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南京市高考语文复习试题系列15(4.2)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6小题,共8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岑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初子奢行帝戒日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始,武德时,木质享止四室,高祖崩,将衬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烝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谐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日: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栋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日:“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子奢行/帝戒日/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B.初/子奢行/帝戒日/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C.初子奢行/帝戒日/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D.初/子奢行/帝戒日/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齐国史官左丘明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B.太庙,起初只能供奉皇帝先祖,后来皇后和功臣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其中。C.丞相,古官职名,隋唐时期指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由帝王分封并受帝王辖制的各方君主的统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子奢才貌兼备,传播文化。他不仅仪表堂堂,擅写文章,同时他还出使外国,为外国人讲授《春秋》,传扬华夏文化。B.朱子奢通晓祭礼,持论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他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并得到唐太宗的认可。C.朱子奢以律断狱,秉法办事。魏礼臣因上书所言不实,愿死罪抵偿,他建议皇帝不要按照魏礼臣的请求,应遵循律法制度处置。D.朱子奢精通经义,深沐皇恩。他非常健谈,能用儒学经义来充实谈吐宴会上接受皇命与群臣对论,皇帝对他的恩礼非同一般。.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②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取恸,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己,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理,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信民至,开城门,发仓縻,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编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河,许之。成化中,蜴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编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B.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编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C.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编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D.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编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但国学的性质和作用基本没有变化。B.服阕,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为亲人守丧期满除服。一般开始服丧,叫成服、持服;服丧期满,叫释服、服阕。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位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理朝政。D.建祠,是指建立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信民有仁孝之心。母亲去世,他亲自抬安葬的土石;他不愿因为自己安葬母亲而使他人过于劳累;他守完丧期才赴任。B.杨信民嫉恶如仇。他曾在乡间探访利弊之事;按察使郭智、佥事韦广不遵守法律,他坚决弹劾,并把他们关进监狱。C.杨信民办事有谋略。广州被困时百姓出入被阻绝,他刻木楔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他操练招抚两手抓,贼人纷纷归降。D.杨信民深得人心。他受诬被捕时,军民到京城请求:广州军情紧急时,军民听说他来了便相互庆祝;他去世时,军民为之哭泣。.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②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昭,字潜夫。明宗珍作,优诏褒美,迁都官员外郎。时皇子竞尚奢侈,昭疏谏日:“帝王之子,长于深宫,安于逸乐,纷华之玩,丝竹之音,日接于耳目,不与骄期而骄自至。苟不豫为教道,何以置之盘牙?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记一事,一岁之内,所记渐多。每月终,令师傅具录闻奏,或皇子上遢之时,陛下更令侍臣面问,十中得五,为益良多,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臣又闻古之人君,即位而封太子、拜诸王,究其所由,盖有深旨。使庶不乱嫡,疏不间亲,礼秩有常,邪慝不作。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嫡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缴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明宗览疏而不用。长兴二年,奏请劝农耕及置箪干畲等数事。明宗方务听纳,昭复上疏日:“臣闻'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者,先儒之丕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者,前经之至戒。究观列辟,莫不以骄矜怠惰,有亏盛德。