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语11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阶段导学四本阶段导学是总复习指导,希望同学们能认真总结梳理知识,争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一、名词解释1、《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从上古到周朝的历史,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尚书》以记言为主,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尚书》后被儒家奉为经典。2、《春秋》----《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3、《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4、《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5、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6、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7、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8、《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01年已考)9、建安风骨——建安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文学之士,他们的创作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和民众的疾苦,另一方面有表现出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风格悲凉慷慨,格调刚健清新。10、乐府——最初指音乐机关,汉初已经有乐府,汉武帝时扩大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这样它就转化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到了唐代,乐府逐渐脱离了音乐,而更关注社会内容,白居易倡导了著名的“新乐府”运动,乐府从而又转变成了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11、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12、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13、古文运动——指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场散文革新运动,他们打破了骈文的统治局面,主张自由、灵活、实用的散文体制,主张“文以载道”,创新,“务去陈言”,对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15、花间词派——得名于词集《花间集》。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16、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17、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主要指其诗文,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重点难点解析:(一)、关于楚辞1、“楚辞”的含义“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之后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一名称不知始于何时,当屈原的写作唤起了时代的注意、唤起了无数同情者与一些继起者的时候,这些作品并没有一个总的名称,直到西汉末年,刘向集屈原及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才采用了“楚辞”两个字,后人沿用。但王逸注《楚辞》时,对屈原的作品总称为《离骚》,而以“楚辞”称宋玉以下的作品。所以,后人所说的“骚体”或“楚辞”,所指的是同一种诗歌体裁。辞即文词之意,故也写作“楚词”。楚辞在汉代有时也被称为“赋”,如司马迁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屈原之作后人亦称屈赋。2、“楚辞”的特点:富有鲜明的南方地方色彩,开创了诗歌史上浪漫主义的传统。(1)楚国地方特色:用楚国方言;用楚国韵调;描写楚国的民物风土人情。(2)形式上几乎普遍采用“兮”字(二)、《离骚》的艺术特点(1)、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2)、塑造了一个品德崇高而又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先天出身高贵;后天敬德修业。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备受打击,虽然也有矛盾斗争,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高风亮节。“浪漫主义”的体现:穿戴香草,饮琼浆玉液;和凤凰、雷神、玉龙等神话中的人物打交道;受楚地风俗的影响,因为迷信鬼神而在诗中出现了巫咸、灵氛等人物,但不能与一般所说的迷信相提并论,是借这些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3)、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以香草美人象征诗人的高洁情怀,进而以男女情喻君臣事;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另外,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比兴的广泛运用,使全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采。(4)、与一般抒情诗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不同,《离骚》篇幅宏伟,而且情节性强,前一部分抒情的基础是诗人大半生的经历,后一部分编造了女媭劝告、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三)屈原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其影响是多方面的。(1)、爱国思想以及为理想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汉初贾谊遭遇与屈原相似,写《吊屈原赋》,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并寄托自己的感慨;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力肯定张扬其精神,并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之精神来鞭策自己;两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的到进一步的发扬,李白、杜甫都是典型。李白一生傲岸不羁,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杜甫则直接继承屈原的精神,忧国忧民。(2)、文学上的贡献。形式上,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取民间形式,尤其是楚声,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新体裁,是诗歌形式的一种解放。