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小说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新时期小说伤痕小说第一阶段以描写“伤痕”为发端,经过“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发展阶段,在恢复和发展现实主义传统中实现文学观念的重整与突破。第一阶段以描写“伤痕”为发端,经过“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第二阶段小说创作由以现实主义为主潮而走向多潮头竞争的探求状态。第二阶段小说创作由以现实主义为主潮而走向多潮头竞争的探求状态文革给人造成的创伤伤痕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深化。反思对现实变革的关怀改革本节内容:文革给人伤痕当代作家反思对现实变革改革本节内容:伤痕、反思、改革文学采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社会情境下的主导性政治话语,具有文学启蒙的性质,即文学立足于社会政治层面的观念启蒙。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伤痕、反思、改革文学采用“拨乱反正”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伤痕、反思、改革小说1、“伤痕”、“反思”和批判的现实主义伤痕文学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人民文学》)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文汇报》)一、伤痕、反思、改革小说1、“伤痕”、“反思”和批判的现实主中杰英的《罗浮山血泪祭》、冯骥才的《啊!》、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郑义的《枫》等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以及稍后问世的长篇小说《将军吟》(莫应丰)、《芙蓉镇》(古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等中杰英的《罗浮山血泪祭》、冯骥才的《啊!》、宗璞的《我是谁?伤痕文学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学,是“服务”于政治的文学伤痕文学被认为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复归”,但在许多方面突破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思想和艺术规范。伤痕文学包含两类作品。一类承袭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弘扬革命的理念,讴歌英雄人物从维熙的“大墙文学“(《大墙下的红玉兰》、《雪落黄河静无声》、《风泪眼》等);另一类表现的主要是平民百姓在“文革”中的生活遭际,以此传达出个人对于“文革”的感受《我该怎么办?》、《在小河那边》、《枫》、《啊!》、《我是谁?》、《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以及张弦的《记忆》、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等。伤痕文学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学,是“服务”于政治的文学【伤痕文学特征】直接表现十年动乱中的苦难、抗争和各种任务的悲剧命运;主人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施暴者是极左的政治势力艺术上一般比较粗糙、直露,对文革的批判常常显得简单化。【伤痕文学特征】直接表现十年动乱中的苦难、抗争和各种任务的悲文革给人造成的创伤伤痕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深化。反思对现实变革的关怀改革本节内容:文革给人伤痕当代作家反思对现实变革改革本节内容: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作品: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最早问世的反思小说——1979年上半年,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作品: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反思小说类型政治反思王蒙《蝴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党群关系、执政者自省人性反思古华《芙蓉镇》善恶之争、伦理批判反思小说类型民族性反思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国民性问题、主奴意识苦难反思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等生存的苦难本质与主体觉醒民族性反思现实社会反思谌容、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因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和谐处文化反思张炜《古船》、陈忠实《白鹿原》文化决定心性与行为B.从伤痕到反思现实社会反思B.从伤痕到反思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内容: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总结教训;李国文的《月食》,古华《芙蓉镇》
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叶林蔚《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
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王蒙《蝴蝶》
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内容:反思文学三种反思方式:
历史反思、现实反思、生命反思。反思文学的特征:
