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过程课件_第1页
土壤退化过程课件_第2页
土壤退化过程课件_第3页
土壤退化过程课件_第4页
土壤退化过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退化过程

与环境质量高级土壤学沙龙滚滚,谁人能挡!草儿,你干么躲到地下去?万沟千壑—我的黄土高坡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一、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一、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3.56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27.3%;草地退化面积:600多万公顷,占全部草地面积的21%;受工业“三废”污染农田600多万公顷,相当于50个农业大县的全部耕地面积。土壤退化已影响到我国60%以上的耕地。西部荒漠化东部肥力退化西南石质化华北、东北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长江—第二黄河二、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1980~1996年农业供水耕地分别减少3%-4%而同期人口增22%。2010年前耕地占用总规模达866.7公顷。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300-600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2640平方公里/年。过去30年中,土壤侵蚀面积的增长速率为1.2%~2.5%,致使长江成为中国的第二条“黄河”。我国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流失的土壤养分4000万吨化肥,流失的土壤相当于10mm的土层。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一、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二、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三、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sos这都是人类对自然犯下的罪过!天堂无限南无阿弥陀佛为谁祈祷?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一、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二、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三、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四、土壤退化制约因素(一)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1、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总耕地面积为1.23亿hm2,人均不到0.1km2。我国与一些国家的土地资源占有情况对比国家土地总面积106ha人口106耕地106ha草地106ha林地106ha农业人口%人均耕地hm2/p美国916.7246.1187.9241.5268.22.50.764英国24.257.26.9311.62.322.10.121加拿大922.125.945.9323.543.61.772中国948.71200118261196800.0982、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90%以上的耕地和陆地水域分布在东南部50%以上的林地集中在东北和西南80%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青藏高原占全国面积22.6%,人口占全国人口的0.5%。

3、生态脆弱区范围大如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西部绿洲、卡斯特地区、荒漠化地区等。(二)水资源制约1、人均水资源少

2200m3/人,贫水国之一。2、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北旱南涝。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而径流量占全国82%,黄淮海平原占全国耕地的40%,而径流量只占6%.(三)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和8%的淡水资源养活占世界人口22%的人!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人地矛盾更加尖锐。中国1990年近11亿人,粮食2175亿公斤2000年近13亿人,粮食需求2500亿公斤。2030年近16亿人,粮食需求4500亿公斤。与此同时,耕地正在加速减少。第一节土壤的自然演变与退化一、土壤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Soildegradation):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所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环境条件恶化和使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一般来讲,土壤退化更多的是指人为过程导致的土壤功能快速丧失的过程,也可以广泛地指人为引起的土壤质量降低过程。土壤退化的表现:数量减少:表土丧失整个土体毁失土地被农业占用质量降低:土壤物理质量下降化学质量下降生物学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的后果:①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②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③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的后果:①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②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③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候变化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中最集中的表现、最基础而最重要的,且具有生态环境连锁效应的退化现象。土壤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土壤在物理构成上包含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多相组成;在化学上由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在生物学上是一包含大量微生物并进行复杂生物活动过程的高度不均一体系;在热动力学上是一个开放系统,也就是它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土壤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S=△Se+△Si△Se:表示土壤与环境之间反应的熵的变化△Si:是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土壤中的熵增过程:搬运、迁移、生物活动、矿物风化土壤中的熵减过程:次生矿物的形成、土壤结构的形成、有机质的富集、淋溶淀积过程土壤退化过程的实质就是能量损耗和有序化降低的过程。第一节土壤的自然演变与退化一、土壤退化的概念二、土壤退化的分类土壤具有的功能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基础过滤、缓冲和转化能力生物基因库和繁殖场所原材料来源容纳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景观并保存自然和文化遗产土壤退化类型人为作用农业用地物理作用:压实、结壳、水失衡、不良通风、径流、加速侵蚀化学作用:酸化、污染、营养损耗、营养失衡和毒性、淋溶、盐碱化生物作用: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量的减少土壤污染、酸雨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污染、压实、侵蚀土壤退化类型自然作用(土壤形成)物理过程:结盘形成、固化作用化学过程:砖红壤化、钙化作用生物过程:土壤中生物多样性下降人为作用二、土壤退化的分类197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土壤退化》一书。土壤退化包括类: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旱涝障碍、养分亏缺、非农占用我国对土壤退化的分类:1级6类(A、B、C、D、E、F)2级18种全球土壤退化评价研究结果土壤侵蚀是最重要的土壤退化形式(水蚀、风蚀)水蚀的动因:43%是由于森林的破坏,29%是由于过度放牧,24%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管理。风蚀的动因:60%是由于过度放牧,16%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管理,16%是由于自然植被的过度开发,8%是由于森林破坏。全球土壤退化评价研究结果全球受化学退化影响的土壤总面积达2.4*106km2,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的不合理利用(56%)和森林的破坏(28%)(土壤养分衰减、盐碱化、酸化、污染等)全球物理退化的土壤总面积约,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绝大部分与农业机械的压实有关。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力或风力所造成的土壤侵蚀也相应地简称为水蚀或风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四川盆地山地侵蚀红壤水土流失过渡樵采导致土壤侵蚀--穷贫是落后与愚昧的根源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

