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版精品(全国通用)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威尔逊所说的“手段”指的是()。
A.闪电战
B.海空一体战
C.大规模消耗战
D.无限制潜艇战
【答案】:D
2、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的理学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张载
D.王阳明
【答案】:D
3、下列科学理论对启蒙运动有重大影响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哥白尼的日心说
【答案】:A
4、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是()。
A.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创办苏州工业园区
D.设置海南岛经济特区
【答案】:A
5、西汉初年,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采取的措施是()。
A.接受晁错建议,实行“削藩”
B.实行“推恩令”.缩小封地
C.设刺史,监察全国地方政治
D.精简官吏,提高办事效率
【答案】:A
6、1882年9月的某个夜晚,随着珍珠街电厂的并网运行,白炽灯点亮了纽约的许多街道,人们被这种场景震撼,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热议的新闻。上述情景应发生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C.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答案】:B
7、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1674年之后叫纽约。这样变化是因为()。
A.“无敌舰队”的覆灭
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B
8、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
B.创立了分封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帝制
【答案】:C
9、据《明史·职官志》载:“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实质上是()。
A.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B.中央一般行政机构
C.中央主要决策机构
D.事实上的宰相
【答案】:A
10、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11、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
B.门阀政治
C.地方割据
D.内阁专权
【答案】:B
12、历史学者曾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活动,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凯恩斯的思想运用到罗斯福新政中最明显的表现是()。
A.整顿银行和金融
B.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C.国家干预经济
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
【答案】:C
13、《清史稿》载:光绪帝“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这里的“发奋自强之计”是指()。
A.实行维新变法
B.推动预备立宪
C.创建近代海军
D.废除科举制度
【答案】:A
14、1967年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游行民众反对的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答案】:B
15、据《明史·职官志》载:“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实质上是()。
A.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B.中央一般行政机构
C.中央主要决策机构
D.事实上的宰相
【答案】:A
16、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
A.0.1~0.2
B.0.2~0.4
C.0.4~0.6
D.0.7~0.9
【答案】:C
17、1937年11月28日的英国的《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这里报道的是()。
A.徐州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答案】:B
18、战围时期梁惠王问一倚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B
19、1981年1月,年已70岁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
【答案】:B
20、某人从市场上买回冬虫夏草服用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经专家鉴别为亚香棒虫草,被不法商贩假冒为药用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是一种治蛇伤的药料,有毒副作用,人服食此“虫草”后会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
A.《中药大辞典》
B.《中国医籍大辞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D.《中医方剂大辞典》
E.《中医大辞典》
【答案】:C
21、明代《闽部疏》记载:“凡福之纳(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元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22、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中国倾销,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大多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
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答案】:A
2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刀耕火种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千耦其耘
【答案】:C
24、20世纪初,中国出版的一本译著中写道:“其动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所说的“天道自然之理”的创立者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C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
B.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
【答案】:A
26、缺赫鲁晓夫上台后,他选择的改革突破口是()。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A
27、西汉宣帝年问出现了一次天文现象,宣帝立即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大一统”主张
C.“天人感应”主张
D.“无为而治”主张
【答案】:C
28、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战争之起……以此粗笨之农具,而能所向无敌,逐北追奔。如疾风扫秋叶……恶根买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他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A.天理教起义
B.白莲教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29、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答案】:B
3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答案】:A
31、据统计,福建宁德地区的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70万吨提高到1983年的82万吨;1992年全区16.6万个贫困户累计解决温饱16.1万户。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农业税的取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扶贫攻坚计划的开展
【答案】:C
32、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
【答案】:C
33、“乙未,中日战罢,公车数上书言事,声誉巍然冠其曹,且赞其师立保国会,后又与同志共于上海经营《时务报》。”材料中的“其”指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答案】:B
34、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A.淮河泛滥
B.海河决堤
C.开凿运河
D.整治黄河
【答案】:D
3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什么权利()
A.立法权
B.司法权
C.监督权
D.选举权
【答案】:A
36、某学者在研究宋代历史时,对两宋时期枢密使的人数进行过统计,数据表明724名枢密使、枢密副使中,文臣为659人,约占总人数的91%。这说明()。
A.文臣更善于管理军队事务
B.两宋时期缺乏优秀的军事将领
C.鉴于五代藩镇割据教训,统治者用文臣压制武将
D.宋朝不注重军队建设
【答案】:C
37、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与“始诛纣”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A
38、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39、据先秦典籍记载,有一位思想家在论述仁义问题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苟子
【答案】:C
4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41、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答案】:C
4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B
43、20世纪初.明确主张进化史观,提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历史学家是()。
A.王国维
B.陈寅恪
C.傅斯年
D.梁启超
【答案】:D
44、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答案】:C
4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的核心是()。
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
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人
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答案】:C
46、有西方学者评论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他所评论的事件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D
4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其重要作用是什么()
A.促成国共合作
B.缓解当时紧张局势
C.打击了国民党内部的阴谋
D.有利于推动抗日运动
【答案】:D
4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B
49、《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50、晁错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汉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第二部分多选题(50题)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教科书“雅典城邦的政治民主”一课时。某位老师考虑到“雅典民主”的评价是一个重点、难点,因而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它,便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本节课前,教师先宣布准备班内选举一名历史课代表。除了讲明历史课代表的职责外,他更多地鼓励学生参选,但有一个条件,每位参选者必须准备2—3分钟的竞选演讲,阐述自己当选后准备如何提高班级的历史学习成绩。在讲完了雅典民主的内容之后,这位老师便宣布准备采用雅典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历史课代表。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对雅典民主的向往,来源于自己能参与。等到选举时,教师请有意参选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宣布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他首先宣布借读生没有选举资格,再宣布没有本市户口的同学没有资格,这样就有几名同学被迫退出选举,对此大家似乎没有太大争议。可当老师宣布女同学没有资格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老师不得不解释这是按雅典民主程序进行选举后,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老师再宣布每个小组只能出一名代表,又有人退出。随后在剩下的竞选者演讲完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后,由剩下的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这样才选出了历史课代表。选举结束后,老师既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女同学、借读生等谈感受,等大家都谈完了.对雅典民主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水到渠成了。(1)分析该体验式教学案例,你认为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了哪几个重要环节,并加以评述。此外,有哪些不足(10分)(2)就历史教学而言,采取体验式教学有哪些难点,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答案】:(1)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人感。