恭惟太宗贞观之初,玄宗开元之际,焦劳庶政,以致太平。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细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其创业垂统之基,如贞观、开元之始,然陛下有始有终,无荒无怠。”明宗览之称善。(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细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B.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细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C.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细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D.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细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这样的用语现象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B.上谒:谓通名进见尊长。《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即此意。C.婚姻:嫁娶,亲家。《鸿门宴》中刘项“约为婚姻”即结为儿女亲家。文中也是此意。D.常平仓: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设置的粮仓,即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粮食以稳定粮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昭认为皇子们沉溺于声色器物会变得骄纵,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无法应对未来的混乱局面。B.张昭请皇上为皇子们安排老师,并令皇子们降低身份并以礼侍师,向老师学习伦理道德。C.张昭提出教育皇子、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建议,明宗表示认可并一一采纳了。D.张昭借儒家经典、历代君王的教训和太宗与玄宗的示范,劝谏明宗居安思危,忧劳兴邦。.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②及国富兵消,年高志逸,乃忽守约之道,或贻执简之讥。.为避免皇子竞相奢靡成风,张昭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一)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第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柳下惠不羞污君巴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娴,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孔子之去齐,接淅②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犹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取材于《孟子•万章下》)注释:①污君:无道之君。②接淅:形容米淘好了,还没来得及煮,就捧着湿米匆忙离去。③金声而玉振:古代奏乐,开头以金钟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韵。(二)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申也。”圣人之名,岂隘与不恭者所得僭战!o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密之,制其行于天下,日:“治则进,乱则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土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进,过廉而复刻,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日:“不羞污君,不辞小官。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而后世之土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人之弊,各极于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日:“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仕则仕,可以处则处。”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无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为终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是故使三人者当孔子之时,则皆足以为孔子也,然其所以为之清、为之任、为之和者,时耳。岂滞于此一端而已乎?苟在于一端而已,则不足以为贤人也,岂孟子所谓圣人哉?孟子之所谓“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时尔。故日:圣人之言行,岂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取材于王安石《三圣人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先知单后知 觉:启悟B.厄穷而不期 悯:忧愁C.君子不申也 由:在意D.于是伯夷出而矫之 矫:纠正.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乏硬的一项是A.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不愿意停留。B.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智慧譬如是技巧,圣德譬如是力量。C.盖闻圣人之言行不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大概听说圣人的言语行为不随随便便,要把它作为天下的法则。D.如皆欲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则恶在其为圣人哉。如果都想像孔子那样周游天下,却忘记了社会的弊病,那就成了圣人厌恶的人了。.孟子和王安石都认为孔子是集伯夷、伊尹、柳下惠圣贤之大成者,但二人论述有所不同。根据文意对两人的观点分别加以解说。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列各题。一寸金®柳永井络②天开,剑岭云横拉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梦应三刀©,桥名万里⑤,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搅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⑥风化。台鼎②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注释】①本词约写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为柳永登进士第之前游历成都时所作,此时柳永已四十多岁。