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定位诊断课件_第1页
脊髓定位诊断课件_第2页
脊髓定位诊断课件_第3页
脊髓定位诊断课件_第4页
脊髓定位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定位诊断脊髓定位诊断1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一、诊断原则1、纵向定位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注意脊髓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一、诊断原则2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横向定位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3、病因诊断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横向定位3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

主要依据1、运动障碍

a节段性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肌束震颤b瘫痪类型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4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感觉障碍a根痛b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感觉障碍5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d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后束损害出现Lhermitte征(放电样疼痛)、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和早期的类周围性感觉障碍。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d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6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反射改变a腱反射的改变节段性、锥体束b浅反射改变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反射改变7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a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b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c关节改变(

Charcot关节)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8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

1、高颈段(C1-4)四肢中枢性瘫痪+呼吸严重受损+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可有三叉神经脊束枝受累。*高颈髓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高颈髓9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颈膨大

上肢周围性损害+平面以下中枢性瘫痪+呼吸部分受累,部分患者有Horner综合征颈膨大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颈膨大颈膨大10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胸段

双下肢中枢性瘫痪,注意腹壁反射改变T11-12损害——Beevor综合征4、腰膨大双下肢周围性损害胸段腰膨大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胸段胸段腰膨大11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5、圆锥二便障碍等植物神经损害突出、感觉障碍局限于鞍区(S3-S5)、运动障碍轻微(肿瘤)圆锥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5、圆锥圆锥12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马尾(周围神经病)

双下肢不对称的疼痛、周围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后期二便障碍。马尾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马尾(周围神经病)马尾13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一)脊髓内外病变的确定基本原则脊髓内病变——传导束性损害明显、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14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出现早而明显、符合脊髓某一部位病变的特征(如全横贯、半切、脊髓前2/3、脊髓后束+侧束等)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出现早而明显、15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脊髓外病变——节段性表现早(如单肢受累)长束损害及植物神经损害迟而不明显、多符合脊髓的局部性病变。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脊髓外病变——16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硬膜内外病变的鉴别

(有时非常困难)注意脊髓肿瘤可起源于后根、前根或侧束部位,早期症状因部位而异。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硬膜内外病变的鉴别17硬膜外

多为神经纤维瘤、转移瘤或椎体病变。早期多为神经根或硬膜受损的表现如根痛或脊膜痛,晚期出现脊髓部分性全横贯损害。硬膜外18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下多为炎性肉牙肿、神经鞘瘤或脑膜瘤等。早期在出现神经根损害的同时往往有局部脊髓受累的征象,可出现典型的半切综合征。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下19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刺激症状不明显。晚期导致脊髓全横贯损害。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刺激症状不明显。20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特殊损害综合征1、脊前动脉综合征多为T4平面的损害,以前2/3为主,后束保留。2、脊后动脉综合征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少见。皮质脊髓束脊丘束薄束、楔束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特殊损害综合征皮质脊髓束脊丘束薄21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慢性后束病变梅毒、肿瘤。4、双侧后束+侧束+周围神经亚急性联合变性5、双侧锥体束+前角损害+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薄束、楔束皮质脊髓束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慢性后束病变薄束、楔束皮质脊髓22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多部位、多层面损害

多发性硬化、脊髓蛛网膜炎7、前角病变

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8、前角+锥体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副肿瘤综合征前角损害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多部位、多层面损害前角损害23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9、锥体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原发性硬化10、中央管周围病变脊髓内肿瘤、空洞症11、急性全横贯损害炎症、血管病、MS或Devic病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9、锥体束24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12、半切综合征

肿瘤、外伤、13、脊髓侧角损害

Shy-Drager综合征、副肿瘤。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12、半切综合征25脊髓常见的疾病脊髓常见的疾病26急性脊髓炎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应答,而不是感染因素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平面以下的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丧失,在感觉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后期为发射性神经元性膀胱。急性脊髓炎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27辅助检查:1.脑脊液:

压力:正常

白细胞:正常或增高

蛋白:正常或情度增高

糖和氯化物:正常

2.电生理检查: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阴性

运动诱发电位:异常

肌电图:失神经电位

3.影像学:

脊髓MRI:病变部位脊髓增粗节段内

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辅助检查:1.脑脊液:

28治疗: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1).激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

期冲击疗法(500-1000mg,1/日,3-5天

改用强的松40-60mg,逐渐减量;