艺术手法上:A、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给用来比兴的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等都赋予了生命,使它们人格化,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方法对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有着极大的影响,后来张衡《四愁诗》、曹植《美女篇》、杜甫《佳人》以及许许多多的咏史、咏怀、感遇诗篇,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启发和影响;B、《离骚》、《招魂》等运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李白认真学习屈原,把握楚辞精神,成为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最突出的作家;中唐的李贺也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四)风雅颂的含义风:民歌,带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民谣,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正也,指正声,王宫里的音乐,共105篇,分大雅(31)、小雅(74)小雅中的一部分是民歌,小雅的大部分和大雅的全部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民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大小雅之分也和音乐相关。颂:容也,即形容,《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为庙堂音乐,即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雅、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后世讲的“风雅”传统,是就风及小雅中的民歌而言的。(五)赋比兴的含义《诗经》表现方法:赋比兴按音乐性质不同分风雅颂;按表现方法不同分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古称为“六义”。关于赋比兴,解释很多,一般认为朱熹的解释比较简明扼要:“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诗集传》之《关雎》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集传》之《葛覃》注)“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之《螽斯》注)(六)《诗经》的思想内容(1)周部族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2)反映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的控诉:《七月》、《伐檀》、《硕鼠》等。这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篇,如《魏风?伐檀》第一节:教材39页。(3)劳动人民对徭役、兵役的反对:《东山》、《君子于役》等。《王风君子于役》,教材45页。(4)反映阶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邶风谷风》、《郑风遵大路》、《卫风氓》等,如《氓》教材41-42。(5)反映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卫风木瓜》、(6)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及对腐败现实的揭露:《小雅节南山》、《小雅北山》、《鄘风相鼠》、《齐风南山》等。如《相鼠》,教材43。(七)《诗经》的艺术特点(1)风格特点: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写实传统,风格朴素自然。《诗经》可以说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部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二十五年解诂),“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朱熹《诗集传序》),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苦乐悲欢,触景生情、情由衷发,形成了自然、朴素的艺术风格。(2)表现手法:赋比兴:成功地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增强了诗章的形象性和含蓄美。赋重在直接表现诗篇的内容,适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尤其是像《七月》《东山》一类篇幅较长的作品,由于用赋写成,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比兴则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反映出诗篇的内容,使诗歌显得含蓄、形象,《诗经》之后,比兴手法成了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艺术传统。景物描写:这是《诗经》中一种突出而且重要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在一些赋和兴的作品中,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许多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前引《君子于役》中,妻子思念久役在外,盼望他早日归来,可是,她盼来一个又一个黄昏,都失望了。思妇的愁绪,在鸡禽进笼、牛羊归家的山村晚景的强烈反衬下,更加强烈感人(3)、章句及语言形式:章、句、词、韵。章: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复沓式。《诗经》各篇大都分章,少则两章,多至十六章。分章的诗篇,特别是民歌,各章句数、字数基本相等,因而形成了整齐、匀称的形式美;同时,由于入乐的需要,各章只换少数字词,同样的字句反复出现,回环复沓,充分发挥抒情表意的作用,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句: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诗经》语言以四言为主,杂以二、三、五、六、七、八言,形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双声、叠韵词的使用,除了增强诗歌艺术的表现力之外,还能促使声调优美和谐以及富有节奏感。韵:除了《周颂》中有少数无韵诗章之外,其余大多有韵,而且用韵较为灵活,大致有偶句韵、首句入韵的偶句韵以及句句有韵三种情况。偶句韵《周南卷耳》首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首句入韵的偶句韵《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种情形成为后来诗歌用韵的基本形式。句句有韵《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八)《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光辉起点,它引导后代诗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命运,密切了作家与生活的关系,这是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特别是风和小雅中的民歌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从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到近现代歌谣都继承了这种精神。文学史上所说的“比兴”“风雅”都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2)《诗经》多样的形式、广泛的题材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方法,为后世诗歌创作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3)消极面。