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第三次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 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 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3.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4.东晋初期,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视世家大族,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5.如图为北齐仰覆莲(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六系青瓷尊。这件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齐封子绘墓的青瓷尊,器形雄伟、饱满,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这件器物反映出当时()A.动荡的北方政局 B.经济的南北差异 C.文化的中外交融 D.国家的分裂割据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 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C.有利于北方民族交流交融 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7.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 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 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8.590年,隋朝发布诏令,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一诏令的施行()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9.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乘船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有效巩固了隋朝统治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10.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 B.认为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C.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 D.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开明政策11.《唐会要》记载,开元三年六月,玄宗下诏,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能够担任中央三省的负责官员。唐玄宗的做法()A.提高了地方官员地位 B.利于增强官员执政能力C.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了官僚队伍流动12.在事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 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1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14.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张九龄上书唐玄宗,建议开凿大庾岭路(位于今江西与广东交界处)。《广文献公开大庾岭路史碑阴记》记载:“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近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B.对外封闭政策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C.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 D.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15.《旧唐书》记载,唐朝中后期,地方的节度使可以自行设置文武官员,并且将属地的赋税据为己有,在许多方面都不听中央政府管辖。这反映了当时()A.唐朝郡县制已遭到废除 B.已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激化二、非选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及影响。(10分)(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5分)17.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15分)材料一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宜制,……必不能抗衡中国。”……(温)彦博以为:“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不同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东突厥的措施及其作用。(9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即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京畿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一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嗣传》记载,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摘编自高凤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8分)(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导致哪些危害?(7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氐人的生产状况。根据材料“(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可知,氐族人能织布,善于种田,畜养豕牛马驴骡,表明氐人当时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故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氐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涉及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氐人当时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黄龙、赤鸟、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年号,挂有“龙”“天”等字眼,这些字眼体现了孙吴政权借助年号宣扬正统的思想,C项正确;A项不是目的,推崇天人感应思想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材料“前后四帝”说明东吴政权更迭不频繁,而且B项也体现不出材料年号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根本没有涉及孙吴政权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4.答案:A5.答案:C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孝文帝召见朝廷大臣,下令改说汉语,对三十岁以下不说汉语的官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语言上的统一,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流交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孝文帝提倡说汉语的改革措施,但并不能得出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排除A项;孝文帝统一说汉语的改革措施并不能实现北魏的富国强兵,排除B项;孝文帝统一说汉语的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的汉化,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并非加剧矛盾,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根据材料“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因此文学作品中出现对统治者的称谓不同的现象,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且诗人用词指代清楚,并不混乱,故错误;材料强调在最高统治者称呼上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加强,与北魏政府是否有大量汉族官僚及北魏是否已经统一黄河流域无关,故C,D两项错误。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590年,隋朝对府兵制进行改革,将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种寓兵于农的做法有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府兵制改革将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这不利于战斗力的提高,排除A项;隋朝亡于暴政,府兵制改革与隋朝的灭亡无关,排除C项;职业军人改为编户后,和一般民户一样垦田、纳税,从事的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大运河。材料中“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乘船不绝”体现的是大运河起到沟通南北经济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与“边疆经济开发”无关,故A项错误;“有效巩固了隋朝统治”不是材料所述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大运河开通“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根据材料“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可知,唐太宗意识到君民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他具有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选A项;唐太宗意识到民本的重要性,与他对待臣民谏议的态度无关,故排除B项;根据“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可知,唐太宗意识到的是民本的重要性,而非君主的重要性,故排除C项;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唐玄宗时期,强调出任高级京官必须有在州县任职的经历和出色业绩,有利于刺激官员,增强其执政能力,B项正确;以官员在地方上的业绩作为选拔京官的标准,不能说明地方官员地位得到了提高,排除A项;唐玄宗强调京官在地方上的任职和业绩,主旨在于提升官员能力而非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仅有对京官资历的重视,不能促进整个官僚队伍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到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习俗,故选D项;据材料“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可知,强调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是制陶业而不是制瓷业,并且从材料中也不能判断是官营手工业还是私营手工业,排除B项;唐蕃和亲、会盟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的政治统治。材料中翰林学士由“君主顾问”发展到“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由此可见中央分割了三省的部分权力,体现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次分配,故D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唐代的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但并未表明其控制决策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翰林学士的发展演变,不能说明唐代文官地位的日益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翰林学士权力的不断扩大,不是三省六部制的渐趋成熟,故C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南方的开发。根据材料“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近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可知,大庾岭路的开通促进了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故A项正确;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外贸易繁荣,故B项错误;唐朝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故C项错误;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15.答案:C16.答案:(1)贡献: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时代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2)举措: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影响: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因素:国家政策(统治者推动),民族交流,思想观念变革。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可知,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2)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影响:根据材料“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孝文帝改革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通化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2024年清远道路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影视作品授权播放与分销合同
- 2024年保山客运从业资格证摸拟题
- 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2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 12命题与逻辑用语(精练)
- 2024关于物业管理和业主权益的综合性服务合同
-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1-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144科学测量温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
- 思想道德与法治-随笔
- 2024年公安智能外呼项目合同
- 中国航空协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一-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孤独的小螃蟹(课件)(共26张课件)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地形》精美课件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2023年度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数据分析报告-2024年3月
- GB/T 31326-2014植物饮料
- 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课文梳理(1-27课)-人教(部编版)全册可修改打印
- 翻板滤池设计计算
- 红楼梦1——40回考点梳理
- 混凝土企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