②井络:井为星宿名,井络指井宿的区域,既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③摸石:成都风俗活动。《月令广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则生女。"④梦应三刀:《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薄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成都)乎?'……果迁竣为益州刺史。”后常用指官吏升调。⑤桥名万里:万里桥在成都市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出使吴,诸葛亮于此饯行,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而得名。⑥文翁:为汉景帝时蜀地郡守,于成都市中办起官学,招属县弟子入学。⑦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此指朝廷。.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开头,以“控西夏”三字托一组四字对句“井络天开,剑岭云横”,突出了两蜀地势的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几句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些衣饰华美的俊男靓女,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梦应三刀,桥名万里”用王浚迁为益州刺史和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的典故,暗指某官员升调为成都地方长官。“空遗爱”三句,是说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但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结合词作内容,从整体上比较本词与柳永的另一首写钱塘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相同点,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萤
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B.结尾“我”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C.诗人将个性风采和主观感情色彩融入物象流萤之中,使诗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D.诗人虽流露迁客之意,但更对社会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闪烁理性光芒,给人启迪。.这首诗中的流萤给“我”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朱湾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①同。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注]①故人:这里指诗人自己。.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回”“每遇”表明诗人长期飘零在外,“泣途穷”“叹转蓬”表明诗人颇不得志。B.首联运用反衬手法,以“江上”“良辰”之美好衬诗人命运之不济,增强了表达效果。C.颔联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诗人对前途的灰心仍“同”,一“变”一“同”,对照鲜明。D.这首诗主要叙写了诗人行经平陵时的所思所感,其思想情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22.“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歌多满溢哀伤之情,这首诗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和解析1~4.【答案】D、A、B、【解析】(1)句意:当初,朱子奢动身时,太宗告诫他说:“海夷之人重视学问,你给他们讲讲大意,但不要接受他们的礼物,出使回来朕将任用你为中书舍人,”朱子奢恭顺地答应了。到了那些国家,为他们阐发《春秋》的主题。“然勿入其币”中“然”是语意的转折,故“然”前断开,从而排除BC两项;“子奢唯唯"是对'‘帝戒日”的应诺表现,其后的“至其国为发《春秋》题”是朱子奢的的行为,故在“唯”之后断开,从而排除A项。故选D。A.“齐国史官左丘明”的说法错误,应将“齐国”改为“鲁国”。故选A。B.朱子奢“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但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认可”,太宗最终采取的是“建祖庙六室”。故选B。(4)①“假”,暂任(代理);“谕旨”,宣谕旨意;“憾”,怨恨。译文:新罗告急,太宗让朱子奢暂任(代理)员外散骑侍郎,拿着符节去宣谕旨意,平息三国之间的怨恨。②“所举”,所做的(事);“虽”,即使:“嫌”,疑忌;“可惧",可怕。译文:如果陛下所做的没有错事,即使看了也没有什么疑忌,但是若从此首开后世史官之祸,那就可怕了。答案:DAB(4)①新罗告急,太宗让朱子奢暂任(代理)员外散骑侍郎,拿着符节去宣谕旨意,平息三国之间的怨恨。②如果陛下所做的没有错事,即使看了也没有什么疑忌,但是若从此首开后世史官之祸,那就可怕了。参考译文:朱子奢,苏州吴县人,师从同乡人顾彪学习《左氏春秋》,擅长写文章。隋朝大业年间,任宜秘书学士。天下动乱,他推脱有病返回乡里。后跟从杜伏威入朝,授任国子助教。太宗贞观初年,高丽、百济一同征讨新罗,战事连年不止。新罗告急,(太宗)让朱子奢暂任(代理)员外散骑侍郎、拿着符节去宣谕旨意,平息三国之间的怨恨。朱子奢仪表堂堂夷人很敬畏他。高丽、百济上书表示认错道歉,并给朱子奢很丰厚的礼物。当初,朱子奢动身时,太宗告诫他说:“海夷之人重视学问,你给他们讲讲大意,但不要接受他们的礼物,出使回来朕将任用你为中书舍人。”朱子奢恭顺地答应了。到了那些国家,为他们阐发《春秋》的主题。当初,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太庙祭祀用的房间只有四间,高祖逝世后,要把他的神位衬祭于太庙,太宗下诏令有关官员详细讨论。朱子奢建议说:“汉朝丞相韦玄成上奏建议设立五庙,刘歆建议应设立七庙,郑玄采用了韦玄成的说法,王肃接受了刘歆的主张,于是历代有关太庙的意见不能统一。况且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依次减去两庙,这是正确的礼制。臣请求依据古制设立七庙。”当时尚书一起上奏说:“从《春秋》以来,都说天子的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土二庙。意在推广把亲人当亲人看待(亲近亲人),显扬把尊者当尊者看待(尊重尊者),作为不可更改的礼法,请建祖庙六室。”皇帝下诏同意这一建议。但是倡言建七室之庙的,都援引(依据)朱子奢的说法。皇帝曾经下诏说:“起居注中记录着褒贬品评,朕想看看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怎么样?”朱子奢说:“如果陛下所做的没有错事,即使看了也没有什么疑忌,但是若从此首开后世史官之祸,那就可怕了。如果史官们为保全自己而怕死,那么悠悠千年,还有可听到的有关褒贬皇上的话吗?”