很多雅诗和颂诗属于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和宫廷文学,后世不少文人继承这一传统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九)《左传》的艺术特色(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2)善于描写战争。(3)行人辞令之美。(十)孟子的论辨艺术(1)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话题引到王道仁政上。(2)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入,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3)通过设问,使对方暴力其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4)其正面议论,都能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例如:《天时不如地利》一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层次分析。(十一)《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1)想象奇幻,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2)善用譬喻,大量采用神话、寓言故事,寓理于形象中。(3)语言如行云流水,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具有和谐的节奏美感。(十二)、《史记》的思想内容:(1)揭露和鞭挞了最高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2)歌颂了一些有正义感、不畏强暴和爱国的人物;(3)表彰了一些游侠、刺客以及下层人物急人之难、敢于反抗的献身精神(4)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农民起义。(十三)、《史记》的文学成就: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其史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司马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尤其是那些传记性文字。充满感情的传记无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对《史记》的文学成就可以从多方面去分析,这里强调三点:第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作为历史著作,《史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忠实于历史事实的,所以,刘向、扬雄、班固等都称之为“实录”。可是,在“实录”的基础上,《史记》善于提炼和组织题材,往往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加以细腻描写,以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典型如《项羽本纪》写项羽一生,除了开头部分写他起义前几件小事之外,突出写他参加抗秦斗争的八年历史。这八年历史又分两个阶段:前三年写他率领起义军推翻秦王朝的历程,后五年写他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变弱直至彻底失败的经过。这八年之中重点写了三件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巨鹿之战写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抗秦斗争中众望所归的英雄;鸿门宴写他天真坦率、优柔不忍、放虎归山的坦荡情怀;垓下之围写他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所向披靡的影响气概和四面楚歌、英雄末路、引剑自刎的悲剧结局。——叱咤风云、勇武过人、直率磊落、刚愎自用、勇有余而智不足的项羽形象。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的机智和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耿直、勇于改过的精神。再如《李将军列传》,不仅写出了李广保卫祖国、奋身疆场的功绩,而且写出了他体恤士兵、热爱人民的品质:“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第二,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将一人的事迹分散于多篇,以便塑造完整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如《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叙述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三个关键的历史事件,突出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性格;至于项羽在政治、军事方面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以及个性中残暴嗜杀的一面在本传中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是在《高祖本纪》、《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篇目中分散补叙出来。运用互见法来叙述描写人物,往往既忠于历史又尽量使人物形象丰富完整,如项羽的性格既有仁厚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既有英武果断的一面,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再如写张良,《刘侯世家》有这样的话:“语在项羽事中”,“语在淮阴事中”,即关于张良的一些言语行为在项羽、韩信的本传之中。其他各篇也常常有这类提示语言;也有的地方虽然采用了这种“互见”的方法,但并未注明。第三,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梁启超:“寓论断于叙事”;顾炎武:“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通过叙述事情的过程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司马迁对人物事情的态度往往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最后的评论“太史公曰”,如《李将军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语,见《论语?子路》)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恂恂,诚谨貌;鄙人,乡野之人),口不能道辞(不善于说话)。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他那忠实的思想品德的确能使士大夫信任)。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能言语,但华实并茂,引起人们的爱慕,在树下面踩出一条一条的小路)此言虽小,可以谕(通喻)大也。这里,司马迁通过议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李广将军的高度赞扬之情。另一方面,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自己的思想态度寄托在叙事过程之中,如《项羽本纪》中,“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表明项羽沽名钓誉的性格;“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表明刘邦流氓无赖的性格;霸王别姬及自刎乌江等英雄末路的场面描写充满了同情和无奈。