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_第1页
二轮复习: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_第2页
二轮复习: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_第3页
二轮复习: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_第4页
二轮复习: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2016·全国Ⅲ卷,30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015·全国Ⅰ卷,30卢沟桥事变前国民政府对抗战的准备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2017·全国Ⅰ卷,30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政策2017·海南卷,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三民主义的新认识2016·海南卷,20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2015·全国Ⅱ卷,30日本对华的经济掠夺2014·全国Ⅱ卷,30全面抗战以后,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2013·海南卷,17美国促进国共合作抗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2017·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2016·全国Ⅰ卷,30抗战后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政策2016·海南卷,20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2013·全国Ⅱ卷,30国民政府对地方政府土地改革的态度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2016·主干串讲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主干串讲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2.侵华事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2.侵华事实(3)中国人民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捐物。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二、卢沟桥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前的全民族抗战(1937~1941年)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3)中国人民(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2)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3)两个战场的形成: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成为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4.向西南的大转移(1)国民政府首都的转移:南京沦陷以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武汉,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又将首都迁往重庆。(2)民族工业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民族工业将企业大量迁往西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3)文化教育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高校纷纷迁往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尤其是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1942~1945年)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华盛顿成立,中国的抗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4.向西南的大转移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方面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另一方面,开辟缅甸战场,配合盟军作战。3.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主力放在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加上国民政府的封锁和孤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2)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反扫荡斗争;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思想上,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①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城市被摧毁,经济损失难以计算。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方面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增加了中国推行民主的困难。(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①唤醒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②促进了内地工业化的发展: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迅速,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形成重庆、昆明等11个工业区。③为国内统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一统的形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④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利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⑤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史料分析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材料

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史料分析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解读】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精神状态”的归纳要注意是蒋介石的看法,虽然不尽正确,不能将自己的看法作为答案;“评述”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首先要明确张学良、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然后,指出这一政策的实质,最后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不良影响。答案:看法: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行动上不辨是非,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评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北军力避冲突。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主义。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蒋介石、张学良袭用“以夷制夷”的故伎,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材料

在这一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统制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日渐恶劣环境,却又导致多年积累的国家资本被部分官僚所控,甚至直接转变为官僚资本。——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解读】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政策。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是辩证的,既要指出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又要指出这一政策存在的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答案:积极:有利于推动经济立法;有利于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消极:政治腐败加剧;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材料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急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问题】根据材料,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解读】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对民族觉醒的作用。“影响”的答案限制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角度,这就大大缩小了答案的范围。“原因”要注意从内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外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个角度归纳。答案:影响: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大团结空前实现。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问题】根据材料,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高考链接角度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2016·全国Ⅲ卷,30)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高考链接角度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解析:D本题的关键信息为“1932年”及图案中“抗敌”“十九路军”等字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2年,日军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民族企业在其生产的火柴图案上印有“抗敌”“十九路军”等表明前方将士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反映了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正确。“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材料体现不出,材料中也没有营销方式更新的表现,A、B两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C项错误。解析:D本题的关键信息为“1932年”及图案中“抗敌”“十角度二日本对中国的掠夺2.(2015·全国Ⅱ卷,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角度二日本对中国的掠夺解析:B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行“联银券”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目的是掠夺财富,转嫁战争负担,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是在1938年的“平、津、鲁、豫”等地,属于日占区,不是在国统区,A项错误;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也不是针对抗日根据地的,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物资管制问题,D项错误。解析:B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行“联银券”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角度三抗战后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政策3.(2016·全国Ⅰ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角度三抗战后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政策解析:D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军事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制,把“亲日派”归为“谬误名词”,有减少对国民党政府部分人抗战不力指责的考虑,把“长征时代”“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归为“谬误名词”,有减少共产党政治影响的考虑,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有维护一党专制局面的直接考虑,D正确。这种行为不利于团结抗战,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是合法的中央政府,且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解析:D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军事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仍角度四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4.(2017·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角度四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解析:D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实力的增长,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革命工作重心转移的内容,且其重心依然在农村,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增加,而不是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C项错误。解析:D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谢谢观赏!谢谢观赏!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专题5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2016·全国Ⅲ卷,30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015·全国Ⅰ卷,30卢沟桥事变前国民政府对抗战的准备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2017·全国Ⅰ卷,30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政策2017·海南卷,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三民主义的新认识2016·海南卷,20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2015·全国Ⅱ卷,30日本对华的经济掠夺2014·全国Ⅱ卷,30全面抗战以后,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2013·海南卷,17美国促进国共合作抗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2017·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2016·全国Ⅰ卷,30抗战后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政策2016·海南卷,20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2013·全国Ⅱ卷,30国民政府对地方政府土地改革的态度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2016·主干串讲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主干串讲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2.侵华事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2.侵华事实(3)中国人民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捐物。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二、卢沟桥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前的全民族抗战(1937~1941年)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3)中国人民(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2)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3)两个战场的形成: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成为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4.向西南的大转移(1)国民政府首都的转移:南京沦陷以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武汉,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又将首都迁往重庆。(2)民族工业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民族工业将企业大量迁往西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3)文化教育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高校纷纷迁往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尤其是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1942~1945年)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华盛顿成立,中国的抗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4.向西南的大转移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方面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另一方面,开辟缅甸战场,配合盟军作战。3.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主力放在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加上国民政府的封锁和孤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2)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反扫荡斗争;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思想上,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①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城市被摧毁,经济损失难以计算。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方面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增加了中国推行民主的困难。(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①唤醒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②促进了内地工业化的发展: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迅速,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形成重庆、昆明等11个工业区。③为国内统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一统的形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④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利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⑤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史料分析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材料

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史料分析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解读】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精神状态”的归纳要注意是蒋介石的看法,虽然不尽正确,不能将自己的看法作为答案;“评述”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首先要明确张学良、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然后,指出这一政策的实质,最后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不良影响。答案:看法: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行动上不辨是非,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评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北军力避冲突。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主义。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蒋介石、张学良袭用“以夷制夷”的故伎,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材料

在这一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统制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日渐恶劣环境,却又导致多年积累的国家资本被部分官僚所控,甚至直接转变为官僚资本。——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解读】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政策。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是辩证的,既要指出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又要指出这一政策存在的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答案:积极:有利于推动经济立法;有利于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消极:政治腐败加剧;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材料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急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问题】根据材料,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解读】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对民族觉醒的作用。“影响”的答案限制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角度,这就大大缩小了答案的范围。“原因”要注意从内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外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个角度归纳。答案:影响: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大团结空前实现。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问题】根据材料,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高考链接角度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2016·全国Ⅲ卷,30)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高考链接角度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解析:D本题的关键信息为“1932年”及图案中“抗敌”“十九路军”等字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2年,日军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民族企业在其生产的火柴图案上印有“抗敌”“十九路军”等表明前方将士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反映了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正确。“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材料体现不出,材料中也没有营销方式更新的表现,A、B两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C项错误。解析:D本题的关键信息为“1932年”及图案中“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