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浙教版)课件_第1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浙教版)课件_第2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浙教版)课件_第3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浙教版)课件_第4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浙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教学案例分析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一.本章备课的基本理念1、以实验为基础。2、重视信息的获取。3、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4、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5、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6、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一.本章备课的基本理念2值得强调的几点(专家言)1、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2、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3、书上的各个栏目都应得到重视。4、评价方式要作相应改变。值得强调的几点(专家言)3二.本章概述

1.本章的主要内容:★人体上的感官(皮肤、鼻、舌、耳、眼)★皮肤的感觉(痛觉、温觉、冷觉、触压觉)★鼻和嗅觉★舌的构造和味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二.本章概述

1.本章的主要内容:4★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人眼的近点、明视距离、盲点、视错觉★常见的光学仪器(照相机、放大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电磁波)2.本章特点★把原来生物学中人体的神经系统部分内容和原来物理学中的声学、光学进行了整合★从人的感觉(宏观、形象)过渡到对人体感官、声、光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微观、抽象)★光的色散5★从人类对环境的察觉引出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以及如何扩大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3.内容特点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知识结构是:

皮肤的感觉感觉世界鼻和嗅觉

舌的构造和味觉

声音和耳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光的传播耳和听觉光的反射光和眼光光的折射眼和视觉

光的色散信息获取和利用对环境的察觉★从人类对环境的察觉引出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以及如何扩大人类对信64.本章内容重点★皮肤感受器获取的信息★鼻的嗅觉形成和嗅觉的特点★舌和味蕾的构造★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光的三大传播规律(直线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光学仪器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4.本章内容重点7三、本章知识结构对环境的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耳和听觉眼和视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和颜色信息和波三、本章知识结构对环境的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声音的发生和8四、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节名课时一感觉世界12二声的初步知识及听觉的形成2-33+1三光的初步知识及视觉的形成4-68+2四信息和电磁波72机动2合计20四、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节名课时一感觉世界12二声的初9第1节水在哪里分节解说第1节感觉世界第1节水在哪里分节解说第1节感觉世界10教材分析1.体验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2.比较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3.观察自己的舌头4.实验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教材分析11重点和难点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3、嗅觉的形成和特点、舌对味觉的敏感区。4、舌不同区域味觉敏感区的实验探究过程。

重点和难点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12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味觉-舌嗅觉-鼻人的感觉听觉-耳视觉-眼触觉-皮肤组织讨论展示图片交流归纳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味觉-舌嗅觉-鼻人的感觉听觉-耳视觉-眼触觉13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痛觉触觉热觉展示图片(不同肤色及皮肤的纵剖面图)交流归纳组织实验(触摸物体及敲击皮肤的不同部位)组织讨论(痛觉的意义)体会应用(闭眼后用手触摸纸币判断面值)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痛觉触觉热觉展示图片(不同肤色及皮肤的纵剖14第二课时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展示实物(蛋糕)合作交流形成结论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香味组织讨论形成嗅觉的特点第二课时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展示实物(蛋糕)合15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收集证据

设计方案(思路、器材、记录表格)

(仪器使用、操作、观察记录)

(生活经验)(定性)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探究提出问题建立16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7

教材分析1.通过学生动手做趣味发声实验,从实验中感知声音发生的条件.2.改进声音传播实验,得到声音传播的条件.3.组织好固体、液体、水面波的学生实验,做好声音传播形式实验。4.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声波的形成、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快慢、回声的形成。5.通过柱形图的观察,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教材分析18重点和难点

1、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演示.

