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文科综合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隋朝时,我国建筑水平显著提高,著名建筑师宇文恺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主持营建()

A.阿房宫B.赵州桥C.大兴城和洛阳城D.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有“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之称的科学著作是

A.《授时历》B.《梦溪笔谈》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3.在我国,既是东北西南走向,又是位于渝、鄂两地之间的山脉是()A.A.太行山B.大别山C.巫山D.雪峰山

4.①资金充足,交通便利②科技和教育水平先进,各类人才丰富③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④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

5.科举制始创于隋代,而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八股取士始于()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6.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对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局势影响巨大。关于这一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A.压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避免了欧洲大战的发生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D.制约了美苏两国的发展

7.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

A.朱德B.彭德怀C.贺龙D.刘伯承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东亚扩张问题上矛盾尖锐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美B.美、日C.英、日D.英、法

9.在目前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最终取决于()

A.国家政策引导B.市场的需求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D.科技水平的高低10.下列我国四组自然保护区中,既位于西部地区又位于季风气候区的是()A.A.长白山、锡林郭勒

B.西双版纳、神农架

C.梵净山、卧龙

D.博格达峰、鼎湖山

11.我国地热、水能、太阳能等能源都很丰富的地区是()A.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12.关于中共八大,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大会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大会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目标③大会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④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①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②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磁暴”现象③地震、火山活动产生④地球两极产生极光A.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32.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我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东部地区盛行偏北风

b.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刚进入梅雨期

d.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

15.34.我国棉花生产基地的正确分布是()

a.河西走廊是长绒棉主产区

b.都分布在温润、半湿润地区

c.黄河以北没有大的棉田分布

d.黄河中下游是最大的产棉区

16.4世纪下半期,东晋打败前秦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土木堡之战17.图4示意我国某城市群的城际轨道交通布局。读图4,完成28-29题。该城市群是()A.京津冀城市群B.长三角城市群C.辽中南城市群D.珠三角城市群18.孔子根据鲁国历史资料编成的书是()A.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19.2010年四个省区中人1:1密度最低的是()A.广东B.山东C.河南D.四川

20.“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下列哪次战争的导火索()

A.普法战争B.巴尔干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简答题(2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独龙族聚居的独龙江流域(图7)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野生生物天然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农业生产以刀耕火种为主。水冬瓜地农业生产是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种生产方式。水冬瓜是一种亚热带落叶阔叶树,生长快,落叶量大,喜光喜湿,固氮能力强。图8示意独龙族水冬瓜地的土地利用时序。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进入21世纪,国家对该民族实行重点扶持,目前该族已整族脱贫。(1)独龙族人口较少,居住相封闭。指出独龙族与外界联系不便的自然原因。(5分)(2)根据图8示意的土地利用时序,分析该生产方式的农业生态价值。(6分)(3)为了促进独龙族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建议。(6分)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三、图表题(2题)2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注图中地理事物名称:A()岛、B()列岛、C()溪、D()山。(2)台湾最大城市是()(图中字母());台湾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图中字母());台湾重要海港和渔业基地()(图中字母())(3)从图中有关内容可判断台湾地形东部(),西部();气候类型:北部为(),南部为()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岛以东是()半球,以西是()半球。(2)此岛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此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边界。(3)此岛以西隔丹麦海峡与()洲相望;附近有()洋流和()洋流经过。(4)此岛()资源丰富,首都因此被称为“无烟城市”。四、非选择题(5题)25.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点的日期是_________B点的节气(北半球)是_________,C点的季节(北半球)是_______,D点的日期是________.

(2)当地球由B运行到C的过程中,其极昼范围由_________向_________逐渐扩大.

(3)当地球由A运行到B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是_________

(4)当地球由D运行到A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由_________同_________逐渐移向_________

(5)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时,地球正处在轨道上的_________位置,收割小麦时正处在_________位置.

26.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概况.(1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农奴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一一摘自《解放农奴宣言》

(1)《宣言》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布的?

(2)引文中提到的“农民”原来处于什么地位?

(3)他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得土地?

28.第45题

29.概括造成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从东欧剧变的历史中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五、问答题(2题)30.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31.读长江中下游图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五大湖地区__________。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__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五大湖周围属__________农业带。

(3)两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共同之处是(至少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城市)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宇文恺,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他是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的专家,规划设计了隋朝多个著名工程,包括都城大兴城、新都洛阳城、仁寿宫、隋文帝皇陵、观风殿和广通渠等。

2.B本题考查了科学著作《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点。《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著作,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专家李约瑟称沈括为“中国科技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著作《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C