池阳县令崔文康因事获罪,受到栋阳县尉魏礼臣弹劾,罪名已定,御史说他冤枉。魏礼臣说御史结党营私,请交有关部门共同审问,并说如果不像他说的那样就请求处死自己。审问结果是魏礼臣说的不是事实,皇帝下诏按照魏礼臣自己的请求去处理。朱子奢说:“按照法律,上书不实有确定的处罚,如今若让魏礼臣去抵死罪,死去的人不可以复活,虽然想悔过自新也不可能了。况且天下的人只知道上书会获罪,即使有想讲话的,也都因恐惧而不敢说了。”皇帝下诏采纳他的建议。朱子奢为人非常平易,非常健谈,能用经义来充实谈吐。每逢宴会,皇帝就命令他与群臣辩论,对他的恩礼也非同一般。(他)死在官任上。(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平时学习中多积累。(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要点。(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5〜8.【答案】C、A、B、【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夜有大星”,是说晚上的时候有一大颗星星,很明显没有完整,应是“夜有大星陨城外”,排除AB;“皆编素”的主语是“城中”而不是“军民”,是说城中的百姓都穿着白色的丧父,所以是“军民聚哭/城中皆编素”,排除D,选C项。这段话翻译为: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A.“但国学的性质和作用基本没有变化”说法错误,随着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有所变化,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B.“按寨使郭智、佥事韦广不遵守法律,他坚决弹劾,并把他们关进监狱”错误,从原文“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又劾佥事韦广……而翰、广鞠实,除名”可知,“盘事韦广不遵守法律”于文无据,而且佥事韦广并未关进监狱,只是除名。(4)①“乡民避贼来者”,定语后置句,应是“避贼来者乡民”,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纳”,接纳;“为……所”,被;“归”,依附,句子翻译为: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所杀,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了贼人。②“村聚“,村落;“吾曹”,我们;“是”,这,句子翻译为: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哭泣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答案:CAB(4)①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所杀,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了贼人。②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哭泣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参考译文: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他说:“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守丧期满,改任刑科。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杨公来了。”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贼人看见木锲说:“这是杨公给的。”不敢伤害。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以恩信告知。黄萧养说:“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约定日期请求相见。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贼党望见,欢呼说:“果然是杨公!”争相下拜,有哭泣流泪的。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号哭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9~13.【答案】A、C、C、、【解析】(1)句意:陛下以慈爱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私。“以慈俭化天下”和“以礼法检臣邻”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似,都是动宾式结构,中间要断开,据此排除B、D。“浮费”指不必要的开支,“节”作其谓语构成动宾式结构,所以“节”放后一句,据此排除Co故选AoC.“文中也是此意”错。原文是“婚烟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意思是: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所以在文中指嫁娶之意。故选CoC.”明宗表示认可并一一采纳了"错。根据文中“明宗览疏而不用”“明宗方务听纳”可知,明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故选C。(4)①“傥”,如果;“英敏”,聪慧而有卓识;“荡心”,使内心放纵,内心放纵,惑乱心智均可;“焉”,怎么。译文:如果没有聪明的天资,明晰的辨识力,会因为这个惑乱心智,怎么能不受迷惑。②“志逸”,志在安逸,喜欢安逸;“贻”,造成,招致;“执简”,史官、御史之职。译文:等到国家富强战争结束,年龄大了喜欢安逸,于是忽视遵守约束的道理,招致史官(或御史)讥责。(5)根据“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记一事,一岁之内,所记渐多。每月终,令师傅具录闻奏”,意思是:我请求皇上为各位皇子安排老师,陛下命令皇子们降低身份以老师之礼侍奉他们,让老师们讲授伦理道德。使他们一天之内,只记一件事,一年之内,所记的东西渐渐增多。每月终了,让师傅详细记录上奏,可知张昭建议唐明宗为皇子们配备老师,老师详细记录并上奏,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根据“或皇子上谒之时,陛下更令侍臣面问,十中得五,为益良多,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意思是:或者皇子们拜见的时候,陛下另使侍臣当面考问,十中对五,获益很多,广识安危的道理,深深懂得成败的缘由,可知张昭建议对皇子进行当面考核,使他们懂得安危的道理和成败的原由。根据“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烟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缴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意思是:我请求各位皇子在赐予恩泽的时候,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给以与一定的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杜绝他们非分的企求,永保宗庙之道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可知张昭建议皇子在被蜴予恩泽时,行之有度,给与一定的威仪,但要杜绝他们非分的请求。答案:ACC(4)①如果没有聪明的天资,明晰的辨识力,会因为这个惑乱心智,怎么能不受迷惑。②等到国家富强战争结束,年龄大了喜欢安逸,于是忽视遵守约束的道理,招致史官(或御史)讥责。(5)①建议唐明宗为皇子们配备老师,老师详细记录并上奏,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质