重点和难点1、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19第3节耳和听觉第3节耳和听觉20教材分析1.利用模型或图片观察耳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态度、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顺序(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2.掌握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耳中各个部分发挥的个体功能和协调合作功能.3.通过体验或了解晕船、晕车等现象感知耳朵的保持头部平衡作用。4.了解“失聪”原因,激发学生对失聪残疾人关爱的情感.5.组织好“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的探究活动.教材分析216.通过实验知道描述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7.知道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8.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及应用9.了解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了解噪声污染的产生、危害及防止措施。10.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6.通过实验知道描述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22第4节光和颜色第4节光和颜色23教材分析1.这是一节集现象、规律于一身的课。建议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多快、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用一课时;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用一课时。2.第一节课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为核心,利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五段教学程序,力图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线是为了研究问题而建立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光速、光年的知识可以通过讲授伽利略测光速失败的科学史故事来展示。小孔成像的探究活动关键是控制好孔的大小,第5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好机会。3.第二节课的关键是做好实验,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室外完成太阳光色散、物体的颜色的实验,再回到课堂学习了解单色光、复色光、红外线、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教材分析24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5教材分析1.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象、光的折射各一课时。2.光的反射关键是做好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建立一面、一点、三线、两角的概念,再进一步研究得到三线关系和两角关系、光路可逆性。再联系实际合作讨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平面镜成像可以通过演示“浇不灭的火焰”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到规律.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规律来画成像光路图.再进一步讨论成像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不利.4.光的折射通过学生分组做用铁丝叉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从油斜射入水的探究实验来发现问题、寻找得到规律。并注意归纳和反射定律的异同。注意入射角为零度的特殊现象。教材分析26第6节眼和视觉第6节眼和视觉27教材分析1.本单元建议用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透镜1课时研究凸透镜成像1课时照相机放大镜1课时眼镜1课时人类视觉的限制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2.透镜这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在关注实验的同时要落实焦点、焦距主光轴、会聚、发散等概念。3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事先要作一些概念的铺垫(物体、像、物距、像距、光屏以及指导如何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规律。4.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教学是把上一课时得到的规律具体应用.还是要通过实验来把概念、规律一一对应,避免理论和实际的脱节。5.眼睛的教学要突出通过对模型和图片的观察来把眼球的各部分教材分析28和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各部分链接起来,从而进一步知道各部分在引起视觉过程中的功能.6.人类视觉上究竟存在哪些限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近点、明视距离、盲点的测定来体验获得,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和矫正可以通过模型的演示来得到。色盲可以让学生回忆体检或观察辨色卡来获得。通过学习能唤醒学生自觉爱护眼睛,养成保护视力的好习惯和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各部分链接起来,从而进一步知道各部分在引29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30教材分析1.本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归纳前面6种感受器的共同点来引出2.对人类怎样认识信息世界的问题要通过学生举例来归纳出书中的人获取传递处理的框图.3.通过介绍人类交流信息的历史和让学生阅读书中的框图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的作用.初步了解电磁波及其家族成员,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通过阅读视觉的误差图和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对信息的分析筛选的重要性.教材分析31中国古代声学和光学成就1.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凹面镜、凸面镜成像 《墨经》墨子公元前390年2.认识到日月食为天体的互相遮掩现象《天文》石申公元前360年3.最早的幻灯《韩非子》韩非公元前237年4.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晏子春秋》晏婴公元前5225.“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对虹的合理解释《礼记正义》孔颖达公元199年

中国古代声学和光学成就32请您留下宝贵意见,谢谢!

再见!请您留下宝贵意见,谢谢! 再见!33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教学案例分析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34一.本章备课的基本理念1、以实验为基础。2、重视信息的获取。3、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4、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5、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6、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一.本章备课的基本理念35值得强调的几点(专家言)1、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2、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3、书上的各个栏目都应得到重视。4、评价方式要作相应改变。值得强调的几点(专家言)36二.本章概述

1.本章的主要内容:★人体上的感官(皮肤、鼻、舌、耳、眼)★皮肤的感觉(痛觉、温觉、冷觉、触压觉)★鼻和嗅觉★舌的构造和味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二.本章概述

1.本章的主要内容:37★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人眼的近点、明视距离、盲点、视错觉★常见的光学仪器(照相机、放大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电磁波)2.本章特点★把原来生物学中人体的神经系统部分内容和原来物理学中的声学、光学进行了整合★从人的感觉(宏观、形象)过渡到对人体感官、声、光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微观、抽象)★光的色散38★从人类对环境的察觉引出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以及如何扩大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3.内容特点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知识结构是:

皮肤的感觉感觉世界鼻和嗅觉

舌的构造和味觉

声音和耳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光的传播耳和听觉光的反射光和眼光光的折射眼和视觉