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害;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反思文学三种反思方式: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1)内容上,文革/建国30年以至更早的革命历史时期;(2)情感上,情感性宣泄/冷静的理性思考;(3)表现方式上,单一的政治批判/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全面反省。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及意义(1)把理性批判精神注入了文学,所涉及的问题即是政治批判又超越了政治批判,使之更加理智、冷静;(2)在题材方面大大扩展了文学的艺术视野;(3)促使文学的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发生变化(大跨度的时间转换、主客观的交织,引进西方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反思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及意义(1)把理性批判精神注入了文革给人造成的创伤伤痕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深化。反思对现实变革的关怀改革本节内容:文革给人伤痕当代作家反思对现实变革改革本节内容: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改革文学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改革文学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三千万》,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改革文学作品:一)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以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标志,以社会的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浪潮。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二)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上城》通过对陈奂生形象的刻画,深刻揭示新时期现代化的要求与农民精神现状之间的巨大矛盾,提出了改革与教育农民的问题。有人将此作归入反思文学范畴。
一)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1、热忱呼唤改革,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快捷和持续的反映和描写;2、力图整体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描绘出改革是一个夹杂着挫折、失败、困惑,但又高扬着理想希望的不可逆转的复杂过程;3、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改革文学调整了文学反思历史,向后看的视点,使文学“回到当下”。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第二节刘心武与张贤亮的小说第二节刘心武--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宋宝琦、谢惠敏等青少年灵魂的扭曲和精神的伤害,通过他们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刘心武--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宋27宋宝琦的形象小说中的宋宝琦,还不足十六岁,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是十年动乱中我们社会的一个不足为怪的现象。作者将这一现象放到艺术的聚光灯下,无疑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它的应有注意。但是作者并没有把笔墨花费在描写宋宝琦如何斗殴逞凶、聚众闹事上(读者从他那被打裂过又缝上的嘴唇上的疤痕完全可以想见到这一点),他所紧紧抓住的,是对这个“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社会里”的小青年堕落为小流氓的原因的探索。27宋宝琦的形象小说中的宋宝琦,还不足十六岁,就28谢惠敏的形象及其意义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感到愤懑,那么谢惠敏思想所受的伤残就更令人触目惊心。这个本质纯正、品行端庄的女孩子,正处于求知心切、积极向上、活泼健壮的年华。可是现在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个教条古板、头脑僵化甚至连四肢关节也显得不强不灵的畸形儿。她在生活中除了知道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和按“四人帮”在报纸上宣传的“章法”行事以外,其余就概无兴致。从对待《牛虻》的态度上,反映了她与宋宝琦同样的愚昧无知。28谢惠敏的形象及其意义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29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作者把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祖国未来的信念都熔铸在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中。这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民教师,他的一个最可贵的优点,是善于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研究孩子们的心灵,从对社会的广泛观察和了解中去探寻救治孩子们心灵创伤的途径,从而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襟怀。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毫不犹豫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疗救“四人帮”坑害的孩子、铸造丰富而美丽的革命灵魂的伟大事业中。张俊石这一形象使人们对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充满了信心。29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作者把他对生张贤亮的小说创作