这些作者都没有明言,而是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寓褒贬于叙事的方法是对春秋笔法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成为后世史家追求的标准。(十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见教材161-162)(1)散文方面《史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受到唐宋以来散文大家的一致推崇。韩愈、欧阳修、柳宗元、归有光等都深得《史记》神韵,并且常常以《史记》为旗帜来反对绮靡繁缛或艰涩古奥的文风。(2)小说方面《史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为我国古典小说特别是唐传奇所承袭。《史记》组织故事、安排情节、刻画人物、铺叙场面、描写细节等方法都给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戏曲方面《史记》是我国古典戏曲题材的重要来源。《史记》善于提炼历史题材,许多历史故事都写得腾挪跌宕,充满矛盾冲突,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便于改变为戏剧作品。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许多地方戏,都有很多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如《浣纱记》、《千金记》、《追韩信》、《鸿门宴》、《霸王别姬》、《将相和》等。(十五)、汉赋的发展(1)第一阶段:汉初辞赋,是楚辞余绪,为汉赋发展的准备时期。代表作家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摆脱了楚辞的影响;完美地体现了假设问答、铺陈夸张的手法。它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形成了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称为“七林”或“七体”。(2)第二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的逞辞大赋(散体大赋),为汉赋的鼎盛时期,作家60多个,作品900多篇。代表作家作品司马相如代表作就是《子虚赋》、《上林赋》,这两篇赋在汉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确立了一个“劝百而讽一”的赋颂传统。自司马相如之后,汉赋以歌颂王朝声威与气魄为主要内容,后世赋家相沿成习。•确立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艺术上长于铺叙,即在“体物”上下工夫,做到“极声貌以穷文”,如《子虚赋》描写云梦泽,以山为中心,从各个方面展开描写:其土、其石,其东、其南,其高燥、其埤湿,其西、其中、其北,其树、其上、其下,……描写某一事物必将该事物尽量罗列;描写阴林中的树,几乎成了关于树的“类书”。描写力求繁富,动辄千言,语言华美,辞采富丽。这些都成为大赋的标志性特点。逞辞大赋的特点•润色鸿业(歌唱太平);•多取材于京都帝王生活;•结构谨严,词汇丰富,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缺乏个性和真实感受;•“劝百而讽一”的社会效果:即在夸张帝王的物质享受、渲染贵族宫廷生活的骄奢淫逸之后,在结尾的时候委婉致讽,提出过分的奢侈不可取,这实际上起不了多少讽谏作用。总之,汉赋尤其是逞辞大赋的主要内容,是夸耀宫廷生活以供帝王欣赏。为了歌功颂德,夸耀版图之大、财富之盛、人力之雄厚,往往以炫耀行猎、苑囿、京都、宫室为主,极力夸张并以大量的连词、对偶、排句,层层渲染,以增加文章的气势和词采。(3)第三阶段: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汉代辞赋发展的转变时期。由逞辞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的原因•社会的发展变化:汉王朝的腐朽和衰落使歌功颂德缺乏社会基础;•文学的发展变化:司马相如之后,作家多雷同模拟,形式日益僵化缺乏生气;•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中,许多文人既不能飞黄腾达,又不愿趋炎附势,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时代压迫感,借赋抒情。抒情小赋的特点•有现实性;•有抒情性;•篇幅短小活泼;•语言趋向骈俪。代表作家作品•赵壹《刺世嫉邪赋》,表现了作者对被剥削、被压迫的阶层的同情。•张衡《归田赋》,表现作者在宦官专权、朝政日非的情况下退隐田园的乐趣。《归田赋》片段,教材177。(十六)、“乐府”的含义原始含义:官府机构。两汉时,乐府是官署机构,乐即音乐,府即官府,乐府指负责诗赋谱曲、训练乐员、担任演奏等工作的音乐机关。引申义:(1)诗体一种带音乐性质的诗体魏晋六朝时,将乐府采集、编写、歌唱的“歌诗”称为“乐府”,于是,“乐府”由一种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名称。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六朝人虽然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唐时,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虽名为乐府,但都未入乐,于是,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2)、泛指词曲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又离开了唐人所赋予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音乐这一点出发,有“回归”的意味。《东坡乐府》等。(十七)、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汉书食货志》:“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血控诉。《妇病行》教材183《东门行》教材185《陌上桑》教材186(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战城南》教材187《十五从军行》教材187《古歌》教材188(3)婚恋之歌《上山采蘼芜》教材189《上邪》教材191《孔雀东南飞》教材195东汉《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木兰辞》被称为诗歌史上的“双璧”。(十八)、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1)合乐。(2)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与骚体,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要形式。长短随意的杂言诗到唐代发展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五言诗对中国诗歌发展有重大意义,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基本而又极重要的形式。(3)内容上,直接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4)表现手法上,最大最基本的特色是叙事性增强,已经出现《陌上桑》、《东门行》、《孔雀东南飞》等第三人称叙事诗。(十九)、五言诗的起源(1)西汉诗坛以四言诗和楚歌体为主,所谓李陵、苏武的“苏李诗”是后人伪作。(2)五言诗起源于民歌,中国古代的诗词曲都以民歌为先导。《诗经》中已经有五言诗句;秦始皇时已有完整的五言民歌,到汉代产生了大量的五言乐府民歌具体年代难以考定。一般文人认为,“四言为正”,五言则只用于“俳谐倡乐”(挚虞《文章流别论》),因此,耻于使用五言,很长时间内不见文人五言诗。(3)五言诗便于抒情叙事,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领域。(4)东汉前期,才有了文人五言诗。