和道德修养。②建议对皇子进行当面考核,使他们懂得安危的道理和成败的原由。③建议皇子在被赐予恩泽时,行之有度,给与一定的威仪,但要杜绝他们非分的请求。参考译文:张昭,字潜夫。唐明宗即位,对张昭降诏褒奖,升任都员外郎。当时皇子们争相崇尚奢侈,张昭上疏劝谏道:“帝王子孙长在深宫中,安于享乐,喜欢奢华的器物,美妙的音乐,每天耳濡目染,不与骄纵相约,而骄纵自动到来。如果没有聪明的天资,明晰的辨识力,会因为这个惑乱心智,怎么能不受迷惑。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来怎么处置混乱的局面?我请求皇上为各位皇子安排老师,陛下命令皇子们降低身份以老师之礼侍奉他们,让老师们讲授伦理道德。使他们一天之内,只记一件事,一年之内,所记的东西渐渐增多。每月终了,让师傅详细记录上奏。或者皇子们拜见的时候,陛下另使侍臣当面考问,十中对五,获益很多,广识安危的道理,深深懂得成败的缘由。我又听说古代的君主,即位后册封太子、任命诸侯王,究其原因,大有深意。使庶嫡分清,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有常规,邪恶之事不发生。我请求各位皇子在赐予恩泽的时候,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给以与一定的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杜绝他们非分的企求,永保宗庙之道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明宗看了奏章,却没有采纳。长兴二年,奏请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几件事。明宗正要采纳。张昭又上疏道:“我听说'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危险,安定的时候不忘记混乱’,先世儒者曾有重要的训导:’凡事没有不好好开始的,但很少有结果。'这是以前儒家经典的告诫。详细考察历代君王,没有不因为骄傲自夸懈怠懒惰而使美好的德行有所损害。看那太宗贞观初年,玄宗开元的时候,君主为各种政务焦虑忧劳,以致带来太平。等到国家富强战争结束,年龄大了,喜欢安逸,于是忽视遵守约束的道理,招致史官或御史讥责。陛下以慈爱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私。你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的基业,就像贞观、开元之初,然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不要荒废和懈怠。”明宗看后称好。(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时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一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4~16.【答案】C、D、【解析】(DC.由:采取。译文:(都)是君子不采取的。故选:Co(2)D.理解不正确,“为孔子之行”不是说像孔子那样周游天下,而是“想采取孔子的做法”。“恶”理解为“厌恶”不正确,解释为“怎么”。正确译文为:如果都想采取孔子的做法,却忽略了(当世的)社会弊端,那怎么能称得上是圣人呢?故选:D。(3)孟子认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他认为孔子集中了三人的优点,既有伯夷清高自守、伊尹勇于担当,还有柳下惠持中平和。王安石认为“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人之弊,各极于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伊尹、伯夷、柳下惠的主张都不是中正之道,而是为了匡正时弊,有针对性地制定的,后世之士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其意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新的弊端,下一位圣人就会提出新的主张来匡正。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弊端都达到了极点,孔子就集三人主张之大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孔子的主张就是中正之道,再没有偏颇了。答案:CD(3)答案要点:①孟子认为,伯夷清高自守、伊尹勇于担当、柳下惠持中平和,孔子集三人优点之大成,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②王安石认为,伊尹、伯夷、柳下惠的主张都不是中正之道,而是为了匡正时弊,有针对性地制定的,后世之士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其意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新的弊端,下一位圣人就会提出新的主张来匡正。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弊端都达到了极点,孔子就集三人主张之大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孔子的主张就是中正之道,再没有偏颇了。参考译文:(-)伯夷眼睛不看丑恶的事物,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君主(就)不侍奉,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百姓(就)不差遣,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不出,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停留。伊尹说:“(我)哪里侍奉的是昏君呢?(我)哪里差遣的是暴民呢?天下太平时(可以)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也(可以)出来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百姓,(就是要)让先知道的人启悟后知道的人,让先觉悟的人启悟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的人中先觉悟的人,我要用圣贤之道启悟这些百姓。”柳下惠不把(侍奉)无道之君当作耻辱,不拒绝低微的官职,(如果)出来做官就不隐藏(自己的)才能,一定按自己的原则(办事),不被任用也不怨恨,艰难困苦也不忧愁,与俗人相处,(也)自自在在地不愿离去。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米淘好了,还没来得及煮,就捧着湿米匆忙离去;离开鲁国(的时候),(却)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邦的路啊。”应该快就快,应该慢就慢;应该隐退就隐退,应该做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孟子说:“伯夷,是清高的圣人;伊尹,是负责的圣人;柳下惠,是随和的圣人;孔子,是合时宜的圣人。孔子可以称为集大成的人。