张贤亮因1957年发表诗《大风歌》被划为右派。1979年重新写作后的小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现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如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中篇《龙种.》、《河的子孙》;一部分则主要以自身近二十年“苦难生活”经历为素材,如《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习惯死亡》。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张贤亮因1957年发表诗《大风歌》被划为张贤亮作品伤痕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反思小说《绿化树》
写知识分子章永璘在苦难的肉体磨难中所经受灵魂洗涤的心理历程。马樱花。张贤亮作品伤痕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贤亮小说描写的主人公:苦难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人,苦难经历使之富于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张贤亮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
《绿化树》是张贤亮的《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绿化树》是张贤亮的《感情的章永璘的形象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塑造了一个从劳动人民身上得到精神净化的知识分子章永璘形象。章永璘的形象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塑造了一章永璘也是极度痛苦和矛盾的。他面对着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现实中被迫沉沦的极大矛盾。章永璘也是极度痛苦和矛盾的。他面对着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36在《绿化树》中,马缨花对他的爱使章永璘既珍视、感动而又不忍接受。接受它则是自身价值的磨损与牺牲,抛弃它则又是良知和真爱的毁灭。“就是头断了,她的血身子也将永远地随着他!”36在《绿化树》中,马缨花对他的爱使章永璘既珍视、感动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虽充满着肉欲,但毕竟是她使章永璘在爱抚中得到自信,最终站立成为“人”的。这里指的“人”应该说是知识分子精神的复苏和重生。然而遗弃黄香久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对赤裸真善的戏弄,是站立起来走路的新人对母性的遗弃和践踏。然而永远伏在黄香久的怀里却又是对他精神价值的埋没和戕害。张贤亮以那种如身临其境的笔触着实写出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尴尬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黄久香创造了章永璘,章永璘却是一定要超越黄久香的,正如张贤亮在作品中最后说的:“啊,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女人!还有比女人更重要的,女人永远得不到她所创造的男人!”黄久香创造了章永璘,章永璘却是一定要超39《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应该说是两部历史小说,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时期的心灵史。对于曾经被错划为右派,并下放到宁夏农场参加劳动的作家张贤亮来说,正因为经历了那漫长而又充满坎坷的艰苦岁月,心灵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震撼才使他深深思索和检讨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
39《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应该说是两部历40《习惯死亡》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是作者“性张扬”的集大成之作。其情节是现实与荒诞的融合。现实是解读荒诞的向导。荒诞浸透了作品主要人物的辛酸的久经性压抑后对人性解放的真诚呼唤。“习惯死亡”是对极左政治枷锁扭曲人的灵魂的辛辣讽刺。
在《习惯死亡》里显现了一个真实的张贤亮。40《习惯死亡》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是作者第三节王蒙的小说第三节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1948年,中学时入党1956年,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8年,北京郊区接受劳动改造1963年,到新疆文联、农村、五七干校1978年,回京1983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90年,任文化部长2002年,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王蒙反思文学题材上表现为两方面:以知识分子为反思的主体。
如《春之声》、《杂色》、《深的湖》、《高原的风》等以给你干部为反思的主体。
如《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蝴蝶》等王蒙反思文学题材上表现为两方面:以知识分子为反思的主体。《杂色》王蒙写了灰杂色马的伤痕和曹千里灵魄上的痛苦和伤痕,但小说并没有一般肤浅狭隘的所谓写“伤痕”的作品常有的低抑的神色,就是因为作家把一种“诞生于痛苦的经验和成熟了的思考之中升华起来的希望”注入了作品之中。《杂色》王蒙写了灰杂色马的伤痕和曹千里灵魄上的痛苦和伤痕,但《蝴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蝴蝶》庄生晓梦迷蝴蝶《蝴蝶》故事、人物张思远:小石头→张指导员→张主任→张市长→大叛徒→老张头→张副部长海云(冬冬)→美兰→秋文“他是‘老张头’,却突然变成了张副部长吗?他是张副部长,却突然变成了’老张头’吗?……抑或他既不是张副部长也不是‘老张头’,而只是张思远自己?”《蝴蝶》故事、人物《蝴蝶》反思文学代表作社会历史反思:错在哪?自我反思:我是谁?政治哲学反思:为政之本?意识流技巧借用人类意识与无意识的存在自由流淌、散漫无拘的意识人是理性动物?《蝴蝶》反思文学代表作
北京牌越野汽车在乡村的公路上飞驰。一颠一晃,摇来摆去,车篷里又闷热,真让人昏昏欲睡。发动机的嗡嗡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像一阵阵经久不息的、连绵不断的呻吟。这是痛苦的、含泪的呻吟吗?这是幸福的、满足的呻吟吗?人高兴了,也会呻吟起来的。就像1956年,他带着快满四岁的冬冬去冷食店吃大冰砖,当冬冬咬了一口芳香、甜美、丰腴、而又冰凉爽人的冰砖以后,不是曾经快乐地呻吟过吗?他的那个样子甚至于使爸爸想起了第一次捉到一只老鼠的小猫儿。捉到老鼠的小猫儿,不也是这样自得地呜呜叫吗?