(二十)、《古诗十九首》的内容:(1)热中仕宦,3首《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2)游子思妇,8首《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与乐府民歌的作者不同,大都属于中小地主阶级文人,为了寻求出路,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游谒京师州郡,以博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诗中所谓“游子”和“荡子”。对思妇来说,就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叹息;对游子来说,就会有“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的感慨。这些游子思妇的感伤。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3)人生无常及时行乐,4首《青青陵上柏》;《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4)朋友交情凉薄,1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5)主题不明确,3首《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教材213。《古诗十九首》的共同特征: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有汲汲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二十一)、《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非常突出,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和评价。魏文帝曹丕《杂诗》已经有模仿它的迹象。钟嵘《诗品》甚至评价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主要艺术特色:(1)长于抒情,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情景结合。如《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写一个久客思家的游子,对着映在罗帏上的月华,愈加乡愁难禁,无法入睡。揽衣而起,在空寂的房中徘徊并自言自语:“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走出房外,踌躇四顾,只有明月满地,满怀愁绪又能向谁诉说?回到房中,不觉泪下。通篇只有开头两句写景,以下全是叙事抒情,而月华作为思乡的意象却笼罩全篇,“忧愁不能眠”的主人公形象在月光映照之下格外鲜明。(2)善于通过生活情节书写内心活动,抒情与叙事结合。(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言近旨远,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冉冉孤生竹》,见上。以孤竹结根于泰山起兴,又以兔丝附于女萝为比,接着“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四句,则是比中之比,既有新婚少妇光华艳丽的形象,又有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深沉含蓄,不尽之情自在言外。(4)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又精炼含蓄,耐人寻味。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总之,《古诗十九首》的高度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二十二)、郭璞的游仙诗所谓游仙诗就是以求仙为主旨的诗。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之《远游》,《远游》中“悲时俗之迫厄兮,将轻举而远游”二句是此类诗之主旨。郭璞的《游仙诗》今存十四首,内容主要是表示对世俗生活的蔑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借歌咏神仙抒发了“忧生之嗟”,所以钟嵘《诗品》说它“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但是,其作品中的确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二十三)、山水诗的起源。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往往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它们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中,山水隐逸总是与社会仕途对立的。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自汉代以来,遁迹岩穴即被视为一种清高,同时也是通向仕途的捷径。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晋宋之际,山水诗大量出现,逐渐取代玄言诗,《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运,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原因:一是文人士大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由品评人物转移到品评山水,而江浙一带又环境优美;二是当时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为文人隐居避世优游山水提供了条件;三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玄言诗如道德论,形式日益僵化,其本身又包含有山水成分。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二十四)、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具体来说:1、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而非主观情感的载体;2、多名句而少佳篇。《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用拟人的手法写山间美景,云石相依,筱涟互映,白绿两色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极有层次的图画,并透出一种萧散、淡远的氛围。《初去郡》:“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写秋夜的旷远。《岁暮》:“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写冬天的寒峭。《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初春景色:池塘里长满了青草,园子里柳树上的鸣鸟种类有了变化。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即叙事——写景——说理,如其著名的《登池上楼》。(二十五)、永明体永明体(新诗体):齐梁时期,我国诗歌形式产出现了重要变化,产生了新诗体。新体指新的形式,是相对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而言的,最大的特点是开始讲究对偶和格律。(二十六)、谢朓山水诗的特点。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作为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不仅在当时就享有盛名,而且对后来唐诗的繁荣有很大的影响,连李白和杜甫都为之倾倒。李白不仅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已对他作过高度的评价,还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书叔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杜甫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吹听嘘。”