集大成的人,就如同奏乐,开头以金钟起音,末尾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钟起音,是有条理地开始;玉磐收韵,是有条理地结束。有条理地开始,是智慧方面的事;有条理地结束,是圣德方面的事。智慧譬如是技巧,圣德譬如是力量。犹如在百步之外射箭:箭(能)射到(靶子的位置),是(靠)你的力量;箭(能)射中(靶心),不是(靠)你的力量(而是靠你的技巧)。”(二) 孟子议论伯夷、伊尹、柳下惠,都(把他们)称为“圣人”,但又说:“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狭隘和不严肃,(都)是君子不采取的。”圣人的美名,怎么能是狭隘和不严肃的人能够得到的呢!(我)大概听说圣人的言语行为不随随便便,要把它作为天下的法则。从前,伊尹给天下制定行为准则,说:“(我)哪里侍奉的是昏君呢?(我)哪里差遣的是暴民呢?天下太平时(可以)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也(可以)出来做官。”但后世之士大多不能探求伊尹(这样做)的真正意图,因此大多追求做官而很少选择隐退,不正当地获利而损害大义,这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弊端啊。圣人担心这种弊端,在这种情况下伯夷出来纠正这种弊端,给天下制定行为准则,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不出。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君主(就)不侍奉,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百姓(就)不差遣。”但后世之士大多不能探求伯夷(这样做)的真正意图,因此大多选择隐退而很少追求做官,过于方正和过于苛刻,这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弊端啊。圣人又担心这种弊端,在这种情况下柳下惠出来纠正这种弊端,给天下制定行为准则,说:“不把(侍奉)无道之君当作耻辱,不拒绝低微的官职。不被任用也不怨恨,艰难困苦也不忧愁。”但后世之士大多不能探求柳下惠(这样做)的真正意图,因此大多行为不检而很少洁身自好,不喜欢不同意见而混同于流俗,这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弊端啊。这三位圣人,(制定的准则都是)针对时代的偏失去拯救它,(并)不是天下的中正之道,因此时间久了一定会产生弊端。到了孔子的时代,三位圣人(面临)的弊端,在社会各方面都达到了极点,所以孔子综合了三位圣人的做法给天下制定全面的行为准则,说:“应该快就快,应该慢就慢;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隐退就隐退。”这之后圣人之道彻底完备了,没有任何偏颇的弊端了。圣人之道彻底完备而没有弊端的原因,哪里是孔子一人之力呢,(应该)是四位圣人相互传承(的结果)啊。所以伯夷(如果)不清高,(就)不能挽救伊尹(时代)的社会弊端,柳下惠(如果)不随和,(就)不能挽救伯夷(时代)的社会弊端。圣人能够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做法)来救治社会弊端吧,如果都想采取孔子的做法,却忽略了(当世的)社会弊端,那怎么能称得上是圣人呢?所以假使三位圣人处在孔子的时代,那么(他们)都能成为孔子,但他们表现清高、表现负责、表现随和的原因,(不过)是时代(需要)罢了。哪里会拘泥于其中一种做法呢?如果(只)拘泥于其中一种做法,那么(他们)就(连)贤人(都)称不上,哪里(能)成为孟子所说的圣人呢?孟子所说的“狭隘和不严肃,是君子不采取的”,(这)也是(针对)他的时代特点说的。所以说:圣人的言语行为,哪能随随便便就算了,要把它作为天下的法则啊。(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分析关键实词、虚词、词类的活用等知识点翻译是否正确。(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犍信息,仔细分析。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7-18.【答案】D、【解析】(1)D.“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错误,并非不被百姓爱戴,理解错误。故选D。(2)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望海潮》和《一寸金》一个描写东南的杭州城,一个描写西南的成都城,都是都市风光、风物、风俗及都市各阶层人物生活的集结,都用了铺叙点染等手法,都隐含着投献干谒的目的。两首词都是通过描摹都市的繁华来变相称赞地方长官的政绩。答案:(1)D(2)①题材上,都是都市风情词。《望海潮》和《一寸金》一个描写东南的杭州城,一个描写西南的成都城,都是都市风光、风物、风俗及都市各阶层人物生活的集结,是对都市立体化、复合型的全面展现。②表现手法上,都用了铺叙点染等手法。《望海潮》是先点后染。先点出杭州城自古繁华,然后层层铺陈渲染,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集市、西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从不同侧面把杭州城的富庶、美丽、安定、祥和集中描写了出来。《一寸金》先染后点,从地理位置写起,然后依次铺陈渲染了成都城的锦里、蚕市的商业繁荣,歌舞兴盛、游人如织的文化繁荣,浣花溪畔的优美风景,历史上名臣贤相政治清明的中和之美,最后以“异日成佳话”点明旨意。这样层层铺叙,点染结合的手法是柳永“慢词”的鲜明特点。③主旨上,都隐含着投献干谒的目的。两首词都是通过描摹都市的繁华来变相称赞地方长官的政绩,或多或少都希望引起地方长官对自己才华的注意并加以引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比较诗歌的能力,注意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竞业禁止企业合规审查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耗材采购供货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商标转让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退股风险评估与管理协议3篇
- 2025农村土地永久转让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养生馆合伙人项目投资与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土地租赁与农业观光旅游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矿山矿产资源评估与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发员工合作协议书3篇
- 企业贷款书面申请书
- 人教五年级英语上册2011版五年级英语上册《Lesson17》教案及教学反思
- 交换机安装调试记录表实用文档
- 理性思维作文素材800字(通用范文5篇)
- 应急物资清单明细表
- 房地产估计第八章成本法练习题参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课件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个案护理体会(论文)3500字》
- 《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管理制度
- 酒店安全的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