——王蒙《蝴蝶》北京牌越野汽车在乡村的公路上飞驰。一颠一晃,摇来摆去王蒙的现代派小说拉开了新时期小说文体变革的序幕:表现为读“意识流”小说守法的采用,深化了人物心理过程的描写,有效地揭示出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艺术上注重象征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内容的意蕴内涵,也造成小说叙述方式的变化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词语的变化和多样组合以及不断展开的局势,及对于夸张、机智、幽默才能的充分展示,令人印象深刻。王蒙的现代派小说拉开了新时期小说文体变革的序幕:表现为读“意思考
庄周梦蝶的哲学故事如何深化了《蝴蝶》叙事的主题?思考壹蒋子龙。贰高晓声。叁贾平凹壹蒋子龙。贰高晓声。叁贾平凹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1941年生于沧州。1965年从部队复员后回天津重型机器厂,当过厂长秘书、生产工段长、车间主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1976年以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79年以《乔厂长上任记》再次轰动社会。短篇《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拜年》,中篇《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1941年生于沧州。1965年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小说关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以及带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改革者的形象塑造。
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在工业企业改革小说里塑造了“开拓者家族”人物系列。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
高晓声(1928-),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高晓声以乡土题材“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精神历程,揭示了他们生活命运与政治、经济、历史和民族性格和心理的关系。高晓声的文学成就在于他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在物资生活变化的同时,精神生活的变化和要求,形象地建立起他的国民性反思与批判的艺术世界。高晓声(1928-),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56第五节农村改革题材高晓声的小说高晓声是专注于当代农民生活的一个作家。他在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后,又以陈奂生为主人公连续写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小说,人称"陈奂生系列",后被结集出版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作者的用意是在历史发展的纵向上,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历程作系统剖析。56第五节农村改革题材高晓声的小说高晓声57《李顺大造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是作家高晓声辍笔二十多年后于一九七九年创作的。这篇作品凝聚着作家长期农村生活的深刻体验,真实地透露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和思绪,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不仅远远突破了作家自己早期的创作,而且在建国三十年短篇小说艺苑中,也是一朵有特色、有生气的奇葩。57《李顺大造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58三起三落盖房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立志盖房,却只能是白日梦;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年积攒的材料在“大跃进”中被共产了;又积攒了六七年的积蓄文革时被讹诈了;文革结束终于建成了三间屋。58三起三落盖房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立志盖房,却只能是白日梦;59《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这一“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这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59《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这一““陈奂生”系列小说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以及心理的负重前行。“陈奂生”系列小说“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61陈奂生对阿Q精神的超越:国民奴性步入现代文明美德与弱点61陈奂生对阿Q精神的超越:国民奴性62贾平凹的小说创作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62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63作品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
63作品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64一、“单纯入世”阶段1980年以前的以《山地笔记》为代表的“单纯入世”阶段。这时的贾平凹入世尚浅,离开家乡不久,所以多从回忆的角度,写记忆中家乡的人和事。64一、“单纯入世”阶段1980年以前的以《山地笔记》为代65二、“复杂处世”阶段1980年、1981年以《丈夫》、《春愁》等作品为代表,入世渐深,逐渐发现了生活中一些丑恶的东西,或者自己尚不理解的复杂。他的小说的内容扩大到对世俗心理和国民精神的批判,对人生不幸和失落的叹喟。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感伤和困惑。他的理想是达到一种“单纯出世”的境界。65二、“复杂处世”阶段1980年、1981年以《丈夫》、《66三、商州之行阶段这个时期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商州》,中篇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以及《商州初录》第一批。这些作品集中触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变化。66三、商州之行阶段这个时期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商州》,中篇67《鸡窝洼人家》这是一个换老婆的故事,复员军人禾禾与麦绒,回回与烟峰两对夫妻因为观念的不同而改变了以前的家庭。禾禾是一个不断进取、善于思考的青年,不怕失败,办面条加工厂,磨豆腐,养蚕,不断失败,不断再创业,最后成为全村的首富,并使乡亲们都富起来。