2).免疫球蛋白:15-20g,1/日,应用5天,

3).抗生素:防止并发感染

4).维生素类药物:如B1和B12

.护理:防止褥疮、并发感染,泌尿系感染

.康复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

29脊髓空洞症病因:1.先天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下疝扁平颅脊柱裂2.机械原因: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像脑脊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使中央管扩张

3.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脊髓空洞症病因:1.先天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下疝30脊髓损害随空洞的逐渐扩大逐渐影响脊髓内的结构1.最早:开始于中央管背侧灰质后角底部

表现:相应支配区自发性疼痛

2.空洞逐渐扩大,影响灰质前联合:出现短上衣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3.逐渐出现前角细胞受损、锥体束、侧柱的交感中枢、薄束、楔束等脊髓损害随空洞的逐渐扩大逐渐影响脊髓内的结构1.最早:开始于31辅助检查:MRI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矢状位证实Chiari型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伴发脊髓空洞症轴面像显示空洞的大小及残存脊髓的范围辅助检查:32脊髓定位诊断课件33脊髓定位诊断课件34脊髓定位诊断课件35脊髓定位诊断课件36手术治疗目前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如有枕大孔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颈椎分节不全畸形、脊髓脊膜膨出、神经管闭合不全、髓内肿瘤等使脊髓蛛网膜下腔阻塞并发脊髓空洞而有临床症状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行广泛的颅后窝和上颈椎椎管减压术,以达到恢复正常的脑脊液循环,重建蛛网膜下腔和枕大池。手术治疗目前较一致的意见认为:37空洞体腔引流术:Nicholas等在空洞最宽平面处切除半个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用手术显微镜,在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的最薄处,切一小口,将T形硅胶管或带有孔硅胶管向下置于空洞处,引流入蛛网膜下腔,并用细丝线固定于蛛网膜上。24例中70%~80%患者病情稳定或有改善。其他:切断空洞附近一侧脊神经感觉根,将远端游离置于空洞腔内引流于蛛网膜下腔内。

空洞体腔引流术:Nicholas等在空洞最宽平面处切除半个椎38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维生素B12的缺乏有关B12是核蛋白合成及髓鞘形成必需的副酶,缺乏后出现髓鞘合成障碍,导致神经及精神病损;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维生素B12的缺乏有关39临床表现此病主要损害脊髓的后索及锥体束,并不同程度的损害周围神经、大脑白质薄束、楔束皮质脊髓束后索损害:

1.行走不稳2.踩棉花感3.步态蹒跚4.深感觉障碍5.Romberg阳性临床表现此病主要损害脊髓的后索及锥体束,并不同程度的损害周围40锥体束损害:双下痉挛性瘫痪大脑白质损害:精神症状,如易激惹、抑郁、幻觉精神混乱、认知功能障碍等锥体束损害:41辅助检查:血清维生素B12含量降低治疗:1.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合用维生素B1和B62.贫血病人应用铁剂3.胃酸缺乏给予口服胃蛋白酶或服用稀盐酸4.酗酒病人戒酒5.功能锻炼辅助检查:血清维生素B12含量降低治疗:1.大剂量维生素B142脊髓血管病脊髓血管病43临床表现:

脊髓前动脉栓塞:栓塞平面以下运动、痛温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脊髓后动脉栓塞:栓塞平面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临床表现:脊髓前动脉栓塞:栓塞平面以下运动、痛温觉消失,深感44脊髓定位诊断脊髓定位诊断45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一、诊断原则1、纵向定位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注意脊髓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一、诊断原则46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横向定位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3、病因诊断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横向定位47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

主要依据1、运动障碍

a节段性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肌束震颤b瘫痪类型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48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感觉障碍a根痛b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感觉障碍49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d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后束损害出现Lhermitte征(放电样疼痛)、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和早期的类周围性感觉障碍。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d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50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反射改变a腱反射的改变节段性、锥体束b浅反射改变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反射改变51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a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b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c关节改变(

Charcot关节)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52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

1、高颈段(C1-4)四肢中枢性瘫痪+呼吸严重受损+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可有三叉神经脊束枝受累。*高颈髓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高颈髓53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颈膨大

上肢周围性损害+平面以下中枢性瘫痪+呼吸部分受累,部分患者有Horner综合征颈膨大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2、颈膨大颈膨大54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胸段