流水侵蚀分面蚀和沟蚀两种主要方式。面蚀/沟间侵蚀:是雨滴和极薄层水流产生的土壤离位和搬运过程。含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等不同发展阶段;

沟蚀:土壤被流水剥离和搬运的过程。径流集中为股流而对地面土壤的冲刷,表现为细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河沟等形式。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后果:导致土层变薄、土壤退化、土地破碎,破坏生态平衡,泥沙沉积,淹没农田,淤塞河湖水库,对农牧业生产、水利、电力和航运事业产生危害。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壤侵蚀量(吨数)。或用每年侵蚀掉土层厚度(mm)表示。

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二、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气候(降雨和水流)、自然地貌类型、地表状况、土壤特征、人为管理措施(耕翻措施、耕作方式)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二、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三、土壤水蚀的估计和预测USLE:UniversalsoilequationWEPP:Watererosionpredictionproject土壤侵蚀模数,即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

美国的土壤流失允许值是,耕地为1250吨/平方公里·年,牧场为500吨/平方公里·年美国土壤保持局提出了一个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以对侵蚀进行预测预报:A=R·K·L·S·C·PA为土壤流失量,R为降雨侵蚀能量指标,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地表覆盖因子,P人为管理措施。标准侵蚀小区:长度为22.13米,坡度为9%,无植被覆盖的休耕地。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二、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三、土壤水蚀的估计和预测四、土壤水蚀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原位影响

耕作层的丧失、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有机质的下降、植物有效水库容下降、土壤热反射能力增加、结壳和压实

第二节土壤侵蚀与环境质量一、土壤侵蚀(Soilerosion)二、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三、土壤水蚀的估计和预测四、土壤水蚀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原位影响2、异位影响河道淤积、水蚀的养分输出与污染负荷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丘陵东北平原水土流失重灾区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严重的11万平方公里南方12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发展速度快,30-50万平方公里。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0亿t,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5,受危害严重的耕地约占全国1/3,相当于耕地削去10mm厚的土层,损失N,P,K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t化肥。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到达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与50个台湾省!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土壤流失的防治一、要宣传和树立全民的“国土危机”意识二、以防为主,标本兼治①严禁乱砍乱伐,加大植被保护的力度②尽快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严格限制利用强度;③按自然规律利用和开发土壤资源;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④实施科学的耕作法,如土壤保护耕作法。⑤加大水土保护的工程投入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农田工程、生物工程等水土保持沿等高线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陡坡地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沿沟建淤地坝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水土保持修建梯田水土保持沟道种植灌木防切沟发展水土保持粮食作物与水保林间作第三节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壤

和环境质量变化一、荒漠化及其影响荒漠化的定义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定义Desertification(荒漠化)一词最早是有法国的科学家A.Abreville与1949年提出,原意是指中非和西非年降水量在700-1500mm之间的半湿润、湿润地区的热带森林,由于人类滥伐、烧荒和耕作导致森林的稀树草原化和干旱环境的出现以及类似的荒漠化景观的演变模式。Desertization—1959年由法国科学家H.N.Lehourou提出,一般指沙质荒漠化或沙漠化。主要是强调在沙漠边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作用,制造了“新沙漠”,气候因素则是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关系土壤沙化:soilsandification是指因风蚀、土壤细颗粒物质丧失或外来沙粒覆盖原有土壤表层,造成土壤质地变粗的过程。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主体界线大体在大兴安岭以西,锡林郭勒高原、黄土高原北部,祁连山以北,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至国界环绕成一个干燥而寒冷的荒漠化气候区域。我国荒漠化土壤的分布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危害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生存条件2、造成农牧业减产,导致人、地矛盾激化3、毁坏生产生活设施,是致贫的根源4、破坏建设工程,是阻碍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土壤沙化土壤沙化的危害土地贫瘠化土壤沙化的危害植被退化,适宜性变差土壤沙化的危害土地沙化,利用程度降低土壤沙化的危害沙尘暴,环境恶劣风啸啸沙龙舞!大漠漫漫归何处?第三节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壤

和环境质量变化一、荒漠化及其影响二、荒漠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子

1、荒漠化的特点

1)植被退化2)土壤退化3)植被与土壤退化相互作用,加速草场荒漠化进程第三节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壤

和环境质量变化一、荒漠化及其影响二、荒漠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子

1、荒漠化的特点2、荒漠化过程的影响因子1)土地滥垦与不适宜的种植业发展2)过度放牧与不当的草场管理3)森林滥伐与地表植被的破坏第三节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壤

和环境质量变化一、荒漠化及其影响二、荒漠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子三、荒漠化评价的土壤和环境指标