67《鸡窝洼人家》这是一个换老婆的故68四、浮躁阶段1986年、1987年是贾平凹的浮躁期,代表作《浮躁》。68四、浮躁阶段1986年、1987年是贾平凹的浮躁期,代表69《浮躁》《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他后来写出了《废都》等一大批有影响、有争议、风格各异的长篇,但正如他自己所言,《浮躁》是“三十五岁以前最大的一部”。1988年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69《浮躁》《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他后来写出70《浮躁》在这里他写的还是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这个商州,是贾平凹有意识对整个中国改革的现状作焦点透视和宏观把握的商州,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商州”。作为一个把现实关怀和人文思考逐步自觉化的走向成熟的作家,贾平凹写出了一个超越俚俗风情与自然景观意义上的大商州。70《浮躁》在这里他写的还是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这71金狗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71金狗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72作品表现了一种特有的时代心态:浮躁。面对商州经济新的课题,既渴望置身其中又无弄潮之力,面对种种非正常因素,既深恶痛绝又不愿挺身干预。“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牢骚怪话,羡慕嫉妒,或者放下肉碗骂娘,或者任尔东南西北风只管“跟着感觉走”。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和低文明层次的不谐和形成了当时普遍的浮躁情绪。72作品表现了一种特有的时代心态:浮73《废都》
贾平凹第一次写城市,就写了废都。没有例外,贾平凹的每一部新作,都难免读者将之与《废都》作比较,《废都》因此成为他创作的一个里程碑。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出版发行,首印50万册。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性描写,引发争论,其影响力至今超过贾平凹的任何一部力作。
73《废都》贾平凹第一次写城市,就写了废都。没新时期小说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新时期小说伤痕小说第一阶段以描写“伤痕”为发端,经过“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发展阶段,在恢复和发展现实主义传统中实现文学观念的重整与突破。第一阶段以描写“伤痕”为发端,经过“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第二阶段小说创作由以现实主义为主潮而走向多潮头竞争的探求状态。第二阶段小说创作由以现实主义为主潮而走向多潮头竞争的探求状态文革给人造成的创伤伤痕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深化。反思对现实变革的关怀改革本节内容:文革给人伤痕当代作家反思对现实变革改革本节内容:伤痕、反思、改革文学采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社会情境下的主导性政治话语,具有文学启蒙的性质,即文学立足于社会政治层面的观念启蒙。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伤痕、反思、改革文学采用“拨乱反正”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伤痕、反思、改革小说1、“伤痕”、“反思”和批判的现实主义伤痕文学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人民文学》)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文汇报》)一、伤痕、反思、改革小说1、“伤痕”、“反思”和批判的现实主中杰英的《罗浮山血泪祭》、冯骥才的《啊!》、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郑义的《枫》等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以及稍后问世的长篇小说《将军吟》(莫应丰)、《芙蓉镇》(古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等中杰英的《罗浮山血泪祭》、冯骥才的《啊!》、宗璞的《我是谁?伤痕文学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学,是“服务”于政治的文学伤痕文学被认为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复归”,但在许多方面突破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思想和艺术规范。伤痕文学包含两类作品。一类承袭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弘扬革命的理念,讴歌英雄人物从维熙的“大墙文学“(《大墙下的红玉兰》、《雪落黄河静无声》、《风泪眼》等);另一类表现的主要是平民百姓在“文革”中的生活遭际,以此传达出个人对于“文革”的感受《我该怎么办?》、《在小河那边》、《枫》、《啊!》、《我是谁?》、《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以及张弦的《记忆》、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等。伤痕文学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学,是“服务”于政治的文学【伤痕文学特征】直接表现十年动乱中的苦难、抗争和各种任务的悲剧命运;主人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施暴者是极左的政治势力艺术上一般比较粗糙、直露,对文革的批判常常显得简单化。【伤痕文学特征】直接表现十年动乱中的苦难、抗争和各种任务的悲文革给人造成的创伤伤痕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深化。反思对现实变革的关怀改革本节内容:文革给人伤痕当代作家反思对现实变革改革本节内容: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作品: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最早问世的反思小说——1979年上半年,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作品: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反思小说类型政治反思王蒙《蝴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党群关系、执政者自省人性反思古华《芙蓉镇》善恶之争、伦理批判反思小说类型民族性反思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国民性问题、主奴意识苦难反思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等生存的苦难本质与主体觉醒民族性反思现实社会反思谌容、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因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和谐处文化反思张炜《古船》、陈忠实《白鹿原》文化决定心性与行为B.从伤痕到反思现实社会反思B.从伤痕到反思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内容: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总结教训;李国文的《月食》,古华《芙蓉镇》