启发性:创设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不足: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师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关系失调。教学活动停留在师生互动者居多,生生互动者少,师生互动当然必要,但师生活动的面有局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狭小。师生互动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到思想和体验的旋涡中去,许多学生处于旁听或陪坐的地位。该案例中学生就始终处于教师的引导下,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2)难点有以下三点:①课前:确定主题、搜集资料;②课中:引导参与一情境创设一实践探索一成果交流;③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将教学主体定位为学生;体验活动的主题及内容应符合课程目标,切忌偏离主题;教师应促成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2、材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日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胡日“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2)上述思想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案】:(1)儒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变法革新。道家: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2)口述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如下: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道家:老子、庄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4、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课堂活动。活动主题:评选“三好改革家”。活动过程:在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位候选人中评选出一名“三好改革家”。教师发给学生有关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三组材料。学生分A、B、C、D四组,其中A组为评委组。另外B、C、D三组每组发一个改革家的材料。然后8、C、D三组根据教师所发材料和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评选。B、C、D三组各由一名代表陈述推选的理由,并与其他两组进行辩论。最后,由评委组宣布评选结果及理由。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参与态度进行点评。问题:(1)上述历史课堂活动存在什么问题(2)教师应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活动的流程
【答案】:(1)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①课堂活动流程不全面。正确的课堂活动应该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从材料中来看,该课前部分只有教师准备的材料,学生的相关活动没有体现。课后的总结及作业设计也没有反映出来。②辩论所用材料是教师提供的,没能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搜集、分析资料能力。正确的辩论赛材料,应该根据辩题.正反双方在课前各自从教材、历史书籍、史学论文以及互联网上查找与辩题相关的历史信息资料,并整理分析。作为正反双方辩题的论点和证据,而不应该像上述历史活动一样由教师完全包办。③教师点评内容不全面。上述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只对各组的参与态度进行点评。事实上,教师总结应该是全面的,要从辩论的内容、参与度、评委组的总结内容,以及该部分知识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④学生参与度不够。从流程上来看,没能做到全流程的参与;从活动进行中来看,B、C、D三组各由一名代表陈述理由并进行辩论,因此大多数学生没能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不能积极进行思考,评委组在辩论全程没有参与,只在最后进行总结,不利于该组的参与。(2)①选择合适的历史课堂活动。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教学环境和学生能力选择最符合本堂课的历史课堂活动。②根据所选择的历史课堂活动确定活动流程。活动流程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课前需要确定活动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如需要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课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要进行发言交流,教师做最后总结点评。课后通过小结作业。进行总结知识、提升能力,对课堂活动进行整体反思。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分)
【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针对该教师的问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分)
【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针对该教师的问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7、材料: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日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胡日“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2)上述思想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案】:(1)儒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变法革新。道家: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2)口述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如下: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道家:老子、庄子。
8、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问题:(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
【答案】:(1)材料一主要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肯定的态度。材料二是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将农民军称为“流寇”,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反对的态度。(2)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如下。①材料一选自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作者深受阶级史观(革命史观)的影响,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因此站在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②材料二选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作者由于身处台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对农民起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上述两种不同的历史叙述是由于作者具有不同的史观、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的。
9、材料:王老师在讲授“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之前,做了一张调查量表,对学生掌握有关秦始皇的情况进行了课前调查:①对于秦始皇,你知道什么②关于秦始皇,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A.影视节目B.长辈朋友C.报刊D.历史教材E.其他途径③对于秦始皇你的印象是:A.英雄B.暴君C.明君D.昏君④回答上一问题的同学请说明理由⑤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心中的秦始皇。问题:(1)这位老师运用了什么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有什么优点(2)简述这种评价方法的功能。
【答案】:(1)王老师运用了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的优点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2)在教学活动中,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排,辨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0、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课文摘录: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在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
【参考设计】
一、导人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踊跃回答)师:(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我们请同学根据课件上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生1: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现在学习新课。二、讲授新课师: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许多创作更是以“戏说”的形式来演绎历史。哪位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时,教师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生2: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师: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教师板书: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师: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内容,选出两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1)情境实践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
12、据统计,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便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粮食供应、国家债务、官员审核、惩罚和罢免;执政官抽签和十将军选举也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当此民主政治鼎盛之际,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卷(1)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8分)(2)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评价。(8分)
【答案】:特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大事。评价: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雅典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具有历史局限性;用抽签的办法任免公职人员也存在很大弊端,其忽视参政人员政治素养问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家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这段材料可以体现出什么思想(8分)(2)如果将这段材料应用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节的教学,可以说明什么问题(8分)
【答案】:(1)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2)这段材料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民主共和的思想主要来自法国启蒙思想,《临时约法》所规定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代议制内阁无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价值观的体现。
14、(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1)情境实践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
16、材料: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问题:(1)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2)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
