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1.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该地位于太行山深处,山高坡陡,险峻的地形限制了该村与外界的联系,也限制了郭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据此讨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促进了该地与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拓宽了该地的旅游市场,促进其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探究导入——P45页探究团聚状观察: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规模、人口、形状等特点(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棋盘状观察: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规模、人口、形状等特点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特点规模:形状:人口:较大较多团聚型、棋盘式观察:我国南方丘陵山地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分布特点观察:我国南方丘陵山地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分布特点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聚落特点规模:分布:人口:较小较少分散地形形态原因举例多呈带状高原山地平原条带状团聚条带状地势高,气温低,聚落分布在温度较好的河谷受山区地形的影响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外发展获得更好的用水条件水运交通便利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兰州依山畔水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成团聚型、棋盘式,人口多南方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少P47页活动题11、a、b两图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说出他们的差异。答案:a为山区聚落,b为平原聚落;差异:山区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稀疏,规模较小。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式、棋盘式P47页活动题1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较平坦地区,因而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聚落的分布、规模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古城丽江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水河,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灌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炎寒、夏无酷暑?海拔高,夏季凉爽;纬度低;不易受冬季风影响。P47页活动题2古城丽江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水河,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灌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2、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的地形,利于聚落形成;山地冰雪融水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丰富水源;北侧山地阻挡冬季风入侵,古城冬无严寒。P47页活动题2P47页活动题33.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P47页活动题33.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塔里木盆地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城镇大多数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线建设,而交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的发展。P49页活动题图2-57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完成相关任务(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南海诸岛图2-57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完成相关任务(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南海诸岛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P49页活动题图2-57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完成相关任务(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我国第三阶梯海拔较低,多平原和丘陵,因而各类交通线路多;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阶梯低;第一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交通线路最为稀疏。P49页活动题2.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四川省西部为山地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大,线路布局主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沿山谷延伸,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经济活动少,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