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叶林蔚《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
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王蒙《蝴蝶》
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内容:反思文学三种反思方式:
历史反思、现实反思、生命反思。反思文学的特征:
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害;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反思文学三种反思方式: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1)内容上,文革/建国30年以至更早的革命历史时期;(2)情感上,情感性宣泄/冷静的理性思考;(3)表现方式上,单一的政治批判/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全面反省。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及意义(1)把理性批判精神注入了文学,所涉及的问题即是政治批判又超越了政治批判,使之更加理智、冷静;(2)在题材方面大大扩展了文学的艺术视野;(3)促使文学的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发生变化(大跨度的时间转换、主客观的交织,引进西方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反思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及意义(1)把理性批判精神注入了文革给人造成的创伤伤痕当代作家理性精神的深化。反思对现实变革的关怀改革本节内容:文革给人伤痕当代作家反思对现实变革改革本节内容: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改革文学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改革文学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三千万》,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改革文学作品:一)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以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标志,以社会的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浪潮。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二)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上城》通过对陈奂生形象的刻画,深刻揭示新时期现代化的要求与农民精神现状之间的巨大矛盾,提出了改革与教育农民的问题。有人将此作归入反思文学范畴。
一)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1、热忱呼唤改革,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快捷和持续的反映和描写;2、力图整体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描绘出改革是一个夹杂着挫折、失败、困惑,但又高扬着理想希望的不可逆转的复杂过程;3、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改革文学调整了文学反思历史,向后看的视点,使文学“回到当下”。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第二节刘心武与张贤亮的小说第二节刘心武--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宋宝琦、谢惠敏等青少年灵魂的扭曲和精神的伤害,通过他们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刘心武--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宋100宋宝琦的形象小说中的宋宝琦,还不足十六岁,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是十年动乱中我们社会的一个不足为怪的现象。作者将这一现象放到艺术的聚光灯下,无疑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它的应有注意。但是作者并没有把笔墨花费在描写宋宝琦如何斗殴逞凶、聚众闹事上(读者从他那被打裂过又缝上的嘴唇上的疤痕完全可以想见到这一点),他所紧紧抓住的,是对这个“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社会里”的小青年堕落为小流氓的原因的探索。27宋宝琦的形象小说中的宋宝琦,还不足十六岁,就101谢惠敏的形象及其意义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感到愤懑,那么谢惠敏思想所受的伤残就更令人触目惊心。这个本质纯正、品行端庄的女孩子,正处于求知心切、积极向上、活泼健壮的年华。可是现在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个教条古板、头脑僵化甚至连四肢关节也显得不强不灵的畸形儿。她在生活中除了知道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和按“四人帮”在报纸上宣传的“章法”行事以外,其余就概无兴致。从对待《牛虻》的态度上,反映了她与宋宝琦同样的愚昧无知。28谢惠敏的形象及其意义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102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作者把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祖国未来的信念都熔铸在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中。这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民教师,他的一个最可贵的优点,是善于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研究孩子们的心灵,从对社会的广泛观察和了解中去探寻救治孩子们心灵创伤的途径,从而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襟怀。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毫不犹豫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疗救“四人帮”坑害的孩子、铸造丰富而美丽的革命灵魂的伟大事业中。张俊石这一形象使人们对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充满了信心。29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作者把他对生张贤亮的小说创作