(《寄岑嘉州》)谢朓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二十七)、宫体诗:从梁后期到陈代(531-589),诗坛上,特别在贵族和宫廷中流行一种风格轻艳柔靡的诗体,时人号之曰“宫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宫”即太子之东宫。《梁书?简文帝纪》载萧纲自言:“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概括地说,宫体诗主要指梁陈时期以描绘女性体态与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绮丽轻柔的宫廷诗。后来递相模仿,陈隋以至唐初的同类诗作也称为宫体。主要代表作家有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及其周围的文人庾肩吾庾信父子、徐摛徐陵父子,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等。庾氏父子和徐氏父子的诗作又被称为“徐庾体”。(二十八)、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写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或写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2、最为可贵的部分是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3、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二十九)、陶诗的艺术特色。钟嵘《诗品》认为陶诗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开辟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派”,影响极为深远。陶诗的总体风格:平淡自然。1、题材平淡,是生活和感受的真实反映。——情真景真。萧统《陶渊明集序》:“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2、无夸张修饰,纯用白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在朴实的画面里有着深远的意境,美好的旨趣。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即:看起来朴实其实很漂亮,看起来瘦弱其实很丰富。3、语言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所谓感情从肺腑中流出,语言从生活中撷取。元好问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直泻胸中天。”又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语言越平淡越能反映诗人心境的和平。总之,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等都着重于关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除了平淡自然之外,陶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融写景、叙事、抒情、说理为一体。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探求和认识,往往用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类似“格言”的语言表现出来,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三十)、陶渊明的影响。概括起来说,陶渊明及其诗作对后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保持自己淳朴本性的人生态度。2、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以及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气节与操守;3、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社会理想;4、平淡自然而淳厚丰腴的诗艺与诗风。总之,陶渊明的人格和人生态度成为后世无数正直的士大夫效法的榜样,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安贫乐道、守志不移的象征。(三十一)、小说含义的溯源“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班固《汉书•艺文志》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这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三十二)、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渊源1神话传说:如《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渊源2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渊源3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我国小说最早可以溯源到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到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三十三)、《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及影响《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颇有特点: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善忍的个性;又如《忿狷》描写王述吃鸡蛋的情形:“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一连串的动作将蓝田侯王述性急的个性表现无遗。《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在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给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清节皆取自本书;第二,有众多仿作,如唐代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代王谠《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明代何良俊《何氏语林》,清代吴肃公《明语林》以及民国初年易宗夔《新世说》等。(三十四)、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修竹篇序》(教材33页)明确提出诗歌革新主张,标志着初唐诗歌的结束,盛唐诗歌的到来。要点:1、批判六朝以来脱离现实和真实人生的文学倾向,指出唐初宫廷诗人所尊奉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2、以复古为革新,提倡汉魏风骨、建安传统及正始之音,强调“兴寄”,就是强调诗歌要有政治倾向,要批判现实;强调“风骨”,就是强调诗歌要有刚健充实的内容和健康高尚的感情。3、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美妙的声律和词采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三十五)、王维诗歌总的特点:意境美:描写景物时能抓住特点进行艺术的再创作,构成优美的意境。与二谢(谢灵运、谢朓)比较,谢是形似,客观描写景物,使读者没有多少想象的余地,王则是神似,艺术色彩更强。构图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东坡志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特点。