4.D

5.C本题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过程中重要转变问题的知识点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准确回答科举制中考八股文开始于哪个朝代。问题并不复杂,但是需要考生准确了解有关科举考试的各个知识点。尤其是对明清科举考试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等问题要有所了解;也就是说,明清时期开始八股取士,是为了统一知识分子的思想,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如果了解了这一层历史背景,就会很容易选择C项。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考生并不一定容易得分。原因是,有些考生对唐代科举制印象深刻,往往会错误地选择A项唐代;也有的考生会错误地认为科举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可能会选择D项清代;极少数考生如果对整个科举制知识掌握得不牢靠,也会随意地选择B项宋代。为了防止对类似的涉及多个朝代的制度类考题出现选择错误,考生要在复习时全面归纳和整理知识点,比如把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出现、八股考试的确立以及对历史的影响等内容集中起来记忆,就会事半功倍,防止误选。

6.B本题考查对冷战中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历史作用的理解与认识。在一般的认识中,对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大多注意其负面影响,比如,加剧冷战,展开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尤其是核战争阴影之下,等等。但毋庸置疑,两大军事集团的存在和对峙,客观上也使双方都不敢在欧洲轻举妄动,实际上减少了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B项是正确的。正是由于有美苏两大集团的对峙,才促使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这与A项说的压制正好相反。两大军事集团存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区域化发展在于自身的原因,故C项也不正确。如果说军备竞赛对苏联发展有所制约的话,那么对美国的制约作用很不明显,否则美国也不会赢得冷战的胜利;D项可以由此排除。

7.B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指挥者。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8.B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机,迅速在中国扩大其势力,引起美国的不满。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后,争夺亚洲霸权也成为美国的目标。再加上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这样在争夺东亚的霸权问题上,美日矛盾逐渐尖锐起来。

9.B本题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知识点。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例如,城市郊区往往形成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业生产基地。

10.C本题是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考查.根据题干的要求,既位于西部地区,又位于季风区的是贵州的梵净山和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11.D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一带,地热资源最丰富;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雅鲁藏布江和横断山区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

12.B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提出的许多理论、新设想都富有创造精神,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上述内容,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考生要给予充分重视。

13.C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电磁辐射会冲击地球大气层,扰动地球磁场.因此①②④正确,太阳活动可能诱发火山、地震,但二者的发生并非都和太阳活动有关.

14.B

15.D

16.C4世纪后半期,氏族贵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交战,前秦军队大败溃逃。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后不久,前秦统治瓦解。

17.D从图4标识“南海”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选项中只有D选项符合该位置,因此,该城市群为珠三角城市群。

18.AB项是由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c项是最早的诗歌总集,D项据传也是孔子编辑的,但内容不限于鲁国,还包括其他诸侯国.

19.D该小题考查了读表计算。解析:人口密度一人口,一面积.把四个省份在2010年的常住人口除以改省的面积.可以得出这四个省份在2010年的人口密度。经计算.四川省的人口密度最低。

20.C本题考查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知识点。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1.(1)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东西交通不便;地质破碎,多滑坡、泥石流;冬季大雪封山,独龙江与外界联系中断;北高南低,河流流速快,水运不便。(5分)(2)水冬瓜生长迅速,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强;大量落叶,提供土壤肥力;根瘤菌发达,固氮能力强,提高土壤肥力.,采用轮作和休耕方式,可以让土地得以恢复;还可以防止杂草丛生和病虫害问题。(6分)(3)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便于与外界联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6分)22.(1)电力和石油等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灯的发明(2)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汽车、飞机的发明(3)通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的发明(4)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的发明23.(1)钓鱼澎湖浊水玉(2)台北E高雄G基隆F(3)高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本题是对宝岛台湾地理的考查。本题的(1)和(2)问容易回答。(3)问中,台湾岛的山地约占2/3,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玉山为最高峰。西部是平原。台湾地区有两种气候类型,大约以北回归线为界,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4.(1)东西(2)亚欧美洲生长(3)北美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地热本题首先考查通过经纬网和岛屿形状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半球划分、板块构造学说、洋流分布等。

25.(1)12月22日前后春分夏季9月23日前后

(2)北极北极圈

(3)由A到近日点时渐快.由近日点到B时渐慢

(4)赤道南南回归线

(5)DC

【解析】本题是对地球公转运动的考查.解答该题的思路有三条:第一.掌握本图中A、B、C、D四处所代表的-1期、书气和这四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第二,掌握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第三,掌握地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问中,A点的地球北极背向太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为12月220前后,即冬至日.据地球公转方向和季节变化顺序,B点为春分曰,c点的季节是夏季.D点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2)闻中,地球运动由B到C,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不断扩大.(3)问中,已知A点为12月22日.近日点的日期是1月初.根据地球公转角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变快,在远口点附近变慢的规律’所以,由A到近日点时地球公转角速度渐.由近日点到B时地球公转角速度渐慢.(4)问中地球运行由D到A,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5)问中,华北平原种植小麦在9月下旬,收割小麦的时间在6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D和C.26.(1)三国时期,吴国开始开发江南.(2分)

(2)西晋末年,北方大批农民南移,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