张贤亮因1957年发表诗《大风歌》被划为右派。1979年重新写作后的小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现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如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中篇《龙种.》、《河的子孙》;一部分则主要以自身近二十年“苦难生活”经历为素材,如《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习惯死亡》。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张贤亮因1957年发表诗《大风歌》被划为张贤亮作品伤痕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反思小说《绿化树》
写知识分子章永璘在苦难的肉体磨难中所经受灵魂洗涤的心理历程。马樱花。张贤亮作品伤痕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贤亮小说描写的主人公:苦难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人,苦难经历使之富于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张贤亮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
《绿化树》是张贤亮的《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绿化树》是张贤亮的《感情的章永璘的形象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塑造了一个从劳动人民身上得到精神净化的知识分子章永璘形象。章永璘的形象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塑造了一章永璘也是极度痛苦和矛盾的。他面对着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现实中被迫沉沦的极大矛盾。章永璘也是极度痛苦和矛盾的。他面对着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109在《绿化树》中,马缨花对他的爱使章永璘既珍视、感动而又不忍接受。接受它则是自身价值的磨损与牺牲,抛弃它则又是良知和真爱的毁灭。“就是头断了,她的血身子也将永远地随着他!”36在《绿化树》中,马缨花对他的爱使章永璘既珍视、感动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黄香久虽充满着肉欲,但毕竟是她使章永璘在爱抚中得到自信,最终站立成为“人”的。这里指的“人”应该说是知识分子精神的复苏和重生。然而遗弃黄香久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对赤裸真善的戏弄,是站立起来走路的新人对母性的遗弃和践踏。然而永远伏在黄香久的怀里却又是对他精神价值的埋没和戕害。张贤亮以那种如身临其境的笔触着实写出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尴尬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黄久香创造了章永璘,章永璘却是一定要超越黄久香的,正如张贤亮在作品中最后说的:“啊,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女人!还有比女人更重要的,女人永远得不到她所创造的男人!”黄久香创造了章永璘,章永璘却是一定要超112《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应该说是两部历史小说,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时期的心灵史。对于曾经被错划为右派,并下放到宁夏农场参加劳动的作家张贤亮来说,正因为经历了那漫长而又充满坎坷的艰苦岁月,心灵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震撼才使他深深思索和检讨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
39《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应该说是两部历113《习惯死亡》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是作者“性张扬”的集大成之作。其情节是现实与荒诞的融合。现实是解读荒诞的向导。荒诞浸透了作品主要人物的辛酸的久经性压抑后对人性解放的真诚呼唤。“习惯死亡”是对极左政治枷锁扭曲人的灵魂的辛辣讽刺。
在《习惯死亡》里显现了一个真实的张贤亮。40《习惯死亡》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是作者第三节王蒙的小说第三节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1948年,中学时入党1956年,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8年,北京郊区接受劳动改造1963年,到新疆文联、农村、五七干校1978年,回京1983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90年,任文化部长2002年,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王蒙反思文学题材上表现为两方面:以知识分子为反思的主体。
如《春之声》、《杂色》、《深的湖》、《高原的风》等以给你干部为反思的主体。
如《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蝴蝶》等王蒙反思文学题材上表现为两方面:以知识分子为反思的主体。《杂色》王蒙写了灰杂色马的伤痕和曹千里灵魄上的痛苦和伤痕,但小说并没有一般肤浅狭隘的所谓写“伤痕”的作品常有的低抑的神色,就是因为作家把一种“诞生于痛苦的经验和成熟了的思考之中升华起来的希望”注入了作品之中。《杂色》王蒙写了灰杂色马的伤痕和曹千里灵魄上的痛苦和伤痕,但《蝴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蝴蝶》庄生晓梦迷蝴蝶《蝴蝶》故事、人物张思远:小石头→张指导员→张主任→张市长→大叛徒→老张头→张副部长海云(冬冬)→美兰→秋文“他是‘老张头’,却突然变成了张副部长吗?他是张副部长,却突然变成了’老张头’吗?……抑或他既不是张副部长也不是‘老张头’,而只是张思远自己?”《蝴蝶》故事、人物《蝴蝶》反思文学代表作社会历史反思:错在哪?自我反思:我是谁?政治哲学反思:为政之本?意识流技巧借用人类意识与无意识的存在自由流淌、散漫无拘的意识人是理性动物?《蝴蝶》反思文学代表作
北京牌越野汽车在乡村的公路上飞驰。一颠一晃,摇来摆去,车篷里又闷热,真让人昏昏欲睡。发动机的嗡嗡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像一阵阵经久不息的、连绵不断的呻吟。这是痛苦的、含泪的呻吟吗?这是幸福的、满足的呻吟吗?人高兴了,也会呻吟起来的。就像1956年,他带着快满四岁的冬冬去冷食店吃大冰砖,当冬冬咬了一口芳香、甜美、丰腴、而又冰凉爽人的冰砖以后,不是曾经快乐地呻吟过吗?他的那个样子甚至于使爸爸想起了第一次捉到一只老鼠的小猫儿。捉到老鼠的小猫儿,不也是这样自得地呜呜叫吗?
