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1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2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3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4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前言输效率。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运输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百川、周有才、张校贵、刘浩学、杨立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Appraisal

way

of

automobiledriving

suitability test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项目、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车驾驶员进行再教育时的检测与评价。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驾驶适宜性 driving

suitability指驾驶员具有圆满完成职业驾驶工作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素质。2.2 速度估计

Speed

anticipation指人对物体移动速度判断的能力。2.3

选择反应 Choice

reaction间和误反应次数。2.4

处置判断

action

judgement指人对刺激信号的注意力分配和动作协调能力。2.5

动体视力

movement

vision力。2.6

暗适应

scotopia指人在强光下突然进入黑暗后视力的适应能力。2.7

深度知觉

depth

perception前后距离的知觉能力。3、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以下七项:a)速度估计检测;b)选择反应时间检测;c)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检测;d)处置判断检测;e)动体视力检测:f)暗适应检测;g)深度知觉检测。4、检测环境条件——正常室内温、湿度;声干扰;——检测时各设备之间不得相互干扰,建议各自建立独立检测间。5、检测方法5.1

速度估计5.1.1

检测原理灯泡移动速度,估计灯泡到达挡板左端时,同步地按下手头按键。用5

.1.2

仪器主要技术特征视标运动速度

0,146m/s,通过遮挡区时间

2.08s。估计时间以1/loOos

为单位,可读到

9.99s。5.1.3

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

1.5m

的地方,注意观察面板上指示灯下开关,仪器记录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到按下开关的时间。用来评价被试者的速度估计能力和性格的焦躁性。5.2

选择反应5.2.1

检测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红、黄、蓝三颜色

刺激信号和蜂鸣器,要求受反应时间,判断反应的正确性。5.2.2

仪器主要技术特征刺激信号在

Scm

处的照度分别为:——红光

110

lx;——黄光

230

lx;——蓝光

60

lx;蜂鸣器的声强在

1.5m

处为

40dB。反应时间以

1/lOOOs

计,可读取到

9.99s。5.2.3

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

1.5m

的地方,注意观察面板上随机呈现的红、黄、蓝三种灯光信号,并倾听蜂鸣声。要求被试者分别以左次数。每个被试者练习八次,正式检测

16

次,对反应时间求取算术平5.3

处置判断5.3.1

检测原理录左、右错误次数。5.3.2

仪器主要技术特征圆盘直径∮=300mm,其上疏密不等地分布着

16

个视标箭头。圆盘转速为:n=1.7r/min。5.3.3

检测方法者竭力使两指针均从箭头的后方绕过,若指针从箭头前方或上方通过,以及触碰圆盘边缘时均视为错误。分配和动作的协调能力。5.4

动体视力5.4.1

检测原理

环行,四个切口方5.4.2

仪器主要郊术特征视标模拟车速:30km/h。测试范围:0.2~1.5。5.4.3

检测方法的“C”型视标。当刚看清视标的开口方向时,立即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

C

形环的开口方向。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五次(如果连续三次误答,应停

30min

用来评价被试者的动体视力。5.5

暗适应5.5.1

检测原理

形环,四个切口方暗中正确辨认视标所需的时间。5.5.2

仪器主要技术特征模拟视标视力:0.2强光照度

2000

lx,刺激时间

30s。5.5.3

检测方法

L

向内观察。强光刺激30s

后,突然变暗。在微光中观察C

型视标。当被试者刚一看清视标开口方向时,迅速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开口方向,仪器记录暗适应时间。时间。5.6

深度知觉5.6.1

检测原理块上,滑块由微电脑控制运动。背景照明采用冷光灯泡。5.6.2

仪器主要技术特征视标运动速度:0.146m/s。背景照明:75

lx。5.6.3

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2m

面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误差值。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三次。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6、驾驶适宜性评价指标与分级6.1.1

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见表表一、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

A

B

C

选择反应评价与分级(见表

msms

A

B

A

B

处置判断评价与分级

A

B

动体视力评价与分级

A

B

暗适应评价与分级

A

B

深度知觉评价与分级mmmm

A

B

综合评价模型与分级

综合评价模型Y

=

∣X

8∣

式中: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