【答案】:(1)教师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①教师选取能够体现抗日战争时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教师引用日本老兵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发挥了述史生动形象的特征.营造了恰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犹如亲历,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2)口述史料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甄别和取舍:①注意目标性原则,选择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口述史料。②注意思想性原则,注重所选口述史料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的口述史料。③注意精选性原则,必须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④注意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贴合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恰当、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
17、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业务难以为继.此厂已濒于停业。——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材料二: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时中外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80.3%。——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家中国公司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依赖于外国;规模小,资金少,经营管理困难。(2)发展状况: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权利运动的推动。
1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1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问题:(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分)(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6分)
【答案】:(1)不得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该教师的讨论主题“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围绕孙中山个人的影响进行的小组讨论。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孙中山个人的历史作用并非该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不应该选为讨论主题。(2)从主题自身的内容考虑:①注意主题内容的综合性;②加强主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③注意主题的目标性,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完成课堂目标。从学生角度考虑:①注意主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主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能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要保证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解决这一主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
【答案】:(1)《权利法案》。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权。(2)《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授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议会权利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0、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某版历史教材课文选段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商鞅徒木立信论》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问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列举两点即可)。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答案】:(1)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主张: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确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21、1912年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的权利。在国家机构体制上,规定实行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需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请指出临时参议院公布的这份文件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2)依据材料说明这份文件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2)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内阁总理由议会产生,对总统实行牵制,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国务院通过内阁总理牵制总统,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实行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内容所提出的要求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某教师对“两极世界形成”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如下:①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②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③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措施。④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1)指出上述陈述存在的问题。(8分)(2)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本课设计两个“过程与方法”的目标。(8分)
【答案】:(1)材料中的①三维目标的主体出现错误,应以学生为表述主体。②、③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同过程与方法概念混淆。(2)目标一: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目标二:通过小组讨论、史料研习、情景再现等方式,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史料分析归纳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23、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
【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梭伦“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6分)
【答案】:(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的难点讲解,某位老师通过让同学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下是该老师在上本课时的教学片段:材料一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成为反清革命的坚决反对者,梁启超曾公开表示:“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不可也。”材料二孙中山曾说:“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06年蔡邵文、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22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6月2日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12月20日发动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起义,无一不是以失败而终,但革命党人没有放弃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通过材料分组讨论,简单归纳辛亥革命的过程。②通过材料简要总结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原因。(1)结合设问,对该老师选取的材料有何评价(8分)(2)对该老师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
【答案】:(1)我认为该老师选取的材料不够恰当,材料一说明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坚决反对武力推翻清政府,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特点,学生无从分析。材料二、三体现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但是没有选取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妥协性的材料,所以学生不能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的特点。因此该老师所选取的材料存在问题。(2)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问题的层次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因而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完成探究。②结论的不明确性:结论不明确,学生才会产生弄清事实真相的兴趣,继而积极开展探究问题答案的活动。结论明确的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大,探究意义不大。③探究主题的价值性:选题要有价值,选取材料要正确,与问题搭配要得当。④民主性: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研讨能够无拘无束,课堂才能活跃而高效。
26、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材料一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圜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材料二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问题:(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3)从上述材料中各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答案】:(1)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规范了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2)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近代百戏源于昆曲。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贴近百姓生活,对昆曲造成了冲击。(3)上述遗产所述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有: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汲取借鉴的宝贵资源;也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分)
【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针对该教师的问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28、材料: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然后,教师问: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层序地层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地下水资源评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方案
- 企业财务分析与报告解读
- AI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优化策略
- 个人品牌塑造与职业规划
- 儿童文化节庆活动设计
- 科技文化背景下的产品创意设计
- 产后护理培训教程
- 环境审计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 语文修改语病-三年(2022-2024)高考病句试题真题分析及 备考建议(课件)
-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患者科普指南2024(完整版)
- 齐鲁名家谈方论药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格式已排好)任务一
- 最新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 (完整版)HSE管理体系及措施
- 浅谈吉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
- 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建立过程
- 图形找规律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
- 小型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普通发票销售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