——王蒙《蝴蝶》北京牌越野汽车在乡村的公路上飞驰。一颠一晃,摇来摆去王蒙的现代派小说拉开了新时期小说文体变革的序幕:表现为读“意识流”小说守法的采用,深化了人物心理过程的描写,有效地揭示出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艺术上注重象征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内容的意蕴内涵,也造成小说叙述方式的变化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词语的变化和多样组合以及不断展开的局势,及对于夸张、机智、幽默才能的充分展示,令人印象深刻。王蒙的现代派小说拉开了新时期小说文体变革的序幕:表现为读“意思考
庄周梦蝶的哲学故事如何深化了《蝴蝶》叙事的主题?思考壹蒋子龙。贰高晓声。叁贾平凹壹蒋子龙。贰高晓声。叁贾平凹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1941年生于沧州。1965年从部队复员后回天津重型机器厂,当过厂长秘书、生产工段长、车间主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1976年以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79年以《乔厂长上任记》再次轰动社会。短篇《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拜年》,中篇《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1941年生于沧州。1965年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小说关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以及带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改革者的形象塑造。
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在工业企业改革小说里塑造了“开拓者家族”人物系列。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蒋子龙
高晓声(1928-),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高晓声以乡土题材“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精神历程,揭示了他们生活命运与政治、经济、历史和民族性格和心理的关系。高晓声的文学成就在于他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在物资生活变化的同时,精神生活的变化和要求,形象地建立起他的国民性反思与批判的艺术世界。高晓声(1928-),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129第五节农村改革题材高晓声的小说高晓声是专注于当代农民生活的一个作家。他在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后,又以陈奂生为主人公连续写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小说,人称"陈奂生系列",后被结集出版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作者的用意是在历史发展的纵向上,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历程作系统剖析。56第五节农村改革题材高晓声的小说高晓声130《李顺大造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是作家高晓声辍笔二十多年后于一九七九年创作的。这篇作品凝聚着作家长期农村生活的深刻体验,真实地透露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和思绪,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不仅远远突破了作家自己早期的创作,而且在建国三十年短篇小说艺苑中,也是一朵有特色、有生气的奇葩。57《李顺大造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131三起三落盖房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立志盖房,却只能是白日梦;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年积攒的材料在“大跃进”中被共产了;又积攒了六七年的积蓄文革时被讹诈了;文革结束终于建成了三间屋。58三起三落盖房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立志盖房,却只能是白日梦;132《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这一“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这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59《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这一““陈奂生”系列小说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普移植后常见症状临床处理及术后生活
- 网站市级站长协议
- 《烹饪营养与食品安全》课件 消化和吸收
- 一建市政实务真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 《中餐面点基础》多媒体课件(第一学期)
- 2024年山东客运从业资格证急救考试试题教程及答案
- 2024年湖北客运资格证考试内容
- 2024年江苏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试题
- 2024年九江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
- 《三字经》全文拼音版
- 商务英语教学课件:Unit 4 At a Meeting
- 最新地铁隧道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方案
- 城市变化之路(PPT课件)
- 量子力学自学辅导与参考答案
-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SOP文件
- 华师大九年级上数学半期试题
- 最新个人简历模板(推荐)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 监控质量保证及承诺书
- 奋斗在巴西的何氏一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