用线条色彩勾勒事物的轮廓,让读者感受到美,这是画,诗歌做不到这一点,但是能够让人产生联想。王维很好地采用画画的艺术来写诗,诗中精心经营位置:色彩美:多用渲染的手法,不以色彩取胜,但有色彩,且浓淡得当。(三十六)、盛唐边塞诗盛行的原因(1)社会原因:初唐——开元,唐帝国空前强大,内地太平,边防多有自卫性质的战争(也有少数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且唐王朝都能获胜,反映了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诗人多歌咏之,以鼓舞人民斗志。(2)作家原因:许多诗人从小立志报国,要求上战场杀敌立功;有些仕途失意者亦想通过战场立功来求取功名,在战场上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战争中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情,写出了丰富多彩的边塞诗。(3)文学自身:隋及初唐边塞诗(虞世基、虞世南、李百药、陈叔达等)已有所发展,到盛唐盛世,自然繁荣以至发展到高潮。(三十七)、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1)写环境景物的险恶,反衬人物不畏艰苦且昂扬向上的精神。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笔下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成了令人欣赏的奇异景观。假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盛唐气象。(2)歌行体,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语言活泼。(3)韵脚:三句一押韵,平仄交替,节奏感强,具跳跃性,符合行军的情况用语言的音响恰当地传达了生活的音响。(4)以鼓动家的身份写战争,歌颂将士。(高适以政治家的身份揭露矛盾)(三十八)、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心主题。李白在作品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思想,比如《行路难》就表现得非常典型。(2)具有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这是李白诗歌中民主性精华的集中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追求个性解放,甚至玩世不恭。李白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有时表现为罗曼蒂克思想。(三十九)、李白诗歌的艺术性总体风格——雄奇飘逸(1)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叙事、写景诗也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活在里面,可以看到诗人的自我形象。他要入京求官,则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他要诉冤屈,则“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梁甫吟》)他想念长安,则“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他登上太白峰,则“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登太白峰》)他要求仙,则“仙人抚我须,结发受长生。”(《经乱离后……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也让读者感到亲切热情。(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超越现实,他的诗歌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借助历史、神话、梦境以及大自然的景物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捕捉许多表面看起来互相没有联系的意象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3)李白的诗经常使用夸张的手法,他的夸张奇特大胆,不落俗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借有形的发,形容无形的愁。“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疑峰。”(《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间的隔阂与猜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以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来表现阵亡士卒的妻子的深刻的绝望与悲哀。——这些夸张不符合生活真实,但符合艺术真实。(4)想象丰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心情悲凉暗淡,又不能将此情向友人表达,只有月亮照着友人又照着自己。素月分辉,只好借它向友人表情达意,同时用月光的皎洁象征朋友以及自己都是心地磊落光明的人;而且,朋友到哪里,自己的心也跟着到哪里,真正的朋友心心相印。他的山水诗更是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情壮采。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等等,都摆脱了真实空间,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山川的壮丽和诗人壮阔的胸怀。(5)语言清新豪放,不拘格律,不事雕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诗歌语言的自然朴素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传统有关。形式上,李白很少写格律诗,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是最新也是最自由的,这种形式正好与李白自由豪放的个性相适应。(四十)、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李白的诗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2)李白的创作实践和诗歌理论扫清了六朝柔靡诗风,完成了陈子昂提出的“诗歌革新”的伟大事业。(3)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与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4)李白诗歌影响非常深远:李白同时代人对他推崇不已。苏颋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杜甫更是对李白推崇之至,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赞美李白诗“清新”、“俊逸”的特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又指出李白诗歌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在《饮中八仙歌》中则由衷赞叹其天纵之才:“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都对李白都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极高,然论诗者,皆并称李、杜。宋代苏轼、陆游、辛弃疾,清代龚自珍等大家无不受到李白的深刻影响,从他的诗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李白的诗歌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流传。(5)李白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合为一的潇洒风神,无不令人景仰。