随着中国戏曲的真正繁荣而重现。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注和欣赏者中,不乏年轻面孔,是更为可喜的现象

B.关注和欣赏者中出现了年轻面孔,是更为可喜的现象

C.更为可喜的是,关注和欣赏者中,不乏年轻面孔

D.更为可喜的是,欣赏和关注者中出现了年轻面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21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①,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②。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3月5日上午5点41分,我国首架撤侨航班CA702安全从乌克兰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撤侨航班机长动情地说:“同胞们,你们登上了飞机时,就意味着踏上了祖国的国土,不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再因为动荡的环境而感到不安,我们送你们回家!”机上的同胞,心潮澎湃,激动难眠。乘坐该趟航班的中国留学生苏同学感慨:“插满五星红旗的撤侨航班是你永远可以相信的中国红。”这也让无数网友湿了眼眶。

2020年1月19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一家看望,并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

“脱贫了,还有什么需要提高改善的吗?”

“希望老人晚年过得再好一点,正准备考研的大女儿李连欢和准备考四川武警警官学院的高三儿子李连斌心想事成,将来找份好工作,就心满意足了。”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小家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孩子恰逢其时,将来要做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

如今,李发顺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两个孩子都心想事成。

以上材料感人并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