光的色散信息获取和利用对环境的察觉★从人类对环境的察觉引出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以及如何扩大人类对信394.本章内容重点★皮肤感受器获取的信息★鼻的嗅觉形成和嗅觉的特点★舌和味蕾的构造★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光的三大传播规律(直线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光学仪器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4.本章内容重点40三、本章知识结构对环境的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耳和听觉眼和视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和颜色信息和波三、本章知识结构对环境的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声音的发生和41四、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节名课时一感觉世界12二声的初步知识及听觉的形成2-33+1三光的初步知识及视觉的形成4-68+2四信息和电磁波72机动2合计20四、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节名课时一感觉世界12二声的初42第1节水在哪里分节解说第1节感觉世界第1节水在哪里分节解说第1节感觉世界43教材分析1.体验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2.比较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3.观察自己的舌头4.实验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教材分析44重点和难点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3、嗅觉的形成和特点、舌对味觉的敏感区。4、舌不同区域味觉敏感区的实验探究过程。

重点和难点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45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味觉-舌嗅觉-鼻人的感觉听觉-耳视觉-眼触觉-皮肤组织讨论展示图片交流归纳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味觉-舌嗅觉-鼻人的感觉听觉-耳视觉-眼触觉46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痛觉触觉热觉展示图片(不同肤色及皮肤的纵剖面图)交流归纳组织实验(触摸物体及敲击皮肤的不同部位)组织讨论(痛觉的意义)体会应用(闭眼后用手触摸纸币判断面值)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痛觉触觉热觉展示图片(不同肤色及皮肤的纵剖47第二课时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展示实物(蛋糕)合作交流形成结论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香味组织讨论形成嗅觉的特点第二课时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展示实物(蛋糕)合48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收集证据

设计方案(思路、器材、记录表格)

(仪器使用、操作、观察记录)

(生活经验)(定性)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探究提出问题建立49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50

教材分析1.通过学生动手做趣味发声实验,从实验中感知声音发生的条件.2.改进声音传播实验,得到声音传播的条件.3.组织好固体、液体、水面波的学生实验,做好声音传播形式实验。4.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声波的形成、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快慢、回声的形成。5.通过柱形图的观察,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教材分析51重点和难点

1、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演示.

重点和难点1、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52第3节耳和听觉第3节耳和听觉53教材分析1.利用模型或图片观察耳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态度、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顺序(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2.掌握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耳中各个部分发挥的个体功能和协调合作功能.3.通过体验或了解晕船、晕车等现象感知耳朵的保持头部平衡作用。4.了解“失聪”原因,激发学生对失聪残疾人关爱的情感.5.组织好“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的探究活动.教材分析546.通过实验知道描述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7.知道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8.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及应用9.了解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了解噪声污染的产生、危害及防止措施。10.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6.通过实验知道描述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55第4节光和颜色第4节光和颜色56教材分析1.这是一节集现象、规律于一身的课。建议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多快、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用一课时;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用一课时。2.第一节课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为核心,利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五段教学程序,力图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线是为了研究问题而建立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光速、光年的知识可以通过讲授伽利略测光速失败的科学史故事来展示。小孔成像的探究活动关键是控制好孔的大小,第5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好机会。3.第二节课的关键是做好实验,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室外完成太阳光色散、物体的颜色的实验,再回到课堂学习了解单色光、复色光、红外线、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教材分析57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58教材分析1.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象、光的折射各一课时。2.光的反射关键是做好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建立一面、一点、三线、两角的概念,再进一步研究得到三线关系和两角关系、光路可逆性。再联系实际合作讨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平面镜成像可以通过演示“浇不灭的火焰”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到规律.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规律来画成像光路图.再进一步讨论成像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不利.4.光的折射通过学生分组做用铁丝叉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从油斜射入水的探究实验来发现问题、寻找得到规律。并注意归纳和反射定律的异同。注意入射角为零度的特殊现象。教材分析59第6节眼和视觉第6节眼和视觉60教材分析1.本单元建议用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透镜1课时研究凸透镜成像1课时照相机放大镜1课时眼镜1课时人类视觉的限制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2.透镜这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在关注实验的同时要落实焦点、焦距主光轴、会聚、发散等概念。3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事先要作一些概念的铺垫(物体、像、物距、像距、光屏以及指导如何把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