植被盖度、表土层厚度、风蚀模数、土壤有机质、植被群落类型、生产力下降幅度、土壤质地全球荒漠化的评价方法比较方法优点缺点田间试验定量数据,潜在精确性高,小区面积明确试验周期长,成本高,采样面积小,结果难以外推,初始土壤和植物条件不确定产量模型田间尺度快速估计,基本满足田间尺度的精度要求USLE应用的不确定性,大量数据要求,成本高卫星影像覆盖区域和全球,相对低成本,计算机自动分析低分辨率和精度,记录的瞬时性,需要地勘,难以区分植物生态系统专家知识广大地区的快速评估,相对便宜,专家知识丰富时比较可信,是定性数据分析的最好方法专家之间意见分歧,缺乏计算估计误差的标准,专家个人偏见,背景数据质量高度变异第三节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壤

和环境质量变化一、荒漠化及其影响二、荒漠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子三、荒漠化评价的土壤和环境指标四、土壤荒漠化的防治1、营造防沙林带2、实施生态工程3、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4、合理开发水资源5、控制农垦第三节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壤

和环境质量变化一、荒漠化及其影响二、荒漠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子三、荒漠化评价的土壤和环境指标四、土壤荒漠化的防治五、我国主要防沙治沙技术五、我国主要防沙治沙技术1、“五带一体”的防沙治沙技术

五带:封沙育草带、前沿阻沙带、草障植物带、灌溉造林带、固沙防火带一体:植物沙障和机械沙障相结合,建成坚固的防风固沙体系。2、活沙障技术3、机械固沙技术4、化学固沙技术5、引水拉沙技术6、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土壤沙化的防治草方格沙障土壤沙化的防治营造防护林土壤沙化的防治种植耐旱作物土壤沙化的防治培育生物土壤结皮土壤沙化的防治退牧还草土壤沙化的防治减少耕作次数,少耕免耕土壤沙化的防治选种适生植物土壤沙化的防治秸杆覆盖防风固沙第四节土壤酸化与环境质量一、土壤酸化过程的形成和实质土壤酸化(Soilacidification):是指土壤变酸的过程。按成因分为两类:一是土壤形成过程本身,由其所处的特点或成土条件而形成酸性土壤;另一个主要是酸雨(酸性沉降物)导致土壤酸化。第四节土壤酸化与环境质量一、土壤酸化过程的形成和实质1、盐基的淋溶2、铝的活化二、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1、自然土壤发生过程2、生物地球化学平衡的失调3、施肥和土壤管理三、土壤酸化的环境效应土壤酸化的环境效应作物效应阻碍作物生长活性铝伤害植物根系,养分吸收能力下降:珊瑚状根系、主根变短变粗、侧根短少、根毛稀疏并多节瘤。严重时中毒变色,根系易断坏死。土壤酸化,导致植物发生锰中毒土壤保肥能力下降土壤酸化的环境效应对土壤的影响土壤酸化促进活性铝的溶出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活化土壤有毒金属元素影响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酶活性(固氮能力下降)土壤酸化的环境效应水质效应水体污染-水体盐基养分增高-饮水中铝浓度增高,人群患老年痴呆症比率上升(0.11mg/L)-危及鱼群成活率(北欧地区死湖)

第五节土壤盐渍化一、土壤盐渍化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盐渍化土壤:土壤含易溶性盐分总量>0.1%盐土:土壤含易溶性盐分总量>1%滨海盐土景观白碱土的危害第五节土壤盐渍化一、土壤盐渍化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现代盐渍化,在现代自然环境下,积盐过程是主要的成土过程。残余盐渍化,土壤中某一部位含一定数量的盐分而形成积盐层,但积盐过程不再是目前环境条件下主要的成土过程。潜在盐渍化,心土和底土存在积盐层,或者处于积盐的环境条件下(如高矿化度地下水、强蒸发),有可能发生盐分表聚的情况。次生盐渍化,是指因人为利用不当,使原来非盐渍化的土壤发生了盐渍化,或增强了原土壤盐渍化程度的过程。主要是农业生产中灌排体系失调所致。①由于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地下水和土体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通过地面蒸发耗损而聚于表土。②利用地面或地下矿化水(尤其是矿化度大于3g/L时)进行灌溉,而又不采取调节土壤水盐运动的措施,导致灌溉水中的盐分积累于耕层中。③在开垦利用心底土积盐层的土壤过程中,过量灌溉的下渗水流溶解活化其中的盐分,随蒸发耗损聚于土壤表层。次生盐渍化的成因

50年代大搞平原水库导致我国平原地区次生盐碱化面积大增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1亿公顷,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壤0.37亿公顷,残余盐渍化土壤0.45亿公顷,潜在盐渍化土壤0.17亿公顷。第五节土壤盐渍化一、土壤盐渍化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1、盐分的来源

矿物风化、降雨、含盐构造、灌溉水、地下水、人为活动

2、土壤盐分迁移二、盐渍化土壤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灌排配套发展,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