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详解)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详解)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详解)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详解)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6天津文综,6)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2.(2016天津文综,11)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3.(2015天津文综,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到1916年初,德国的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占领俄国大片土地,使战争物资供应得到改善。本国武器生产有所增加,步枪、飞机和弹药生产增加50%,机枪、大炮的生产增加2.5倍。但总的形势对德国是不利的。协约国军队已有365个师,同盟国只有286个师,武器弹药明显落在协约国后面。在这种形势下,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汉提出突击西线凡尔登要塞。因为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2月21日,德第五集团军开始炮轰凡尔登,拉开凡尔登战役的序幕。2月28日出现第一次进攻高潮。德军占领了都蒙炮台,把法军切为数段。法国任命贝当元帅为凡尔登守军司令。他在几天内用汽车运来了19万军队和2.5万吨军火,同德军展开激战,终于保住凡尔登。3月6日,德军再次发动进攻,遇到法军的强大抵抗。到4月份双方军力已经相当,法国还占有了制空权。第三次进攻是6月7日开始的。这时俄军开始加里西亚战役,英法开始索姆河战役。7月11日,德军最后一次进攻停止。11~12月份,法军反攻,收回德军占领的阵地,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正式结束。——摘编自丁建弘主编《德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取得凡尔登战役胜利的经验。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一……二……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巴黎的报刊都在狂热地称颂达拉第和外长博内,赞扬他们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起“拯救”了和平。勃鲁姆甚至在《人民报》上写道:“没有一个法国女人或者男人会拒绝向尼维尔·张伯伦和爱德华·达拉第两位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战争不会落到我们头上了。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生活能够重新合乎自然地进行下去。每个人都能重新恢复工作,高枕无忧。每个人都能享受秋天绚丽的阳光。”——吕一民《法国通史》(1)材料中“‘拯救’了和平”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材料分析英法这一做法的目的。(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的认识。7.(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8.(课标全国Ⅲ,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西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主要动力;而法西斯主义就是20世纪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瘤,是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李巨廉《战争历史运动坐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二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评述雅尔塔体系。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里根入主白宫后,全面调整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苏联的扩张。里根强调“以实力求和平”,美国应“保持足以在必要时去取胜的力量”。为了增强经济实力,里根上台后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使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低速增长,使得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大致保持在3∶2的水平上。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军费,扩充军备,1983年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设想彻底形成对苏的军事优势。里根声明无论与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问题,都应把苏联在全世界的行为考虑在内,然后做出决定。里根为使盟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十分重视改善与传统盟国的关系,进一步把西欧和日本纳入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战略轨道。在对第三世界政策上,在“热点”地区,美国“广泛支持‘自由战士’对抗苏联支持的侵略”;在非“热点”地区,只要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里根政府不惜直接出兵,打“低烈度战争”。里根把共产主义看作“世界面临的主要危险”,叫嚷“自由民主事业在向前挺进途中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他进而提出美国“要举国一致地致力于援助民主的发展”并要“各民主国家考虑如何帮助世界上的民主政治运动”。由此美国政府开始了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的一系列活动。——摘编自刘颖《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三次战略调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政府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11.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的职能信息,确定两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材料姓名任期国籍主要事迹赖伊1946~1952年挪威支持以色列建国;通过克什米尔停火协议;赞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支持韩国遭到苏联反对;因未能处理好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受到大量批评等哈马舍尔德1953~1961年瑞典认真履行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他宗旨;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提出维和三原则;调解中美关系等吴丹1962~1971年缅甸调解印巴争端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促使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入侵越南问题上无所作为等瓦尔德海姆1972~1981年奥地利派维和部队终止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召开中东和平会议;调解纳米比亚独立运动、南非种族运动、阿以纷争等;多次主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人类环境、海洋法、人口和世界粮食会议等德奎利亚尔1982~1991年秘鲁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加利1992~1996年埃及主张扩大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参与处理波黑、索马里等问题;促使柬埔寨大选、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未能阻止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安南1997~2006年加纳对联合国提出多个一揽子改革方案;调停斡旋伊拉克危机、巴以冲突、克什米尔争端、阿富汗战争等;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等,被批评将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对人权践踏随处可见等潘基文2007~2016年韩国进一步推进联合国改革;斡旋朝核六方会谈;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挑战,推行新多边主义精神,加强伙伴关系,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初美日对亚太地区的争夺。题干中日本把美国设为假想敌,美国提出以日本为敌人的作战计划,这些行为说明美日矛盾突出,再根据题干中美国“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可知美日加紧争夺亚太地区,故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是日本在1940年提出的,故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定,可排除;“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故D项不符合题意。2.A解析本题考查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说明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A项正确;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并不等于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B项错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说明联合国的军事行动没有违背大国一致原则,C项错误;D项不是题干反映的主要意思,故排除。3.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材料看,日本声称对德宣战是为了保卫东亚和平、维护日英同盟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可以确定日本对德宣战的真正目的在于掩盖其参战意图并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故B项正确。A项是表象,没有具体指出两国矛盾之所在,故错误。日本参与对德作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故C项错误。D项是日本参战的借口,故错误。4.参考答案(1)背景: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战争物资供应改善,但整体落后于协约国;为扭转西线战局,决定突击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凡尔登。(2)经验:军事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英、俄协约国军队对德军的牵制。5.参考答案(1)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理由: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政治因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由: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2)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不公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结果。第(1)问,第一个因素,战争的发生和利益有关,一般体现在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各国经济都发展迅速,但是英国最早建立殖民帝国,各国要发展,都要争夺世界市场。第二个因素,交战是对立的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矛盾激化,故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可知《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的罪责都推给了德国及其盟国。对这一认定的看法,要用史实来论证,合理即可。6.参考答案(1)事件: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目的: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的战争。(2)认识:灾祸并没有消除。法西斯德国不仅侵占了苏台德地区,而且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英法自身来讲,很快尝到了绥靖政策的苦果,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们遭到了法西斯国家的进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问“‘拯救’了和平”所指事件,可根据材料“巴黎的报刊都在狂热地称颂达拉第和外长博内,赞扬他们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得出答案;目的可根据材料“战争不会落到我们头上了。巨大的灾祸消除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2)问对“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的认识可结合有关英、德、法、苏等国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回答。7.参考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解析本题考查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第(1)问,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应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从战争的破坏、有识之士的倡导、战后欧洲维护和平的措施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利于欧洲联合的因素中寻找答案。8.参考答案(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回答第(1)问时,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步分析“口号”提出后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的具体表现。第(2)问,“企图”要注意根据材料中日本提出的侵略口号并结合所学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的教材知识来分析,回答时要注意指出其欺骗性,并认清其真实侵略意图。9.参考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争霸;法西斯主义膨胀。(2)评述: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但它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埋下了冷战的隐患。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信息“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可知其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分析归纳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分析其消极影响。10.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强调实力原则,振兴经济,重整军备;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对外政策的中心;强调反共的意识形态因素,推动和平演变。(2)影响:加剧了冷战气氛,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恢复了美国的实力,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深了美国自身的困难,削弱了应付日本、欧共体在经济上挑战的能力。11.参考答案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