在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中,人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排斥,李白狂放不羁、率性而行的个性,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四十一)、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杜甫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等,安史之乱后还生活了一段时间,其诗歌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1、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是贯穿杜甫诗歌的一条红线。杜诗不仅广泛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三吏”、“三别”写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劳动人民创造了财富却不能享受财富,阶级对比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哪怕自己冻死,只要天下寒士能有享受到温暖,也心甘情愿。白居易《新制布裘》诗说:“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这是“推身利以利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则是“宁苦身以利人。”2、爱国忠君思想忠君、爱国、爱民是杜甫始终“奉儒”的特定内容。他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李白要做帝王的师友,杜甫则立志做一个符合封建规范的贤臣良吏,积极用世,为社会做贡献。杜甫十分关心国家的政治和命运,很多诗篇都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感情。他的的喜怒哀乐与祖国命运密切相连。《春望》写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月的花鸟会心痛流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得知叛乱平定时狂喜落泪;“三吏”“三别”在对人民表示同情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爱国情怀,歌颂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如《新婚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就是通过新娘子的口,发出了爱国号召。3、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生活和祸国殃民的罪行《丽人行》揭露炙手可热、势倾天下的杨国忠兄妹的奢侈荒淫;《寄贺兰銛》将统治者奢侈荒淫的生活与人民的苦难以及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同时警告统治者:“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娱同”;《三绝句》等揭露肃宗、代宗两朝的宦祸以及军阀引起的叛乱。4、日常生活、写景抒怀、咏物怀古、赠友怀人、论诗题画之类。《梦李白》《江村》、《月夜》、《春夜喜雨》、《望岳》等等。总之,通过杜甫的诗歌,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感性的材料,更清楚地认识当时的时代,在这一方面,他胜过李白。(四十二)、杜甫诗歌的艺术特征1、善于对现实生活做高度的艺术概括。2、诗歌艺术境界雄浑壮阔,表现手法细致入微。3、语言苍劲凝练。4、体裁多样,众体兼备,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律诗。5、总体风格:沉郁顿挫。关于“沉郁顿挫”的具体内涵,各家解说不一。大致说来,“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因素。“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忧愤深广而在表达方式上波澜曲折的特点。杜诗最感人的作品往往都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和抑郁的情调,而最能体现杜诗风格特点的也正是这一类诗。杜甫的伤感并不局限于个人的苦难,而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有浓厚的感时伤世的成分,因此显得特别忧愤深广。 (四十三)、杜甫的地位和影响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继承《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推向高峰,影响巨大而深远,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白居易到晚清黄遵宪无不深受其影响;其次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学史以及整个历史上都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陆游、文天祥、顾炎武等都受到影响和教育。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杜甫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中国所有的旧诗人中,如果以“人”与“诗”质地的真淳莹澈而言,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位作者;如果以感情与功力之博大深厚足以集大成而言,自当推杜甫为第一位作者;而如果以感受之精微锐敏,心意之窈眇幽微,足以透出于现实之外而深入于某一属于心灵梦幻的境界而言,自当推李义山为第一位作者。(叶嘉莹《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见《迦陵论诗丛稿》)(四十四)、新乐府: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元结和顾况,用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新乐府的创作从杜甫已经开始,李绅第一个有意识地将新、旧乐府区别开来,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是白居易。特点是:第一,自创新题。改变了过去文人写诗沿用古乐府旧题的作法,“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抵押贷款购销协议条款样本版B版
- 2024年展台搭建租赁合同
- 04版加工承揽合同(含加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 2024专项建筑泥工作业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企业重组与并购合同
- 2024年度出版发行合同标的与属性范例2篇
- 2024年度兽医服务与宠物用品采购合同
- 2024年太阳能安装工程标准协议版B版
- 2(2024版)出版发行合同出版内容与发行方式
- 2024年工程项目追加条款特别合同版B版
- 日本文学史试卷
- 工程认证《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 禄丰县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 水利工程基础知识PPT课件
- 医院污水基本情况介绍
- 商汤集团人脸布控系统.PPT
- 半导体物理 第10章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ppt课件
-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固液分离第四章_过滤
- 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通用标准电气
- 仓储(仓库)危险源及风险辨识与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