双下肢中枢性瘫痪,注意腹壁反射改变T11-12损害——Beevor综合征4、腰膨大双下肢周围性损害胸段腰膨大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胸段胸段腰膨大55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5、圆锥二便障碍等植物神经损害突出、感觉障碍局限于鞍区(S3-S5)、运动障碍轻微(肿瘤)圆锥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5、圆锥圆锥56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马尾(周围神经病)

双下肢不对称的疼痛、周围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后期二便障碍。马尾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马尾(周围神经病)马尾57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一)脊髓内外病变的确定基本原则脊髓内病变——传导束性损害明显、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58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出现早而明显、符合脊髓某一部位病变的特征(如全横贯、半切、脊髓前2/3、脊髓后束+侧束等)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出现早而明显、59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脊髓外病变——节段性表现早(如单肢受累)长束损害及植物神经损害迟而不明显、多符合脊髓的局部性病变。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脊髓外病变——60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硬膜内外病变的鉴别

(有时非常困难)注意脊髓肿瘤可起源于后根、前根或侧束部位,早期症状因部位而异。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二)硬膜内外病变的鉴别61硬膜外

多为神经纤维瘤、转移瘤或椎体病变。早期多为神经根或硬膜受损的表现如根痛或脊膜痛,晚期出现脊髓部分性全横贯损害。硬膜外62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下多为炎性肉牙肿、神经鞘瘤或脑膜瘤等。早期在出现神经根损害的同时往往有局部脊髓受累的征象,可出现典型的半切综合征。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下63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刺激症状不明显。晚期导致脊髓全横贯损害。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硬膜刺激症状不明显。64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特殊损害综合征1、脊前动脉综合征多为T4平面的损害,以前2/3为主,后束保留。2、脊后动脉综合征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少见。皮质脊髓束脊丘束薄束、楔束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三)脊髓特殊损害综合征皮质脊髓束脊丘束薄65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慢性后束病变梅毒、肿瘤。4、双侧后束+侧束+周围神经亚急性联合变性5、双侧锥体束+前角损害+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薄束、楔束皮质脊髓束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3、慢性后束病变薄束、楔束皮质脊髓66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多部位、多层面损害

多发性硬化、脊髓蛛网膜炎7、前角病变

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8、前角+锥体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副肿瘤综合征前角损害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6、多部位、多层面损害前角损害67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9、锥体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原发性硬化10、中央管周围病变脊髓内肿瘤、空洞症11、急性全横贯损害炎症、血管病、MS或Devic病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9、锥体束68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12、半切综合征

肿瘤、外伤、13、脊髓侧角损害

Shy-Drager综合征、副肿瘤。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12、半切综合征69脊髓常见的疾病脊髓常见的疾病70急性脊髓炎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应答,而不是感染因素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平面以下的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丧失,在感觉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后期为发射性神经元性膀胱。急性脊髓炎病因: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71辅助检查:1.脑脊液:

压力:正常

白细胞:正常或增高

蛋白:正常或情度增高

糖和氯化物:正常

2.电生理检查: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阴性

运动诱发电位:异常

肌电图:失神经电位

3.影像学:

脊髓MRI:病变部位脊髓增粗节段内

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辅助检查:1.脑脊液:

72治疗: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1).激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

期冲击疗法(500-1000mg,1/日,3-5天

改用强的松40-60mg,逐渐减量;

2).免疫球蛋白:15-20g,1/日,应用5天,

3).抗生素:防止并发感染

4).维生素类药物:如B1和B12

.护理:防止褥疮、并发感染,泌尿系感染

.康复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

73脊髓空洞症病因:1.先天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下疝扁平颅脊柱裂2.机械原因: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像脑脊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使中央管扩张

3.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脊髓空洞症病因:1.先天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下疝74脊髓损害随空洞的逐渐扩大逐渐影响脊髓内的结构1.最早:开始于中央管背侧灰质后角底部

表现:相应支配区自发性疼痛

2.空洞逐渐扩大,影响灰质前联合:出现短上衣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3.逐渐出现前角细胞受损、锥体束、侧柱的交感中枢、薄束、楔束等脊髓损害随空洞的逐渐扩大逐渐影响脊髓内的结构1.最早:开始于75辅助检查:MRI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矢状位证实Chiari型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伴发脊髓空洞症轴面像显示空洞的大小及残存脊髓的范围辅助检查:76脊髓定位诊断课件77脊髓定位诊断课件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